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527 页

  江青并不向后世网络上有些文章说的那样,是三流演员。她其实天资聪颖,而且非常胆大,演技也很好。这天晚上,江青梳着两根长辫子,身穿白色旗袍,扮演女主角,显得光彩照人。

  康生并没有在台下陪毛泽东,而是坐在乐队中,亲自敲起了边鼓。

  戏演完后,毛泽东接见了演职人员。

  康生向毛泽东介绍了江青,说江青原名蓝苹,是山东诸城人,1933年就入党了。主演过几部很有名的电影,在上海是有名的明星,被誉为山东戏剧运动的代表。

  江青在党校学习时几次向毛泽东求教,都没有什么惊喜。这次这么好的机会,她怎么会放过?一听康生介绍的这么好,江青马上就说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爱好文艺的青年党员,请主席有空的时候多给予指导。

  江青会错了意,康生此时并没有想其它,他只是想用看戏来制造一个与毛泽东谈话的机会,改变毛泽东对他的不好印象,让他能重当社会部长。

  看见江青带点撒娇的口吻和毛泽东说话,康生脑子了突然蹦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要是能让江青成为毛泽东的夫人,那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岂不是就稳固了么?

  康生不自觉地摇摇头,这事太难了,毛泽东有夫人,一家人看上去蛮亲热的,不容易拆散。再说了,干这种事就要冒得罪一大批人的风险,而且不一定能成功。

  毛泽东一听江青是山东诸城的,就笑着说:“诸城现在是根据地,江青同志如果愿意,可以到山东去,到英雄的教导师工作。教导师的赵小曼同志干的就不错,长征路上就赢得了红军百灵的称号,在西安时又创办了鲁艺。到山东后,筹建了文联,办了两种文艺杂志,成立了文工团,在战士们中有很高的威望。”

  江青哪里想到毛泽东这样说,愣了愣,就说她现在在鲁艺工作任务很重,又要辅导学生,还要演出,暂时走不开。另外,她还有许多文艺工作的想法,想向主席请教。不过,如果组织需要,她一定服从分配,到山东去工作。

  送毛泽东回去的时候,康生报告说他想和主席谈谈,汇报汇报思想和工作,请主席约个时间。

  毛泽东正想找康生谈谈冀中肃托扩大化的问题,就爽快地答应了,约好明天上午谈。

  第二天上午,康生如约到了毛泽东办公室。

  一见面,康生就做检讨,说是自己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六届六中全会讨论刘一民同志报告时,不该附和王明同志的发言,伤害了刘一民同志。另一个是这次冀中肃托,由于自己现在的职务是党校副校长,不可能领导和指导肃托工作,导致冀中肃托出现扩大化问题,给党造成了损失。幸亏刘一民同志接到报告后果断处理,避免了更大损失。康生说,他辜负了主席的期望,辜负了同志们的信任。

  这个时候已经是初夏了,康生的衣服扣子扣的严丝合缝的,脸上隐隐约约有汗珠子渗出,看上去要多真诚就有多真诚。

  毛泽东批评了冀中肃托扩大化问题,认为这是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肃反扩大化的翻版。

  毛泽东批评完后,康生小心翼翼地说,他最近看了刘一民同志的《论党内民主》一文,感觉文中的许多观点都很新颖。这篇文章似乎是针对肃反和肃托写的,这样来看,这篇文章不适宜公开发表。如果斯大林同志看到了这篇文章,很可能产生误会。

  毛泽东也看过了这篇文章,听康生这样一说,毛泽东忍不住“唔”了一声,从办公桌上拿起刊登刘一民《论党内民主》的报纸,又细细地看了起来。

  康生一看毛泽东把刘一民的文章放在办公桌上,就知道他已经反复看过了,心里一喜,接着说道:“别的都还可以作为理论探讨来研究,只是刘一民提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实行任期制,让斯大林同志看到恐怕不太好。我记得斯大林同志是1922年4月3日在俄共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按照刘一民的观点,斯大林同志在苏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就应该辞掉总书记职位。这样一来,岂不是让托洛茨基之流上台么?不知道斯大林同志看了这篇文章,会如何评价我党和刘一民同志。”

  这一说,毛泽东的眉头皱了起来。

  康生的眼睛透过镜片一直观察着毛泽东的脸色,见毛泽东皱眉头,知道他听进去了,接着又说道:“这个任期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说的是从制度上杜绝集权,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际上是沿袭了资本主义制度那套东西。我们是共产党,不是资产阶级政党,难道我们将来胜利了,建立了新中国,党和国家的领袖就只能干两届么?这是个非常危险的观点,搞不好就会把政权交给不可靠的危险分子,造成江山变色的惨剧。苏联的情况在那里放着,要是按照刘一民的观点,斯大林同志在十三大就退出苏共领导岗位,那上台的会是些什么人呢?八成会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这些人。这多危险啊!”

