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436 页

  刘一民把声音和缓了一点,说道:“正是看到了我们和日军的差距,蒋委员长才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提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我党毛泽东主席才提出以敌后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打持久战,在战争中消耗日军、发展抗日武装。这都是领袖们针对中日国情和抗战实际反复研究制定的战略,实施一年多来,已经收到了成效。别看小鬼子现在攻占了武汉、广州,张狂的很,其实他们已经使尽了全力,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全面战略进攻了。我在徐州面见蒋委员长时就说过,日军攻占武汉后,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即将结束,战略相持阶段已经到来。只要我们团结抗战,熬上几年,就会迎来战略反攻阶段。到那时,我们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了!现在,华北战场有八路军、晋绥军、中央军并肩作战,互相支援,小鬼子进退维谷,又有我教导师精锐东打西杀,南征北战,时不时对日军发动致命一击。可以说,战略态势极好。华中战场,我军集中中央军、桂军、湘军、川军精锐,调整作战方略,以积极防御态势迎击日军。大家也知道了,小鬼子处心积虑攻占了南京,结果他们只得到了一座空城。发动了武汉会战,结果日军没有能够歼灭任何一支中国师级建制的部队。华南战场,日军虽然攻占了广州,掐断了我国对外海上商路,导致我们的抗战会更加困难,但是日军兵力有限,随着第五师团和联合舰队北调,日军在华南的攻势暂时宣告结束。我估计,第四战区很快就会发动反攻,遏制日军的追击作战。大家想一下,我军打的是国土保卫战,有老百姓支持,补充休整极快。战前,我国有三百万兵力,战争打到现在,我们依然有三百万兵力。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进步了,发展了。小日本的侵略促进我们的民族觉醒了,统一意识增强了,团结意识增强了。而小日本呢?他们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了,想一年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了,想压迫国民政府投降的企图也破产了。为武汉会战筹集的30亿日元花完了,在欧美买武器弹药的美梦破灭了,几十万精壮士兵阵亡了。他们已经陷入到了侵华战争的泥潭,想脱身都不行。我判断,要不了多久,日本的政策就会发生变化,主张速战速决的近卫内阁恐怕要改弦更张,转而实施诱降活动,企图培养扶持一大批汉奸来协助他们作战。但这也救不了他们,我们就是不投降、不妥协,坚持抗战,和小鬼子缠斗。在缠斗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提升民众自觉支持抗战的凝聚力。这样我们就会愈战愈强,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小日本分兵开辟新的战场,我们就会很快转入战略反攻,把他们打回东洋去!”

  历史上抗战时期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彷徨迷惘、动摇妥协甚至当汉奸,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看不清抗战的前途。要是大家都知道抗战必胜,小鬼子蹦跶不了几天,憨憨才去当汉奸呢?

  包括阎锡山、赵戴文在内,这些晋绥军的高层人物,都是日军打到了家门口才不得不奋起抗争。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对抗战全局如此清晰的分析判断,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刘一民既然开讲了,那也就大讲特讲开了:“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那就是我们的抗战究竟要取得怎么样的成果?换言之,就是我们要通过抗战把中国变成什么样子。我在几次记者招待会上都反复阐述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国抗战的前途在于唤醒民众、武装民众,发动人民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抗战,实现中华民族的凤凰涅槃。我们不但要打败小日本,还要在抗战期间唤醒全民族的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意识,要用新的民主科学思想来教育民众、武装民众,一边打仗,一边发展生产、搞科学研究。边打边建设,边打边发展。这个发展可不光光是扩编军队、多生产粮食,那是直观的、初级的发展。我们要的发展,根源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消灭文盲,消灭迷信愚昧,弘扬民主精神,弘扬科学精神,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做人的权利和尊严,自觉地去学习、去生产、去战斗。我军在根据地内搞的民主选举,就是试验推广民主制度,从根本上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将来抗战胜利后,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统一的、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彻底结束任何外国强盗可以随意侵略我们的历史。在世界各国中,我们要做一言九鼎、对世界和平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大国、强国。我说句大家可能不爱听的话,我们现在的中央军、八路军、晋绥军、桂军、湘军、粤军、川军都是国家内战时期的产物,有些军队甚至是军阀割据、祸害中国的打手式武装组织,根本就不是保境安民的国防力量。将来我们打败了小日本,建立了新中国,包括八路军在内,番号统统都要取消。我们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统一的、拥有陆海空军的国防军,用于保卫国土、维护国家利益。”

