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334 页

  蒋介石见倪华这样,心里有点悔意,按铃喊侍卫进来,叫通知戴笠马上来见他。

  时间不长,戴笠就急匆匆地赶来了,一见蒋介石,就赶紧立正报告,请校长指示。

  蒋介石鼻腔里哼了一声,恨恨地说道:“这个王克敏太下作了,他本来就是个政治流氓,现在居然变本加厉,开始写书糟蹋人了,还敢在报纸上连载!娘希匹!八路军能杀了殷汝耕、马良,你们军统天天花着国家的钱在干什么,难道就不能想法警告一下王克敏么?再让这群汉奸如此猖狂,是要亡国灭种的!”

  戴笠一听,就知道是因为那本污蔑刘一民的书的事情,心里想委员长怎么关心起刘一民了。再一看,倪华正在抹鼻子,她可是夫人的亲表妹,照片都登到那本书上了。这王克敏真他娘的不知道死活!

  戴笠啪地一个立正:“请校长放心,我们虽然暂时杀不了王克敏,但可以警告北平、天津、上海那些刊登转载这本小说的报馆老板。我保证报纸上不再转载!”

  蒋介石点点头,挥手让戴笠去马上落实,然后就让夫人扶倪华坐下,温言温语地说道:“刚才我不应该发火,但是你也不小了,有些事情要动点脑子。我没记错的话,你和刘一民还没有举行婚礼,算不得他的妻子。以后啊,你就帮助你表姐多做点工作,争取让美国人大规模援助我们。将来我让你表姐帮你好好物色个人家,人物、品貌、学养都一定是一流的,保证让你满意。这女孩子找婆家,一定要门当户对。刘一民虽然优秀,但是他有妻子、儿子,不是你的良配。我的话你好好想想。”

  倪华见蒋介石给戴笠布置人物的时候说的很严厉,知道他当回事了,也不再给他致气了,就理理思路,说道:“表姐夫,我和刘一民的事情你其实也知道。我在美国对外公布的时候,你和表姐也是同意的。你们现在这种说法虽然是为我好,但是我不能接受。我期盼着有一天他能够明媒正娶地和我结婚,要是他做不到,我一辈子不原谅他!我要去山东找他,和他一起战斗。你和表姐放心,只要表姐这里需要,我随时会赶回来的。刘一民绝对不会阻拦我,要是他没有这点胸怀,那我也就把他看扁了。”

  蒋介石忙得很,哪里有时间和倪华耐心谈话,见她一意孤行,就冷冷的说:“山东现在不能去,也去不了。你和你表姐好好谈谈,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在哪里都是抗日,争取美援的事情做好了,比抢救伤员和上前线打仗意义更大。我还忙,你去吧!”

  蒋介石下了逐客令,宋美龄也不好意思再吃饭了,拉着倪华去小客厅继续交谈去了。

  戴笠回去后,倒是不折不扣第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下令各军统站干预此事。这样一来,那些刊登该书的报馆老板都遭到了不明身份人员的警告,谁再敢刊登该书,马上以汉奸罪处于死刑。八路军能杀了殷汝耕、马良,难道军统就杀不了污蔑抗日英雄的报馆老板么?吓得那些报馆老板噤若寒蝉,无论王克敏再威逼利诱,他们也不敢连载了。连北平、天津、上海那些汉奸办的报纸都不敢转载了,毕竟活着比死了强么!

  王克敏很不甘心,他觉得自己的得意之笔不能就这样无疾而终,还要再有所动作,八路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发表了公开谈话,揭露王克敏认贼作父、甘当汉奸的种种罪恶,对王克敏之流污蔑八路军抗日英雄刘一民师长的卑鄙行径进行了批判。最后,左权副总参谋长宣布:大汉奸王克敏人人得而诛之,八路军能代表国民政府对殷汝耕、马良等汉奸执行死刑,也能够对王克敏执行死刑。王克敏死期不远!

