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519 页

  王耀武这人可不一般,毕业于黄埔三期。这黄埔三期录取时总共1300人,学习期间沙基惨案牺牲11人,猎德战役牺牲6人,东江战役牺牲5人,病死53人,是黄埔历届病逝人员最多的。毕业时,共有1233人,包括一名台湾学员、五名朝鲜学员。其中300人被派往苏联学习飞行,大部分人员到第一军任职,还有学员被派往北洋军阀各部队从事地下活动,也有一部分投身工农运动。除了牺牲的中央红军最早的参谋长朱云卿,王耀武就是黄埔三期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了。

  王耀武当即抓起电话,命令全师发起总攻,督战队架起机枪,胆敢后退一步者,杀无赦!

  五十一师主力全线发动,尾随张灵甫的一五三旅朝着高安城扑去。

  历史本是血写成!

  日军见中国军队饿虎一样扑来,不惧反喜,不但轻重机枪打得震天响,步兵炮、掷弹筒拼命射击,日军步兵竟然也挺着刺刀哇哇叫着从城门口涌了出来,开始和接近城门口的一五三旅部队白刃决战。

  张灵甫一梭子扫过去,把三个小鬼子打翻在地,向前一个虎跃,跳到了一个正和他的勤务兵拼刺刀的小鬼子跟前,抡起冲锋枪就砸在了那货的钢盔上,把小鬼子的头都砸凹了下去。

  扔掉冲锋枪,张灵甫弯腰捡起鬼子的三八步枪,身子还没有站直,就感觉后腰生风,赶紧向前一扑,扑倒在地,躲过了鬼子的偷袭,扭头一看,两个小鬼子狞笑着,端着刺刀向他扑来。

  要是在地上起不来,就没有反击的机会,非死到这里不可。张灵甫情急之下,赶忙喊他的勤务兵。

  勤务兵正和一个小鬼子对刺呢,一听张灵甫喊,扭头一看,就见旅长被小鬼子逼得躺倒在地,没有还手之力。这勤务兵人机灵,对着大狼狗就是一声唿哨,那狼狗一听命令,嗖地一下就蹿了上去,一口咬在了和勤务兵对刺的鬼子大腿上。小鬼子疼得腿一软,刺刀就朝向了地面。勤务兵没有犹豫,直接把刺刀送入了小鬼子的腹部。可能是用力过大,竟然拔不出刺刀。勤务兵干脆不拔了,用手朝张灵甫一指,又是一声唿哨,狼狗就直奔正在刺杀张灵甫的两个小鬼子,一口咬在其中一个鬼子的腿上。

  等勤务兵捡起鬼子的步枪冲上来的时候,狼狗已经把另一个小鬼子的腿也咬了,张灵甫也已站了起来,挥动着步枪与鬼子杀到了一起。

  眼看着小鬼子越发的凶狠,拼刺刀我军不占优势,张灵甫急的跳脚大喊:“弟兄们,快开枪,小鬼子枪里没子弹!”

  张灵甫这一喊,弟兄们都惊醒了,傻了,和小鬼子拼什么刺刀么!手里的家伙就搂火了,子弹砰砰啪啪就朝小鬼子招呼开了。

  这样一来,小鬼子支持不住了,开始溃败了。张灵甫率着弟兄们趁势掩杀,冲进了高安城。

  激战几天,终于攻进了高安城,城外的部队都是一片欢呼。王耀武命令所有号兵一起吹冲锋号,激励部队冲上去,杀光高安城里的小鬼子!

