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449 页

第六二二章 南岳军事会议(续)

  张学良走后,周恩来和叶剑英又来拜访。

  周恩来和叶剑英可不是张学良,让宋美龄哄哄劝劝就会走。这两个人,都是蒋介石的老相识,那能力、那水平,蒋介石清楚的很。不光是这些,蒋介石还清楚周恩来是共产党的领袖之一,叶剑英是共产党军队元老之一,和这两个人不用瞎扯,瞎扯也没用。要是瞎扯有用,或者是哄骗有用,南昌起义也就不会爆发了。

  周恩来找蒋介石说的也是战区划分问题。

  历史上,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我党并没有对战区划分的问题提出异议。但现在历史发生了变化,有些问题不说就不行了。

  周恩来见蒋介石开门见山问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对战区划分有看法,想向委员长谈谈我党的想法。

  蒋介石心里已有定算,不想和周恩来啰嗦,但是现在是团结抗战时期,作为一国统帅,面上还是要过得去的。就打着哈哈说:“毛泽东有什么看法啊?”

  周恩来不慌不忙地说道:“由于战事发展,重新划分战区是必要的,对此,我党是拥护的。但有些个别问题,我党考虑,为了抗战大举,有必要提出来向委员长报告,请委员长和军事委员斟酌。一个问题,就是第十战区的防区问题。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陕西已经有了抗日特区民主政府,除了安康地区,其它地区全部归中华民国陕西抗日特区民主政府管理,包括四川的广元和甘南。整个陕西已经成了支撑华北抗战的大后方,可以作为预备军地区。再说,陕西东面是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西面是第八战区,没有必要设立战区。如果真的是从抗战需要出发,我党建议将绥远、察哈尔、内蒙古地区设为第十战区,或者叫绥察蒙战区。陕西将大力支持绥察蒙战区的对敌斗争,做好后方工作。如果中央非要设立以陕西为主的第十战区,我党认为应该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出任战区司令长官。”

  蒋介石打断了周恩来的话,直接说道:“第十战区的设置是关系整个国防的战略部署,共产党无权对战区设置和司令长官人选提出异议。第十八集团军配属第二战区作战,朱德将军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开战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安排是合适的,不用再讨论了。”

  周恩来是什么人,蒋介石不让讨论就不讨论了?只听周恩来继续说道:“第十八集团军主力集中在山西战场,这一年多来,山西战场日军之所以裹步不前,与十八集团军将士的流血牺牲密不可分。这一点也得到了委员长和全国人民的赞扬。我党意见,为了早日打败日本鬼子,第十八集团军主力仍旧配属第二战区作战。”

  蒋介石鼻子里哼了一声,谁也搞不清他是什么意思。

  周恩来早在黄埔时期就和蒋介石共事,对他知之甚深,也不理会蒋介石是什么意思,接着说道:“再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敌后战区设置。我党认为,除了中央提出的设置冀察战区、鲁苏战区和我党建议设立的绥察蒙战区外,建议增设东北战区,支援东北人民与日军斗争。不知道委员长收听到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发表的声明没有,日本人的态度变了,他们一方面说国民政府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一面又表示出了原意与国民政府谈判的意思,而且明确说要建立日满华合作为主的东亚新秩序。当然,日本人原意与国民政府谈判的前提是中央放弃抗日主张、更换人事组织。言外之意就是要蒋委员长下台。对此,我党表示极大的愤慨!我们应该针锋相对,设立东北战区,明确宣示东北主权,表达与日寇血战到底、驱除日寇出中国的决心”!

