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423 页

  最惨的是那年仅七岁的小孙女。小鬼子轮奸完后,用木棍从小女孩的下身戳入,将她活活扎死在地上。

  吕老财在维持会把交给小鬼子的军粮装上车,正想着说几句漂亮话欢送皇军,就见小鬼子开始在村子里作恶了。慌慌张张跑回家里的吕老财被小鬼子逮个正着,打断了两条腿,捆在地上,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伴、儿媳、孙女惨死在小鬼子的枪下。就这,鬼子临走时,还是用枪托把吕老财的头砸成了一团肉糊。

  这一天,古老安宁的吕店被毁灭了,毁灭在他们缴粮纳款的日本鬼子手里。

  《一个老秀才的遭遇》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人物通讯,说的是泰安附近一个清末曹姓老秀才,是村子里的族长。七七事变前,他们和自己的族人聚族而居,在汶河边过着春种秋收的田园生活。

  鬼子占领泰安后,共产党人拉起了抗日游击队,村子里的年轻人跃跃欲试,要跟着游击队打鬼子,都被曹老秀才阻止。共产党八路军的干部到村子里宣传抗日,也被曹老秀才拒绝。按照曹老秀才的说法,日本人是秦始皇时徐福东渡求仙药的童男童女的后代,和中国人同根同源,而且也都笃信佛教,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来就来了,只要把他们当成远方客人或者游子归来,那日本人也必定懂礼守法,不会影响族人们的生活的,更不需要搞什么抗日活动。什么事情都是一报还一报,只要你不招惹日本人,难道他们还会打你么?

  小鬼子真的来了,而且是被山里的八路军和游击队打得损兵折将后逃到了这里。

  熟读诗书、信奉耕读传家的曹老秀才,按照接待客人的礼仪,组织自己的族人捧出了自酿的高粱酒、清炖了打来的山鸡、兔子,红烧了从汶河里捕捞的肥美的鱼儿,招待小鬼子好好的吃了两天,还用草药帮助鬼子伤员疗伤。

  小鬼子休养了两天,养足了气力,开始不安分了。

  村子里的曹寡妇被鬼子一个小队长糟蹋了,曹老秀才就想,这曹寡妇年龄不大,长相也说的过去,看那鬼子小队长也不过二十六七岁,只要他没有娶妻,把曹寡妇嫁给他也未尝不可。曹老秀才就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去找鬼子大队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岂料鬼子大队长根本不领情,直接告诉曹老秀才,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皇军少尉怎么能娶支那贱民为妻?

  碰了一鼻子灰的曹老秀才这个时候才觉得小鬼子不懂礼法,就婉转地提出,自己族人居住的村子三面环山,交通不便,皇军如果休养好了,是不是请赶快启程。毕竟村小人少,支应不起大军的供应。

  鬼子大队长见曹老秀才下了逐客令,抬腿一脚就把他踢翻在地,恶狠狠地告诉他,中国的首都被皇军占领了,上海、北平、天津、济南都被皇军占领了。将来整个中国都是大日本帝国的,何况区区一个小山村?老匹夫再不识相,马上就让全村人统统死啦死啦的干活。

  曹老秀才这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遇到的皇军是一群土匪,慌忙悄悄地派村子里经常上山打猎的猎户去找八路军,请他们来救救全村人。

  可惜,曹老秀才觉醒的太晚了,日军已经动了杀机,并且马上开始了行动。

  日军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挨家挨户把老乡们全部押到了村头的大打谷场上,架起了机关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了手无寸铁、一直都在给小鬼子炖鸡炖鱼的老乡们。

  鬼子大队长讲话了,意思是大日本皇军为了把中国老百姓从腐败残暴的国民党政权和共产党的毒化中解放出来,发动了大东亚圣战,目前已经攻占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很快就会占领全中国。但是,皇军需要中国老百姓的配合和支持,具体说,就是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是村子里要成立维持会、防共自卫团。第二个是皇军需要军粮、需要军费,老百姓享受了皇军的保护,就应该拿出家里的粮食、钱支援皇军作战。第三是皇军勇士为了中国人的利益远离家乡作战,空闲的时候难免寂寞,村里应该挑选花姑娘慰安皇军,每天不需要太多,挑选五个就行。只要保证天天有,皇军就绝对保证村民的安全。