  王克敏也是被刘一民对付汉奸的手段吓破了胆,起了狐死兔悲之意。让刘一民这样搞下去,谁还敢跟着他当汉奸么!但想来想去,自己拿刘一民又没办法,这才组织一帮汉奸文人恶心刘一民。在他想来,中国人都有猎奇心理,这部书一出笼,不但能替他那些同类报仇,还能发一笔横财。因此,他丝毫不避讳,把自己和几个写书人的名字全部写上了。左权副总参谋长公开谈话一发表,王克敏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刘一民那杀神在皇军重兵围困中还能去济南杀死马良,那他也能跑到北平来找自己算账,搞不好自己这次是真的惹祸上身了。

  这样一想,王克敏就觉得脖子上凉飕飕的,接连两天晚上做噩梦,后来干脆自己出钱找人回收发出去的图书销毁。这一出好戏被天津的艺术家编成了相声段子,名字叫“王克敏写书”,竟然也很受观众欢迎。

  可怜刘一民率部队正处于隐蔽待机状态,电台除了每天定时接发中央和总部的电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关机,处于无线电静默状态,中央和总部不愿意影响他指挥作战,这些事情也不告诉他。鬼子汉奸把他糟蹋成这种样子,他还一无所知。

 

 

第四五三章 寺内寿一溜了

  这段时间,虽然双方都在大打口水仗,但手底下一丝都不放松。

  日军方面,东久尔宫捻彦王中将指挥的北线集团得到了日本本土紧急补给,维持着攻势作战。岗部直三郎中将指挥的中线集团和多田骏指挥的南线集团全力杀向鲁中,三路日军进展很快,在鲁中、鲁东之间卷起阵阵狼烟。豫东本间雅晴中将指挥的日军第二十七师团、第三十九师团和鲁西南的第三十八师团,依托陇海线上五十一军、一一六师团和驻兖州一一四师团的支持,面对国军进攻采取守势作战,倒也打得有板有眼,国军本身就是策应山东作战,主力忙着做保卫武汉作战准备,这样一来,双方在豫东有攻有守,打成了胶着状态。山西方面的日军,面对八路军和晋绥军、卫立煌部队的联手攻击,在初期损兵折将后,吸取了教训,主动收缩了防线,在津浦路日军配合下,稳定了局势。长江沿线日军同样是采取了守势作战,这样一来,国军想扩大战果就困难了。因为日军一旦决心据城坚守的话,国军想在日军手中夺回某个城市,不采取特种战法,一味死攻硬拼,暂时间也是不可能的。

  八路军教导师鲁东集团撤离周村一线后,继续采取节节抗击、多路袭扰的战法,伪装主力,与敌缠斗,一面迟滞日军北线集团攻击速度,一面吸引日军岗部直三郎集团、多田骏集团北上。直到日军岗部直三郎集团攻占坊子、潍县,多田骏集团迂回高密、胶县,曾中生才指挥教七旅、清河警备旅、胶东警备旅突然脱离与敌接触,向胶东半岛大踏步后撤,放日军占领了胶济路和济青公路。

  到了6月30日,日军陆海军在青岛会师。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在北平又一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得意洋洋地对外宣布,继全面收复冀中、冀南、冀鲁边、鲁西、鲁西南、泰西地区后,大日本皇军又收复鲁中、鲁东,八路军教导师主力向胶东狼狈逃窜。皇军主力眼下任务一是向胶东进军,全歼刘一民教导师主力;二是抓紧修复胶济铁路,恢复山东腹地正常的治安、生产秩序;三是待消灭胶东刘一民教导师主力后,在回师迅速荡平泰沂山区和鲁南地区的八路军残部,然后东进豫东,聚歼在豫东和皇军捣乱的蒋介石第一战区、第五战区部队。

  可能是打通胶济路后心情过分高兴,寺内寿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全然忘了第二十一旅团、察哈尔派遣兵团、第二十一师团、第八师团、第十师团、独立混成第三旅团、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独立混成第六旅团、独立混成第十旅团都是怎么死的,竟然畅想开了,说是等活捉刘一民后,他要亲自押送至东京,要让刘一民在东京皇宫外长跪谢罪。他会考虑恳请天皇格外开恩,饶刘一民不死,让刘一民担任宫内省的一名小官,让刘一民的夫人担任宫中女官,刘一民每天给天皇陛下打扫御书房的卫生,刘一民夫人每天侍奉良子皇后梳头化妆。每逢节日庆典的时候,还可以让刘一民夫妇给天皇陛下跳舞,最好是跳盛唐时候流行的胡旋舞。

