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33 页

  罗炳辉一看,乌江上已搭起了一座浮桥。借着火把,罗炳辉看见浮桥是用竹子把五条船连在一起,浮桥桥面全部铺地是竹子,江面上拉起两根绳索固定浮桥,奔流急喘的乌江水就在浮桥下面翻滚着、咆哮着向东北方向而去。

  饶是罗炳辉见多识广,也不得不佩服五军团的工兵们心思缜密,搭起浮桥也就罢了,这两边拉起绳子,可就安全多了。

  看看先头部队已与把守渡口的五军团三十四师101团一个营联系上了,罗炳辉就大手一挥,率先上了浮桥。身后,九军团各部队按照顺序先后上桥过江。

  过江后,罗炳辉见到101团留守渡口的那个营长时,还是问了一句:“这个浮桥的建法是哪个人的主意啊?”

  101团的营长报告说是他们苏达青团长的主意,说是当初在过湘江的时候,刘一民同志就曾经告诉过苏团长搭浮桥的方法。可惜这里没有木板,竹子却多的是,只能就地取材了。

  罗炳辉心里暗叹:这刘一民真是人才啊,不但打仗是把好手,对土工作业也这么内行,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见识一下这个红军英雄,最好能把他灌醉,让他给自己好好说道说道他是从哪里学的那么多的点子的!

  回头看了下乌江两岸乌幽幽的峭壁,再听听激荡的乌江水声,罗炳辉心里感叹,所谓的乌江天险竟然就是这样被踩在脚下的啊!想不到,真的想不到!

  过江后的红九军团原地休息后,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开始向北出发,去完成夺取湄潭的任务去了。

 

 

第五十五章 乌江飞渡(二)

  几乎是在红九军团渡过乌江的同时,红二师先头部队红四团赶到了江界河渡口。

  历史上红四团是12月31日赶到江界河渡口的,赶到渡口时,黔军已将渡船焚毁。对敌实施火力侦察后,于1日两次组织部队试渡,第二次是划着竹筏试渡,有8个红军战士竹筏被打坏落入乌江,只有一营三连长毛振华等六名勇士渡过乌江。1月2日,红四团用竹筏大规模强渡,关键时刻,毛振华等六名战士从隐蔽处跳出向敌攻击,神炮手赵章成指挥炮兵敲掉敌碉堡,并命中敌攻击队形,待渡河红军登岸后,敌遂溃散。红四团架起两条浮桥,二师和中央纵队从此渡江。

  现在比历史上的情况好的太多了,激战是不可能发生了,守卫渡口的敌人只有一个排,在睡梦中就被俘虏了,渡船也找到了。

  红四团团长耿飚和政委杨成武马上安排先头部队迅速渡江,立即控制要点,掩护主力渡江。

  闻讯赶来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将刘伯承、陈光、刘亚楼叫到一起,亲自部署作战任务,要求四团过江后,迅速和五军团建立联系。待二师主力过江后,以四团为先锋,二师和五军团十三师随后跟进,配合五军团三十四师,三路大军奔袭遵义。刘伯承负责前敌指挥,作战目的是将遵义之敌赶出城外歼灭,不能将遵义打破、打烂。尔后要安排部队奔袭娄山关,确保遵义安全。

  刘伯承提议红四团一路打先锋。过于疲劳,建议以六团为先锋,奔袭遵义。

  毛泽东哈哈一笑:“那是你前敌指挥具体指挥的事,我们不干涉。”然后与周恩来、朱德就去一边休息了。

  刘伯承随即调整部队任务,四团组织渡河,先将六团送过去。工兵连迅速搭建浮桥,保证主力和军委纵队过江。

  接受任务后。杨成武嫌渡船少,部队渡河速度慢。一面组织工兵搭建浮桥,一面组织战士砍伐竹子,扎了上百只竹筏。这下渡河速度大大加快,六团迅速过河,翻越乌江边十里长地山坡后,踏上了前往遵义的公路。

  21日早上,红二师工兵连终于在乌江60米宽的江面上架起两座浮桥。二师主力很快通过乌江。过江后,与从菁口方向赶来的五军团十三师汇合,向遵义奔去。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一直等到干部团、中央纵队通过浮桥,才带着警卫战士过江。