  阎锡山这个人,你说他是军阀也对,毕竟他的晋绥军曾经不听中央号令、发动中原大战。你说他是山西土皇帝也行,因为他确实是把山西当成了自己的禁脔,蒋介石的国民党省党部都曾经被他赶走过。但不管怎么说,阎锡山发迹时,确实是抱着革命的态度的,也确实做了些救国救民的有益探索。他统治山西的这些年,虽然也干过镇压共产党、与红军开战的坏事,但毕竟把山西治理得比其它省份要强的多。

  听了刘一民的话,阎锡山陷入了深思,觉得刘一民的眼界超过了他的想像,有些话听起来像做梦一样。但是细想想,这小家伙说的也确实在理。真要像他说的那样,能够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那中国岂不是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么?

  刘一民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还想再说一点,诸位可能不知道,我的教导师与日军作战的战损比要和孙将军说的战损比打个颠倒,我军牺牲一人,日军得死十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不怕大家笑话,我不但是教导师师长,兼任过抗大校长,而且也算是一个中小学老师。我军的中小学教材都是我编写的。我每次下部队,一个必定要做的功课就是给战士们批改作业。我的教导师各主力部队没有文盲,干部战士打仗间隙就是训练和学习,基本都有初中毕业或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我军的头等主力部队,战士们通过学习达不到小学毕业程度,马上就会被调到一般部队去。这样一来,全军上下形成了一种学习氛围,评功时,不但表彰战斗英雄,也表彰学习模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干部战士的文化素质高,缴获日军的坦克、装甲车、汽车也好,各类型的大炮也好,直接就可以武装部队,投入战斗,产生战斗力。大家想想,要是全国军队都能向我军看齐,把训练放在第一位,把战士们的文化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保持高昂的抗战激情,培养强大的战斗力,小鬼子能不灭亡么?”

  赵戴文坐不住了,忍不住问道:“刘师长,你的教导师到底有多少兵力啊?”

  刘一民哈哈一笑:“赵主席啊,我的兵力对日军是个迷,蒋委员长也不是很清楚。但对坚持山西抗战的老人来说,没有保密的必要。我告诉你,我师主力部队的规模超过十万人,另外还有一些警备部队。”

  这一下,把几个晋绥军将领都吓傻了,十万精锐啊!难怪动辄就消灭鬼子一个师团。

  赵戴文喃喃自语:“十万主力,而且是缴获了许多日军装备的十万主力,加上人人都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高度统一,指挥如意,没有内部争斗。刘师长,我总算明白为什么你能够在山东取得那么大的成绩了。可惜,贵部在山东,要是在山西,说不定小鬼子就会被赶出山西。”

  刘一民傲然一笑:“要是当初阎司令长官不催我开拔,嘿嘿,凭山西的地利,小鬼子休想踏进娘子关一步!”

 

 

第六0二章 题词

  窑洞里的马灯扑扑闪闪的,照在酒桌上八个的脸上,忽明忽暗。

  阎锡山叹了口气:“好老弟,憨娃啊,你这话可冤枉老汉了。当初你可是悄悄地走了,我老汉连知道你去了哪里都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蒋委员长义女的事情得罪了你。直到你在天津公布战报,我老汉才如梦初醒,知道你去抄鬼子的老窝去了。我一直想问你一句话,你怎么就那么大胆,想起去打天津呢?既然能攻天津,为何不直接攻占北平呢?”