  毛泽东的眉头都快拧成川字了。

  康生还只嫌自己的话不锋利:“刘一民说的为了充分保证民主,重大问题实行常委票决制。这本来是对的,但是得看什么时候。像苏联,如果实行常委票决制,斯大林同志在和托派的斗争中能不能取胜都是个问题。”

  毛泽东忍不住说道:“这一点刘一民说的没错,遵义会议就是依靠票决制解决了党和红军的领导权问题。”

  康生一看这个话没有说道点子上,赶紧转换话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指针,刘一民同志在文章里好像没有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反而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是科学与民主。这话听起来也不错,但是绝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是让苏联理论界知道,说不定会掀起一场批判运动。他们会认为刘一民同志犯了修正主义错误,篡改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不看报纸了,掏出烟盒,拿出一支烟,康生忙上前拿起火柴把烟点上。

  猛吸一口再吐出去,烟雾飘了起来,毛泽东这才说道:“刘一民这篇文章立意是好的,是为了从制度上杜绝再发生肃反、肃托这类事情。只不过这篇文章只适合在党内作理论探讨,不适宜对外发表。刘一民看得远了一点,写的都是胜利后应该考虑的问题,现在是战争时期,日军还很猖狂,短期内不用争论这个问题,等将来胜利了再说。”

  说完,毛泽东喊人给康生倒水,然后就询问党校的工作情况。

  康生今天来见毛泽东的目的算是都达到了。他知道,能给毛泽东留下一个有理论水平、能改正错误、一心为党的印象就很了不起了,至于能不能一举扳倒刘一民,康生没有那种奢望,现在是战争时期,刘一民那么能打,不是他一次、两次谈话就能撼动刘一民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的。只要让毛泽东意识到刘一民的观点有错误就行了。日子长着呢,慢慢来。

  汇报完党校的工作,康生谢绝了毛泽东挽留他吃饭的邀请,一身轻松地回中央党校去了。

  很快,中央党校就出现了批判刘一民错误观点的声音,江青也开始经常拿着自己写的学习体会来找毛泽东求教了。

  一场针对刘一民的风波正在慢慢形成中。

 

 

第七四三章 零打碎敲

  刘一民哪里会知道康生在想方设法对付他,此刻,他正意气风发地指挥南下部队对津浦路上的日军实施零打碎敲战术。

  现在的形势总体是按照历史趋势发展的,南昌会战和随枣会战结束后,华中派遣军、华北方面军忙于补充休整部队,进攻暂时告一段落。日本关东军倒是没有消停,还真的像历史上那样,周吴郑王地打开了诺门坎会战。不过,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可能是受了《文汇报·军事论坛》的影响,日军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诺门坎战役后才把第五师团调到东北去,而是现在就把第五师团调到了东北,看来关东军这次是想和苏联红军认真的打一场了。

  日军秘密调动都是军事机密,按理刘一民不可能知道。问题是第五师团驻扎青岛,他们的一举一动不可能逃过青岛地下党的眼睛。第五师团乘坐的舰船一离港,刘一民就接到了报告,他略一思索,就知道第五师团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样好的不能再好了,日军关东军现在光是精锐师团就有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七、第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八个师团,还有庞大的守备队、独立旅团、独立混成旅团,说不定小鬼子还真能玩出什么花样呢!

  不管关东军玩什么花样,刘一民知道,他们都不可能占太大的上风,因为指挥远东地区红军作战的是朱可夫,那可是苏联红军战功最盛的将领,暮气沉沉的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可不是他的对手。这一仗,说到底,也不过是小鬼子死多死少的问题。

  此时,关内日军主力转入休整防御,国军主力同样转入休整防御,但是敌后游击战却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八路军为主的华北战场不说了,江南的新四军主力也打出了偌大的名声。

  名将粟裕崭露头角。自从卫岗初战打响新四军抗战第一枪后,去年的8月22日,日军调集四、五千人合围南京周围的粟裕新四军第二支队。不料粟裕棋高一着,仅用小部队与鬼子周旋,指挥第二支队主力跳出日军包围圈。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粟裕就不是粟裕了。好个大将军,竟然拿出了南方游击战练出的绝技,派出精锐部队夜行几十里,直奔南京而去。这一去,竟然是一路攻占了雨花台制高点,炸毁日军军火库,另一路直击麒麟门,杀向了南京城东南日军驻军最密集的地方。这一下,把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气得把电话机都摔碎了,南京城的守军马上就增加了四倍。