  那些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日军随军记者和汉奸记者,也都忘了太原、天津、青岛是怎么丢的,忘了马良之流是怎么死的,争相献媚,好像日军马上就可以消灭八路军、捉住刘一民似的,配合着寺内寿一的骄狂,提一些不咸不淡的问题。比如《朝日新闻》的记者问的刘一民的夫人到底长的美不美、给良子皇后当宫女会不会影响良子皇后的形象,汉奸管翼贤办的《实报》记者提出的如果刘一民主动投降,皇军会不会和他合作,让他接任天津或青岛市长或山东省长等,让寺内寿一越发的兴致高涨,说是刘一民的夫人据说很漂亮,因为他的一个夫人是宋美龄的亲表妹,那模样、那学识绝对是一流的,只要刘一民主动投降,皇军不排除和他合作的可能,不要说当山东省长、天津市长了,就是想当华北治安军总司令也不是没有可能,大日本帝国需要有才能的人管理华北事务。当然,要是刘一民不识相,那就对不起了,只能请他带着两个夫人去东京侍奉天皇陛下了。

  不光是寺内寿一如此癫狂,日本国内许多人也陷入了癫狂状态,因为开战以来,刘一民的八路军教导师给日军带来的打击太大了,大的让日本人在国际上抬不起头,西方许多国家媒体对日军的评价是二流军队,连一支没有可靠后勤保障的八路军都打不过,这让个子矮小却野心膨胀的日本人自信心大受打击。加上日军接连失利,光是损失的飞机、坦克、装甲车、汽车都让日本人心疼的直跳脚,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装备竟然都成了八路军的战利品,农民生产的大米白面都装进了八路军战士的肚子,再这样下去的话,日军就不用再打了,越打国内经济就会越差的。

  现在好了,刘一民教导师主力被皇军大军逼的退向了胶东,稍微有点军事常识和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胶东地域狭窄,几十万皇军扑上去,就是层层围困,也能把刘一民教导师主力困死。

  于是,日本国内再次掀起了一轮狂潮,政府号召国民勒紧裤腰带,把资金和物资用在军工生产上,保证陆海军需要。报纸上天天鼓噪前线取得的大捷,动员年轻人报名参军。连街头巷尾的市民茶余饭后议论的主题也都是胶东到底有多大、皇军用多长时间可以消灭土八路。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大本营决定再次扩军,不但迅速补充了各师团的战损,还新组建了六个守备队,开往华北,担任青岛、济南、天津、北平、太原、石家庄的守备任务,腾出主力用于野战。这些守备队一律为六个步兵大队编制,配以骑兵搜索队、炮兵队、工兵队、辎重队、卫生队、通信队,总兵力在8600人左右。同时,鉴于铁路守备薄弱,胶济路铁路联队又全军覆没,日军将平汉路铁路联队、津浦路铁路联队升格为铁路守备队,新成立了胶济路、同蒲路、正太路守备队,编制与青岛守备队相同,紧急开往华北。

  与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不同,寺内寿一开完新闻发布会回到司令部后就开始沮丧起来了。大本营密令他无论如何得让第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七师团立即归建,因为苏联人突然出兵攻占了苏、满、朝边境的张鼓峰,具体动向不明,关东军目前如此空虚,一旦有事后果不堪设想,满洲是大日本帝国根本利益所在,不容有失。

  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在密电中告诉寺内寿一,军部本来就有发动小规模攻击试探苏联态度的计划,张鼓峰事件是天赐良机,已令朝鲜军第十九师团做反击准备。但是天皇还在犹豫到底应该不应该攻击苏联,国内那些支持不扩大战争规模的家伙也在鼓噪,结果天皇责成外相重光葵负责与苏联谈判,这绝对不符合大日本帝国利益。

  寺内寿一接到密电后,虽然一万分不情愿,但他是侵华元凶,考虑的是全局,不得不下令第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七师团立即撤出战斗,在青岛坐船返回东北。然后命令第三十三师团驻防鲁中,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中将任鲁中警备司令,司令部驻潍县。命令岗部直三郎中将将中线集团仅剩的第六师团、第十六师团指挥权交给第二军司令官东久尔宫捻彦王中将,迅速返回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履行参谋长职责。同时命令东久尔宫捻彦王中将、多田骏中将指挥大军向胶东地区齐头并进,一举消灭八路军教导师主力。