  刘一民笑着说:“阎老哥,阎司令长官,你这可不是一句话,是两句话。”

  这一说,一桌子人都笑了起来,刚才紧张郁闷的气氛一下子就缓解了。

  刘一民接着说道:“阎司令长官啊,你想么,小鬼子又是打山东、又是打山西,还不忘沿平汉线攻击,他能有多少兵力么?那天津又不像北平那样城高墙厚,连个城墙都没有。而且天津城是日军华北住屯军的大本营,塘沽港又是华北日军最大的补给港口,枪啊、炮啊、子弹啊、大米白面啊多的是。蒋委员长又不给我的教导师发一分钱军饷。兄弟穷啊,不打天津打哪个?老哥啊,你猜怎么着,我到了平津地区才发现,那里每个县城都只有几十个小鬼子驻守。偌大个天津,包括小鬼子的宪兵、警察在内,总共才几千人。最可笑的是冀东,竟然只有汉奸殷汝耕的伪军。小鬼子这不是欺负人么?老弟我就不客气了,把小鬼子的银行、商铺、企业给他来了个连窝端,一下就解决了军费问题。后来我琢磨着青岛也是日军经营多年的基地,那里有日本正金银行最大的分行,还有许许多多的日资企业。这一次,算是让小鬼子伤透了心,除了工厂的厂房搬不走,其它的我都给它搬走了。我就用缴获的鬼子的钱为资本,在山东成立了个总资本一亿元的渤海银行。好我的阎老哥,你想想,华北日军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他们成穷光蛋了!”

  又是一阵哈哈大笑。70多岁的赵戴文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拿出手帕不停地擦眼泪。

  杨爱源的情绪被彻底调动起来了,笑完就问:“刘师长,你说说山西的抗战,怎么打才能快点把鬼子赶出去?”

  刘一民费尽口舌,目的就是要让这些晋绥军高级将领们明白,只要坚持团结抗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现在听杨爱源发问的口气,至少他本身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观点。

  刘一民的精神一下就来了:“山西是华北屋脊,山河形胜,实在是支撑华北抗战的天然阵地。战前阎司令长官就抓生产自救、发展山西经济,为坚持山西持久抗战打下了一定基础。加上我陕西抗日特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为华北抗战提供粮食、物资等坚强支援。山西战场上,不但有中条山一线的中央军重兵集团和山西子弟兵晋绥军,还有我八路军四个师的百战精锐,我军实力远远大于全国其它敌后战场。坚持山西抗战、争取先于全国其它地方驱除日寇,是完全可能的。现在阎司令长官公布了《民族革命十大纲领》,提出坚持山西抗战,不到陕西、河南流亡。这个提法有志气、有胆识,全国上下都极为敬佩。我本人也极为敬佩!”

  阎锡山知道刘一民对他发展山西经济评价甚高,没有像其它共产党人那样,简单地把他归为军阀。现在见刘一民又称赞他,这老汉眼睛就亮了起来,嘿嘿直笑,硬要和刘一民喝一个。

  刘一民端起碗和阎锡山碰了一下,喝了一口,继续说道:“说完山西战场我军的优势,再来分析一下我军的劣势。山西我军分属三个系统,有中央军集团,有八路军集团,还有晋绥军集团。忻口会战打的就比较好,各军密切配合,重创了日军。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个别部队执行命令不够坚决,互相配合支援不到位。之所以会是这样,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害怕打掉了本钱被取消建制,不敢放手与小鬼子死拼。另一个弱点是我军训练不够,战斗力参差不齐。有些部队的新兵都是拉壮丁拉来的,又没有进行认真的教育,缺乏主动求战、抗日报国意识。军事训练也不够,许多新兵连怎么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和炮击都不知道,大战时伤亡率自然就高。一来二去,不但士兵在死亡面前容易怯战,连军官们为了保存实力也消极避战。战果自然就小了。加上小鬼子很狡猾,看准了山西我军三个系统各自为战的实际,发动大的战役时,注意区别对待。打八路军就不打晋绥军和中央军,争取让晋绥军和中央军作壁上观。打晋绥军绝不打中央军,让一些心存侥幸的指挥官在那里看热闹。而且小鬼子还经常搞一些分化瓦解的小动作,比如派个人来给你许个重利啊什么的,目的就是要挑拨是非,引起我军内部不和,好让他们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阎锡山误认为刘一民是发现了大矢中佐前来联络的事情,老脸火辣辣的,赶紧端起酒碗和刘一民又碰了一下,也不管刘一民喝多少了,自己一饮而尽。