  滴滴答答的冲锋号在高安上空回荡,五十一师官兵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地向高安城猛扑。

  这仗要是往后推迟一段时间,等七十四军换装美式装备后,再来打小小的高安城就不用打的这么艰苦、这么惨烈了。现在的七十四军,说是国军精锐,其实炮火距离日军差很远,只能靠战士们的忠勇和牺牲来换取胜利了。

  张灵甫杀进高安城后,后续部队跟着杀了进去,很快就和小鬼子展开了巷战。等五十一师大部队涌进城里时,日军高安城防线就垮了。

  一0二师旅团旅团长工藤义雄少将见高安城破,反击无效,大批中国军队杀进城来,再也不敢恋战了,马上命令古川幸造大佐和福井浩太郎大佐收拢部队,交替掩护,撤出高安城。

  张灵甫杀得兴起,哪里会让小鬼子从容撤退,指挥一五三旅发起了追击。

  追到城北的时候,意外出现了,不知道是哪个狗日的小鬼子机枪手瞄准了张灵甫,一梭子子弹打来,张灵甫扑地而倒。

  等勤务兵和几个卫兵把张灵甫架到安全地带,才发现鬼子的机枪子弹打中了旅长的右膝盖,血把裤子都染透了。

  张灵甫喝令卫生兵简单包扎,要卫士去抬担架,他要坐着担架追击鬼子。结果,卫生兵包扎后报告说,必须转后方医院治疗,不然的话很可能就得把腿锯了。

  张灵甫一听,这才不得不同意去后方医院。

  勤务兵抱着狼狗,哭丧着脸报告说:“旅长,你的腿被打断了,狗的腿也被打断了。”

  张灵甫气得哭笑不得,骂勤务兵说:“你个狗日的,怎么说话呢?”

  勤务兵仰着脸继续报告说:“旅长,俺说的是实话。你不是经常说只准说实话、不准说假话么?实话就是你和狗一样,腿都断了。”

  张灵甫忍着疼痛,抓起一顶钢盔就朝勤务兵砸去。

  砸完了,张灵甫喊来副旅长,交待说要好好照顾这个勤务兵,他是张古山上活下来的223人中的一个,今天又救了老子的命。

  看着张灵甫的担架向后撤去,勤务兵还摸着被钢盔砸的有点晕的头,喃喃自语:“旅长真奇怪了,明明是他和狗的腿都被打断了,还不让俺说。”

  话刚说完,脑门上就挨了一个爆栗子。

  勤务兵扭头就喊:“那个狗日的打俺?”

  就听副旅长笑吟吟地说道:“打的就是你个傻瓜。还不快去打扫战场?再晚了,战利品都让其他弟兄抢完了。”

  勤务兵嗷地一声,撒腿就跑。

 

 

第七三0章 喋血赣江(二)

  刘一民发完电报后,不见有任何回音,心里惊异,觉得正常情况下蒋介石无论如何是会回个电报,最起码通报一下战况,征询一下意见。这不回音是什么意思?

  眼见着已经到了反攻南昌作战发动的日子,仍然不见蒋介石有回音,刘一民果断下令在盐城活动的三个骑兵营向南佯动,伪装主力,摆出一副向长江边进军的架势,吸引长江防线日军,意图牵制日军向南昌方向增兵。

  就这刘一民还不死心,忍不住又给中央、总部发了即到即转的给蒋介石和薛岳的电报。指出,日军之所以攻占南昌,不是什么战略进攻,而是一种自保性的战役攻势作战,目的是占领南昌确保武汉安全。日军战略思想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冈村宁次之所以把各师团的坦克装甲车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把各师团的大炮集中起来统一使用,目的是为了突破修水防线。原因是南昌以北防线只有修水一段数公里适宜突破。这种战法并不新鲜,是冈村宁次将一九一八年协约国突破德军阵地的方法照抄一遍而已。日军并没有发挥出装甲集团作战的优势,其中途需要飞机空投汽油就说明他们准备不足。而且攻占南昌后又将坦克、装甲车、火炮分散至各师团,说明集中使用火炮、坦克只是冈村宁次的战术行动,并不是战略思想上有什么大的创新。反观我军,虽然丢失了南昌,但是在战略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先发制敌、率先对敌展开主动攻势、以战略单位在敌后游击、以正规野战军建立游击区等,预示着今后我军作战战略指导思想的实质性转变。两相比较,我军战略思想要比日军显得更有创新精神。

