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565 页

  稻叶四郎哪里会受山下奉文的气,他可是第六师团师团长,山下奉文想坐这个位子还坐不上呢!

  稻叶四郎接到命令后,从修水河边匆匆忙忙集结部队,一路坐船北上,满心希望能够消灭刘一民教导师主力,为谷寿夫中将报仇,结果碰的头破血流。第六师团虽然不像第九师团那样、成建制地丢了一个联队,但各部队都伤亡很大。要不然的话,以第六师团的风格,稻叶四郎早就指挥部队追击八路军去了。

  一想到这里,稻叶四郎心里就直窝火,说山下奉文和武藤章的计划是纸上谈兵,既然要围歼八路军教导师主力,就应该在陇海路北布置一到两个师团兵力,彻底封死八路军北进通道,而不是用一个垃圾独立混成二十二旅团守陇海线,真应了支那那句老话,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末松茂治也很窝火,他的一一四师团自从驻守徐州后,不但让徐州的两个机场被八路军袭击,就是进攻鲁南的作战也不顺利。这次一见山下奉文和武藤章拿出这么高明的作战计划,末松茂治就觉得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谁知道一打起来,末松茂治才知道原来碰上硬茬子是如此难受,八路军的手段层出不穷,先是炸毁了铁路上的装甲巡逻车和一列火车,接着就是用炸药包、地雷对付战车、装甲车。士兵们好不容易攻到八路军的阵地前了,才发现八路军的阵型奇怪的很,火力交叉使用,士兵们不死也得挂花。

  末松茂治也变了脸,原因是山下奉文说一一四师团战法陈旧、攻势不强,配备着重炮旅团,竟然还对付不了八路军的炮群,天皇的脸、大日本陆军的脸都让末松茂治给丢完了。

  末松茂治说此战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是刘一民太狡猾,而是皇军的脑袋出了问题,连集中兵力的常识都忘了。山西在打,济南在打,泰西在打,鲁南在打。四面开花,结果四面抓瞎。既然要在这里围歼教导师主力,就应该考虑到八路军教导师是一支什么部队,那可是导致精锐的第八师团、第十师团玉碎的恶魔,武器装备比皇军一点都不差。方面军应该调集重兵据守陇海线,挡住八路军的攻势,然后再四面合围。向这样等到八路军发起攻击了,才下令部队向战场开进,纯粹是瞎指挥。想想吧,大军出动,糜集一团,展不开战斗队形,根本起不到伏击战以逸待劳的作用。

  樋口季一郎虽然只有一个联队担任掩护侧翼作战,但这个联队只回来了百十号人,等于是全军覆没了。可以说,参战的各部队中,他的损失最大。虽然他当机立断用师团补充队重建了第35联队,但是见识八路军装甲集团突击威势后,他再也不想什么追击八路军了,只想着赶紧撤兵返回原防区。

  见那四个人吵得不可开交,樋口季一郎就建议结束围歼八路军教导师主力行动,各部严守防地,边休整边等待华中派遣军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命令。

  山下奉文和武藤章怎么都想不到堂堂第九师团长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本来,把三个师团长召集到一起,是为了研究下一步作战行动,凭借重兵集团的武力,对八路军的根据地来个大扫荡,取得一点实质性战果。没想到,吵来吵去,樋口季一郎竟然提出了一个当缩头乌龟的建议。

  让山下奉文和武藤章更吃惊的还在后面,樋口季一郎的建议一提出,稻叶四郎马上就附合,他说的理由更直白,部队伤亡过大,必须休整。并要将情况报告西尾寿造司令官,请他定夺。

  武藤章心里一片悲凉,想当初淞沪会战,他与各部队沟通联系,制定了登陆杭州湾、切断中国军队后路的奇计。虽然最终没能彻底消灭蒋介石中央军主力,但当时各部队都是争先恐后地要求上战场。开战才短短两年,面对八路军教导师,那么精锐的第九师团、第六师团竟然打起了退堂鼓,这说明什么?