  放下酒碗,刘一民乘胜追击:“当务之急,是千万不能出现同床异梦的局面,那样就中了鬼子的奸计。小鬼子鬼的很,懂得隐蔽战略意图,常常是指东打西。想打八路军的时候,就说要打中央军,想打晋绥军的时候就说打八路军,让人摸不着头脑。上次小鬼子重兵扫荡就是这样干的,结果八路军、晋绥军、中央军都吃了大亏,根据地大幅缩水。因此,无论是八路军、晋绥军还是中央军,都要团结一致,不搞内部摩擦,有什么问题等赶走日本鬼子再说。问题实在是不解决不行,那要坐下来商量,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没有商量不通的问题,任何一方都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这样一来,全军拧成一股绳,划分防区和作战方向,互相配合。你进攻我掩护,我进攻你掩护。南北呼应,让小鬼子天天都处于被动挨打状态。”

  这话听起来有点沉重,可偏偏刘一民说的又正中要害,不想听都不行,那话音直往耳朵里钻。几个人都默然不语,静等刘一民继续说下去。

  就听刘一民说道:“至于杨司令说的怎么打才能把鬼子快点赶出去,办法很多。我提示一点,山西本身就缺粮,我们从太原、临汾撤退又采取了严格的坚壁清野政策,小鬼子的粮草基本上靠从东北和其它地区调运。这就是鬼子的命门。只要我们继续实行坚壁清野,实施积极进攻作战,不断蚕食鬼子占领区,和小鬼子展开粮食争夺战,让鬼子在山西找不到粮食,然后再彻底卡断北同铺路和正太铁路,小鬼子就会变成叫花子、饿死鬼,等着我们去抓俘虏。当然,小鬼子一定会重兵把守正太路和北同蒲铁路,那是他们的粮道,想切断很不容易。但是办法总是有的,我在冀南、冀中、山东挖地道,打地道战,效果就不错。能不能把地道挖到鬼子的铁路边呢?就算不挖地道,铁路线那么长,小鬼子每个站点都要守备,兵力相对分散,我们完全可以训练编组精锐小部队,专门打鬼子的车站。今天炸一座桥,明天拆除一段钢轨,小鬼子还能正常运输么?”

  赵戴文就想不明白,眼前的刘一民也只是二十多岁,明明是个小青年,怎么眼光就这么敏锐独到呢?一眼就点中了鬼子的死穴。

  刘一民又说道:“我们还可以开展冷枪冷炮运动,不打大仗,不给日军集中主力发动大兵团作战的机会,而是组织部队,对小鬼子实施小部队出击。要求不高,一个排每天杀一个鬼子,开展杀敌竞赛,累计下来,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还可以集中部队的神枪手,专打鬼子军官、机枪手、炮手,时间一长,小鬼子的战斗力自然就下降了。他们会大量补充新兵,把野战部队变成守备队、新兵团。时机一成熟,就对小鬼子大打伏击战、袭击战、野战,消灭一股是一股。我估计,只要山西我军真的密切配合,小鬼子在山西一年都呆不下去,至多能坚持两到三年。”

  说了这么长时间,桌上众人都已经明白,刘一民实际上已经从更高的层面间接回答了孙楚的问题,再分什么主军、客军和提什么八路军建立敌后根据地的事,就显得晋绥军的大局观念不强、战略眼光不够、胸怀太过狭小。而且,刘一民分析的山西我军的优势和劣势也很中肯,他们都是战场上的老手,平时也在琢磨,只不过没有刘一民讲的这么系统、这么透彻而已。至于刘一民提的战法、举的例子,那都是教导师实践过的,但晋绥军的这些保定军校毕业的高级指挥官,学的都是正规作战,原来从没有听说过,眼前都是一亮,似乎有点启发。

