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548 页

  赵勇刚一招使完,右脚踢出,把井深儿玉彻底踢翻在地,然后用脚踩住他的脖子,一用力,就把井深儿玉彻底送回了老家。

  收拾完井深儿玉,赵勇刚走到院里,迎头就遇上了刚刚走进院子的王道金。赵勇刚皱着眉头问他:“怎么搞的?五河城里总共不到二百个鬼子,为什么还要开枪?”

  王道金苦笑一下,说道:“都是狗日的汉奸惹的祸。收拾完营房里的鬼子,部队分头去收拾还在城防工事上的日伪军。这些都很顺利。想不到在抓伪县长的时候,出现纰漏了。三连的一个战士见五河城里一片废墟,老百姓住在苇席搭的棚子里,而伪县长的住处收拾得干净利落,早餐还有鸭蛋,就忍不住骂了句我操你妈。这一下就露馅了。伪县政府里面的警备队都是一群兵痞、土匪,比日军守备队聪明的多,马上就知道是八路军伪装日军偷袭来了,乒乒乓乓就打开了。”

  赵勇刚听了,也笑了。教七营再精锐,那也不是特战队。战士们情急之下说中国话,那是太可能了。看来,这一次还得对教七营的干部战士进行日语训练,得让他们像一营一样,执行任务时自觉地转换角色,能够用日语思考。

  赵勇刚问道:“战况怎么样?”

  王道金身上主力营的傲气出来了,嘿嘿一笑,说道:“凭那些伪警备队也敢和教七营交手?不识字也摸摸招牌么!你听,枪声已经停了。战斗结束了。”

  赵勇刚这才不再操心,转身回屋,喊来报务员,给陈锦绣发报。

 

 

第七七七章 盛子瑾

  教一旅、新一旅各部在皖东北淮河以北、津浦路以西地区的行动,突然、迅速。与此同时,八路军骑兵旅、新三旅、新七旅从苏皖交界处发起的横扫苏北的战斗也打得有声有色。整个津浦路以西、淮河以北的苏皖边区,突然之间春雷炸响,天变了!

  刘一民处理完汤沟事件后,在半城镇接见了安微省第六行政专区督查专员、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司令盛子瑾。

  八路军在皖东北隐蔽待机这么久,江上青又在盛子瑾身边工作,盛子瑾不可能不知道八路军在皖东北的情况。只不过刘一民目标大,对外保密,盛子瑾不知道刘一民就在皖东北而已。汤沟事件的顺利处理,刘一民在皖东北的情况,对日军来说,暂时可能还是秘密。但是对盛子瑾来说,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个时候,盛子瑾在江上清、赵敏、周屯、谢景鸿、廖量之、吕亮平、吴云屯等中共党员的支持下,已经在郑集建立了专署和泗县县政府机关,接收了前任专员孙伯文的部下孟广太、马含章的一千条枪,又搜缴了一部分群众自卫枪支,拉起了几个自卫团,开办了“军政干部学校”,初步站住了脚。

  盛子瑾这次来找刘一民,一是奉命行事,询问八路军何时返回山东。二是向刘一民问计,因为他在筹措经费中,手段过于强烈,除截留省财政厅在泗县的全部税收外,又逮捕一些劣绅,罚款罚枪,触怒了这些家伙。他们在灵璧县长许志远等人的支持下,联合上告盛子瑾私通共产党。安徽省国民政府主席廖磊原本调盛子瑾出任第六专区行署主任,就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由于盛子瑾曾在中共游击队配合下收复六安,应当奖赏。另一方面是因为盛子瑾夫妇的军统背景,似乎有监视桂系的嫌疑,廖磊急于把盛子瑾赶出大别山。现在廖磊生病,安徽省政府和保安司令部的工作基本上有桂系另一大将李品仙主持,这个人打仗行,但人品就无法和廖磊相比了,汤沟事件一发生,李品仙马上就意识到皖东北、苏北就要成为共产党的势力范围了,苏北他管不到,皖东北那绝对应该是第五战区和安徽省政府的管辖范围。这样一来,不光是泗县的劣绅们告盛子瑾通共,连李品仙都觉得盛子瑾该撤职了。从大别山里的金寨县到皖东北的泗县,到处都弥漫着倒盛、撵盛的诡异声音。三是盛子瑾自己也有了疑问,按说他是这国民政府在皖东北最大的官了,八路军这一全面发动,盛子瑾才知道自己竟然是蒙在鼓里的傻傻,八路军这么强大的力量在皖东北,不用问就知道,以后他这个第六专区督查专员说话不管用了。他要来问问刘一民,这皖东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应该怎么搞。

