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485 页

  刘一民话音未落,倪华就不愿意了,睁着泪眼说道:“你说来说去是我不好?是我吃醋?你想想你自己做的对不对?都离婚了,打仗都带着,让我的脸往哪儿搁?知道的说你是为了孩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傻呢!就是领导和战友们见了,还以为你是假离婚,违背共产党主张和八路军纪律。”

  刘一民瞠目结舌,想不到留美博士出身的倪华,说起这个问题来竟然义正词严,和唐星樱原来的说辞精神一模一样。看来,人都是会变的。倪华参加八路军时间才多长,就学会了拿党的主张和八路军纪律来对付自己,时间长了,说不定也会变成一个敢与日军拼命的真正的女战士呢!

  见刘一民不说话,倪华就又开始抽泣,边抽泣边说:“我也不是不让你带唐星樱和孩子,这不是为你好、怕别人说闲话么?我也知道唐星樱是个好人,她是看我可怜,宁愿离婚来成全我们。我愿意带孩子,不行的话就让和儿跟着我们生活,减轻一点唐星樱的负担。等他稍微大点,我送他去美国读书。那里条件好,保险能把他培养成学有所成的栋梁之才。我也不是不让你对唐星樱好,她爱你,你心里也割舍不下她,就算你偷偷地回去住几天,我都不计较,别让同志们看见就行。我这不是怕影响你的威信、怕影响你指挥打仗么?怎么就变成了吃醋呢?别人笑我傻,你也说我吃醋,你让我怎么办么!”

  刘一民哭笑不得,本想说些狠话,比如老子就是一夫两妻了等等,但是想了想大早上吵架不值当。再说了,说狠话于事无补,只能伤倪华的心。

  伸手把倪华脸上的泪水擦净,刘一民把语气缓了缓,温声细语地劝道:“别生气了。都是我不好,把事情弄糟了。来,起床吧,一会儿还有事,别让同志们笑话。”

  倪华也是心里委屈,找个机会发泄一下,并不是想和刘一民吵架。听了刘一民的话,强憋着不让眼窝里的泪珠往下掉,穿衣起床,重新梳妆打扮。

  刘一民大献殷勤,拿着梳子帮倪华梳头,边梳边调笑:“昨夜洞房停花烛,待晓堂前事翁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倪华听的破涕而笑,伸手轻轻拧了刘一民一下,说了声“贫嘴”。

  刘一民见雨过天晴,轻狂劲又上来了,凑到倪华耳朵边不知道说了几句什么话,惹得倪华拿着梳子不停地打他。

  倪华打够了,脸上的红晕还不消退,乜着眼对刘一民说:“你有本事就去找别人,别来缠我。反正你的女人多,什么克莱尔,什么日本公主,赶明儿指不定还会再有个英国公主、法国贵妇什么的。”

  倪华这一说,倒提醒了刘一民,这日本女杀手上次逃跑后一直没露面,说不定这会儿她正在搜索自己的踪迹呢,可是大意不得!

  刘一民赶紧提醒倪华,没事别乱跑,不要走出警卫部队的防线。那日本女特务身手很好,别让她钻了空子。

  两个人腻腻歪歪,也没看表几点了。好不容易等倪华收拾利落,刘一民一看表,都九点了,慌得赶紧出门。

  走到堂屋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李小帅他们把早饭都送来了。倪华羞的耳朵根都红了,啐了刘一民一口,说他害她没脸见人。

  刘一民此时心情好了,哈哈一笑,说道:“好儿女不拘小节!”

  等两个人吃完饭走出去,才发现彭雪枫和胡老虎、李凌风、张林风几个正在说话。看见刘一民两口子出来,几个人马上住嘴,上前敬礼问好。

  倪华脸红得像秋天的苹果一样,和彭雪枫他们打了招呼,不敢再停,领着自己的警卫员一溜烟跑了。

  看着倪华的背影,胡老虎抬头向天,自言自语道:“还是李昌说的好,身体再好也不能不珍惜。就是金刚转世、罗汉附体,也禁不住这么折腾。声震十里啊!”

  张林风他们还没有和刘一民开玩笑的资格,听了胡老虎的话都一声不吭,憋着笑,眼睛直往刘一民脸上瞅。

  刘一民黑桑着脸,喊道:“胡老虎!”