  要不是考虑到团结晋绥军一起抗日,刘一民才懒得给这些旧军人出身、军阀气息浓厚的晋绥军将领们说这么多呢!一番话说下来,口干舌燥的。好在感觉效果不错,这些人似乎都听进去了。刘一民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自己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这些满脑子反共、防共意识、时刻准备着限制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军发展的家伙们能幡然醒悟,不要重演晋西事变的悲剧,也不要重演中条山战役时日军把中央军打的稀里哗啦而晋绥军却像鼹鼠一样躲在晋西一动不动、一心和日军妥协的悲剧。

  刘一民笑眯眯地对阎锡山和赵戴文说道:“阎司令长官、赵主席:咱们说了这么半天,是不是可以吃点东西了?我可是赶了一天路,饿的前心贴后心了。听说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叫做皇帝不差饿兵。你们二位长官不会让我一直饿着肚子说话吧?”

  阎锡山一下就笑了:“这弄的是甚事么,放着一桌子酒菜,还让老弟饿肚子。来来来,赶快动筷子,尝尝,看看是山东的鲁菜好还是俄山西的饭菜可口。”

  赵戴文也笑了,边笑边拿起刘一民脸前的小碗,给他夹菜。

  慌得刘一民赶紧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接过小碗,对赵戴文说道:“赵主席,你老这么大年龄了,还和我们一起坚持抗战,不愧是抗战老人、民族模范。你给我夹菜,我怎么当得起么!”

  赵戴文郑重其事地说:“刘师长,如果我没有耳背的话,刚才你说我是抗战老人、民族模范。是不是啊?”

  刘一民忙说:“是,这八个字你老当得起!”

  赵戴文咀嚼了半天,眼中神采飞动,对刘一民说道:“刘师长,抗战老人我当得起,民族模范有点过了。想不到老夫晚年在这小小的古贤村,得遇刘师长这样的少年英才,实在是大慰老怀啊!来,刘师长,我敬你一碗酒,喝完了我还有个小小的请求。”

  刘一民知道赵戴文在晋绥军中的影响,也知道他的儿子是后来著名的地下党。不过他想不通这老先生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的,他可是山西省主席啊!

  两个人喝完酒后,赵戴文喊门外的警卫去取来纸笔,对刘一民说道:“刘师长,你是赫赫有名的抗日无敌英雄、民族俊杰,说话得算数。我想请你留下墨宝,把刚才的八个字写下来。我想让我的儿子、学生都看看,坚定他们的抗战信心,抗战到底!”

  刘一民一听,马上就起身离席,悬腕运笔,写下了“抗战老人、民族模范”八个大字,又在一边注道:“自山东战场返回陕西途中,至古贤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于阎司令长官百川先生席上幸遇赵主席次陇先生。七旬老人,银髯飘飘,犹自舍生忘死奔波于抗日战场。其精神,其气节,直夺星之魂、月之魄,烛照后人。感先生之义,遂题词以记之。”然后落上名款和日期,恭恭敬敬地交给赵戴文。

  赵戴文看后,连道“过奖了,过奖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一桌人这才又重新入座,重整杯盏,开始喝酒了。

 

 

第六0三章 壶口观瀑

  与阎锡山欢宴后,刘一民见和阎锡山等人的谈话起到了效果,杨爱源、王靖国、赵承绶、孙楚、梁化之等人似乎都听进去了,酒席散后这几个人都还陪着阎锡山、赵戴文、刘一民打着手电到古贤的山梁上转悠了一圈,态度极为亲近,就想趁热打铁,第二天对随阎锡山撤退到古贤的第二战区长官部、山西省政府干部发表演讲,进一步坚定他们抗战信心。最好能视察一下晋绥军部队,与团以上干部见个面,给大家讲讲抗战形势,顺路指导一下晋绥军的战术动作训练和作战指挥。

  正好赵戴文也有这想法,直接向阎锡山提出了建议,说是八路军教导师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迭克名城、战功卓著,刘一民师长不但是八路军教导师师长,还曾经是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既有对抗日战争的远见卓识,又有山西抗战、平津抗战、华北平原抗战和山东、苏北抗战的实际指挥经验,被中外誉为我国抗战无敌名将,连蒋委员长都赶到徐州与他见面,咨询抗战方略。特别是刘一民将军对中共陕西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都有了不起的贡献,实在是我国当世杰出的军事大家、政治经济大家。他来一趟不容易,别后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可否请刘一民将军给在古贤的党政军干部上堂课,讲讲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抗战前景,点评山西战场的得失,统一干部们的思想,鼓舞抗日斗志。