  第一一四师团师团长末松茂治虽然也指责华北方面军陇海路之战计划有失误,但他和樋口季一郎、稻叶四郎的想法不同。这一带是他的防区,好不容易等来了第六师团、第九师团、近卫第一师团第二旅团,他巴不得马上扫荡鲁南、鲁东南、苏北、皖东北地区,改变战场态势,恢复占领区治安。不然的话,等重兵集团一撤,他的日子就难过了。因此,他坚决反对樋口季一郎的建议,说是应该重新制定作战计划,集中兵力直捣鲁东南地区,打通鲁东南地区与青岛的联系,打通济南与鲁东南的联系,恢复占领区治安。

  这下好了,主张固守防线休整待命的稻叶四郎、樋口季一郎和主张大规模扫荡八路军根据地的山下奉文、武藤章、末松茂治吵成了一团。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什么结果,几个师团长返回部队,山下奉文和武藤章乘飞机返回北平,去向杉山元大将报告,请求指示。

  让山下奉文和武藤章想不到的是,他们走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大将办公室时,杉山元正捧着一本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在津津有味地读着。

  山下奉文和武藤章走到杉山元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就听司令官阁下慢条斯理地读到:道人左手携定花篮,走到滴水檐前,执拂尘打个稽首,口称:“陛下,贫道稽首了!”纣王看这道人如此行礼,心中不悦,自思朕贵为天子占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虽是方外,却也在朕版图之内,这等可恶。本当治以慢君之罪,诸臣只说朕不能容物,朕且问他端的,看他如何应我?纣王日:“那道者从何处来?”道人答日:“贫道从云水而至。”王日:“何为云水?”道人日:“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便问日:“云水散枯,汝归何处?”道人日:“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纣王闻言,转怒为喜日:“方道者见朕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知通慧之大贤也”。命左右赐坐。云中子也不谦让,旁侧坐下。

  实际上,山下奉文和武藤章谁都听不懂杉山元读的是什么东西,他们的汉语水平远远达不到这个级别。就是杉山元,汉语水平也有限,不过是翻来覆去的读这一段,而且还是专门请人教他背诵并讲解的。

  军情似火,山下奉文和武藤章没有心情站在门外听杉山元的聒噪,直接喊了报告。

  山下奉文和武藤章走进杉山元办公室后,才发现杉山元大将坐在椅子上、戴着眼镜,正捧着一本中国古老的线装书在摇头晃脑地吟哦。

  一见山下奉文和武藤章,杉山元并没有立即听汇报,而是请两个人坐下,说他刚才正在读的是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第五回“云中子进剑除妖”,说的是潇洒自在的云水襟怀。支那人古代的哲学大大的高明啊!

  山下奉文和武藤章两个听的莫名其妙,不知道司令官阁下哪根筋转错了,竟然在这华北战场上研究开了中国古代哲学!

  山下奉文和武藤章两个不知道,杉山元和他们不一样,身在北平心在东京,有点昏花的老眼一直默默地注视着东京政坛的变化。现在,他已经嗅出了一丝风声:平沼骐一郎内阁快倒台了!

 

 

第八0六章 下饵

  杉山元的嗅觉是很灵的。像他这种级别的人物,国内重大事情都会向他通报,不但华中派遣军、关东军、华南日军的情况会向他通报,连日本对外政策变化也会及时向他通报。青岛到日本有海底电缆,电报很方便,东京有什么风吹草动,他都了如指掌。

  上次西尾寿造出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并兼十三军司令官的事情,杉山元很快就知道里面有猫腻,不但知道寺内寿一想当华中派遣军司令官,还知道西尾寿造是秘密觐见后才打动了天皇陛下的心。而且,杉山元也听说了,天皇陛下有意统一关内陆军的指挥,很可能会成立统一的中国派遣军。

  天皇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在杉山元看来,大本营距离中国大陆太远,不可能及时掌握战场动态,必须在中国大陆设立统一的指挥机关,统一指挥在华各部队的行动。他还为此向天皇上过秘密奏折。不过,杉山元和寺内寿一不同。寺内寿一一听说西尾寿造有可能当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眼睛都绿了。杉山元没有这个想法,他想的是重返日军中央,掌控整个日本军事机器。现在,机会就要出现了,平沼骐一郎内阁对内对外均无建树,一切都是沿袭近卫内阁政策,垮台本来就是早晚的事,如果有一个契机,平沼骐一郎内阁可能就会随即倒台。只要平沼骐一郎内阁垮台,杉山元觉得,自己就有可能重回中央。

  杉山元觉得这个契机已经出现,关东军迫切要求与苏联人大打一场,但是大本营的态度却很暧昧,虽然按照天皇旨意成立了第六军,统一指挥诺门罕战事,但大本营却严令第六军不得随意扩大战事,就地固守,对关东军提出的动用第二师团、第五师团奇兵突袭海参崴地区的计划更是搁置不议。特别令人气愤的是,德国人多次派人到日本访问,近期更提出让日本陆军从东线向苏联发起进攻,策应德军在欧洲的行动,平沼骐一郎内阁竟然虚言应对,没有一点诚意,把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成了烫手的山芋。这样的内阁要它干甚?