  “到!”

  “你胡咧咧什么呢?”

  “报告师长,我是想起了炮兵旅长李昌的一段话,忍不住背诵了出来。请师长批评!”

  炮兵旅在掩护部队突破陇海路后,已经撤回鲁南根据地去了,他们需要补充弹药了。

  一想起李昌,刘一民的脸色就缓和了,扭头问彭雪枫队伍集合了没有?

  彭雪枫报告说,队伍早已集合完毕,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了。

  刘一民知道这次丢人丢到家了,也不再啰唆,领着彭雪枫、胡老虎他们就往游击支队的驻地走去。

  彭雪枫从确山竹沟出发的时候,只带了个300多人的干部队,到豫东与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吴芝圃拉起的睢杞太三支队、肖望东领导的新四军抗日先遣大队会师,组建了新四军游击支队。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整编,部队编为两个团和一个独立营。

  刘一民到部队驻地的时候,战士们都已经列队等候了。刘一民一看,一部分战士穿着新四军军装,有的穿着八路军军装,还有的穿着五花八门的便装。不用说,穿八路军军装的,是随彭雪枫南下东进的八路军干部;穿新四军军装的,是肖望东先遣大队的干部战士;穿便装的,是吴芝圃领导的睢杞太三支队战士。手里拿的家伙更是五花八门,既有国军遗弃的武器,也有民间自制的单打一,还有的战士干干脆就在背上插一把大刀或者手提一杆红缨枪。

  见刘一民到来,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吴芝圃、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全都迎了上来,一一敬礼握手。

  这几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张震、肖望东都不用说了,那都是上将、中将。吴芝圃可是刘一民重点关注的人物,这是后来的河南省委书记,搞大跃进放卫星,让人民公社的太阳从河南冉冉升起,都是他的功劳。刘一民小的时候没有少听爷爷和父亲说吴芝圃放卫星的故事,什么小麦亩产7300斤、芝麻亩产5600斤,一个省可以单独进入共产主义,河南四年进入共产主义等等。正因为吴芝圃的放卫星,让全国纷纷仿效,大放卫星、快放卫星,造成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大悲剧。

  刘一民曾经问过爷爷,那个时候到底粮食产量有多高?他爷爷说是水浇地600多斤,山区的好地200多斤,坡地100多斤。

  刘一民又问爷爷为什么吴芝圃能吹牛吹出卫星来?

  爷爷叹口气说:“都疯了!”

  后来,刘一民上大学,专门在网上搜索吴芝圃,找到了许多资料,知道客观上讲,建国初期,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好,人的头脑都容易发热。随着工业、农业发展,如何加强农村管理摆上了各级领导上的议事日程。吴芝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开始放卫星的。最早放卫星的是遂平县,河南日报报道说遂平卫星农业社小麦亩产2105斤,紧接着其它县就蜂拥而上,一个比一个高。到后来,一些省份不甘落后,竟然放卫星说亩产小麦上万斤、几万斤、甚至10万斤。可以说怕牛皮吹得史无前例。

  吴芝圃搞共产主义乌托邦,是落实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关于把小型的农业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当然,这个意见只是要求把小型农业社合并为大社,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并没有提人民公社。吴芝圃虽然是教书先生出身,但他对什么是公社不了解,这是毛泽东、周恩来、陆定一、邓力群几个人在火车上吹的结果。毛泽东在火车站与吴芝圃谈话,提出有建立公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想法,让吴芝圃搞试点,这才有了吴芝圃的共产主义乌托邦探索。后来,毛泽东也支持河南搞实验,并进而向全国推广,这才有了人民公社大食堂的故事。

  刘一民穿越前看吴芝圃和现在见吴芝圃的感受绝不相同,面前的吴芝圃,是抗日英雄。一刹那间,刘一民竟然有点恍惚,不知道这样一个为了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老战士,怎么就成了后来放卫星的始作俑者。

 

 

第六七八章 游击支队

  见彭雪枫陪着刘一民走了过来,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团团长张太生出列,以标准军姿向刘一民敬礼,大声报告道:“刘司令员,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团团长张太生向您报告,新四军游击支队列队完毕,接受你的检阅,请指示!”

