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518 页

  倪华看看手镯和钻戒、项链,觉得匪夷所思,就问:“你从哪里弄来的?这不是违犯纪律么?”

  刘一民说:“这是主席特批的,首饰是给你的行头,考虑刘一民夫人不能太寒酸,才从缴获中提出来的。别弄丢了,回来还要如数上缴。钱是给你的路费和经费,另外也包含给你父亲的安家费和生活费。到美国后如果经费不够,由华民国际机械进出口公司给你提供。争取能见到罗斯福总统,把我们的判断告诉他。必要时也可以游说美国议员,让他们知道帮助中国就是救美国。另外,你见了你父亲后,告诉他,要是能来西安或山东,尽量来,也好照顾,女儿女婿比外甥女要可靠的多。”

  倪华笑道:“我说你一个穷光蛋哪来的这么名贵的首饰,害我白高兴一场。”

  刘一民也笑道:“等我们胜利了,我的钱都交给你保管,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买点首饰还不是小菜一碟?”

  倪华扑哧一笑:“算了吧,你又爱喝酒,又爱吃好的。什么时候都不会有钱。我算是看透了,你就是个穷小子的命!”

  刘一民哈哈大笑。

  上床后,两口子小心翼翼地释放着激情,恨不得把对方化到自己身体里。

  云收雨散,倪华呢喃着说:“你个坏蛋,不准忘了我,不准对不起我。要是我回来发现你有了别的女人,我就死给你看,让你一辈子亏心。”

  刘一民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是一心一意,吃饭睡觉打仗,一天最少想一百遍老婆,绝对保证忠诚如一。

  倪华叹了口气,喃喃地说道:“算了,我不要你保证。你一个人没人照顾我也不放心,我走后你去唐星樱那里吧,我也不再要求你只爱我一个人了,糊里糊涂过吧。总比你再找别人强。那么多好姑娘喜欢你,看住人看不住心,何况又没人看呢?”

  刘一民赶紧表白,说老婆只管放心走,真金不怕火炼,堂堂一师之长,统帅大军,绝对行得正立得端,不做任何苟且之事。再说了,世界上哪里还会有比老婆更漂亮、更有魅力的女人,保险等你回来会见到守身如玉的丈夫。

  倪华听得直笑,手指朝着刘一民额头一戳:“油嘴滑舌,谅你也不敢!”

  刘一民一听,忍不住就有腾身而上,慌得倪华赶紧把他往下推,嘴里还小声说:“好人,不敢了,别影响胎儿发育。”

  刘一民嘴里说着就一次、就一次,就又开始动作了。一时间,满屋皆春。

  第二天晚上,刘一民在双沟街头送别倪华。

  汽车开始发动了,刘一民骑着马跟在车队后面追着跑,边跑边喊着倪华的名字,一直送出去了三十多里,看着车队彻底消失在夜色中了,刘一民才垂头丧气地打马而回。

 

 

第七二八章 四月攻势

  送走倪华后,刘一民回到指挥部一晚上都没有合眼,满脑子都是倪华的影子。一会儿是在成都初遇倪华,一会儿是夜游广元皇泽寺,一会儿是牵手大雁塔,一会儿是情定华清池。刚闭上眼,就又是在青岛重逢、坊子分别、济南欢聚的场景。把个身经百战、智勇双全的小伙折腾的晕晕乎乎的。天明的时候,刘一民起身去给倪华发了封电报,内容只有短短七个字:“丫头,你想死我了!”

  发完电报,刘一民想想觉得好笑,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有多少大事要做,有多少小鬼子等着去杀,怎么就变得如此儿女情长呢?是倪华的魅力太大还是自己太爱恋她呢?难道真的是温柔乡是英雄冢么?