  历史上,此时正是开国上将张爱萍单枪匹马进入皖东北发展武装的时候,也是盛子瑾和许志远闹矛盾的关键时期。张爱萍当年就曾经调停过盛子瑾和许志远的矛盾,而且利用盛子瑾支持团结抗战,在皖东北建立了八路军、新四军联合办事处,使我军在皖东北有了合法身份。现在虽然历史发生了改变,但刘一民依然成立了皖东北特委,并且让张爱萍、江上青和盛子瑾联系,建立八路军、新四军联合办事处,虽然现在还没有谈妥,但盛子瑾已经表示要联合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这都和历史一样。所不同的是前一段时间八路军主力虽然隐蔽待机,皖东北特委由于有主力支持,工作的力度大大加强,一手抓组织建设,一手抓武装建设,搞的风生水起,这让本来想利用共产党来发展壮大自己势力的盛子瑾感到了压力。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盛子瑾带着队伍,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半城镇,求见八路军教导师长刘一民。

  盛子瑾来的时候,刘一民正在思考苏皖边区政权建设和淮属地方武装整编问题。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谈判结束,原淮海地区在大革命时期被国民党迫害的共产党人陆续回到家乡。其中,淮阴的吴觉、谢冰岩、李干成、孙海光、朱月山,涟水的陈亚昌、万金培,灌云的孙存楼、周春如都从国民党监狱里先后释放回家。逃到外地的夏如爱、宋振鼎也都回到了家乡。

  这一批老共产党人回家乡后,利用日军组织徐州会战,暂时搁置占领苏北部署的短暂时期,相互联络,成立了“苏北抗日同盟会”,宋振鼎为理事长,谢冰岩为秘书长,宋振鼎、吴觉、谢冰岩、陈书同、夏如爱、薛汉扬、蒋希文7人为常务理事。在苏北抗日同盟会的领导下,李干成、万金培等人在涟水,赵心权在淮安,夏如爱在淮阴,孙海光、孙存楼等人在灌云,谢楠在泗阳,汤如山在阜宁,李寄农、胡扬在盐城,黄兴祥在泰兴,蒋若愚在扬州,组织抗日同盟会、出任理事长,发动民众抗日,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后来,韩德勤取缔了“苏北抗日同盟会”,但是这些老共产党员在挫折面前没有灰心,一方面积极主动找党,另一方面着手发展武装。等到八路军施展牵牛战术南下苏北,淮海地区的老党员们和山东局接上了关系,在苏北支队的指导下,开始大力发展地方武装。

  淮属地区的淮阴县成立了吴觉任总指挥,张芳九任参谋长,谢冰岩任秘书长,宋振鼎任政治部主任,张一平任副官长的“淮阴抗日义勇队”,涟水县成立了李干成为队长、陈亚昌为副官、林士钧为参谋的“涟水县抗日义勇队”,淮安成立了民众自卫队。

  海属地区的沭阳、灌云、东海一带,则有钱序烈、王展、钱天素等人发起组织“沭阳县民族解放先锋队”,汤曙红组织的“民众抗日自卫队”,孙良浩、吴书领导的“滨海大队”,王世林领导的“沭河大队”,曹通之、宋耀南领导的“东海大队”,肖松甫、陈云龙领导的“沭阳大队”。

  八路军苏北支队为了统一指挥和部队正规化,把海属地区东海、灌云、沭阳境内我党组建的抗日游击队整编为东灌沭独立团,汤曙红任团长,张克辛任副团长,周瑞迎任政委,陈飞任政治处主任。淮属地区由于距离苏北支队活动地区较远,暂时没有整编。

  历史上,这个时候苏皖区党委已经将淮阴、涟水两县抗日义勇队和淮安民众自卫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吴觉任团长,陈书同任副团长,张芳九任参谋长,李干成任政治部主任,高兴泰任政治部副主任,陈亚昌、林士钧任副官处长。