  粟裕的传奇故事正在续写中,陈毅的第一支队也向苏南敌后发展,展开于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地区,先后取得新丰车站、新塘、句容等战斗胜利,与第2支队一起,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

  第一支队、第二支队在苏南一展开,苏南的抗日形势马上就高涨起来。在丹阳县,陈毅遇到了一个秀才英雄,那就是丹阳抗日自卫团的管文蔚。

  这管文蔚1924年就参加了革命,1926年入党,1927年就担任了中共丹阳县委书记,后来又先后担任江苏省委巡视员、武进县委书记等职务,在金坛县领导过农民暴动,1930年4月被捕入狱,与组织失去联系,在国民党大牢里呆了整整七年。被保释出狱后,管文蔚回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国军从淞沪战场撤退,苏南地区沦陷,管文蔚挺身而出,组织丹阳县抗日自卫总团,竟然拉起了两万五千人的自卫团,基干武装3000人,在镇江、武进、常州之间建起了方圆数百里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人口上百万。在根据地内,事务由自卫团主持,管文蔚不但肃清汉奸特务,连国民党的游杂武装都给赶跑了,还任命了镇江、丹阳、武进三县县长。这样一来,不但日军疯狂扫荡,悬赏捉拿管文蔚,连远在苏北的韩德勤也先后悬赏五千元、五万元要管文蔚的人头。

  听说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来了,整整七年失去组织关系的管文蔚马上就派人去茅山根据地和陈毅联系,将丹阳的游击武装交给党。陈毅此时也正根据陈云的指示,寻找当年的丹阳县委书记管文蔚,两下一接头,一批红军军事干部被派到了管文蔚部,加强部队领导和整训,威震敌胆的“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就诞生了。

  今年2月份,周恩来同志亲自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了党中央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要求新四军放手向敌后发展,抗击日寇。独立自主地发展队伍,壮大自己。

  这“向东作战”,就是向常州以东、沪宁线两侧的长江三角洲的东路地区发展。这个地区南到太湖、淀山湖,北至长江,东到上海,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特别是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此时,东路地区已经成了沦陷区。汪精卫正抓紧筹建伪国民政府和伪军,使这个地区成了日伪统治的中心。

  陈毅落实东进和北进的方案是叶飞的老六团承担东进任务,管文蔚部承担北进任务。

  4月份,管文蔚部已经攻占了长江中的第二大岛扬中岛,建立了北进跳板。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学精了,他吸取了八路军教导师东进山东的教训,开始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活动范围,目的是要画地为牢,限制共产党发展。东路地区原来一直是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虽然现在沦陷了,但也有国民党游击武装存在,像冷欣的江南挺进第二纵队、戴笠组织的忠义救国军等,坚持抗战。如果新四军要东进,肯定会引起国民党方面的阻挠。陈毅为此想了个妙计,那就是成立了个新六团蒙蔽第三战区,让老六团团长叶飞向第三战区请病假,将老六团编为江抗第二路,向东路地区开去。

  陈毅告诉叶飞“你们这次到东路去,一要发展队伍,二要搞到武器装备自己,三要筹集款子。简单来说,就是人、枪、款。”“还要相机建立抗日根据地。”

  这一去,初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在上海郊区与日伪军短兵相接,而且越打越强,部队越来越壮大。

  事情还真的像陈毅预计的那样,新四军初战黄土塘就惊动了第三战区,而且还和忠义救国军起了摩擦。当时,六十来个日军乘汽艇扫荡黄花塘,与在黄花塘宿营的新四军遭遇,打了一阵,小鬼子被新四军消灭了30来个,眼见就要全部覆灭了,一支忠义救国军突然从一侧杀出,侧击新四军,导致小鬼子溜掉。

  第三战区江南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冷欣为此专门约见陈毅,要他把东进的新四军撤回原防地。

  冷欣打鬼子不含糊,防共反共也不含糊,好像新四军打鬼子有罪、应该守在原防地守株待兔才对。好在冷欣遇到的是日后新中国的元帅外交家陈毅,陈老总直说这江抗第二路是江阴的梅光迪游击队,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新四军无权指挥。冷欣哪里会相信,不过他说不过陈毅,也只好不了了之。