  刘一民想一会儿笑一会儿,要是让别人看见,保准认为这家伙脑子出了毛病,说不定就会叫医生来给他瞧瞧病,看是不是变傻了。

  到最后,刘一民甚至想到是不是因为自己一身武功、身体特别强壮的原因,更容易沉湎于爱情之中。又想到可能是自己思想中一直留有穿越前那种对纯洁爱情的渴望,才对倪华一见钟情,千恩万爱。再一想,自己难道真的是只爱倪华一个人么?难道对唐星樱的爱就不是纯洁的爱情么?那傻丫头为了自己,拖着两个儿子跟自己南下,不说她一心爱自己了,就是自己,要是不爱她,会去哪里都带着、生怕她有一点闪失么?想着想着就又想起了赵小曼那泫然欲泣的泪脸和晶晶那“你是个傻瓜”的话,脑子就变成了一盆浆糊,头疼的都快爆炸了。

  张林风见刘一民去电报室发完电报后,一脸迷糊,跌跌撞撞地回了办公室,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就跟着来到刘一民的办公室。

  这一见刘一民一会儿笑的傻傻的,一会儿伸手揉头,完全没有感觉到他进到了办公室,心里一激灵,快步上前,大声吼道:“报告:总部电报!”

  张林风一嗓子把刘一民叫醒了。

  睁开眼看了看一脸紧张的张林风,刘一民马上就明白了,自己又一次跑神了。想想都觉得郁闷,这个世界的医疗设备太差,要搁在原来的世界,非得去做个核磁共振检查一下,或者找个心理师咨询一下,看到底为什么总是会跑神?再一想就明白了,什么都不是,是自己的思想变复杂了。那边刚送走爱妻,这边就想入非非,这是人干的事么?看来,自己已经不是刚穿越时的样子了,变的复杂了,变坏了。这可不好,自己穿越是为了打鬼子、为建设新中国奋斗的,可不是为了来谈情说爱的。可别辜负了自己当初的誓言!

  刚刚想清楚,脑子里就又蹦出一个念头:要是既能为新中国而奋斗,又能收获多姿多彩的爱情,那岂不是更加不辜负穿越一趟了么?

  刘一民赶紧摇摇头,不敢再想了,再想就要出毛病了。

  让张林风去打来洗脸水,挤上牙膏,洗漱后,感觉头脑清醒了,这才问道:“什么电报?”

  还真的是总部来的电报,转发了军委会发动四月攻势的作战命令。

  刘一民看完电报,让张林风把地图打开,走到地图跟前点燃一支烟,静静地思索开了。

  蒋介石之所以决定发动四月攻势,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南昌的战略地位太重要,这一丢失,第三战区与大后方的联系就变得困难了,军事补给只能依靠浙江、江西两省的公路,东南各省未沦陷区的处境更加困难。作为最高统帅,蒋介石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必然要求第九战区夺回南昌,令其它战区发动攻势作战牵制日军,策应第九战区作战。第二个原因是敌我态势在那里放着。自从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占领了上海至武汉的沿江狭长地带,受到第三战区、第五战区、第九战区百万大军的威胁。其中最关键的是以南昌为核心的赣北地区。只要中国军队在赣北地区有一个成功突击,就可以拦腰截断日军华中派遣军。日军在武汉会战时就想攻占南昌,结果万家岭一战,第五十一军几乎全军覆灭,小鬼子不得不暂时收回了急不可耐的爪子,再也无力南下长沙或向东攻占南昌了。现在虽然南昌沦陷,但大批日军被八路局牵制在华北,华中日军机动兵力也就是冈村宁次的十一军。经过南昌会战,中国军队固然伤亡惨重,小鬼子必定也好不到哪里去,蒋介石想发动反攻夺回南昌,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第三个原因是蒋介石已经把日本的情况看透了,原来在徐州和刘一民见面会谈时,刘一民分析的情况现在一步步都显现了出来,小日本国土面积、人口基数在那里放着,百分之八十的财政预算都用到了侵华战争上,国内通货膨胀,经济畸形发展,本来应该见好就收,但这帮迷失了心性的侵略者人心不足蛇吞像,竟然想占领全中国,而且还南北两线同时作战,不要说他们一次扩编十万、二十万、四十万部队了,就是扩编百万大军又能怎么样?中国这么大,一百万、二百万部队能把中国全部占领了么?要是像这样打下去,只要能保证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小鬼子的处境就越来越困难。因此,蒋介石要主动发起攻势作战了。第四个原因,是因为八路军在华北不停地发展壮大,战绩突出,打一仗胜一仗。在国人眼里,国军却是打一仗丢块地方,接连丧师失地。再这样发展下去,恐怕国人都会认为共产党八路军是抗战主力,国军却成了丧师失地的代名词,必须得实行反攻作战,收复南昌,让国人看看,国民党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抗战主力。