  不料阎锡山口中一声声“老弟、憨娃”叫的怪亲,听了赵戴文的话后却说刘师长死里逃生、风尘仆仆赶到古贤,能和大家小酌就已经是天大的机缘了,怎么能不顾他一路辛劳让他为山西的事情再操心呢?该讲的酒桌上刘师长都讲了,回头把谈话内容整理出来,印发干部们学习讨论,从中获取教益。今天晚了,让刘师长早点休息,恢复一下体力。明日早上呢,他准备陪刘一民到壶口瀑布去看看,参观一下万里黄河最雄壮的景色,然后赶往禹门口,参观龙门胜景,并在禹门口安排蒲剧演出,慰问凯旋而归的刘一民师长,后日送刘师长渡河,经韩城返回西安。

  阎锡山最后说,刘师长是共产党、八路军的骨干将领,据说得到刘师长座机被日寇拦截后,西安城里哭声一片,光是灵堂都搭建了好多座。后来得知刘师长安全脱险,西安城彻夜鞭炮齐鸣,比过大年还热闹。此刻,想必润之先生、恩来先生、玉阶总司令正翘首以盼,等待爱将回家呢!可不能因为晋绥军的事情羁绊刘师长的行程,晋绥军的事还是我们自己努力好了,就不麻烦刘师长了。

  刘一民听的直笑,这阎老西,说到底还是一个土皇帝的本色,生怕自己一和晋绥军基层干部接触,就分化瓦解他的晋绥军,动摇他的统治基础。再一细想,如果阎锡山同意他和晋绥军干部交流,说不定真的能让许多人脱下晋绥军的军装、改穿八路军军装呢!要知道,历史上阎锡山想投降日本人的时候,第二战区长官部的干部就去找赵戴文报告,赵戴文两次见阎锡山面谏,甚至威胁说如果阎锡山投降他就跳黄河,这说明晋绥军基层干部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坚决抗日的。

  考虑到晚上和阎锡山见面及酒桌上的谈话已经起到了一定效果,刘一民觉得再和阎锡山纠缠也没有多大意思,短期内估计阎锡山也不会搞什么名堂,距离历史上的晋西事变也还有一年时间呢!这中间有的是机会做他的工作。万一工作做不通,阎锡山还是一心反共搞摩擦,甚至和小鬼子眉来眼去搞妥协、搞投降,嘿嘿,正好,那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以山西我军四个主力师的雄厚实力,谈笑间就可以让他乖乖地改弦更张,不得不跟着八路军老老实实抗日!

  想到这里,刘一民就告诉阎锡山,说他急于赶回陕西,如果有机会,他倒是愿意和晋绥军的干部们座谈交流,共商抗日大计。既然阎司令长官抗日决心如此坚决,相信晋绥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一定能大放异彩。阎司令长官军务、政务繁忙,不敢耽误司令长官的时间。这壶口就不去了,他明日一早就出发,渡河西进,快速赶回西安。回头有机会,再来拜望阎司令长官和赵主席,慰问晋绥军的战友们。

  阎锡山一听刘一民的话,就知道刘一民猜透了他的心事,只是不说破而已,老脸在夜色中红了又红,坚持说壶口瀑布距离这里只有二十六、七里地,而且那里有一座铁索桥,比在这里船渡方便而且安全。明日无论如何都要陪刘一民前往壶口观赏,然后就在壶口为刘一民送行。

  刘一民推辞不过,就只好答应了。众人这才分头休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阎锡山的侍从长张逢吉就来请刘一民起床洗漱,报告说阎司令长官等他吃早餐。

  刘一民走进昨天晚上喝酒的窑洞时,就见陪客换人了,除了赵戴文外,杨爱源、赵承绶、王靖国、孙楚、梁化之都不见了,可能是昨天晚上都连夜返回部队了。取代他们的是阎锡山的二夫人徐兰森和五妹子阎慧卿。