  新四军的动态刘一民只知道个大概,他现在一心想打到长江边去,接应新四军主力过江。这样的话,由陈毅、粟裕坐镇苏北指挥,与高敬亭的四支队和彭雪枫的游击支队东西南北遥相呼应,加上第五战区大别山区部队,苏皖两省的抗日大局可以稳定,他就可以早日率部返回山东。因为时间不等人,随着日军诺门坎会战失败和苏德秘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平沼骐一郎内阁就要倒台了,紧接着德国就可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日军下一步就要彻底明确南下战略方向。加上熟悉历史的刘一民知道,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在北平呆不了几天了,等到多田骏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他就要搞囚笼政策了。

  大变在即,刘一民不能长期在苏皖地区滞留,他得赶回山东,指挥教导师好好打几仗,给小鬼子再放放血,让他们死的快一点。

  离开双沟镇前,刘一民发了三封电报,一封是给罗荣桓的,要求山东各部队利用日军采取守势的空隙,加快发展地方武装的步伐,做好保护夏收的准备。另一封是发给周副主席的,询问倪华是否抵达渝城,并报告说倪华身怀有孕,请安排女同志妥善照顾。第三封电报是发给倪华的,电报里说:“亲爱的倪华我的爱人:一路顺利吧?自你走后,我眼前总晃动着你的影子。我现在最害怕的是空闲,只要一有空就想你。想我们在成都初遇的时候,想在华清池的日子,想青岛重逢的情景,想我们结婚后的每时每刻,想你一路上是否安全。我期盼着你能早日平安抵达目的地,早日完成任务,好回来与我团聚。”

  这封电报比较长,内容相当地肉麻。据说倪华看到电报后,感动地眼泪直流,竟然向周副主席提出不想去美国了,要回教导师与刘一民团聚。结果是招来了周副主席的严厉批评,还让邓大姐和倪华联床夜话,给倪华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最后,周副主席给刘一民发来电报,说是找到了一个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姑娘,叫寒青,身手很好,也是在美国上的学,可以贴身照顾倪华,还能起到安全警卫作用,让刘一民放心。电报结尾,一向严谨的周副主席甚至用戏谑的口气说刘一民是英雄多情。这事后来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西安,陈云同志专门给刘一民发了个电报,说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弄得刘一民怪不好意思的。

  处理完这些事情,刘一民当即下令南下部队收拢部队。

  前一阶段,各部队在苏北、苏中、皖东北展开,建立根据地,发展地方武装。当时,刘一民为了不影响历史发展轨迹,让各旅一律用八路军苏北支队名义行动,对日伪军占领的县城和重要交通线据点不做攻击,重点发展农村根据地。现在既然诺门坎会战已经开打了,证明刘一民前一阶段的战略是正确的,接下来,他要实施纵横江淮的第二步了,准备兵锋直指长江沿岸,接应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

  驻守宿县的是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这帮小鬼子,都是刚刚完成新兵训练的生瓜蛋子,到宿县驻防后,倒也老实,守着铁路线和公路线,每座桥梁都有据点,纯粹是一帮护路警察。刘一民本来不想收拾他们,但是这帮小鬼子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歪招,竟然开始收买人心,开了几次和平大会,提出建设日中共荣的和平的宿县,力图拉拢汉奸,重新组建伪宿县警备总队。但是八路军大部队就在皖东北地区隐蔽发展,哪个不长眼的敢去当汉奸?除非他不想活了。小鬼子搞来搞去,见中国人根本不上当,就从徐州一线的伪满洲挺进军调来一个混成旅,让那帮伪军来对付老百姓。这样一来,日伪军平时见了老百姓都装的像和平使者一样,又是掏糖块,又是赠送仁丹之类的小礼品,逮住机会就偷袭交通线附近的村庄,抓壮丁、抢粮食。这淮河流域水系发达,不适合挖地道,老百姓又不能长期逃难不回家,日伪军就屡屡得手,竟然抓了300多壮丁,拼凑起了一个伪宿县警备大队。皖东北特委书记张爱萍气的不行,跑来找刘一民,请求主力消灭宿县的日伪军。

  刘一民马上就要南下,走前是一定要修理津浦路上的日伪军的,而且还要横扫皖东北,把皖东北各县的日伪政权和武装连根拔起,给皖东北根据地提供一个发展环境。只不过他不想再次攻占宿县县城,也不想把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全部消灭,他要零打碎敲,让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保留建制、元气大伤、躲在据点里不敢露头就行了。不然的话,消灭一个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日军很可能会调来一个师团,八路军主力一走,日伪军就可能会对皖东北实施大扫荡,那样的话,就不符合他的让小鬼子安安生生打完诺门坎会战的设想了。