  刘一民写道,南昌失守,痛定思痛,不是工事修的不坚固,不是部队不勇敢,而是军事思想过于陈旧。南昌失守宣告了一线式防线思想的彻底破产,再坚固的一线式防线都是注定要被攻破的。试想一下,如果当初以少量部队坚守防线、监视日军,以南昌城为目标吸引日军来攻,以坚强有力部队驻守南昌城,与日军作持久巷战准备,以主力置于南昌外围,待日军攻城疲惫之际,主力杀出,完全可以聚歼日军于南昌城下,至少也可以击溃之。如果这样部署,既可以避免部队摆在固定防线上成为日军强大炮火的靶子,又可以将主力置于机动歼敌的有利位置。这种战法可以概括为后退决战。

  分析完南昌保卫战前期得失,刘一民笔锋一转,又分析了我军反攻南昌作战敌我双方优劣。指出我军优势在于兵力庞大,且为收复失地而战,将士勇敢。劣势在于机动能力差、缺乏重火力,野战追不上敌人,攻城又缺乏手段,而且最关键的是参战部队分为四个集团军,不易指挥协调。日军的优势在于火力强大,机动性强,指挥统一,空地协同作战好。缺点在于兵力少,而且被我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分析完这些后,刘一民写道,如果军委会和第九战区决议执行原定作战计划,应注意三个关节点:第一是时间节点,务必在4月27日前攻进南昌。否则,即刻撤兵。因为超过4月27日,我军攻击就要满一周时间,部队伤亡、弹药补给均成问题,精锐之师变为疲惫之师。而日军此时也反应过来,援军大集,我之袭击战转为消耗战,失去战役意义,不如转为与敌持久作战。第二是协调指挥节点,不能令出多门,务必注意部队协调,应以前敌司令官命令为我军参战各部队之最高命令,违令必究。第三是集中主力节点,攻击南昌之第三十二集团军攻击南昌时切忌添油战术,务必集中炮火,全集团军一拥而上,拼死一战,或有攻占南昌城之希望。第七十四军、第十九集团军是我军主力,应绝对集中使用,大胆穿插,将敌固守坚固要点置之不顾,留给后续部队围困,从日军要点之间之防线薄弱处撕开口子,直插南浔线。第一集团军、第三十集团军要有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之决心,坚决拦住向南昌增援之日军。

  电报最后,刘一民写道,如遇攻击不顺,应尊重前敌将领意见,调整攻击方向,不以调整攻击方向而处罚前线浴血奋战之将士。一旦发现日军援兵大至,应坚决停止攻击,以小部队诱敌追击,主力布设伏击圈,力争打敌追兵一路。

  发完电报,刘一民忧心忡忡,不知道蒋介石会不会采纳自己的意见,怕只怕蒋介石就是想采纳也来不及了。想想那南昌城下、赣江和秀水河、抚河、锦江之间,沃野一片,正是埋葬小鬼子的好地方,不如什么时候奇兵突出,到江南一游,好好给鬼子上堂课,才是正理。

  这封电报对蒋介石、薛岳的影响是巨大的。

  蒋介石看完电报后,表面上沉默不语,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一样。他知道,罗卓英算得上有智谋了,而且最大的长处是忠诚。他的防线工事修得非常标准,可以说是国军阵地战工事建造的典范。要不是日军集中炮火、集中施放毒气和使用装甲集群,要想攻破防线,那是需要付出巨大伤亡的。结果,日军不但没有巨大伤亡,相反我军那么坚固的工事在日军毁灭性的炮火打击和毒气覆盖下土崩瓦解。不是士兵们不勇敢,也不是临阵脱逃,而是全部死到了阵地上。看来,还是刘一民在徐州说的对,防御作战必须纵深配置阵地。这一点,张治中、陈诚到是学的很好,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后来的武汉会战都打的不错。唉,要是刘一民不是共产党而是黄埔学生该多好,可惜了。