  看着脚下的乌江,朱老总感叹道:“我设想了好几种强渡乌江的办法,没有想到都没有用上。”

  周恩来也说:“是啊,想不到乌江天险就这样被我们越过了,看来遵义在望啊。”

  毛泽东说:“走吧。伙计们,想到遵义城里吃黔北风味的话,还得加快行程啊。去晚了,侯之担恐怕把酒楼都会抢了地。”

  一行人说笑着向山坡爬去。

  黔军团长万式炯做梦也想不到,他和他的部队会成为红军进入黔北地第一个打击对象。

  万式炯号敬章,贵州铜仁苗族人。是王家烈的妻侄。他的部队属于黔军第一师何知重部。

  历史上的万式炯部在红一师从回龙场突破乌江时放弃阵地逃跑,后在湄潭县城被红九军团击溃。但万式炯本人确实有一定军事素养,运气也比较好。王家烈下台后,蒋介石整编黔军,将何知重师整编为一0三师,万式炯任6红18团团长。在以后的军人生涯中,万式炯做了两件为国为民、青史留名的事:一件发生在抗战时期,万式炯的6红18团参加南京保卫战,是国军最后一支撤离南京地部队。原来,淞沪抗战时。万式炯率6红18团在江阴要塞与日寇激战。使敌遭受重创。后奉命撤退到南京,加入南京保卫战序列。在唐生智逃跑后。6红18团仍在战斗,撤离南京后一路收容一0三师溃兵,保持了部队战斗力。二是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12月,时任滇黔桂边区中将副司令兼安龙指挥所指挥官的万式炯率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万式炯部本应随主力撤退回贵阳的,但是,作为王家烈嫡系的何知重知道,如果部队全部撤退,整个黔北都会成为侯之担的势力范围,再想要回来就难了。因此,特意留下了驻防湄潭的万式炯部,以牵制侯之担,自己带着4个团返回贵阳。

  留守湄潭的万式炯,越想越感觉眼前地局势很诡异。既然红匪主力要攻占贵阳,为什么还要分兵占领黄平和施秉呢?难道红匪只是为了牵制我军主力增援贵阳么?还是小心点为好。再一想,主力回救贵阳,自己在黔北是孤军,如果红匪对黔北有什么图谋,单靠自己一个团是不行的。罢了,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还是和侯之担联系一下,提醒他执行王主席命令,加强乌江防线吧。

  没想到这和侯之担一联系,侯之担就顺水推舟,要万式炯派部队防守菁口,防止红匪渡江。

  想到侯之担拿着鸡毛当令箭,竟敢指挥自己,万式炯气的把电话都摔了。气过以后仔细一想,还是派一个营去菁口吧,毕竟那里是江防要点。即令红匪不来,也为自己万一需要撤退乌江南岸留个后路。

  湄潭县城距离菁口也就100多里路,但是都是山路,好在万式炯部的士兵都是贵州人,还能适应,一个营紧赶慢赶,从早上出发一直走到了晚上,总算是在20日晚上到了敖溪镇。看看距离乌江边只有30多里路程了,官兵们实在是太累了。好多弟兄的烟瘾也犯了,营长不得不命令就地宿营。

  一听说宿营,部队就撒了欢儿。毕竟这里是湄潭地界,是他们地一亩三分地,敖溪镇又是连通湄潭和余庆公路上地一个大镇,哪里有烟土,哪里有窑姐。官兵们心里瓦亮。于是,担任警戒的上岗。烟瘾犯了的过瘾,喜欢喝酒的三个五个聚做一伙吆五喝六,喜欢窑姐的自然就摸摸口袋里的光洋,昂首仰头而去。

  这一夜,万式炯部这个营地士兵在敖溪镇基本上是狂欢了一夜。

  天刚明的时候,镇子南边忽然响起两声枪声。敌营长以为是哨兵走火,没有理睬。搂着怀里地窑姐继续睡回笼觉去了。

  后来情况就不对了,枪声越来越密集,而且已经到镇子里了。敌营长打个激灵,他妈的,难道真的是红匪来了?自己就这么倒霉,出门就遇上红匪?难道天险乌江也挡不住红匪,他们飞过来了?