  鬼子的翻译官把鬼子大队长的话翻译后,村民们登时就炸了,这他娘的是什么军队啊,纯粹是一群畜生,那么不要脸的话他们都能赤裸裸地说出来。

  看着乱嚷嚷的村民,鬼子大队长狞笑一声,手一挥,一群如狼似虎的鬼子兵就冲进了人群,拉起那几个声音最大的后生就拖了出去,扑哧扑哧几下,几个后生就倒在了小鬼子的刺刀下。

  这一下,大谷场上的村民们一下子惊呆了,妇女们、孩子们都吓得哇哇直哭。

  曹老秀才到了这个时候,肠子都悔青了,知道是自己的糊涂害了全村人。这个时候,他最盼望的就是八路军能够迅速赶到,消灭这群吃人饭说人话不干人事的畜生。因此,他再次拄着拐杖来到了鬼子大队长面前,和小鬼子商量,愿意成立维持会和自卫团,也可以给皇军捐钱捐粮,但请皇军给个面子,就不要糟蹋女人了,那样比杀了他们还可怕。

  小鬼子大队长点头答应了曹老秀才的请求,让他和村民们带着皇军去收钱收粮,女人们回家给皇军做饭。

  曹老秀才认为自己的拖延时间之计瞒过了小鬼子,再三给村民们动员,请老少爷们看开点,钱财是身外之物,没有了还可以再挣。只要能把这群狗日的畜生哄走,保证村民安全,他就谢谢列祖列宗的保佑了。

  村民们在曹老秀才的哄劝下回家给小鬼子装粮交钱了。这个时候变故出现了,跟着村民们进院子收钱收粮的鬼子,再得到钱粮后凶相毕露,开始强奸和屠杀了。霎时间,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

  曹老秀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伴和儿子、孙子倒在了鬼子的枪口下,再也顾不得骂畜生了,转身抓起院子里的一把锄头,狠狠地砸向了正在他儿媳妇身上施暴的小鬼子。

  一声枪响过后,曹老秀才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他再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八路军医院的病床上。从此,徂徕山多了一支曹老汉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全部由幸存的曹老秀才的族人组成,老少男女都有。他们扛着八路军支援的枪支,背着用徂徕山的石头制造的土地雷,活跃在徂徕脚下、汶河岸边,专门对付落单的小鬼子和汉奸。他们的目标不高,只是每天都能和鬼子打一仗,每仗只要能打死或炸伤一个鬼子、汉奸都行。

 

 

第五八三章 战地通讯(续)

  黄薇的《战地通讯》读者量越来越大。

  自从倪华在美国召开记者招待会、集中揭露侵华日军兽行后,美国的各大媒体就持续不断地揭露侵华日军的罪恶。但是,随着战局的进展,日军华北方面军把在华北的外国记者的行动限制的很死,他们已经很难再撰写出真实、有分量的新闻报道了。华中方面军又一直处于攻势,随国民政府行动的外国记者不得不经常处于后撤之中,除了报道国军将士英勇杀敌的事迹外,很少能给国外传递胜利的消息,更不用说深入敌后做详实的报道了。留在上海的外国记者比较多,但日军在上海的统治已经相对巩固,这些记者天天呆在租界里,写出的东西自然多了点苍白、少了点能打动人的真材实料。

  一个记者,一个长的很漂亮的女记者深入敌后采访报道,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很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何况黄薇还不是一般的美女记者,而是当年在上海掀起过美女记者暗恋红军将领的新闻热潮的女记者,国内国外读者都对她印象极深。文汇报为了吸引读者注意,扩大订阅量,充分利用新闻操作手段,给黄薇《战地通讯》加上了这样的介绍导语:“一个是浴血杀敌的无敌英雄,一个是痴恋英雄的绝世红颜。英雄儿女、铁血柔情,演绎成抗日烽火中的传奇诗话。

  想知道日军都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么?

  想知道沦陷区同胞的真实遭遇么?

  想知道八路军瞄了一个准儿、打死个小日本的真实战斗故事么?

  请看八路军教导师长刘一民将军的红颜知己、美女记者黄薇从敌后发回的报道,一切敌后抗战新闻,尽在《战地通讯》。”

  刻意操作,加上人们对教导师多打大仗、多杀日寇的渴望,再加上文章确实写的好,黄薇的《战地通讯》想不火都不行。时间不长,文汇报的《战地通讯》就被众多报纸转载,连大后方的电台每日都转播开了《战地通讯》。

  当然,黄薇在山东,看不到在渝城出版的《文汇报》,也不知道文汇报是如何介绍她的专栏的。就是知道了,这丫头也未必会表示反对,除了她心底那缕对刘一民的情愫外,主要是她一头扎进了新闻采访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想那么多。