  寺内寿一之所以急着让岗部直三郎中将返回,是因为他急于从华北脱身,好去和德国谈判。在他看来,日本只有和德国、意大利形成一个针对包括英法在内的洗西方旧势力的三国军事同盟,才能保持持久胜利。但是这个事情现在进展不大,自从去年11月份三国签订意向书,酝酿形成法西斯侵略轴心以来,日德两国分别向对方提出了建立军事同盟的要求,但是外务省那帮蠢货害怕同英美法关系恶化,坚决反对,导致协定迟迟不能签订。现在苏联攻占张鼓峰,寺内寿一觉得必须与德国签订军事同盟协定了,再优柔寡断的话,会影响大日本帝国的总体战略的。

  寺内寿一给天皇、近卫首相和闲院宫载仁亲王发去了密电,极力陈述加强签订日德军事同盟对于大日本帝国对付苏联和下一步参与世界格局分配、获取更大利益的重要性。要求天皇追究外务省责任,自告奋勇作为大日本帝国特使赴德谈判,确保日德签订日德军事同盟协定。

  在密电中,寺内寿一还分析了华北作战的形势,认为刘一民教导师主力在皇军重兵打击下已经遭到重创,现在困守胶东,灭亡只在旬日之间。纵使刘一民人小鬼大,能够逃脱,但是失去了根据地的八路军在山东也无立足之地。退一万步讲,刘一民就是死灰复燃,也不会有以前的声势,只要保持主力打击的高压态势,山东治安形势将从根本上好转。一旦胶东战事结束,皇军主力就可以掉头南下、西进,攻取武汉,实现既定作战方略。

  发完电报后,寺内寿一冷静地想了想,觉得仗打到这个时候,八路军已经被逼到了胶东,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再加把劲就可以把刘一民教导师全部消灭了,胜利的桂冠马上就要戴到头上了。这个时候是摘桃子的时候,作为总指挥,自己没有理由离开。但是,和八路军交手以来,自己从来没有占过上风,这次调集如此庞大的兵力,才夺回了主动权。这一次到底能不能一战成功呢?

  寺内寿一心里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想法,那就是他真的是被刘一民打怕了,心里产生了一丝令人羞愧的怯意。他心里明白,仗打到这个时候,八路军的根据地确实是大幅缩水,损失极大,但是截至目前,不要说刘一民教导师主力损伤不大,就是山西的八路局一一五师、一一九师、一二0师、独立师主力也都没有多大损伤,而且据第一军报告,这些部队抓住皇军主力在山东作战之际,都在顽强地攻击,根据地也在逐渐恢复。

  既然刘一民教导师主力没有多大伤亡,那么他会甘心在胶东被歼么?接下来他会在哪里出手呢?他会不会一张口就咬住皇军的某个精锐师团呢?真要是让他再打掉皇军一个常设师团的话,那大日本陆军就要在自己手里开创损失最大的历史篇章了。即令是最后能消灭刘一民教导师主力,但八路军还有那么多部队呢,这仗会越打越艰难的。

  萌生了怯意的寺内寿一,现在外表上虽然依然骄横,但实际上迫不及待地想溜了。

  裕仁天皇哪里会想到寺内寿一义正词严的背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呢!他还认为寺内寿一不愧是军中宿将、国家柱石,一心一意替大日本帝国谋划。想想华北战事打到这个时候,确实是胜券在握,有没有寺内寿一坐镇都没有太大影响了,以东久尔宫捻彦王和多田骏之能,刘一民再凶悍,毕竟他只是中国军队的一部分,而且是和蒋介石政府军面和心不和的杂牌部队,哪里会是几十万皇军精锐的对手么!难道他还能翻了天不成?倒是德国方面,现在急需一个得力大将前去主持谈判,这个人非寺内寿一莫属,因为他与德国高层有着深厚的关系,这一点国内无人能比。

  于是,在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庆祝皇军在山东取得的战绩的时候,裕仁天皇召集近卫首相和闲院宫载仁亲王,商议是不是应该派得力人员加快与德国谈判。