  杉山元到北平这段时间,因为需要与汉奸头面人物打交道,汉语水平提高很快,连山西人说的“甚”也学会了。

  在杉山元看来,苏联是日本的宿敌,英美是阻碍日本争霸世界的绊脚石。就拿中国战事来说,苏联人又是贷款、又是提供飞机和武器弹药,摆明了是要和大日本帝国对着干。美国、英国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自从日本不再承认“门户开放”政策后,英美感觉到在华利益受损,对日态度渐呈严厉。这帮老牌帝国主义,早晚得把他们从亚洲彻底赶出去!

  杉山元的情报还是不够灵敏,其实,这个时候英国、美国由于在华利益受损,已经对日本心生警惕。就在这个时候,英国、美国都往亚洲紧急增派兵力,加强防务。而且,从去年年底开始,美、营已经开始对国民政府提供援助。其中,美国政府1938年11月15日给蒋介石政府提供信用贷款两千五百万美元;英国政府1938年12月16日给蒋介石政府提供第一批信用贷款四十五万英镑,同年12月29日给予蒋介石政府第二批信用贷款五十万英镑,1939年3月8日有给蒋介石政府提供平衡基金借款一千万英镑。

  这些援助都是款项,属于绝密,日本人是不清楚的。杉山元自然也是不知道的。

  别看杉山元外表木讷,骨子里却是日军强硬派的领袖人物。杉山元辞去陆相这段时间,由于日军在华军事进展不大,加上平沼骐一郎内阁内外交困,日军内部要求启用杉山元的呼声就一直没有断绝过。这也是杉山元忽然有兴趣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原因,他是像中国过去的隐士一样,摆出一副修身养性的架势给外人看呢!

  饶是山下奉文和武藤章精似鬼,也不知道他们的司令官壶里装的是什么药。

  杉山元卖弄了一会儿,觉得演足了戏,这才让山下奉文报告夹击八路军教导师主力之战的详细情况。

  实际上战场的情况杉山元是清楚的,他的参谋长、副参谋长都在徐州坐镇指挥,他哪里会不清楚么!要是不清楚他也不会在电报上破口大骂了。不过,自己清楚是一回事儿,让山下奉文报告又是一回事儿。那是官架子,像杉山元这么大的官,威严是要保持嘀,架子是要端足嘀。

  山下奉文实在是不想报告陇海路夹击八路军之战,因为实在是乏善可陈,精心布置的伏击战、夹击战竟然打成了这样子,让他如何好开口么!好在干到他这样级别的将领,脸皮都比较厚,士兵的生命和损耗的炮弹、子弹一样,在他们眼里都是数字。这不,山下奉文用叽里呱啦的鸟语三下五除二就报告完了战斗经过,然后两腿一并,摆出一副很恭敬的样子,请司令官阁下训示。

  杉山元刚刚研究过中国哲学,似乎还未从云水之境中回过神来,听完报告,愣怔了一会儿,这才说道:“这么说,又没有成功?”

  山下奉文忙低头哈腰:“哈伊!”

  杉山元眨巴着眼睛,思索了半天,这才开始询问山下奉文和武藤章对下一步作战有何计划。

  山下奉文一听杉山元不再问作战损失的事情,觉得总算过了一关,忙把和稻叶四郎、樋口季一郎的争执说了一遍,请司令官阁下定夺。

  杉山元现在满心想回大本营去入阁拜相,实在是不愿在这个时候发动大战,打胜了还好说,打败了搞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声誉的。但是,杉山元还是忍不住跃跃欲试,原因无他,那就是他手里多了第六师团、第九师团、近卫第一师团三个王牌师团,加上华北方面军原有的兵力,完全可以打一个大仗、一个让他在日军中声誉日隆的大仗,为他将来重回中央献上一份厚礼。因此,山下奉文说完后,杉山元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墙上的华北治安形势图跟前,认真审视起来。