  蒋介石的想法,不要说刘一民了,稍有点战略头脑的人细心一想都会猜度个七七八八。

  对于发动四月攻势作战,刘一民心里很矛盾。一方面,这是国民党对抗战以来一直被动防御战略反思的结果,不管南昌能不能收回来,它都说明一个问题,国军在八路军配合下,已初步完成了武汉会战后的补充整训,恢复了元气,恢复了信心,而且有力量主动攻击日军了。另一方面,发动以反攻南昌为核心的四月攻势,作战指导思想上就不对。蒋介石在口头上一再声称“不复与敌人作一点一线之争夺”,“我军作战之方略在消耗敌人而不被敌人消耗,避实击虚,造成持久抗战之目的”,但反攻南昌不是与日军打要点城市争夺战是什么?日军有空中优势,地面部队火力又异常强大,反攻南昌等于把部队暴露在日军陆空火力优势下,伤亡必定极其惨重。这种打法,八路军是不会打的,不要说刘一民了,八路军各部的师长哪一个也不会这样指挥作战的。

  刘一民知道,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是非常阴险毒辣的。这家伙最善于牢笼人心、鼓舞士气。这次攻占南昌,他没有用精锐的第六师团、第十六师团担任主攻,而是用万家岭一战几乎全军覆灭的第五十一军和第一0一师团做主攻部队,就让第五十一军上下感动的一塌糊涂,打起仗来自然是奋勇当先出死力了。

  冈村宁次还大胆实践新战术,使用了装甲集团突击,3月21日8时,日军装甲集团越过修水河浮桥,引导第五十一军发起攻击,而后沿南浔路西侧向南昌迂回,仅用两天时间,装甲集团就抵达了奉新城南门外潦河大桥,导致守城部队扔下配置在城郊的38门火炮匆匆退走。对于缺乏反坦克武器和训练的国军来说,日军装甲集团的突然出现,等于是打了国军一个冷不防。

  冈村宁次也学会了集中使用炮群施放毒气。日军攻占修水防线时,就集中了一百四十门大炮,连续炮击三个多小时,最后又集中施放毒气弹,10分钟施放毒气弹3000发。后来,日军又在十二公里正面施放毒气弹15000发,其中一0一师团正面施放毒气弹5000发,五十一军正面施放毒气弹10000发,导致守军因中毒丧失战斗力,日军攻入阵地后如入无人之境,把中毒的中国士兵全部刺杀。

  在南昌会战中,日军飞机大量投掷白磷弹,也就是燃烧弹,把守军阵地变成一片火海。

  由于日军把能用的毒辣手段全部用出来了,冈村宁次才能够在10天内快速攻占南昌,达成了战役目的。

  想想历史上的反攻南昌作战的结局,刘一民心里就一阵愤怒,国军将士不缺乏勇敢,也不缺乏忠诚,缺乏的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反攻南昌不是不可以,往后缓一缓么,在其它方面发起攻势,调动日军,等南昌方面日军兵力空虚时,再发动雷霆一击,不是要比现在好的多么?何苦让那么多优秀的战士去白白牺牲呢?