  闲院宫载仁亲王是不想让寺内寿一这个时候离开华北的,但是他知道寺内寿一的心思,两个人是穿一条裤子的。在他看来,这一次刘一民教导师主力是无论如何逃不掉的,一鼓成擒是早晚的事。但是刘一民临死前必然会拼死一击,到时候很可能皇军有重大损失,说不定又是一个常设师团整体玉碎。想一想寺内寿一那么傲气,让从他手里再损失一个常设师团的话,对他的威望打击太大。要是让他离开华北,就是将来消灭了八路军教导师主力,皇军出现了重大损失,也可以因华北方面军最高指挥官暂时不在岗位为借口,堵住国内民众的嘴。再说了,从战略上讲,签订日德军事同盟是国家战略,消灭刘一民教导师只是国家战略下的一个战役行动,孰轻孰重谁都能分的清么!

  近卫文磨本来对签订日德军事同盟协定的事情没有明确表过态,但他是内阁首相,没有他的支持和默许,日德意三国的关系也走不到今天。现在苏联突然攻占张鼓峰,让近卫文磨惊魂不定,他吃不准苏联人要干什么。当然,闲院宫载仁亲王之流密谋的北进攻击苏联的计划虽然瞒着他,他不知道详细内容,但军方内部关于大政方针的争论他还是知道。在他看来,大日本帝国陆军在华北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反而让政府财政吃紧,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此,他坚决反对对苏联用兵,主张以谈判处理张鼓峰事件。不过,万一谈判解决不了问题呢?苏联人会不会受刘一民那篇通电谈话的蛊惑对关东军下手呢?想想这些烦人的问题,近卫文磨觉得还是赶紧让寺内寿一到德国去一趟好,最起码可以给苏联人一个日德很有可能形成东西夹击态势的印象,便于处理张鼓峰事件。

  三个人虽然心思不同,但是让寺内寿一代表大日本帝国出访德国的想法一致。

  接到大本营任命自己为大日本帝国特使的命令后,寺内寿一迅速向岗部直三郎交待了工作,又给第一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将、第二军东久尔宫捻彦王中将、南线集团指挥官多田骏中将和豫东二十七师团本间雅晴中将以及各警备区发去了指示电报,要求他们严格执行作战计划,山西、豫东和陇海路沿线严防死守,胶东稳扎稳打,各警备区要抓紧筹建地方政权、保安团队。

  交待完作战方面的工作,寺内寿一又招来王克敏和齐夔元,对伪政府的工作做了安排,特别要求王克敏多筹集钱粮,保证军需,要齐夔元集中力量抓丁扩充治安军。

  王克敏的后台就是寺内寿一和喜多诚一,一听说寺内寿一要走,就觉得天要塌了,一脸阴郁,对寺内寿一交待的事情有点心不在焉。

  齐夔元靠的也是寺内寿一,但是他心里有小九九,要是寺内寿一走了,再来一个大将的话,说不定就会看中自己手里的实力,一脚把王克敏踢开,让自己取而代之。假如巴结的好的话,说不定将来等日军占领了全中国,还会让自己弄个大总统当当呢,那样的话,可真是老齐家的坟头冒青烟了。因此,齐夔元脸上一直挂着笑容,语气也越发地谦恭,不住声地说祝司令官阁下旅途愉快,并一再保证绝不辜负司令官阁下的期望,一定要加快治安军扩军步伐,为大日本帝国效力。

  寺内寿一自小受父亲寺内正毅教导,对官场上的人心叵测体会很深,加上人老成精,虽然语言交流有困难,但从王克敏和齐夔元的脸色上就看出了二人心里的想法。

  因此,寺内寿一走过去,和齐夔元握手的时候突然发力,一下就把齐夔元拉坐到了地下,抬脚就朝齐夔元的屁股狠狠地踢了几下,然后才让齐夔元站起来,黑着脸对齐夔元说:“齐君,你的小心眼的多。我只是去德国访问,很快就会回来。治安军建设要抓紧,耽误了事情,我的不依。如果胆敢不服从命令,军法从事!我的踩死你就如同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你的明白?”