  武藤章见杉山元不表态,以为他难以决断,就开始卖弄开了:“报告司令官阁下:此战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部队伤亡颇大,但是刘一民部队也受到重创。这一点可以从战场上八路军遗留的被炸毁的车辆残骸和被击毙的战马遗体可以得到明证。只不过八路军撤退前把尸体和伤员都运走了,判断不清他们的伤亡到底有多大而已。现在,我们应该弄清楚刘一民下一步要干什么?要知道,他可是华北治安毒瘤,这一蹿回山东,恐怕又要兴风作浪了。司令官阁下,我们需要在刘一民没有展开大的行动之前,摧毁他的作战能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等于是废话,杉山元连头都没有回,更不用说回答他了。

  武藤章以才智自负,肚子里当然不只是这些货色,就听他接着说道:“司令官阁下,从华北形势看,与皇军作战的主力是八路军,而不是国民党的中央军和晋绥军。这一点,我们早已清楚。据我观察,八路军最擅长占地盘、拉队伍,势力扩充很快。时间一长,此消彼长,八路军的势力就非常可怕了。现在的情况是,皇军把蒋介石的部队打跑了,共产党却乘虚而入,等于是皇军在前面打,共产党在后面捡便宜,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的话,我们的占领区将会全部变成共产党的根据地。到最后,皇军就只能控制交通线了。”

  这说的都是实情,杉山元总算有了反应,从鼻孔里嗯了一声。

  侵华日军的将领们都是官,当官的有个通病,那就是都想得到上司的欣赏。杉山元只是一声“嗯”,武藤章就受到了鼓舞,马上就来劲了。就听他又说道:“从目前情况看,刘一民之所以返回山东,原因后不外三种,一是纠集山东八路军,发动大的战役,策应山西八路军作战。二是受蒋介石命令逼迫,不得不返回山东。三是他的部队在苏皖地区停留日久,不得不回山东补充。”

  山下奉文听武藤章说的在理,马上就说:“武藤君,快说我们应该怎么打,卖关子的不要!”

  武藤章赶紧说道:“司令官阁下、参谋长阁下,我的意思是要研究透刘一民的动向,好为下一步作战提供个思路。”

  杉山元这时也不再看地图了,回到办公桌前坐下,并示意山下奉文、武藤章坐到沙发上,三个人展开了讨论。

  这三个人都不是庸手,杉山元固然是日军重要首脑人物,山下奉文和武藤章也了不得,一个是有勇有谋的战将,一个是日军智囊,这一讨论,还真有效果。

  按照武藤章的思路,他们先讨论了八路军教导师下一步作战方向,结果三个人讨论来讨论去,竟然发现山东日军的防线漏洞百出,表面上看日军控制了山东主要城市、城镇和交通线,似乎是山东已经成了占领区,事实上日军在山东的部署是一个被动挨打的阵势,四处都要守,哪里也守不住,只要八路军集中兵力攻击一点,济南也好、青岛也罢,包括泰安、兖州,似乎都处于八路军的攻击范围内。

  针对这种情况,武藤章提出,既然被动防守限制不了八路军的发展,不如积极进攻,以扫荡来打乱刘一民进行新的战斗部署的节奏。特别是现在有第六师团、第九师团和近卫第一师团在,应该以这三个师团为主力,对八路军根据地实行分区扫荡。第一轮扫荡应当是苏皖地区,因为刘一民主力撤回山东,这个地区没有八路军大规模主力部队,容易一战成功,迅速恢复苏皖地区治安。第二轮扫荡应当是鲁东南地区,这个地区容易得到海军配合,有强大的海军舰载机群在,就不怕八路军集中兵力攻击皇军。扫荡鲁东南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找到并摧毁八路军的兵工厂、飞机场,摧毁八路军教导师的持续作战能力,还可以打通苏北与青岛的联系。第三轮扫荡就是直接摧毁八路军在沂蒙山区的根据地,完成这一任务,基本上就可以恢复山东治安了。

  一说到青岛,杉山元就提出,青岛的守备兵力不足,又是山东日军的重要补给基地,教导师又曾攻占过青岛,熟门熟路。按照刘一民的作战风格,他下一步会不会打青岛的主意呢?