  周恩来这样说,蒋介石倒不好说什么,言语也温和了许多,并且按铃让值班侍卫给恩来先生上茶。

  周恩来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至于冀察战区,我党意见应设为冀平津战区,原因是冀平津地区是华北日军的统治中心,在这里设置游击战区十分必要。但是正因为这里是日军的统治中心,斗争十分残酷。八路军建立的冀中根据地在日军的残酷扫荡下,牺牲很大,不得不退到太行山里。未来冀平津战区的司令长官,应当是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人物,不然的话,不要说坚持游击了,搞不好还有投敌的可能。因此,请委员长斟酌,一定选好人选。”

  蒋介石以为周恩来要提出让共产党派一个人担任冀察战区司令官,没想到听到最后,竟然是合情合理的建议,原来还准备拍桌子吵仗呢,到了这个时候也吵不起来了。心不在焉地嗯啊几声,示意周恩来继续说下去。

  周恩来继续说道:“鲁苏战区的游击区域可以扩大,应该包括山东、江苏两省和皖东、皖北及豫东地区。原因是山东有我军教导师主力在。委员长可真有眼力,选中了刘一民将军做夫人的表妹夫。这刘一民打仗,常人根本捉摸不透,日本鬼子把他称为中国战神,那绝不是随便说说的。我个人认为,应该给他提供足够大的舞台,让他为我们的抗战不断地建立功勋。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建议扩大鲁苏战区的作战区域。”

  在一般人想来,既然要成立鲁苏战区和冀察战区,司令长官一定得从八路军里出,因为那里是他们的主战场,国民党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只有八路军迎着日军的刺刀无畏无惧地冲了上去,在敌后与日军拼死作战,支援正面战场。论起战功,论起敌后游击战的能力,那都应该从八路军里选将。不说别人,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贺龙,哪一个不是必选之将?更何况还有一个战功赫赫、威名赫赫的刘一民雄踞山东呢?

  但是中国的事情不能以常理推断,好不容易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地破坏它。所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汇报南岳军事会议要重新划分战区的情况后,毛泽东仔细思量,要求周恩来据理力争,不能将陕西划入第十战区防区,建议将第十战区改为绥察蒙战区,并建议增设东北战区。至于谁作战区司令长官问题,毛泽东指示不与蒋介石顶牛,以免引起蒋的反感,为国民党内那些极右势力提供借口。当然,如果蒋执意要在陕西设第十战区,那就必须由朱老总出任司令长官,此事不容商量。

  周恩来的话讲完了,蒋介石越琢磨感觉越有意思,共产党方面的建议确实有可行的道理,但是与蒋介石要增设这几个战区的初衷有点背道而驰。设置第十战区一方面是为了巩固黄河河防,防止日军渡河向大后方攻击,另一方面也有监视共产党陕西根据地的含义。但现在看来,共产党在第十战区的设置上不会让步的。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蒋介石想来想去,半天才慢悠悠地说道:“恩来啊,第十战区的问题可以再商量。但是广元地区、甘南地区是不是应该收归中央管理啊?现在党政军机关全部撤到了西南后方,四川一省的负担过重。刘湘生前有个愿望,就是希望看到广元归还四川建制。共产党方面不会让在前线与日军拼杀的川军将士心寒吧?”

  这百分之百是敲竹杠、赤裸裸的敲诈!周恩来气的脸都变青了,当即表示拒绝,并说广元的问题在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已经解决,现在墨迹未干,委员长何出此言?

  蒋介石这个人可不同于一般的政治人物,那是经过上海滩历练出来的。见一棒敲到了周恩来的软肋,蒋介石接着又说道:“广元和甘南的问题必须解决,中央不能冷了川军几十万将士的心!共产党方面同样不能冷了川军将士的心!一方面说着团结抗战,一方面占着人家的家园,这个事情说不过去么?恩来啊,你和贵党的毛润之先生商量商量,该做出点牺牲就得做,要不然的话,中央就把这个问题告诉川军将士,让他们向你们交涉!”

  明明知道蒋介石是在敲竹杠,在言语上还拿他没办法,周恩来一阵气结,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此事早有定论,委员长此时重提旧事,难道就不怕国人笑话一国领袖言而无信么?再说了,广元是广元人民的广元,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广元。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九师、教导师都有大量的广元籍战士,委员长难道不怕冷了他们的心么?按委员长的说法,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是四川人,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是四川人,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是四川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也是四川人,难道四川的广元就不是他们的家园么?道理不通么!我的意见,此事与战区设置没有必然联系,不能混为一谈。请委员长见谅!”