  此时,八路军南下部队在皖东北和苏北展开,形势大好,正是成立地方政权、整编地方武装的大好时机。

  自从在新圩参加红军以来,刘一民已经算得上身经百战了。这些年的征战经历,让他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具体的作战指挥彻底结合了起来。不说别的,单是整编部队这一项,刘一民就很有心得体会。

  从红18团到今天的教导师,刘一民部之所以规模能够不断扩大,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有骨干部队做基础。这个骨干部队,除了在湘江边整编的红18团部队外,就是中央红军几次派往红18团、中央警卫师、红七军团的老红军部队。没有这些老红军部队做骨干,就不可能支撑起教导师这么庞大的队伍。

  其实,历史上我军的发展历程也是这样,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在战争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就是有经过长征和三年游击战争锻炼的红军做骨干、做种子。

  在抵达西安之前,刘一民部扩大部队的士兵来源都是中央军、桂军、湘军、川军正规军的俘虏,那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新兵蛋子一个没有。也就是说,国民党替红军训练士兵,保证了红军战士的战术素质基础。

  北上抗日后,教导师部队不断扩大,但有一点,新参军的战士都经过了编练司令部的新兵训练,包括那些原来就是国民党士兵的战士。像教八旅,就是一色的太原会战后国军各部散兵。

  骨干部队加上吸收正规军俘虏和整编散兵以及游杂武装,再加上以诉苦活动为代表的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就是八路军教导师一直保持强大战斗力的秘诀。

  现在教导师控制了山东的绝大部分地盘,以山东的兵源,刘一民如果不走精兵路线的话,不要说五十万,就是拉起百万大军都不足为奇。问题是部队的战斗力与人数不一定成正比,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和战场磨练的部队,不叫主力部队,充其量就是新兵团。

  刘一民心里明白,淮属地区的地方武装,现在还处于地方游击队的水准。要想真正形成战斗力,必须得集中整训。包括苏北支队和东灌沭独立团,也必须有一个集中整训的过程,否则战斗力就不可能上去。想想吧,王绪五和周法乾诱杀了汤曙红,东灌沭独立团竟然拿这两个家伙没办法,还不得不转移。这要是搁在教导师主力部队身上,恐怕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也不用王老虎的特战一中队出手,早就把王绪五的沭阳县常备大队给消灭了。原因就在于东灌沭独立团的战斗力不行。

  一想起部队战斗力,刘一民就想起可不光是国军有一个师被日军一个大队撵的乱跑的情况,像皖东北、苏北有这么多的游击武装,要不是有八路军主力在,就算是把这些武装集中起来,组织成正规军,暂时情况下,恐怕也对付不了日军一个大队。记得历史上张爱萍在皖东北组建武装,后来发展成新四军九旅,那是经过多少血与火的磨练,才淬炼出一支主力部队的。

  刘一民正在思考的时候,张林风报告说江上青同志陪着盛子瑾来了。

  “盛子瑾?他来干什么?”

  张林风见刘一民眉毛扬的老高,就报告说盛子瑾只说是求见师长,并没有说来意,而且还带着1000来人的武装。

  刘一民一听,就说:“带着1000来人的武装?有意思。”

  张林风解释说,警卫一营和辎重团早就可以拦住他们,甚至解除他们的武装。是江上青同志报告说盛子瑾是怕路上出意外,才带着部队的,不会有问题的。

  刘一民哪里会把盛子瑾的地方武装看到眼里,交待张林风安排招待盛子瑾的部队,请盛子瑾进来。

  盛子瑾一进门,就拿出了第六专区督查专员的派头,哈哈一笑,伸出双手,作出握手的架势,说道:“刘师长,久仰!久仰!”

  刘一民站在屋子中央,脸上笑眯眯地看着盛子瑾,说道:“盛专员,欢迎你到半城镇来做客。你也没有事先通报一声,有失远迎啊!”

  盛子瑾看刘一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嘴上说的好听,一点都没有握手的意思,登时就觉得有些尴尬。他脑子里忽然想起,自己光想着保护安全了,忘了眼前的这个青年将军可是把日本人吓得尿裤子的狠角,这半城镇现在是他的指挥部所在地,自己冒冒失失带着1000来人的队伍闯了进来,万一他想到别的地方去,那自己辛辛苦苦组建的这支武装岂不是送入虎口了么?