  张太生是江西庐陵县官田乡西山村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就已经是团参谋长了。刘一民受命创办红军大学,张太生也是第一批入校学员。

  彭雪枫资历比刘一民老的多的多,但是刘一民战功太盛,后来居上,党内、军内地位早已超过了许多红军时期的师长、军长,成了我军最负盛名的高级将领之一。

  虽然以前和刘一民交往不是太多,但刘一民的传奇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彭雪枫知道刘一民虽然生性豁达,但他当过红军大学校长、抗大校长,对军容军纪的要求那是异常严格的,要不然他也带不出教导师这样强悍的部队。因此,虽然部队刚刚整编,只有1000多人,服装不整,武器不全,入不得刘一民法眼,彭雪枫还是命令张太生按照军礼认真组织,请刘一民检阅部队。

  刘一民向张太生回了军礼,点点头,就快步向队伍走去。

  到队伍跟前站定,刘一民开始给一个个战士整军装,一边轻声询问多大了、哪里人、什么时候参军,怕不怕小鬼子等等。

  等忙乎完,刘一民才在队伍前站定,大声说道:“徐州会战结束后,国军主力放弃豫皖苏地区,向东、向南转移,日军各路大军蜂拥追击。豫皖苏地区彻底沦于敌手。在这个时候,有一支部队,仅有少量制式武器,其余全部是土枪、大刀、长矛,但他们毫不畏惧,按照中央、总部、长江局的命令,迎着小鬼子的攻击方向,抱着必死的决心,依然决然挺进豫东,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同志们,你们知道这支光荣的部队是哪支部队么?”

  游击支队的战士们,大多数是吴芝圃拉起的三支队的战士,基本上都是放下锄头起来和日军拼命的黄淮农民子弟。接到命令,说是要接受首长检阅,战士们都憋足了劲儿,可惜毕竟是新部队,许多战士连一二一都不适应,站在那里紧张得不得了。这一听刘一民说起了自己部队的光荣事迹,战士们一下就放松了,自然是跟着那些老红军战士大声喊开了:“是俺们!”“新四军游击支队!”

  喊“新四军游击支队”游击支队的,自然是彭雪枫从竹沟带来的干部队和肖望东带领的新四军先前大队的干部战士;喊“是俺们”的,不用说是随吴芝圃起来与小鬼子拼命的新战士。

  刘一民含笑制止了仍然参差不齐的回答声,继续说道:“这个回答不整齐,没有达到我军威武雄壮的要求。但是这不怪战士们,大家本来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庄稼汉,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都是他奶奶的该死的小鬼子,要来杀我们、抢我们、侵略我们,害的大家不能再一家一户守着老婆炕头过日子,不得不起来和他们拼命!大家参军时间短,训练时间短,口令不整齐是可以理解的。”

  说到这里,刘一民脸一板,厉声说道:“但是,作为军人,就应该从严要求,严格训练,队列要整齐,口号要整齐,步伐要整齐,要有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下一步,游击支队要按照红军步兵训练纲要的标准,从严训练,把战士们训练成合格的新四军战士!”

  一见刘一民批评,干部战士都不吭声了。站在刘一民身后的彭雪枫几个脸上挂不住,但现在也没法解释,只能听刘一民下来怎么批评。

  刘一民说完后,停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豫皖地区向北可以攻击徐州、陇海线,向西可以攻击平汉线,向东可以策应苏北作战,南下可以直接威胁皖中、皖东、皖西,甚至直指长江。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地位也重要。江淮地区,物阜民丰,只要建立牢固的根据地,打退日伪军的扫荡,那就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八路军主力将全力以赴支援新四军游击支队创建淮北根据地,要钱给钱,要枪给抢,要药给药,要人给人。一句话,要把淮北我军发展成拥兵数万、战斗力强盛的战略集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从头做起,一开始就按照我军头等主力的标准建设部队。让战士们在我军中学习文化、提高战斗技巧,成为能文能武的真正的新四军、八路军战士。也就是我经常强调的,拿起枪是战斗英雄,拿起锄头是生产模范,做起群众工作是优秀工作队员。这个标准是我对我军头等主力教一团要求的,全军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建设部队、发展部队。同志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这一下,大家的声音齐整了,大声喊道:“有!”