  蒋介石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不慌,不慌,这个事情慢慢商量么!第十战区设在陕西,既可以向北防御,又可以向东防御,实在是势在必行啊!”

  周恩来和叶剑英拂袖而去。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整整开了四天,除了确定第二时期的作战方略外,制定了全面整训部队的原则和方针,规定全国部队分三期轮流整训,限期完成。办法是将全国现有部队三分之一配备在敌后游击区域担任游击,以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对日作战抽调三分之一到后方整训。每期整训时间暂定为4个月,一年之内须将全国军队一律整训完成。整训军队的内容主要是加强教育训练和改订部队编制两个方面。在教育训练方面,要求通过训练,提高官兵的战术技能,培养官兵的攻击精神和战斗意志。在改订编制方面,主要是精简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充实作战部队。

  这一点非常重要,其重大意义在于增强了部队持续作战能力,不但战斗力将会大幅提升,而且也从体制上彻底粉碎了日军一战全歼国军的战略企图。

  可惜的是,共产党的建议蒋介石只有限采纳,基本上还是像历史上那样划分了战区。军委会成立了战地党政委员会,负责沦陷区工作。撤销了广州、渝城等行营,设立了桂林、天水两个行营,由白崇禧任桂林行营主任,程潜任天水行营主任,统一指挥南北两个战场之各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辖区为河南及安徽一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辖区为山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辖区为苏南、皖南及闽浙两省。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辖区为两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辖区为皖西、鄂北、豫南。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辖区为甘宁青。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辖区为赣西北、鄂南及湖南。第十战区司令长官为蒋鼎文,辖区为陕西、绥远。不过,第十战区司令部不可能设在西安,只好设在了安康。

  此外,在敌后设立了冀察战区和鲁苏战区,鹿钟麟任冀察战区司令长官,于学忠任鲁苏战区司令长官。

  另还有23个步兵师归军委会直辖,9个步兵师和一个步兵旅担任大后方川滇康地区警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国军正面战场部队转进中放弃牺牲烈士遗骨的现实,会议决定由中央政府拨款,在南岳名山修建阵亡将士忠烈祠公墓,永志纪念。

  南岳军事会议,标志着国民政府完成了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的过渡,正面战场终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共方面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再与蒋介石谈第十战区设置的问题。

  本来会议还可以再开两天,把一些问题探讨的更透彻一点,但蒋介石得到报告,一些主张对日和谈的声音又冒了出来。他没有心情再开会了,匆匆结束会议,忙着处理别的事情了。

 

 

第六二三章 解开心结

  开完山东局扩军会议后,接下来的几天,刘一民哪里都没去,呆在师部,不停地和调整工作的干部们谈心,对部队编组提出指导意见。

  由于唐星樱的决绝,刘一民心里很难受,拼命地工作。

  这中间,唐星樱和刘一民离婚的事情也传了开去,师直属部队的同志们都知道了。

  吴征返回后勤基地前特意见了刘一民,两个人关住门说了好长时间。具体内容谁也不知道,只不过后世研究刘一民情事的好事之徒从蛛丝马迹中分析,谈话的主题是刘一民和唐星樱的关系怎么处理。

  倪华也听说了刘一民和唐星樱离婚的事情,这丫头,不知道哪根筋转错了。觉得唐星樱之所以和刘一民离婚,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这样一来,反衬得唐星樱品格高洁,自己反而成了罪魁祸首一样。

  倪华自然是知道唐星樱是在通道参加红18团的,和教导师的干部战士是生死与共的感情。不说别的,光是经她手牵红线促成的佳侣都有很多,这种关系不管怎么说都有助于提高唐星樱在同志们心目中的地位。

  原来倪华是一心一意期盼刘一民和唐星樱离婚娶她的,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倪华反而犹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因此,刘一民心情不好不去找她,她自己更是不去找刘一民,埋头于工作中,天天在野战医院从早忙到晚,似乎从来就和刘一民没那种感情一样。