  等到教导师公审谷寿夫、关龟治时,黄薇的《战地通讯》已经在大后方和国外建立了广泛的读者群,在敌后战场和大后方民众之间、国外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彼此沟通的桥梁。

  作为特邀记者,黄薇见证了公审谷寿夫的整个过程。公诉人宣读的起诉书中的主要材料黄薇事先已经了解,随后证人们字字血、声声泪的控诉证言,让黄薇沉浸在悲伤之中,现场就写开了通讯报道。等谷寿夫被凌迟一百二十刀毙命的时候,她的长篇通讯就已基本完稿了。

  回到报社后,黄薇又进行了修改润色,在中文的基础上,又写成了英文体的长篇通讯《恶魔的末日——八路军公审侵华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谷寿夫纪实》,报送教导师政治部审查后,就发往了已经迁到渝城的文汇报和在渝城、上海的美国、英国、法国等国记者。

  在这篇长达一万多字的长篇通讯中,黄薇从谷寿夫其人其事写起,把日本冈山县农民的儿子谷寿夫少年求学时怎么样好勇斗狠、上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怎么样养成嗜杀残忍个性写的淋漓尽致。在黄薇的笔下日本的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成了培养杀人机器的摇篮,是寄生在人类文明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凡是从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毕业的日本军人,无一不是狂妄自大、视人命如草芥的杀人凶犯。

  黄薇参阅了缴获的谷寿夫日记,从中摘录了谷寿夫为什么喜欢强奸杀人的一段记述。据谷寿夫日记中记载,他的母亲长的比较漂亮,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有天晚上,他的父亲进城卖桃子没有回来,只有他和母亲两个在家。母亲早早就让他睡觉,自己在灯下给谷寿夫缝衣服。

  就在这天晚上,村子里的一个闲汉到谷寿夫家串门,和谷寿夫的母亲两个在一起拉开了家常。拉着拉着,可能是认为谷寿夫睡着了,两个人就开始动手动脚了,最后竟然就在谷寿夫睡觉的榻榻米上行苟且之事。

  据谷寿夫日记里说,当时谷寿夫吓得闭着眼一声都不敢吭,他母亲和那闲汉两个在榻榻米上行云布雨、好不热乎。事后,谷寿夫好长时间不敢正眼看他母亲,更不敢对父亲说。长大后,谷寿夫对父亲怀着一种深深的愧疚心理,觉得他没有替父亲看好母亲,让父亲蒙羞。也是因为这件事,谷寿夫心里就有了个认识,认为所有的女人都是烂货。他和妻子清子新婚之夜,正赶上清子例假,谷寿夫不顾清子的苦苦哀求,硬是霸王硬上弓、强行占有了清子。事后,谷寿夫用清子下身的污血,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画了一树樱花,还美其名曰“樱花盛开时——清子的初夜。”

  在写到谷寿夫的罪恶时,黄薇摘录谷寿夫日记中血洗金山卫的一段:“金山卫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江水如练,岸边小村犹如画家画出来的一般,安详、宁静。

  船靠岸了,舰炮开炮了,我的士兵们很快就冲上了江岸,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防线。士兵们追击到了地图上标注的朱海村、南门村、卫东村、向阳村。孩子在啼哭,女人在尖叫,男人们都被击毙或刺杀或投入江中。

  一个联队长报告,是不是应该约束军纪,放过那些老人、女人和孩子。我当即告诉他,杀戮、奸淫、抢劫是提高士气的有效手段。为了根绝抵抗,对支那的军人以及和军人无关的人皆可一律处死。中国人死光了,美丽的长江、黄河自然就是大日本的了。这个联队长才不再啰唆,指挥部队杀进遇到的所有的村子。等我上岸后,沿途所有村庄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再也看不到一个中国人的影子。能够见到的,是那些还在燃烧的村庄和赤裸的女人、婴儿尸体。第六师团,不愧是天皇陛下最精锐的师团啊!”

  文章篇幅很长,黄薇又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的都是大后方民众、外国人不可能知道的事情,读起来自然是真实、翔实,一下就剥开了日军的画皮,把这群自称有文化有教养的侵略者的恶魔行径全部暴露在了阳光下。

  在写到谷寿夫被八路军活捉时,黄薇写到:双手沾满中国人献血的谷寿夫怎么都想不到,等他再次来到中国,踌躇满志地担任侵华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时,中国人民已经点燃了复仇的焰火,正等着这只疯狂的恶兽钻进烈火阵。这一次,谷寿夫再也不可能逃出生天了,无数的冤魂都在等着向他索命呢!