  由反攻南昌想到随即开始的随枣会战,刘一民觉得南昌太远,鞭长莫及,随枣会战可得帮把手,让小鬼子死的更多一点、更惨一点。

  刘一民思索了半天,觉得还是要给蒋介石、陈诚、薛岳发封电报,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最起码也要让他们把漏洞堵塞,减少部队损失。

  刘一民思想一定,提笔起草了给中央、总部急转蒋委员长、第九战区陈司令长官、薛代司令长官、罗卓英前敌司令官的电报。

  在电报中,刘一民先是分析了目前敌我态势,指出除了关东军外,侵华日军大量兵力糜集华北,华中派遣军兵力相对薄弱,唯一的机动兵力是冈村宁次十一军。我第三战区、第五战区、第九战区所要应对的也是第十一军,其它日军均处于地方守备状态。这说明我军抗战近两年来的战略是正确的,达到了把日军主力变成地方守备队的目的。

  接着,刘一民就开始分析了反攻南昌作战的部署得失。按刘一民的说法,反攻南昌是非常必要的,原因是南昌有重要的战略枢纽作用,现在不反攻将来也要反攻。但是,怎么样才能确保反攻南昌成功,就值得深思了。上策是暂缓偷袭南昌,先在长江沿线发动攻势作战,调动日军分兵驰援。待南昌周围日军兵力空虚时,再闪击南昌,可保一举成功。不然的话,日军重兵糜集南昌周围,不要说反攻偷袭很难成功,就算成功也守不住。在日军炸弹、燃烧弹、炮弹、毒气弹的覆盖下,只能把南昌古城变成一片废墟,让部队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中策是以偷袭南昌为饵,集中主力打援,只要能消灭日军援军一路,达到消耗日军目的就行。只要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加上其它方向配合,日军的攻势就会化解,不得不转入防御。下策就是现在的反攻作战计划。如果一定要执行这个计划,请陈诚司令官或薛岳代司令官亲往第一集团军和七十四军坐镇指挥,督促该部务必切断南浔线。如南浔线无法切断,则偷袭南昌就无成功可能。

  写完,刘一民想了想,有写道:“自徐州会战后,我军最高统帅部作战指导思想已由被动防御转为积极防御,此次反攻南昌作战计划更进一步,体现了攻势作战的精神。以此种精神加上正确的指挥部署,我军在以后的战役行动中,必定可以反败为胜,能守得住、打得赢,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收到刘一民的电报,蒋介石看后,骂了句“娘希匹!马后炮!早点干什么去了”,就把电报转给了陈诚、薛岳和罗卓英,并在上面批示道:“反攻南昌,首重切断日军增援及联络。着第一集团军、七十四军务必按照作战计划执行,坚决切断南浔线”。

  反攻南昌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第三战区、第九战区两路大军偷袭南昌,那岂是说停就能停下来的?所以说刘一民提出的上策是实现不了了,中策也来不及部署了,只能按现有作战计划执行了。只不过,陈诚、薛岳、罗卓英都从刘一民的电报中看出了点门道,又有蒋介石的严令,就不停地给第一集团军和七十四军发报,督促他们出动主力,完成预定任务。

 

 

第七二九章 喋血赣江(一)

  国军反攻南昌的作战方针是:“先以主力进攻南浔沿线之敌,确实断敌联络,再以一部直取南昌。攻击开始之时机,预定4月24日。”其兵力部署的主要内容是:令高荫槐第一集团军、罗卓英第十九集团军及俞济时第七十四军分别经奉新、大城地区向修水至南昌间南浔铁路挺进,彻底破坏交通,断敌增援,并协力攻略南昌;令第十九集团军刘多荃第四十九军逐次推进至高安,为总预备队;令上官云相第三十二集团军以3个师的兵力由赣江以东进攻南昌,并组织1个团的部队,以奇袭手段袭取南昌;令王陵基第三十集团军进攻武宁。前敌总指挥是第十九集团军司令官罗卓英。

  罗卓英是广东省大埔县白侯乡渔洋坪村客家人,字尤青,别号慈威,又作慈卫。

  罗卓英出身农家,幼年时边耕边读,7岁入私塾,后入大埔官学和大埔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陈诚,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

  1925年北伐军东征回师后进行大扩编,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毕业后回乡务农的罗卓英慨然从军,一路荣升,成了中央军土木系的第二号人物,陈诚老大他老二。