  唐星樱自然是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更不会来看刘一民吃饱没有、睡好没有。

  唐星樱的母亲李韵就不同了,山东大学正在筹建阶段,她暂时没有什么事情,就留在家里照看孩子。女儿、女婿离婚了,不是夫妻了,但孩子还是他们的孩子,不能离开父母吧?而且李韵听的清楚,刘一民在西安可是对她说的一清二楚,虽然离婚了,唐星樱还是他老婆,岳父、岳母还是他的岳父岳母,是他儿子的嫡亲外公外婆。唐星樱怕同志们误解、笑话,李韵是和儿、平儿的亲外婆,可不怕同志们误解、笑话。这下好了,李韵每天都要牵着和儿的手、抱着平儿来看刘一民,顺路还给他带点好吃的。每次见面都是平儿昨天晚上又哭了、又尿床了,和儿今天吃饭时想爸爸了,哭着闹着非要外婆带着来看爸爸不可。

  蔡中可不管刘一民心里怎么想。李韵来一次他表扬一次,还抱着和儿憨亲,把自己的津贴掏出来往李韵手里塞,说是李韵能参加革命为抗战做贡献已经很了不起了,怎么能让她再用过去家里的积蓄来给师长做好吃的呢?

  李韵走后,蔡中还要发感叹,说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看看师长,不但娶了那么漂亮的唐星樱,生了两个粉雕玉琢的儿子,还有这么支持工作的岳父岳母。可是得珍惜啊!

  弄得罗荣桓看不下去了,郑重其事地给蔡中谈话,说是主席有过指示,谁都不能干涉他人的婚姻。

  蔡中回答说是他绝对没有干涉师长婚姻的意思,只不过是敬重李韵这样识大体、顾大局、一心一意支持子女打鬼子的母亲。顶的罗荣桓一愣一愣的,只好命令他集中精力处理部队扩编的事情,忙完了赶紧回济南市政府去,他可是市长,那里有一河滩的事情等着他呢。

  高原、刘建立、李清、雷鸣、陈大勇、胡老虎等老战友都跑来找刘一民,想请他去视察部队,和战友们一起聚聚,打打牙祭,散散心。结果一看刘一民那冷峻的脸,话到嘴边都缩了回去。

  还是李昌这家伙有办法。他老婆柳絮来了,说是要给师长包饺子,要刘一民千不看、万不看,看在柳絮他男人跟着师长东北西跑的份上,无论如何赏光去吃顿饺子。这顿饺子还有个说事,那就是柳絮的妹妹柳叶也跟着姐姐来了,她可是冲着李凌风来的,那李凌风可是师长的爱将兼徒弟,当师傅的无论如何得给徒弟找个老婆吧?这顿饺子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总不能师傅被甩了,连带着让徒弟也做光棍吧?

  刘一民去吃饺子了。结果,去吃饺子的人太多了。李昌嘴里说着“最亲莫过嫂子、好吃莫过饺子”,手里也不停,不停地给刘一民夹菜、倒酒、拣饺子,一帮子老战友把刘一民灌的烂醉。

  刘一民醒来后连柳叶长的啥模样都记不清楚,只知道看见李凌风和她站在一起,觉得很般配。好像他还说择日不如撞日,男女相爱,又是在战火连天的时代,干脆当天结婚算了。

  刘一民虽然喝醉了,别人可没有喝醉,他酒醒后就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把糖块。李凌风还给他留了个纸条,上面写的是“奉令结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看得刘一民嘿嘿直笑。

  战争年代的效率高,山东局、山东军区的扩军方案报上去后,没过几天,刘一民就接到了主席的来电。

  主席在电报里说的很清楚,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刚刚发表了《东亚新秩序》的声明,这是日本政府调整侵华政策的信号,初步判断日本对国民政府由过去的消灭或促使崩溃调整为诱降。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日军必然实施两手,一手为拉拢诱降国民政府,一手为集中力量扫荡我根据地、寻歼我军主力。为此,我党我军政治上主要是高举团结抗日大旗,开展反投降、反妥协活动,促使国民党继续团结抗日。军事上就是抓紧部署,开展反扫荡斗争,打退日军可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