  刘一民摇摇头:“声音太小,我听不见。再大声一点,到底有没有?”

  战士们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喊声:“有!”

  刘一民这才满意地笑笑,说道:“我很高兴,很满意。从同志们的呼喊声中,我看到了我军又一支百战精锐的雏形,我无限期待。好了,第一次和游击支队的同志们见面,我也得有见面礼不是?大家说说都想要什么?”

  这下热闹了,战士们纷纷呼喊:“枪”、“手榴弹!”

  刘一民一直在笑,等到战士们的呼喊声停止了,刘一民才又说道:“好了,八路军教导师为了祝贺新四军游击支队胜利东进,决定给游击支队按照日式装备配齐武器弹药,机枪、小钢炮、三八大盖一样不缺。另外,每个战士一夏一冬两套军装、五块大洋。一会儿,这些装备、资金全部交给彭司令,发到每个部队。以后啊,我就就等着听同志们胜利的消息了。”

  刘一民说完,就挥手让部队解散。这下,整个部队欢呼雀跃开了。老红军、新战士全都激动了,一堆一堆地扎堆议论,有了这么好的武器,该去收拾哪一部分鬼子呢?

  刘一民事情多,没有太多的时间,当场接见了游击支队连以上干部。这些干部中,除了第一团团长张太生外,第二团团长滕海清原是四方面军的,打仗勇猛顽强,多次负重伤,后来成为华东野战军的名将,经历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传奇,是抗大毕业后分配到竹沟去的。第二团政委谭友林是1930年参军的老红军,出身于红二、六军团。只有第一团政委李跃的情况刘一民不熟悉,他本人又外出执行任务,没有见到。

  张震、肖望东也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干部,都到红军大学学习过。在这里遇见年轻的老校长,倍感亲切,围着刘一民又是谈工作、谈思想,又是询问泰西战役情况,热闹的很。

  战争年代,生死悬于一线,见到这么多红大走出来的干部,刘一民也很高兴,叮嘱他们要把从红军大学、抗大学到的战略战术活学活用,与豫皖边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里是大平原,有利于日军机动。这样就得想法挖路壕、挖地道,要把路壕挖成新的交通网,让小鬼子的坦克汽车掉到里面出不来,从而限制日军的机动能力。另外一点,就是时时刻刻不忘政权建设。没有政权,永远都是客军、游击部队,只有建立了稳定的政权,才能坐稳屁股,把豫皖边区甚至整个淮北地区变成我们的根据地,解决部队生存、发展必须的粮食问题、兵员问题。

  后来,刘一民专门和彭雪枫、吴芝圃就根据地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际上就是刘一民在陕西、山东搞的那一套经验。不过,这淮北地区有点复杂,不可能搞土改,我军口粮现在还主要靠买。针对这一问题,刘一民要求彭雪枫、吴芝圃立即着手建立地方政权,建立财税体系,认真执行减租减息政策,在发展部队、搞好武装斗争的同时,要想方设法组织生产,解决军队和老百姓吃饭问题。一句话,就是共产党的根据地,民众生活要有保障,要比国民党控制的大后方强。

  刘一民特意对吴芝圃说:“老吴,别人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你这个秀才扯旗一呼,就应者云集。这说明团结抗日符合人民意志。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那就是我们的政策要体现人民意志。只有这样老百姓才拥护我们,跟我们走。我在长征路上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希望同志们认真思考、体会。”

  吴芝圃是老党员,以后的放卫星是条件发生变化后出现的事情,现在的他可没有后来的毛病。听了刘一民的话,吴芝圃紧紧拉住刘一民的手,连说谢谢刘一民同志的提醒,谢谢八路军对游击支队的雪中送炭,一定认真学习落实刘一民的指示,把豫皖边区坚持好、发展好。

  刘一民当即命令随军南下的辎重一团给新四军游击支队配齐武器弹药,拨付10万元法币作为经费,另外给每个战士发五块大洋、两套军装。陈同和倪华选派的医生、护士也奉命赶到。

  一时间,游击支队鸟枪换炮,战士们穿上新军装,扛上三八大盖,兜里还装进了5块大洋,一个个喜滋滋的,见人都是一面笑。吴芝圃、张震、肖望东和几个团长更是乐得几乎要跳起来,十万法币,全套的日式装备,一个小型的野战医院,天神啊,这是什么待遇啊,简直是八路军的主力师么!