  抗战开始后,罗卓英率部增援淞沪战场,从血肉磨坊罗店开始,与日军殊死拼杀。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澎湖战场,现在又到了南昌战场。

  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北伐时蒋介石的北伐军总司令部就曾经驻在南昌。八一南昌起义一声枪响,诞生了人民军队。抗战前,南昌的地位就已经非常重要,相当于中国的陪都,与武汉、广州、渝城齐名。

  从军事学的角度讲,南昌城四面环山,前依赣江,后倚抚河及锦江,河流纵横,丘陵蔓延,易守难攻。但是,南昌在赣江下游、鄱阳湖畔的三角洲上,是湘赣浙的水陆要冲,浙赣铁路与南浔铁路就在南昌交会,向塘公路与京湘国道衔接,蒋介石围剿苏区时又把公路线修得四通八达,非常便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运动。

  南昌会战前,军委会根据情报已经于二月份判明日军企图攻占南昌,遂决定先发制人。蒋介石于3月8日致电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第九战区为确保南昌及其后方联络线,决即先发制敌,转取攻势,以摧破敌之企图。攻击准备应于3月10日前完毕,预定攻击开始日期为3月15日。”蒋介石还对指导要领及部署作了原则指示,要求第十九集团军固守现阵地,拒止敌渡河攻击;湘鄂赣边挺进军指挥第八、第七十三军由武宁指向德安、瑞昌,攻击敌之左侧背;第三十、第二十七集团军向武宁附近集结,第一集团军向修水、三都推进,准备之后作战。

  但是,此时的第九战区,二线部队整训并没有彻底完成,补给困难,蒋介石说的容易,要想在3月15日发起攻击、打乱日军部署,时间上绝对来不及。薛岳于3月9日、10日接连致电蒋介石,要求延至3月24日开始实施。蒋于3月13日复电,强调“惟因目的在先发制敌及牵制敌兵力之转用,故攻击开始日期不能迟于本月敬日(即24日)”。但当中国军队尚在准备采取攻势之际,日军即开始进攻,第九战区不得不就地转入防御。前敌司令官罗卓英囿于兵力所限,将21个步兵师分布在上百里的正面防线上,连预备队都没有。这样的防线缺乏防御纵深,在日军装甲集团突击、炮群持续打击下,自然是守不住的,一点攻破,全线动摇。加上日军利用装甲集团迂回突击南昌,而我军第九战区调集的增援部队尚未抵达,稍有不慎,南昌保卫战各部队就有可能被日军逼至赣江边予以围歼,蒋介石产生撤守南昌、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想法,遂下令撤离南昌。

  南昌被日军攻破后,罗卓英下令各部避开敌锋,在修水以南,赣江以西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日军第一0一、五十一军对峙。

  蒋介石从战略角度考虑,认为日军占领南昌后防守松懈,南昌周围只有第一0一师团和第五十一军,正是反攻南昌的最佳时机,遂下达了四月攻势作战命令。

  罗卓英是陈诚的副手,自然是国军嫡系中的嫡系,对军委会反攻南昌的命令是坚决执行。刘一民的电报到后,罗卓英再想调整部署已经来不及了,因为那需要上报第九战区、再上报桂林行营、然后再上报军委会,取得层层批准。不然的话,擅自修改作战计划就有畏敌不前、贻误战机的嫌疑。罗卓英抗日杀敌从不落人后,怎么可能会贻误战机呢?这样一来,刘一民的电报除了起到一点警示作用外,等于是放了一个响屁,国军反攻南昌的作战还是按照预定计划开始了。

  当然,就算刘一民的电报是放了个响屁,那也有响声不是?