  蒋介石对刘一民提出的统一南昌前线军令、加强部队协调看的很重。问题是没办法。十九集团军、七十四军、三十二集团军好办,那都是中央军,只是三十二集团军属于第三战区,让罗卓英越过顾祝同给上官云相下命令,怕是不合适。自己下命令自然无话说,让前进就决不后退,罗卓英下命令就有点不合体制了。主要问题是这第一集团军和第三十集团军不好办。第一集团军是滇军,第三十集团军是川军。这两支部队参战以来都是立过功的部队,只是罗卓英怕是指挥不动。搞不好,就会扯南昌反攻战的后腿。

  思来想去,蒋介石把心一横:刘一民能够攻占太原、天津、青岛、济南,难道国民党几十万人马就攻不开南昌么?娘希匹,不能让共产党看国民党的笑话,这南昌还非得攻克不成。

  蒋介石也不想想,刘一民是曾经攻克太原、天津、青岛、济南,但这几个城市周围的日军不是被刘一民调走了就是被消灭了。像天津,那是日军的大后方,本来就没有多少守备部队,而且还是特战奇袭开路。像强攻济南,刘一民动用了十来个炮兵团,大炮开兮轰他娘,一轮炮击就把城墙摧毁了。而他呢?上官云相的第三十二集团军攻南昌,主攻部队配置一个山炮连,直到部队打到南昌城这个山炮连都没有到位,完全是让士兵们用血肉之躯去挡日军的子弹,那能行么?而且,八路军是一个整体,一声令下,千难万险无所畏惧,和国军派系重重的情况不一样。

  好在蒋介石毕竟是一国领袖,不可能意气用事。等情绪稍微缓和后,蒋介石又拿起电报认真看了一遍,下令将电报转给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和第九战区司令官陈诚、代司令官薛岳。然后又给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和三十二集团军司令上官云相发报,要他们务必严格执行作战计划,集中兵力攻击南昌。接着又给第一集团军代司令高荫槐、第三十集团军司令王陵基去电,对两支部队慰勉一番,要求他们务必遵从前敌司令管罗卓英命令,坚决执行作战计划,阻击日军,确保反攻南昌成功。最后,蒋介石又给罗卓英去电,把刘一民强调的三个节点重申一遍,要求罗卓英督率前线各部队坚决执行军委会决策,务必收复南昌。

  这次,蒋介石给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刘一民都回了电报。在给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上,蒋介石盛赞刘一民有大局观念,身在山东,心怀南昌,说明刘一民确实是模范的抗日革命军人。所提建议也好,有许多值得参考的东西。希望八路军按照四月攻势作战的指示精神,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支援其它战区作战。

  给刘一民的电报语气就亲切了许多,除了表扬外,蒋介石殷勤地询问倪华身体、工作情况,嘱咐刘一民一定要保护好倪华,有什么事情商量着办,不要口角生气。

  薛岳和蒋介石不同,本来就对反攻南昌有看法,原因是部队新败,来不及整训补充,又没有足够的炮兵、工兵辅助进攻,这仗打起来本来就胜算不大。只不过是蒋介石从战略上考虑要打,而且马上打,薛岳不敢违抗蒋介石的命令而已。刘一民第一次电报上说的反攻南昌势在必行,上策是时间上要缓一缓,待充分调动日军后再打,就让薛岳眼前一亮。就是中策以偷袭南昌为饵、打日军援军,也不错,都比强攻南昌坚城强。薛岳当时就感觉刘一民确实是高明的战略家。这第二封电报一到,薛岳忍不住击节赞赏,感觉刘一民一下子击中了国军陈旧战略思想的命门。这家伙,真是名不虚传,长征路上败在他手下不亏!