  齐夔元哪里会想到寺内寿一一眼看透他的心思,吓得小便失禁,熏的满屋都是尿骚味,哆嗦着给寺内寿一敬了礼,连连保证绝对服从皇军命令听指挥。寺内寿一这才挥手让他离开。

  齐夔元回去后越想越害怕,叫人写了一份非常谦恭的保证书,又拿了二十根小黄鱼,一起送给寺内寿一。寺内寿一这才去齐夔元家里吃了顿饭,顺便在他家里午休了一下。当然,齐夔元又赔上了一个小妇人。

  交待完这一切,7月2日,寺内寿一参加了岗部直三郎中将和王克敏伪他举行的小范围的欢送宴会,在宴会上和那些日军将领、汉奸们胡吃海喝了一顿,又吹了一通欧陆风情,惹得那些汉奸们痛哭流涕地一再挽留寺内寿一大将,说是华北局势离不开大将阁下,请阁下务必替华北百姓珍重,早日结束访问返回华北。听得寺内寿一哈哈大笑,连自己心里那一丝胆怯都忘完了。

  一切安排停当,寺内寿一才带着从中国掠夺的金银财宝、文物字画和雅子小姐返回日本,准备从日本前往德国。

  寺内寿一本来是不想带雅子一起走的,担心回到日本见了雅子的父亲脸上不好看。一来他禁不住雅子的缠磨,二来他害怕不带雅子的话,雅子很可能就会成为岗部直三郎中将或者是其他人的玩物。一想起雅子身上会爬上别的男人,寺内寿一心里就不乐意了,还是带上一起走了。

  寺内寿一不知道,此时,八路军即将在南线发起反攻,有大大的惊喜在等着他呢!

 

 

第四五四章 连云港(一)

  连云港地区因为有渔盐舟楫之利,自古以来就很有名。夏商时期,这里属于东夷,被称为人方东夷、人方国、隅夷。周武王伐纣成功后,由于大肆分封功臣,原来被称为东夷的东部地区开始逐步开发,到了秦代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东海郡了。从北齐、北周开始,连云港地区就被称为海州。

  古海州建在沭河入海口的龙苴,临沭河,滨东海,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滨海滨河城市。盛唐的时候海州有十八万人口,占当时全国四千万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到北宋时期,古海州就像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镶嵌在海州湾边。大诗人苏东坡到海州后忍不住发出“欲弃妻孥守市寰”、“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的感慨。

  可惜到南宋时期,由于南宋与金发生战争,偏安一方的南宋统治者和前线带兵元帅张浚错误估计了形势,在韩世忠部将王胜海州大捷的前提下,竟然昏头昏脑地放弃了重镇海州这个战略要地,拆毁了海州城,将所有海州人移民到了镇江。

  蒙元时期,海州成了蒙古人的牧场,几无人烟。一直到明朝中后期,海州一带的城镇才又渐成规模。清初的时候,满清统治者实行裁海和海禁,为了防止晚明王朝和台湾郑氏水师利用海湾和河口发动进攻和占领云台山作根据地,就用巨木在河口、海道打桩封锁口岸。短短二三十年间,宽阔的古海州和南云台山之间的海峡就淤积成陆,港口越来越远了。

  但是,清中叶以后,由于连云港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既通航通商,渔盐发达,又北依淡水河湖,便于生产生活,这里又慢慢发展起来。清末到民初,连云港又成了商家追逐热土。特别是陇海铁路修建后,铁路通到连云港,港口在新浦后河底和大港,泊位在老窑,货运、客运贸易繁荣,连云港就成了苏北对外贸易的通道。

  1934年6月1日,江苏省长陈果夫主持召开省委员会第662次会议,通过了《省政府决议规划连云港埠市政案》。市政案指出:“兹陇海铁路东端,已达于本省灌云县老窑镇,连云海港第一期工程亦将完竣。故港埠市政之规划刻不容缓,准将临洪河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西连岛以西,及新浦、板浦以东,水陆区域,均由土地局组队,测量土地状态,并派员办理土地查报,限三月办竣,再定新市区规围。”

  在做一系列先期工作之后,1935年1月18日,陈果夫主持省委员会第718次会议,会议决定:“连云港埠设置普通市,定名为连云市。其水陆区域暂以临洪口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至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为范围。先设市政筹备处,由建设、民政两厅,从速拟具组织规程投交委员会。”