  很快,红匪好像已攻到跟前了。听着满镇子地人声、枪声,敌营长再不迟疑,一把推开吓得浑身筛糠的窑姐儿,三下五除二就穿好衣服,提着手枪就蹿到了院子里!

  隔着门缝一看,妈呀。真的是红匪来了,看样子有千把号人。镇子中间的道路上、各家各户门前都是死了地、受伤躺倒的和跪着举手投降的弟兄们。完了,老子的一个营算是完了,赶紧想法逃跑去报告团座吧。

  敌营长闪身来到后院,翻墙进入后面的树林,逃之夭夭了。

  占领敖溪镇的是红五军团三十四师。

  红三十四师渡江后,留下一个营把守渡口,部队休息了几个小时,就开始沿大路向遵义方向搜索前进。走了30多里山路,天快明时赶到了敖溪镇。原计划是到镇子里找个向导。然后向西去遵义。没有想到在镇子的南边遇到了黔军哨兵。这家伙只来得及开了一枪,就被击毙。先头团长韩伟一看。好啊,这里有敌人,马上命令一个营绕到镇子北端截断敌人退路,自己带着两个营就扑了上去。结果是很轻松地就歼灭敌一个营,唯一缺憾是没有抓到敌营长。

  等主力上来时,天已经明了。101团的苏达青团长羡慕地看着韩伟,直说老韩有福气,渡过湘江后总算是开张了,一下就消灭一个营。

  韩伟看着苏达青说:“小意思,和刘一民那小子地战绩比,简直不值一提。这黔军也太不经打了,啥时候搞一下中央军才算过瘾呢!”

  陈树湘师长看了看韩伟、苏达青,说:“不要啰嗦了,韩团刚结束战斗,要快速打扫战场,跟上主力。苏团变为全师前锋,找一个向导,立即向遵义前进。”

  这下,韩伟的脸吊了起来,刚想和师长争一争,就见苏达青向师长敬了个礼,说了句“谢谢师长”,就兴高采烈地跑了。

  韩伟没辙了,只好招呼部队打扫战场,张贴宣传标语。忙活完了,才带着部队追赶主力去了。

  接到中革军委电报的时候,一军团一师、十五师刚刚占领开阳。

  一看中革军委要求立即转向乌江,林彪、聂荣臻马上就意识到乌江防线向红军洞开了,机不可失,也来不急安排部队休息了,也顾不上清点缴获了,马上命令红一团立即出发,目标茶山关渡口,主力稍事休整,马上出发。

  红一团一直充当先锋,占剑河、攻黄平、进旧州、克开阳,别说打仗了,光是走路都把部队走得非常疲劳。占领开阳后,杨得志和黎林原想可以让部队休息半天,结果抢占乌江茶山关渡口的命令就下来了。好在最近一直打胜仗,战士们吃的好,体力能保证,加上茶山关距离开阳县城也不算太远,100多里地。所以,杨得志和黎林一点都不敢耽误,部队集结后,马上就拉出开阳县城,向茶山关进军。

  红三军团占领福泉后,由于黔军撤的急,来不急破坏,所以缴获很大,干部战士都是喜气洋洋地。

  几个军团首长正在商量如何分配缴获物资的时候,中革军委的电令到了。彭德怀一看哈哈大笑,几个人忙问军团长笑什么,彭总说:“王家烈个龟儿子以为我们去打贵阳,顾头不顾腚,忙着回防贵阳,把乌江忘了。现在乌江一线空虚,中革军委命令我们迅速北渡乌江。”

  几个人一看电报,上面没有说乌江空虚啊?难道另有玄机?

  彭德怀说:“别愣了,马上通知部队出发,五师派个团做先头,主力跟上,动作要快,不能拖全军后腿。”

  杨尚昆说:“缴获的物资怎么办?”

  彭德怀说:“兵贵神速,能扔的都扔了,实在必要的带上。到了黔北,可以再缴获么!”