  几个人马上围着彭雪枫讨论开了,从怎么扩军、练兵到建立政权,全部议了个遍。最后,彭雪枫兴奋之下,给主席、老总和新四军军部拍去了电报,详细报告了教导师对游击支队的支持、补充情况,报告了刘一民视察部队和与接见干部时的讲话精神,郑重向中央、八路军总部、新四军军部保证,坚决执行中央东进抗日决定,配合八路军南下部队作战,发展壮大豫皖边区根据地。

  毛泽东接到彭雪枫的电报后,哈哈大笑,对陈云、张闻天说,刘一民简直就是我党我军的财神,所到之处大受欢迎。看来得让他多到一些地方走走,那样的话,小鬼子会哭的更惨,我军各部队会发展壮大的更快。

  朱、彭二位老总发来的电报再次肯定游击支队东进的重要性,要求彭雪枫抓住教导师南下诱敌的机会,迅速建立根据地,待教导师北返时,留下一支主力部队,编入游击支队序列,扩大和巩固淮北地区根据地。

  新四军叶、项首长直接给刘一民发了电报,说已命令新四军各部积极配合教导师南下部队作战,请刘一民在可能的时候到新四军军部做客。

  心里高兴的彭雪枫、吴芝圃,请示刘一民,把游击支队和随刘一民行动的骑兵旅暂时混编,让主力带一带新部队,哪怕是几天时间都行,让战士们感受一下主力部队作风和战斗力。

  刘一民想着要在青龙集住几天,观察日军动向,就应允了彭雪枫的提议,让他和胡老虎商量,直接实行班与班对接,骑兵旅一个班带游击支队一个班,包思想教育、包战术动作训练,争取让游击支队短时间内战斗力有所提升。

  一个暂时汇编,让游击支队的战士们彻底开了眼界。

  骑兵旅在教导师各主力旅中,人数较少,但老战士比例高。培养骑兵不容易,养骑兵更不容易。不说别的,光是消耗饲料就是个大问题。特别是现在,天寒地冻,没有青饲料,战马那么娇贵,完全靠精饲料拌草料喂养,费用就更大了。除了装甲团,教导师里最花钱的部队就是骑兵旅了。

  作为骨干突击力量,骑兵旅的武器装备这一年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士们都是一色的骑步枪、东洋马刀,各班还装备有八一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实现了刘一民要求的在马背上开炮、马背上机枪射击的要求,火力也很强大。特别是成立炮兵团后,整个骑兵旅的火力上了个台阶。速度快、火力猛、突击能力强,就是现在的骑兵旅的真实写照。

  胡老虎接受任务后,积极落实,很快就完成了部队编组。这下好了,白天战士们在一起手把手教授切磋,晚上一起围着火盆搞诉苦,新老战士踊跃发言,气氛相当热烈。两支部队、战士们之间水乳交融。

  考虑到华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刘一民给中央和总部发了封电报,简单报告突破陇海路后与彭雪枫游击支队会合的情况,然后就建议加强豫皖地区力量,抽调河南籍、安微籍干部回中原局分配工作,抽调部队加强这一地区武装力量。教导师拟抽调一个旅与彭雪枫率领的游击支队会合,成立二级军区,以彭雪枫为司令员,以调入部队首长为政委,统一领导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这一地区部队可以划归八路军序列,也可以划归新四军序列。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建议中央和总部抽调骨干干部和部队南下,到豫南、豫东、皖东北创建根据地。教导师计划再抽调一个旅加强苏北力量,也可以抽调部队加强皖东北力量。上述部队调动,以中央和总部命令为准。

  主席回电指示刘一民,待摆脱日军重兵集团攻击后,即可抽调部队加强豫皖苏敌后斗争力量,眼下的任务是要吸引日军重兵集团南下,确保山东各根据地的稳定,务必聚精会神,不能分心。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0:08 , Processed in 0.05317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