  盛子瑾的脸上开始冒热汗了,汗珠子扑扑嗒嗒往下直滴。

  江上青曾经说过,盛子瑾有个绰号,叫“粉面金刚”,意思就是他人物漂亮。另外他也非常自负,以为自己是黄埔六期毕业,又人物风流,堪比三国时的周瑜周公瑾,就把原名盛瑜改成了盛子瑾。

  这一见盛子瑾汗流浃背,刘一民心里好笑,喊李小帅取来一把扑扇递给他,请他坐下叙话。

  盛子瑾落座后,心里还砰砰乱跳,手里的蒲扇无论怎么煽都把脸上的汗水煽不下去,只好掏出手绢擦拭了一下。

  刘一民看着两个站在盛子瑾身后、腰插驳壳枪、身背步枪的卫兵,笑着说:“盛专员,是不是让这两个弟兄下去休息一会儿,喝口凉茶。有什么话我们在这里说就行了,不需要弟兄们在这里站着受累。”

  不等盛子瑾开口,他的两个卫士就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累!”

  刘一民这才明白盛子瑾汗流不止的原因了,脸上的笑意也越发的浓了:“盛专员,到了这里就安全了。放心吧,你那1000来人的武装我也看不到眼里,让弟兄们下去休息吧!”

  盛子瑾听到刘一民把话挑明了,心里也就坦然了。想想也是那道理,进入八路军防地后,八路军并没有要求自己的部队怎么地,说明八路军心地坦荡,根本就没有起坏心思。

  心里舒坦了,汗也下去了,盛子瑾挥手让自己的两个贴身卫士下去休息,自己和刘一民坐下谈话。

  刘一民刚才之所以不和盛子瑾握手,是想让盛子瑾明白,在他面前不要摆什么行署专员、第五游击司令、泗县县长的谱,那没用。现在见盛子瑾已经安分了,刘一民也就坐了下来,听听盛子瑾的来意。

  客套话讲完后,盛子瑾终于道出了来意,说是八路军在皖东北这么久,几次向津浦线上的鬼子发动攻击,稳定了皖东北的形势,他作为皖东北的行政长官,理应前来慰问劳军。这次,他就是来劳军来了。

  刘一民一听就知道盛子瑾没说实话。什么劳军,怎么没见劳军的物品呢?

  看了一眼盛子瑾,刘一民开口说道:“盛专员,守土抗战,人人有责,不用客气。”

  接着,刘一民就表扬盛子瑾到皖东北后坚持团结抗战,军政训练班办是很好,是培养干部、持久抗战的重要举措。

  盛子瑾从进屋子起,从气势上就矮了一头,这一听刘一民肯定自己的工作,总算是缓过来了,开始介绍他到皖东北后采取的措施。

  等他说完,刘一民点点头,告诉他,皖东北地盘虽然不大,但处于两大铁路动脉和运河之间,战略地位很重要。八路军之所以挺进皖东北,就是因为第五战区部队西撤后这里成了沦陷区,按照蒋委员长地无分南北的训令,八路军向敌后挺进,从日寇手中收回国土,是团结抗战的最直接的体现。

  盛子瑾一听,马上就又紧张了,忍不住脱口而出:“刘师长,贵部何时返回山东啊?”

  刘一民总算明白了,盛子瑾这是奉命来送客来了!

  就听刘一民淡淡地说道:“八路军是不会离开皖东北的。难道盛主任想让八路军把收复的国土再还给日本鬼子么?就算我答应,皖东北老百姓也不会答应啊!”

  刘一民这话一出口,盛子瑾终于摸清八路军的底牌了。接下来就有点谈判的意味了。

 

 

第七七八章 国共合作新模式

  历史上,张爱萍和盛子瑾谈判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内容:联合抗日,反对汉奸,共同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划宿县、灵璧和泗县二区,由八路军、新四军负责掩护,并执行当地的行政;盛子瑾专署每月供给八路军、新四军一万元活动经费;划泗宿公路以南及洪泽湖边为八路军、新四军活动区,保护政府(指盛子瑾政权)行使职权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开放民运工作;八路军、新四军在皖东北设立办事处,与专署经常保持联系。