  薛岳把电报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最后目光落在了“后退决战”决战四个字上。

  双方激战至26日,第九战区部队攻占大城、高安、生米街一线据点,日军退守奉新、虬岭、万寿宫一带;第三战区部队攻克市汊街,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南。但是,到此为止,前线各部队攻不动了。

  罗卓英急的不行,不停地给各部打电话、发电报,催促加快进攻速度。可惜的是,罗卓英除了第十九集团军和七十四军、三十二集团军能指挥动外,对第一集团军他就只能用近乎哀求的口气来督促了。打了几天了,第一集团军和七十四军还没有看见南浔铁路的影子呢,怎么能切断敌人交通和联络呢?

  罗卓英急的嘴上全是水灵子泡。

  第三十二集团军突袭南昌部队由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负责指挥,下辖刘雨卿第二十六师、段朗如第七十九师、柏辉章第一0二师、何平第十六师、曾嘎初预备第五师、方先觉预备第十师。

  由于部队没有专门的工兵团,渡过抚河时,动用了一个师的兵力搭浮桥。结果都不是专业的工兵,导致搭浮桥速度太慢,部队等不及,竟然靠船一船一船地轮渡。这样一来,让三十二集团军集中力量雷霆一击就成了空话,部队只能是先过河的先投入战斗,一次也就是两个团的规模,真成了刘一民说的添油战术。本来是奇袭,这样一来哪里还能谈得上奇袭二字。

  就这,抱定牺牲决心的三十二集团军各部,以七十九师为先头,一路攻击,抵达南昌附近冈下、关村、莲塘,进而向纵深发展,克复机场、车站,突入南昌城防工事。

  27日这天,日军第一0一师团集中主力开始反扑,第五十一军也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配合一0一师团夹击攻城部队,双方在南昌东南、正南郊区展开激战,莲塘是双方血战焦点,反复争夺,杀得天昏云暗、难分难解。

  28日的夕阳落下的时候,第七十九师师长段朗如举着望远镜的手都是颤抖的。

  段朗如和王耀武一样,都是黄埔三期毕业,也是从基层军官一步步干到了师长。

  连续几天激战,七十九师都是正面主攻,集团军答应调配的山炮连至今没有见面,也没有能够架桥、爆破的工兵,全靠弟兄们用子弹和手榴弹同鬼子讲话。遇到小鬼子的坦克,那就让弟兄们抱着手榴弹去和鬼子的铁乌龟拼命了。

 

 

第七三一章 喋血赣江(三)

  今天一天小鬼子彻底疯了,飞机不停地轰炸,炸弹、燃烧弹齐上阵,大炮抓住风向有利时机就放毒气弹,七十九师被迫退出车站、机场,在南郊以莲塘为中心建立阵地,与小鬼子对抗。

  段朗如放下望远镜,电话就响了,拿起来一听,是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打来的。陈安宝原来就是七十九师师长,当时段朗如当二三五旅旅长。原来的七十九师是二旅五团编制,南岳军事会议调整编制后,国军取消旅级建制,段朗如当了三团制的七十九师师长,陈安宝当了三师制的军长。

  第二十九军原来是西北军宋哲元部番号,抗战军兴之后宋部扩为三个军,原第二十九军番号撤销。在淞沪会战时第七十九师表现优异,军委会以第七十九师为基础扩编新的第二十九军,由第七十九师师长陈安宝将军出任军长。第二十九军下辖第七十九师、第二十六师与第一0二师。第七十九师是系出浙军的第六师所扩编出来的队伍,内战时表现甚佳。第二十六师则是一支流落华中的老川军,在沪战时坚守大场全军覆没,表现特别杰出,并被选入沪战成绩最优的五个师之一。1938年1月蒋介石手谕在武宁充实重建这支杂牌川军,随后调防九江。1938年7月,这支新编练完成的部队又坚守湖口,伤亡三分之一。再度被视为作战努力的有力部队。第一0二师则是旧黔军,战力中等。在豫南作战有抗命擅自撤退的记录,南昌会战前期调到南昌,表现也不佳。