  江苏省的关于连云港埠设市的意见报中央政府后,民国政府民政部认为不够设市条件。按1930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市《组织法》规定,省辖市的条件是:

  一是人口在30万人以上。二是人口在20万人以上,所收营业税、牌照费、土地税每年合计占该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二者必居其一。

  按连云港埠当时的情况,人口只有10万左右,税收也不多,的确与《组织法》中规定设市条件相差甚远。但行政院审议时认为,连云港埠为滨海重镇,港口建设初具规模,东陇海线已通至老窑。港口建成后,中国中西部物资有了便捷的出海口,港埠之市政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因此,在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批准设立连云市。

  陈果夫一心想建连云市,聘请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福建人赖涟出任连云市市政筹备处长,在1935年4月就开始测量土地、搞城市规划。

  这赖涟曾经负责过南京城的重建规划,把南京城建设的当局和市民都满意。接受筹建任务后,赖涟雄心勃勃,一心要把连云市建设成至少在经济和交通上,超过沿海以南的上海和以北的青岛的滨海大城市。因此,他提出老窑为港区,墟沟为住宅风景区,大浦为工业区,黄九埝一带为市政中心和高业区。

  至于建设用地,筹备处制定了符合连云港实际的土地行政法规。大概内容是:市区内土地经地主报价后,政府发行同额的地价券,将全市土地收买过来。这些土地待建港完成、商贸发展后,地价必然上涨,然后再由政府卖出。这样,除可还清地价券外,增盈部分用来成立市政府和市政建设经费。这种法规开了以后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筹集建设资金的先河。

  可惜日本鬼子要来了,国民政府不得不停止了建设连云市的计划,把赖涟的规划锁进了保险柜。

  这个时候,连云市还是纸上的概念,连个市长都没有来得及任命。港埠周围的东海县、灌云县、赣榆县、沭阳县属于江苏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历史上,连云港是在1939年初陷落的。由于刘一民的横空出世,历史发生了变化,日军为了实施徐州会战,派第六师团从连云港登陆,击败守军,沿陇海路西进夹击徐州。此时由于青岛被攻占,日军徐州一带部队的补给只有通过连云港进行,港口船只云集,一时间倒显得少有的热闹。

  刘一民率教导师主力南下后,就隐蔽在莒县南部、临沭南部和赣榆北部的苏鲁边界地区。

  这段时间,日军虽然向鲁中、泰沂山区和鲁南发动疯狂进攻,但刘一民不为所动,率领主力隐蔽休整。他在等时机,等多田骏和岗部直三郎两支大军涌向鲁中、鲁东。

  刘建立率领的教二旅、鲁西警备旅、鲁西南警备旅也已经到了沭阳县和灌云县之间,并对连云港实施了秘密侦察。

  现在八路军教导师主力云集在连云港周围,就等刘一民一声令下,夺取连云港,截断陇海路,给小鬼子以雷霆一击。

  刘一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了山东根据地建设问题。

  在刘一民看来,要想把山东建设成牢不可破的抗日根据地,眼前的困难有几点:一是抗战初期鬼子力量相对强大,山东海岸线长,又有津浦路和胶济路这两条日本人志在必得的交通命脉,如果此时想控制山东全省,容易招致鬼子以倾国之力进行报复,有点不太现实。二是教导师虽然实力强横,但作战弹药消耗量大,一般的子弹、炮弹好说,像八一自动步枪、八一机枪、火箭筒、高射炮、高射机枪的弹药单靠复装是不行的,特别是火箭弹,根本就不可能复装。如果没有了火箭筒和高射炮、高射机枪来对付鬼子的坦克,作战伤亡势必大大增加。因此,必须得有一块小鬼子根本就攻不进去的根据地,建设军工企业,保证部队作战需要。三是这个时代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不高,山东人口多,加上日军如此疯狂扫荡,解决吃饭问题就成了大问题。但是现在日军大军云集,老百姓保命还来不及,哪里能顾得上发展生产?四是照这样打下去,山东的工商业基础必将被全部摧毁,教育、卫生都无从谈起。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29 , Processed in 0.05882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