  自从走上淞沪战场以来,罗卓英率部与日军血肉拼杀,打的都是日军攻、我军守的防御战,打一仗退一步,血没少流,防守区域也没少沦陷,部队补充一茬又一茬,流不尽的英雄血,杀不完的仇人头。现在终于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打一场日军守我军攻的主动进攻战了,而且是集中力量突袭,罗卓英觉得有必胜的信心。

  现在,连远在山东的刘一民都看着南昌,罗卓英就更加有信心了。他想来想去,大的计划不能该,攻击时间不能改,但刘一民说的又在理,不听说不定会后悔,就决定将军委会制定的以一个团奇袭南昌,改为一个团奇袭,两个团换便衣混进南昌策应,希望可以一举夺回南昌。

  事实上国军的反攻确实出乎日军的预料。冈村宁次在攻占南昌后,将十一军司令部迁到了九江以南、永修以北的德安。日军东沿鄱阳湖东南岸,南至向塘,西在高安、奉新、武宁一线与中国第三、第九战区保持对峙。此时,冈村宁次正雄心勃勃地盯着湖燕京山以北的中国军队阵地,调集第三师团、第十三师团、第十六师团、骑兵第四旅团,准备围歼第五战区主力,解除武汉北面的威胁。

  冈村宁次这家伙野心膨胀,真的是把国军健儿看成了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注定是要倒霉的。

  要是与八路军教导师对阵,吓死冈村宁次他也不敢这样布阵。因为他摸不清刘一民会把主力隐蔽在什么地方,刘一民也根本不会把部队摆成一字长蛇阵让日军大炮轰、飞机炸,说不定他会奇兵突出,端了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司令部呢!

  4月20日,就在冈村宁次准备下令向京山以北中国军队阵地发起攻击的时候,在锦江以南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在军长俞济时指挥下,强渡锦江,打响了反攻南昌的第一枪,兵锋直指高安。打头阵的,自然是百战精锐第五十一师,悍将张灵甫披挂上阵,率领一五三旅为全军开路。

  紧接着,4月21日,第一集团军以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和第五十八军新十师进攻奉新,以第五十八军新十一师监视靖安日军;第十九集团军第四十九军杀向了大城,第三十集团军王陵基部向武宁发起猛攻。四路大军齐出,一时间,地动山摇。

  战至23日,第三战区上官云相之第三十二集团军突然杀入战局,其第二十九军第十六师、第七十九师、预备第五师及预备第十师之一部于4月23日渡过抚河,进攻南昌。

  驻守高安的是日军一0一师团工藤义雄少将的一0二师旅团,下辖古川幸造大佐的103联队和福井浩太郎大佐的157联队。由于南昌之战虽然重创了中国军队,但并没有达到全歼中国军队于南昌城下的目的,双方处于对峙中,工藤义雄少将在师团长齐藤弥平太中将和参谋长国武三千雄大佐的命令下,组织部队以高安为核心,层层设防,环布据点。

  张灵甫自从万家岭张古山血战后,一战成名,伤愈后副旅长升成了正旅长。此刻,这个北大历史系、黄埔军校的双料高材生,正举着望远镜,观察战场。勤务兵牵着他心爱的狼狗,站在一边。

  战场上的情况不容乐观,日军面对我军的攻势,毫不胆怯,依托工事,顽强抗击。一五三旅从正面发起攻击,激战三天,开始的时候还一路高歌猛进,第四十九军配合七十四军侧击鬼子,这样一来,七十四军正面主攻,十九集团军的四十九军侧面佯攻,逼得小鬼子不得不连连退缩。到了高安城下,攻击就变得异常艰难了,日军死战不退,我军炮火不足,攻城战就得毫无花哨可言了,成了双方拼胆量、拼人员的绞肉机。

  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打进南昌城?

  眼看着攻击部队又一次被日军从高安打得退了下来,张灵甫大怒,抓起钢盔扣在头上,操起一把冲锋枪,大吼一声“弟兄们,跟我上”,带着预备队杀了上去。

  旅长带头冲锋,弟兄们还在乎这条命么?连督战队都跟着张灵甫冲了上去。

  在后面指挥的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一见张灵甫杀了上去,知道必须集中全力破城,否则的话士气一泄,再想破城就难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28 , Processed in 0.07117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