  就这样,三军团迅速撤离福泉,向开阳方向前进。

  后世若干年后,有记者到福泉采访,问及红军长征在福泉的情况时,有个老者颤颤巍巍地说:“我当时只有16岁,在一家粮店扛粮包。我记得很清楚,红军来的时候,王家烈的部队已经撤走了。红军一进市区,就开始张贴标语,红红绿绿的,贴了好多。不知道为什么,红军忽然就撤走了,走地很急,连缴获地粮食都不要了。这下福泉可是乱了,家家户户都拿着口袋去王家烈的粮库装粮食。那个冬天,福泉基本没有饿死人,这都是托红军地福啊!”

  就在红军飞渡乌江天险的时候,中央警卫师骑兵营营长胡老虎正护送辎重营的两个连往黄平急赶。

  20日中午接受任务后,胡老虎和辎重营长曹胜利简单商量了一下,就决定自己率骑兵一连作先头部队先行,骑兵营教导员鲍文率骑兵二连作第二梯队,曹胜利指挥辎重营两个连随后跟进,骑兵三连作后卫。部队每前进50里休息一个小时,让马歇歇脚,战士们吃点干粮,然后继续行军。

  出了黎平,一路倒也平安无事。辎重营已经实现驮马化,物资不用人背,照顾好骡马就可以了,所以行军速度也不慢。21日中午12点的时候,就已经越过了剑河到了革东镇。听在剑河找到的向导说,距离黄平县城已经不足140里路程了,胡老虎命令部队休息一个小时,吃点东西,稍微睡一会儿。

  休息过后,部队重新启程。约莫走了30多里,前面路上来了一群老百姓,约有十几个人的样子,胡老虎没有细看,就打马而过。又走了约10里,又见到几个老百姓,在路边休息。这下胡老虎上心了。现在正是打仗的时候,大路上哪里有人影啊,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竟然遇到两拨人呢,而且还都是精壮男人啊?

  看来得小心了。

 

 

第五十六章 乌江飞渡(三)

  胡老虎知道,自己的骑兵在贵州山区发挥不出什么骑兵冲锋的优势,劣势倒是很明显,那就是目标大。加上骑兵营组建时,合格的骑兵少,大部分战士都是刚会骑马,更谈不上什么马上射击、投弹、劈杀水平了,师长之所以派自己的骑兵营来护送辎重营,一是毕竟战马可以节省战士体力,加快速度,二是让骑兵营练兵,这第三么,恐怕就是师长看上自己在溪口战斗时的表现了。看来,自己得小心小心再小心了,千万不能来个阴沟翻船,要是押运的一百多万银元和弹药出了问题,就是死了都不能原谅自己啊!

  看了看前面是个峡谷,胡老虎一圈马,喊了声:“停止前进,全体下马,准备战斗!”

  听到准备战斗的命令,战士们迅速下马,持枪在手。

  胡老虎又命令道:“三排长,去把路边的那几个人给我抓来,注意安全。”

  三排长答应一声就带着一个班向路边的那几个老百姓走去。不等他们走近,那几个人打个唿哨,就分头向路边的山林里跑去。

  三排长抬手就是一枪,打中了落在后面的一个人的左腿,那家伙扑通一声就摔倒在地上。

  三排长上去就把那个家伙提溜了起来,交给身后的战士。抬头一看,其他几个已经隐入了山林,追之不及。三排长恨恨地骂了一声:“娘的,跑地倒快!”

  两个战士把受伤的那个家伙拖到了胡老虎跟前。搜了一下,居然从那家伙身上搜出一支短枪,胡老虎接过一看,是贵州的土造手枪,直接取掉弹夹,扔到了路边。

  “叫什么名字?”胡老虎问道。

  那家伙一声不吭。

  “干什么的?”胡老虎又问道。

  那家伙还是一声不吭。

  胡老虎笑道:“闹了半天,原来是个哑巴啊。哑巴身上藏手枪。一定是个闷葫芦坏蛋,干了坏事也不会说的。三排长。拉到山林里直接用刀砍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13 , Processed in 0.03906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