  接着,黄薇很据参谋处提供的情况,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八路军攻占济南、活捉谷寿夫的经过。中间有斗智斗勇,有八路军杀进济南城的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有谷寿夫狼狈逃窜落入八路军手中的传奇,让读者们读后有一种亲临战场的感觉。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篇章,就是公审谷寿夫过程的实录,基本上是按照刘一民和晶晶两个现场播音的顺序写下来的,只不过把场面烘托得更加庄严神圣,细节描写得更加翔实,连谷寿夫挨的一百二十刀每刀的部位、名称、技巧和谷寿夫中刀后的表现都写的一清二楚。

  这样的文章,要是各大报纸再不连篇累牍地转载的话,那这些报纸的主编们都该辞职了。

  现场实况转播,加上随即而来的《战地通讯》的即时报道,把全世界的目光一下子就吸引到中国抗战上面来了,美国各大城市再次掀起捐款捐物支援中国抗战的高潮。

  黄薇这个时候满腔都是对日军的仇恨,发誓要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抗日做贡献。收到文汇报社和那些外国记者反馈的《战地通讯》大受读者欢迎的消息后,她连续几天伏案疾书,先后写出了《松江镇在哭泣》、《唐桥的诉说》、《梅花镇血案》、《豆腐庄的控诉》、《日军——一支野兽组成的兽军》等一系列揭露日军暴行的文章,全部发往文汇报和各国记者手中,在报纸上连载。

  接下来,黄薇又写出了一组鼓励日军阵前反水的文章。其中,在《攻心战——刘一民将军鼓励日军袭杀长官立功》一文中,黄薇以记者采访的口气,把刘一民几次谈话中鼓励日军士兵杀军官、军官杀长官的政策加以整理,形成了一篇系统的、古今中外战史上从没有过的敌工通讯。

  八路军教导师政委罗荣桓看后,约见了黄薇,在详细询问了黄薇在根据地的工作、生活情况后,罗荣桓鼓励黄薇,按照刘一民师长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深入到战士们中去,深入到根据地的老乡们中去,深入到商人们中去,多写宣传根据地政策的好文章,鼓舞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斗志。

  黄薇听后,小脸激动的通红,眼睛里都是自豪,向罗荣桓详细报告了撰写《战地通讯》的初衷和写作情况、读者反映情况。

  罗荣桓告诉她,八路军把她当做自己的战士,战士们也把她当作生死与共的战友,各部队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她的采访。同时,八路军保证她的自由采访权和人身安全,不管她去哪里采访,政治部和大众报社都会派出警卫部队,保护她的安全。

  见罗政委表扬自己,黄薇终于忍不住了,提出想采访刘一民,想随刘一民行动,更好地报道八路军英勇杀敌的事迹。

  不料,刚才还在表扬黄薇的罗荣桓口气却变了,说是刘一民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等刘一民有空,一定转告他,安排他接受记者采访。罗荣桓要黄薇安心工作,不要想其它事情。有机会也可以采访采访八路军的女战士们,比如刘一民师长的夫人唐星樱同志,她可是一个立过大功的战士,身上有讲不完的故事。也可以到师野战医院采访那些女医生、女护士,她们都是勇敢的八路军战士,很值得宣传。像倪华院长,在美国就曾经召开过新闻发布会,揭露日军的罪恶,还曾经在美国募捐,支援中国抗战,国际上都知道她是一个一心报国的巾帼女杰。

  黄薇那么高的文化程度,哪里会听不出罗荣桓话里的意思,心里有点灰塌塌的,脸上登时就晴转多云了,差一点当场落泪。

  还是罗荣桓会做思想工作,留黄薇在师部吃了饭,告诉她当前所有优秀的中华儿女都应该清楚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在这个神圣使命面前,一切个人想法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总之,罗荣桓的教育加一箩筐好话,总算是让黄薇又振作起来,继续忙她的采访写作去了。