  这个协议虽然简单,但是有地盘、有经费,解决了当时八路军、新四军进军皖东北的大问题。

  这个时候,除了皖东北淮河以南几个县全部被日伪军占领外,宿县、泗县、灵璧、五河、盱眙五个县基本上渡被八路军南下部队控制,刘一民根本就不想再和盛子瑾谈判。这也是他一开始就冷淡盛子瑾的根本原因。

  盛子瑾所部偏据郑集一隅,八路军又是突然发动,他哪里会知道皖东北淮河以北五个县城除了宿县外都已落入八路军手中。他之所以知道汤沟事件、知道刘一民在半城镇,是因为戴笠给了他一部电台,方便联络。至于八路军的行动,因为没有涉及到第六专区行署所在的郑集,他自然是不清楚的。因此,他提出的谈判条件和历史上与张爱萍谈判的条件差不多,前提是进入皖东北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必须服从他的第六专区领导。

  对这种条件刘一民自然是不屑一顾。他告诉盛子瑾,八路军已经攻占灵璧县城、泗县县城、五河县城、盱眙县城,除了津浦路上的宿县县城,皖东北在淮河以北的地盘基本上都已经被我军收复。现在,八路军正在集中力量横扫皖东北的日伪政权体系和残余力量。盛专员如果坚持团结抗战,就应该谈如何建立皖东北抗日民主联合政府问题,谈整合皖东北抗日力量问题,而不是再谈什么给八路军划分防区问题。

  盛子瑾目瞪口呆,他做梦都想不到突然之间皖东北淮河以北地区竟然被八路军收复了。难道刘一民真的是丢下山东、率领八路军教导师主力全部到皖东北来了?要是这样的话,哪儿真得好好研究研究目前皖东北的局势了。

  盛子瑾先是说了几句祝贺的话,然后就小心翼翼地问道:“刘将军,你刚才说八路军不会离开皖东北,现在又通报贵军已经收复淮河以北的几个县。我想冒昧地问一句,你是不是要亲自驻扎皖东北,亲自指挥部队在皖东北与日军持久作战啊?”

  盛子瑾这个人毕竟此时还是一心坚持团结抗日的,刘一民也不愿意说假话欺哄他,就回答说:“盛专员,我是不会长住皖东北的。这里的局面打开后,我就要返回山东。待我军主力北撤后,日军一定会调集大军重新攻占皖东北。因此,必须得抓紧时间,把皖东北的武装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坚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这样才能确保皖东北不丢失。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盛子瑾一听刘一民还要返回山东,心里松了口气。他这个人啊,心高气傲,来皖东北时就知道自己是被桂系势力用明升暗降的办法踢出了六安,但他不怕,以后凭自己的本事完全可以在皖东北一展身手。因此,带着不到一百人的工作队就到皖东北来了。现在听说刘一民要回山东,而且走之前还把皖东北的日伪军消灭了个七七八八,盛子瑾的心思就活泛了,觉得事有可为。

  就听盛子瑾说道:“刘师长说的有理,我赞同。皖东北的武装力量是需要认真整合,像现在这样三里一司令、五里一队长的,除了要粮要饷就是祸害老百姓、抢地盘,正经小鬼子来了一枪都不放。特别是灵璧县长许志远,凭仗着手头一两千人枪,竟然不服从专区命令,就应该大加整顿。”

  盛子瑾这是在投石问路,是想借刘一民的手替他消灭异己力量。这伙计,都到什么时候了,还在想着整个皖东北要听他的,得有他一个人说了算。

  不过,盛子瑾说的三里一司令、五里一队长,确实是此时皖东北的真实写照。

  刘一民知道皖东北形势复杂,犹如三国演义,全局上是日伪、国民党、共产党,国民党势力中间又分三个层次,即桂系控制的安徽省政府、保安司令部势力,有军统背景的盛子瑾势力,以许志远等为代表的有桂系背景的地方势力。这三种势力中,数盛子瑾的力量弱。他也是因为这一点才同意和八路军、新四军合作的,目的就是借八路军、新四军的力量扩大他的势力。

  在成立皖东北特委时,刘一民和张爱萍、江上青、杨纯谈话时就确定了对盛子瑾的立场,那就是只要他坚持团结抗战,就团结他一起打鬼子。这个立场到现在也不会变。只不过形势发展的快,如何团结他就需要重新考量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3:38 , Processed in 0.05911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