  主席在电报中还谈到,刚刚结束的南岳军事会议,重新划分了战区。针对蒋介石要在陕西设立第十战区、在敌后设立鲁苏战区、冀察战区的计划,我党代表周恩来副主席、叶剑英参谋长提出以绥察蒙战区代替第十战区,敌后战区增设东北战区、鲁苏战区、冀平津战区,但蒋介石均未采纳,提出不愿设立第十战区需要以我军放弃广元地区和甘南地区作交换,被周、叶拒绝。虽然我党据理力争,但蒋介石一意孤行,仍然设立了以陕西为主的第十战区,任命蒋鼎文为战区司令。此举非常危险,说明蒋介石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我党我军的疑惧,第十战区真正的任务,应该是监视陕西抗日特区根据地,必要时甚至会封锁我们。同时,鲁苏战区包括山东、苏北,由东北军于学忠任战区司令长官;冀察战区由鹿钟麟任司令长官。

  针对这种情况,主席指示,山东局原先确定的巩固根据地的战略不能变,这个任务是当前山东工作的重中之重,山东我党政军均应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只有把根据地打造成铜墙铁壁,我军主力才可能放手与日军搏杀。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迟滞鬼子的大规模进攻,为我军赢得巩固根据地的时间。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主席指示刘、罗,一、迅速完成主力部队补充整训,确保可以随时握紧拳头向任何方向出击,准备打击鬼子进攻。主力部队缺额兵员,应从各新编团、补充团补充,确保主力战斗力不下降。二、南岳军事会议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提出三分之一部队集中后方整训,三分之一在前线与日军作战,三分之一敌后游击。这个办法有利于我军持久作战,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我教导师推行的诉苦运动效果良好,各部队都在推广,山东我各新编部队更应继续发扬。以后山东我军应该以三分之一部队在根据地守备、整训,提高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以三分之一部队向敌后游击,集中主力部队打运动战、歼灭战。每战不求多,只要能消灭日军一个旅团即是胜利。坚持下去,战果将极大。三、鉴于八个新编旅的部队基本上都是经过战火考验的部队,从中补充主力一部分后,仍有较强战斗力,应将八个新编旅划分防区,与各警备旅一道,承担根据地守备和建设任务。目前,尤其需要加强鲁西南、泰西、鲁南、胶东、胶莱、冀鲁边地区工作,主力不动,新编旅、警备旅可以全力施为,向南、向北扩张,向青岛方向警戒,确保中心根据地安全,为我们赢得一个发展军工的安全环境。鲁西方向,应调许世友鲁西警备旅返还鲁西,与王炳三鲁西警备二旅配合,以许世友鲁西警备旅向北警戒,将王炳三鲁西警备二旅移至聊城地区,亦可将王炳三鲁西警备二旅改称聊城警备旅,全力发展聊城地区的根据地。陈士渠鲁西南警备旅和王建安泰西警备旅应迅速完成补充,陈旅返回鲁西南,创建根据地,监视豫东日军动向,王旅全力恢复巩固泰西根据地。上述三个警备旅原与北线日军、南线日军对阵任务,应调整其它部队执行。四、为了完成巩固根据地之任务,应将全山东划分几个大区,派主要干部坐镇,指挥党政军统一行动,将每一项工作做扎实。比如挖地道一事,就要实地规划、实地检查,一个专署、一个县、一个区、一个村,要像过筛子一样,细细检查指导,确保村村相通,区区相连,防毒、防火、防水。鬼子来的时候,地道里能藏人、能作战,让鬼子攻不开、打不破,成为我军民抗击鬼子的地下工事网。达到不用主力部队、仅仅依靠地方武装、民兵就可以守住根据地的水平。五、考虑到编练司令部对于我军训练新兵的重大作用,再考虑到我军目前装甲力量弱小,可暂不设装甲司令部,编组装甲团即可。装甲兵训练由装甲团负责,待日后壮大后再设装甲司令部。许光达工作仍按前期安排执行,协助谭政指挥胶东警备旅、清河警备旅和新成立的鲁中警备旅,集中精力搞好清河地区、鲁中地区、胶莱地区、胶东地区的地方政权、地方武装建设;袁国平集中精力做好编练司令部工作。另:八路军炮兵学校筹建工作暂由抗大一分校代办,朱瑞集中力量建设新四旅。至于缺口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干部,中央可以调配一批,但以山东我军各部队干部提拔交流为主。