  早餐很简单,拌汤、烙饼和腌萝卜丝。

  五妹子这人最擅长察言观色,说话体贴,而且还能讲一些笑话。

  见刘一民一夜好睡,精神恢复了许多,人也显得格外地英俊不凡,五妹子一边殷勤地为刘一民舀汤、拿饼,一边问刘一民住窑洞习惯不习惯、晚上睡的好不好。那语气、那声音像极了大家族里贤惠的嫂子。

  刘一民笑着说,他就是个劳碌命,不择床,到哪里都能躺倒就睡,一觉到天明。

  五妹子就说,她不信。人都说刘师长夫人是美如天仙、一身本事的洋学生,少年夫妻,难道晚上就没有做个梦?

  刘一民说,确实做梦了,不过没有梦见妻子,倒是梦见了两个儿子。大的弄得满身泥土、脏兮兮的,小的躺在床上嗷嗷直哭。

  五妹子就说:“看看,这么大一个将军也不说实话。想夫人就说想夫人吧,还非得编个瞎话说想儿子。我们五台那一带的男人都是这样,喊婆姨时就喊儿子、女子的名,一提婆姨就脸红脖子粗的。难不成刘师长老家的风俗也和五台一样?”

  赵戴文觉得五妹子的玩笑一点都不好,就咳嗽了一声。

  五妹子一听咳嗽声,就知道老先生不爱听了,赶紧低头吃饭。

  阎锡山知道刘一民跟着感情的事一直作难,也怕五妹子一个不小心,说错了话,牵动刘一民的愁肠,就说了句“君子食不语!”

  五妹子一听,抬头往阎锡山脸上瞥了一瞥,张口就是:“大哥,人家是女子,不是君子!”

  徐兰森扑哧一下就笑了出来。

  还别说,因为有五妹子的说笑,饭桌上的气氛活跃了许多。

  吃过饭,刘一民和赵戴文告别后,就带上李红军他们跟着阎锡山向壶口瀑布进发。

  这一出发,刘一民就直皱眉头,这阎老西儿,派头也太大了吧?骑着一头毛驴,毛驴两边有五、六个卫士护卫,除了卫队外,身后还跟了一大群服务人员,有提开水壶的,有拿脸盆的,连毛巾都有人专门负责。这要是让日军飞机发现,那还不是活靶子么?

  可是一看阎老西那很受用的模样,刘一民就笑了,这老头,已经养成了那种讲派头的习惯。据说,他回河边村老家时,老远都停车,坚持步行进村,还和乡亲们一起看戏。自己原来在网上看到这些情节的时候,还以为阎老西儿平易近人、发达不忘本色呢!现在看来,那也是一种派头,是位高权重的成功人士故意装出来的那种显示自己有修养、不高人一等的派头。看上去,倒也蛮可爱的。

  刘一民穿越前读书时,对这些民国军阀有一些了解,知道阎锡山、李宗仁都是军阀中的佼佼者,也可以说是上档次的军阀。这两个人对地方都有建设之功。特别是李宗仁,不愧为抗日名将、战略大家,政治胸怀也宽广一些。这阎锡山么,虽然惯于投机,但他治理山西的功绩在那放着。有时候,刘一民还感叹蒋介石不会用人,要是让阎锡山当行政院长,恐怕比孔祥熙要高明的太多太多,最起码他不会私吞援华捐款。因此,穿越后和李宗仁、阎锡山打交道一般都比较尊重。

  刘一民很想提醒阎锡山,战争年代行军,队伍要精干,速度要快。但是看看阎锡山那种自得其乐的派头,再看看长官部秘书长吴绍之、副参谋长楚溪春、侍从长张逢吉、副官处长律焕得围着阎锡山的毛驴忙前忙后的架势,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

  结果,从古贤到壶口瀑布二十六、七里地,硬是走了三个小时。早上七点半出发,到十点半才到。

  刘一民原来没有到过壶口瀑布,穿越前也只是在电视上和网上看过。北上抗日时,从龙门渡河,直接就奔公路北上了,没有时间和心情来游览这河山胜景。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55 , Processed in 0.05264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