 

 

第七四四章 零敲碎打(续)

  初夏的太阳照在人身上已经是火辣辣的了。正午的时候,风吹过,平原上的麦田远远的看去,犹如金色的海洋,波浪一波一波地向远方漫去,再配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望无际的高粱、芦苇,端的是一副优美的风景油画。加上布谷鸟儿一声声呼唤,把皖东北平原渲染得越发的秀丽无比。

  宿县抗日游击总队自从协助特战队夺取符离集后,在宿北一带打出了名号,原来的百十号人呼呼啦啦就扩充到了500多人,编了三个连,被皖东北特委编组为八路军皖东北独立营,原宿县抗日游击总队队长丁茂修担任了营长,八路军干部于铁民任教导员。

  于铁民是老八路军事干部,指挥打仗是行家里手。丁茂修却是老资格的地下党,发动群众是强项。两个人的职务应该调配一下才对。

  这天中午,丁茂修和于铁民率领独立营隐蔽在津浦路上的夹沟镇东南方向的魏寨村,准备晚上去袭击夹沟据点的日伪军。

  丁茂修他们已经侦察清楚了,驻防夹沟据点的除了一个中队的鬼子外,还有一个营的伪满洲挺进军。这伙日伪军,平时躲在夹沟据点和铁路线上的哨卡、工事里,还在夹沟镇上的墙壁上刷上了日满华一体、大东亚共荣、日华亲善提携、皇军保护良民等标语,还在镇子上树了块牌子,上面写着抓获或击毙八路军战士、干部的赏格。

  小鬼子这手很阴险,前天就有个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带着日伪军突袭了夹沟北面的周窑,残杀了正在周窑发动群众的两个干部。

  独立营刚刚整编,干部战士的心气都很高,眼见小鬼子在自己的家乡肆虐,纷纷请战,丁茂修和于铁民请示县委后,决心袭击夹沟据点的日伪军,报仇雪恨。正好,刘一民下达了对津浦路、陇海路上日伪军实施零打碎敲战术、把日伪军困在交通线上的命令,八路军特战司令部派遣狙击三中队中队长刘斌率部对宿县至徐州段鬼子实施狙杀战术,刘斌手下的小队长易承锋带着战士们和丁茂修的皖东北独立营联系上了,双方准备联手教训一下夹沟的日伪军。

  昨天晚上部队开进魏寨后,于铁民按照教导师的传统,安排部署好警戒,部队才宿营。

  中午的时候,警戒哨发现敌情:一队日伪军向魏寨扑来,领头的是一个头戴草帽、身穿黑色绸缎裤褂、骑着自行车的汉奸,后面跟着五十多个鬼子、100多个伪军。

  接到警戒哨的报告后,于铁民马上就命令部队不许开枪,放日伪军进魏寨,在村子里消灭这股敌人。

  要是搁在平常,以皖东北独立营新编部队的战斗力,于铁山是一定会现在村外面阻击敌人,用火力消耗日伪军一部分。能打退日伪军最好,实在顶不住了再放进村子里打。因为皖东北独立营毕竟都是新战士,大部分战士都没有经过新兵训练,和一百多日伪军硬碰硬,并没有必胜的把握。现在情况不同,有了易承锋的狙击小队,这一百多日伪军看在于铁山眼里,都是一具具的尸体。

  日伪军到村口了。

  打头的汉奸刚到村口就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撂,叉着腰吆喝开了:“老乡们,皇军慰问大家来了。都快点出来集合,皇军有礼品送给大家,那可是真正的东洋糖果、东洋仁丹,大夏天的吃上一颗,甜的很啊!”

  吆喝了几句,见村子里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影,狗汉奸越发地张狂了:“李老财,快出来迎接皇军,别忘了让你媳妇、闺女给皇军做饭。记得要杀头猪啊!老王家的,我记得你家有几只老母鸡,鸡蛋一定不少,赶紧拿出来犒劳皇军。张大妈,呸呸,看我这嘴,我可是你正儿八经的外甥,得喊姨才对,赶紧让俺表妹添水烧火,给皇军做好吃的。人家大老远的来到咱门上,咱得有个待客的礼数不是?可不能让皇军说咱魏寨的老乡们没有礼数。”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17 , Processed in 0.04932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