  在黄薇的《战地通讯》向大后方、国外传递八路军抗战信息的同时,八路军教导师政治部、大众日报社、山东文联联合,举办了教导师抗战历程展览。

  展览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日渊源追述,标题是醒目的“忘恩负义的小日本”,内容采取文字和绘画的形式,以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史料为依据,把日本文字、风俗、建筑、服装、武术、茶道、宗教等文化源流讲得清清楚楚。就是不识字的人,听别人一念,也会不由自主地骂一声“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第二部分是中日国情对比,标题是“落后就要挨打”,展览内容主要是卢沟桥事变前中国和日本的人口、面积、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教育、卫生以及军事力量对比。只要看了展览,听了工作人员介绍,就会明白日本明治维新后励精图治,而腐败的清朝政府却固步自封,错过了中华民族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小日本之所以敢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绝不是一味的狂妄自大,而是他们集聚够了力量,把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中国,当成了他们攫取资源的捷径和转嫁经济危机的市场。目的是通过展览告诉人们,要想打败日本鬼子,光靠满腔热血是不行的,必须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全面提高国力和人口素质、军事力量。只有把中国建设得比日本更强大、更先进、更文明,才能从根本上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第三部分是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回顾,题目是“软弱退让的结果”。内容从明朝时的倭寇犯边开始,用文字、绘画、照片把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前的历次侵略行动都展示的一清二楚。特别是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叙述的异常详细,观众看过之后都清楚,现在侵华日军的子弹、炸弹,百分之四十都来至于原东北兵工厂制造,中国人正在用自己同胞的生命在为不抵抗政策买单。

  第四部分是七七卢沟桥事前后日本全面侵华犯下的滔天罪行,题目叫“日军罪行录”。这部分篇幅长,内容翔实,大部分是照片配文字说明。像赵庄惨案,不但有被灭门的36户人家和被屠杀的302口人的姓名,也有制造惨案的日军部队番号、指挥官姓名,连惨案经过都详详细细。

  第五部分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战绩,名字叫“消灭侵略者”。这部分内容最丰富,包括国民政府的抗战决策、蒋介石庐山谈话和中共建立统一战线团结抗日的主张,重点还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的战绩。有文字,有图片,不但被歼灭的日军各部队番号、罪行、指挥官姓名和编制一目了然,还有缴获的日军武器、军旗、指挥刀等实物照片。特别是八路军教导师的战绩,由于每次大捷都有报纸报道,照片数量大,时间、地点、歼敌数量、缴获战利品种类都绝对准确,被击毙的日军少佐以上军官的姓名、籍贯、任职经历排的密密麻麻的,有的人看后,找到了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忙着去亲人坟头祭奠,告诉地下的亲人,中国军队已经报仇了。

  第六部分是抗战英烈,包括东北抗战、长城抗战在内,中国军队牺牲的烈士名录和主要事迹全部列再上面。当然,由于资料不全,展板上专门注明:“无数烈士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他们的名字大部分已经无法查清,只能等彻底打败日本鬼子后再详细收录,编印成册,镌刻碑石,永志纪念。”

  这一部分最是激动人心,许多人看后,受烈士们精神感召,当即报名要求参加八路军。

  展览先在济南五三公园举办,由于担心日军轰炸,都是在晚上组织干部战士和群众打着火把观看。后来,就在整个山东根据地巡回展览。到最后,不但八路军各根据地都进行了巡回展出,连大后方也要求前往展出,盛况空前。

 

 

第五八四章 行前

  公审完谷寿夫后,刘一民召开了山东局、山东军区、山东抗日民主政府参议会联席会议,除了在陇海路南的苏北支队外,在山东各旅级部队的首长全部参加了会议。

  教导师现在部队规模很大,除了原有的八个主力旅和骑兵旅、炮兵旅及师直属部队外,还有鲁西警备旅、鲁西警备二旅、鲁西南警备旅、泰西警备旅、清河警备旅、胶东警备旅共六个警备旅和泰安支队、鲁东南支队、苏北支队三个旅级支队。其它部队都好说,干部们刘一民都熟悉,但是胶东警备旅、清河警备旅由于编成后就投入反扫荡作战,两个旅的个别旅级干部刘一民和罗荣桓还没有见过。因此,会议前,刘一民专门抽出一上午时间,听取了清河警备旅、胶东警备旅的汇报。

  胶东警备旅旅长高锦纯是陕北米脂人,随刘志丹一起创建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刘一民视察红二十七军后,一批陕北红军干部被抽调到红军大学学习,高锦纯就是其中之一。抗战爆发后,中央抽调军事干部到华北、山东开展工作,他和洪涛、廖容标等人都到了山东,帮助山东党组织发动起义。

  清河警备旅旅长廖容标是江西赣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原来是红一军团的干部,红军大学毕业后,被派到了山东工作。

  这两个人都是红军大学出来的,知道老校长注重军容军姿,来见刘一民前,领着各自部队的旅级干部都把军装洗的干干净净的,要求他们排队进入师部,到师长、政委办公室门前必须听口令统一喊报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54 , Processed in 0.06208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