  电报中,主席特意提醒刘一民,作为我党我军山东地区的负责人,应该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培养把握大局的能力。国民党的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应该快到了,鲁苏战区司令于学忠和冀察战区司令鹿钟麟随后也会开始对山东、冀南、冀中发号施令,还会派人到这些地方发展地方武装,很可能与我军发生摩擦。如何处理与这些人的关系,是刘、罗应该提前考虑的事情。上次日军重兵扫荡时候,刘一民直接指挥冀中我军、冀南我军行动,减少了冀南、冀中的损失,对坚持这两个地区的游击战争起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由于与太行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隔着平汉铁路封锁线,一一五师、一二九师对这两个地区的指导和支援都有时间差,以后鹿钟麟开始行使冀察战区司令长官职权后,这两个地区将非常困难,既要与日军搏斗,还要应付鹿钟麟的干扰。因此,教导师应该承担起我军主力的责任,给予冀南、冀中及时支援和指导。

  在电报结尾,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诉刘一民,正确对待党内同志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背思想包袱,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无所畏惧的。在中央各同志的心目中,刘一民参加红军后一直就是我军胜利的象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中央期盼着英雄的教导师捷报频传,为早日打败侵略者不断建立功绩。

  看完电报,罗荣桓对刘一民说:“主席把山东根据地建设看的很重,指示细致得近乎于手把手教我们了。”

  刘一民也很感动,心里还很羞愧。在西安的时候,由于王明、康生的突然发难,让刘一民心里产生了糊涂认识,认为党内也是有山头、有派别的,自己的教导师现在客观地说,也是党内一个实力雄厚的山头,得看好自己的门,讲究斗争艺术,不然的话就会让王明、康生这类人轻易地把自己踩在脚下。他甚至有必要时拥兵自重、自保的念头,像他对唐星樱说的话,就是他惊魂未定的真实想法。现在看了主席的电报,他就羞愧的不行,觉得自己还是缺乏淬炼,党性不纯。那些死在肃反中的先烈们,谁会有自己那种想法呢?

  刘一民静下心来,只想了一会儿就哑然失笑,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抗战中作中流砥柱,在解放战争中打败八百万蒋军,那不是靠一个人、一支部队的力量,而是靠政策赢得人民支持。再强大的军队,能比得上普天下老百姓的力量大么?共产党那是代表了全中国受苦人的利益,才赢得胜利的。自己是个穿越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帮助我党我军少走点弯路、尽快壮大,加快胜利进程。没有自己,共产党不照样打败一切敌人么?要是想着拥有二十万精锐就可以自保,那和这个时代的军阀有什么区别?要知道,所有的军阀都被滚滚洪流淹没了。自己刚穿越时就发下誓愿,一心一意跟着光荣的红军去奋斗,去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来,可不能因为王明、康生发难这一件事就思想滑坡,那可真是犯了大迷糊了!