  七十九师是二十九军的主力师,陈安宝打电话就是询问部队伤亡情况的。面对老长官,段朗如当然是实话实说:“报告军座:七十九师伤亡过大。鬼子又是炸弹又是炮弹和毒气弹,弟兄们扛不住。再这样打下去,七十九师就完了。”

  陈安宝不想听段朗如叫苦,告诉他一定要利用晚上打夜战,组织敢死队,把白天丢失的阵地夺回来。其它几个师伤亡也很大,今天晚上一起行动,把小鬼子压进南昌城。

  段朗如自从接受主攻南昌任务后,把抚河防线移交给二十六师,指挥部队向敌发起攻击。但是一攻击就发现鬼子已有部署。段朗如自觉攻击难以奏效,就下令部队向新村墟转进。这个行动报到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后,遭到了上官云相的严厉制止,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也赶到前线,对段朗如提出批评,要求务必按照军委会计划直攻南昌。

  段朗如分辨说正面进攻伤亡过大,应该从侧面迂回,事半功倍。

  最后,段朗如还是按照作战计划,指挥七十九师发起攻击,几经血战,打成了现在的局面。

  听了陈安宝的命令,段朗如知道夜战是当前唯一的办法了,没有小鬼子飞机捣乱,毕竟要好一点。

  陈安宝的电话刚接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的电话就打来了。一上来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大骂段朗如饭桶,攻进车站、机场了还被赶出来,黄埔军校、陆军大学的脸都被段朗如丢完了。

  这上官云相是山东商河小街子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毕业后参加孙传芳的部队,从排长干到了师长。孙传芳对抗北伐军失败后,上官云相把残部拉到山东德州补充,投靠了革命。

  民国时期中国之所以军阀割据、征战不休,说道根子上是蒋介石背叛革命、导致北伐不彻底引起的。如果蒋介石不搞四一二政变,团结共产党人真正完成北伐,把中国的军队都变成黄埔系为基础的国防军,也就不会有军阀混战。蒋介石背叛革命,导致北伐不彻底,形成军阀内斗。为了对付共产党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蒋介石不管香的臭的,都往自己怀抱里拉。像上官云相这种军阀余孽,昨天还是革命对象,今天摇身一变就成了流血牺牲的北伐军的师长、军长,他的部队能军令、政令统一才鬼呢!

  上官云相后来之所以能被蒋介石重用,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沾了保定军官学校的光,要知道包括蒋介石、何应钦、陈诚在内,国民党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是这个学校出身,他们是四大铁之一的同学校友关系。第二个是沾了他老爹的光。他的父亲上官维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年轻时闯关东,走北口,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到处闯荡。到了中年以后,因有家室之累,便在家安顿下来,经常赶集上店给人当牲口经纪人,挣点佣金贴补家用。上官维在外闯荡多年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当官,才能发财,发了财,就能享荣华富贵,人家才瞧得起。怎样才能当官呢?上官维虽然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大学中庸,但却也知道“学而优则仕”这话确实有道理。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读书,甚至女儿也不例外,所以当他的长子上官云相“学而优则仕”当了军官以后,家境逐渐变好时,他便把三个女儿都送到省城济南去读书,而且都读到中学或女子职业学校毕业。在那个时代,上官家三个中学毕业的闺女那都是洋学生,找婆家也能找个好婆家。现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二集团军司令余汉谋就是上官云相嫡亲的妹夫。官场之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上官云相老父亲等于是给儿子铺垫好了姻亲网。第三个原因就是上官云相充当了蒋介石反共剿共的打手,率领部下在围剿鄂豫皖和中央红军中为蒋介石出了死力,他指挥的四十七师两个旅先后都被红军消灭。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26 , Processed in 0.05622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