  当然,刘一民毕竟是穿越者,熟悉历史,思想怎么锻炼都和这个时代的老红军、老党员有不同之处。他觉得自己的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而且是只能修正弥补历史上的缺陷,不能坐视这种缺陷发展。要是真的出现党内肃反把他抓起来枪毙的情况,他是绝对不会束手待毙的,一定会脱身而出去向中央申诉的。

  到此,刘一民从王明、康生发难事件的阴影中彻底走了出来,又恢复了他那一脸的自信和灿烂。

  有了这种心境,对离婚这类事情也就看开了。离婚怎么样?结婚怎么样?都是为了打鬼子需要。只要能打败小鬼子,个人感情算什么?再说了,刘一民也没打算做一个党内道德模范,更没想着将来胜利后当多大的官,在不违背纪律的前提下能给爱自己的人以幸福就行了。一切以打败侵略者为原则。只要能够早日胜利,能够早日恢复国家建设、和平发展,刘一民觉得就对得起穿越这一趟了。

  想通了,脸色也活泛了,说话的语调也轻松了:“政委,你和参谋长、蔡主任抓紧编组部队,按主席的指示和我们的部署,抓根据地建设。我要集中精力思考一下,看看拿哪一部分鬼子开刀。这打仗就和抽烟一样,上瘾。过一段时间不消灭各鬼子师团、不击毙个鬼子中将,心里就憋屈的慌。”

  这一说,罗荣桓、曾中生、蔡中都是哈哈大笑,教导师师部里又恢复了往日那种欢快的气氛。

 

 

第六二四章 沈鸿烈

  1938年12月6日下午四点,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到了济南。

  沈鸿烈1882年生于湖北天门,18岁时中秀才,同年到日本海军军校学习。1911年回国后,加入东北军,成了张作霖父子的心腹,一手创建了东北海军。

  沈鸿烈这个人,在青岛市长任上,是扎扎实实干了些事情的。他抓教育、建学校、定规划,设立民众教育馆、职工补习学校、女子补习学校等,每年均增加必要的教育经费。注重抓市政建设,前后修建了大港三号码头、青岛船坞、青岛体育场、青岛市礼堂;扩建和修建了青岛栈桥、薛家岛码头、四川路海军栈桥、小港第二码头;拓宽了崂山的道路,加修了崂山里盘山梯子石阶;整修了市内主要交通道路。此外,还整修了西广场、马虎寓、脏土沟,设立了“救济院”、“习艺所”、“感化院”等。当然沈鸿烈也多次破坏共产党组织,逮捕共产党人,并镇压工人罢工与学生运动。为此,南京国民政府奖许青岛市为“全国模范市”称号。

  日军占领青岛前,沈鸿烈下令沉船堵塞青岛港航道,炸毁了日商工厂。此举得到了蒋介石的嘉许。撤离青岛后,沈鸿烈本人去了徐州,谒见李宗仁。李宗仁指示他把部队带到曹县去。在曹县,沈鸿烈接到蒋介石的电令,要他在曹县待命。他的海军陆战队和青岛市的警察、干部撤到了鲁东南,干部们都作鸟兽散了,陆战队和警察后来参加了惨烈的临沂保卫战,立了大功,但伤亡惨重。

  蒋介石逮捕韩复榘后,对韩所遗职务,必须迅速决定公布,以安人心。三路军总指挥一职,比较单纯,也无人逐鹿,当即口头指定韩的副手孙桐萱代理;山东省政府主席一职,比较复杂,觊觎者颇不乏人。当时有人建议在下列诸人中选任:一是李品仙军长,当时驻防山东曹县及陇海路附近,李是桂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希望桂系在本战区内占有更多的地盘;二是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当时驻防鲁南临沂,与韩同属西北军,多年来,想当省政府主席,一直未能如愿;三是孙连仲总司令,驻防台儿庄一线,与韩同出身于西北军;四是后方一批山东籍国民党元老政客,主张鲁人治鲁,希望由山东人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为宜。蒋认为以上诸人,都不合乎要求,蒋的意中主席人选是具备下列条件:(一)与韩及其集团有密切关系,并能取得彼等信任,但又不是同一派系;(二)不属蒋的嫡系,但又忠于蒋;(三)不会造成军阀割据,尾大不掉。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59 , Processed in 0.06436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