  至于为什么是青岛而不是徐州、济南,三个老鬼子都认为这两个地方守备兵力雄厚,不怕八路军突然袭击。只有青岛,符合刘一民为捞钱而打仗的特点。

  杉山元的问题一提出,山下奉文和武藤章就急了,双双离开沙发奔向了地图。看了半天,山下奉文和武藤章忍不住齐声说道:“司令官大大的高明,青岛确实是一个隐患。”

  杉山元进一步启发道:“山下君、武藤君,我们能不能以青岛为诱饵,诱使刘一民上当,将他的主力聚歼于青岛城下呢?”

  山下奉文说道:“司令官阁下,从理论上讲,只要能诱敌上当,什么地方都可聚歼八路军主力。只不过青岛比别的地方更有诱惑力,更容易引起刘一民的觊觎,更有利于皇军聚歼刘一民部主力。”

  武藤章想了一会儿,提出应该加强青岛守备兵力,做好防御八路军教导师突然攻击的准备。但是,要想让将八路军教导师主力聚歼于青岛城下的计划实现,还必须得先扫荡苏皖地区、鲁东南地区,让刘一民误认为皇军主力仍在交通线上,鼓舞他偷袭青岛的勇气。

  杉山元这个时候看出了武藤章的才华,也想起了日军内部对武藤章的“有才无德”的评价,不过他这个时候要的是武藤章的才华,至于他有德无德倒不重要。

  杉山元站起来走到武藤章身边,伸手朝他的肩膀轻轻拍了一下,说了声哟西。

  这下,把武藤章刺激得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马上站起来说了几声哈伊,然后又说:“司令官阁下,既然我们看准了青岛是天然诱饵,很容易诱使刘一民上当,那我们就得精心部署,吸取陇海路之战的教训,再也不能让刘一民逃掉了。”

  这话杉山元爱听,他说之所以有这个念头,就是从中国哲学的云水情怀中感悟出来的。刘一民怎么想、怎么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抱定自己的主见,不被刘一民牵着鼻子走,这样才能真正扭转华北战局的颓势。

  山下奉文趁势说道:“以前一直是刘一民设陷阱让皇军跳,现在改为皇军设陷阱让他跳。一次不成功不要紧,只要我们主动攻击、主动布设陷阱,时间长了刘一民非得上当不可。我建议,把这次作战命名为下饵行动。”

  三个老鬼子越说越兴奋,很快,一个以青岛为鱼饵、诱使八路军教导师主力上当的作战计划雏形就形成了,只等进一步完善了。

  这一次,杉山元采纳了山下奉文和武藤章的建议,那就是吸取陇海路之战的成功经验,即用中国人帮助日军收集情报,严密监视八路军的行动。用山下奉文的话说,就是陇海路之战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在掌握情报方面确实做的好。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派特工人员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严密监视八路军教导师主力的动静。可惜这种方法成功几率很小,因为八路军根据地里愿意和皇军做朋友的实在是太少了。只能在青岛和胶济路物色愿意和皇军交朋友的人,让他们到通往青岛的大路旁的乡村潜伏,寻找八路军主力踪迹,掌握八路军主力的准确动向。

  作战构想确定了,下面的事情就是参谋长和参谋的事情了。杉山元让山下奉文飞回徐州坐镇,布设对苏皖地区的扫荡。命令武藤章留在方面军司令部制定作战计划。同时,杉山元要山下奉文告诉稻叶四郎和樋口季一郎,不要急着返回原防地,在哪里都是消灭中国军队,现在华北战场急需要第六师团、第九师团这样坚强有力的常设师团坐镇。等消灭了刘一民教导师主力,他将亲自向天皇陛下奏报,为稻叶四郎、樋口季一郎请功。

  杉山元是啥身份,他不让第六师团和第九师团走,这两个师团就走不了,稻叶四郎和樋口季一郎没有办法,只能打起精神,抓紧休整补充部队,准备参加围歼八路军教导师主力的战斗。

  刘一民哪里会知道小鬼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又准备给他下套了。不过,小鬼子也太一厢情愿了,把刘一民当成木偶了,他们想让怎么跳就怎么跳,这肯定是不行的。

  这个时候,正在羽山一线的刘一民接到了远在美国的倪华的电报,正津津有味地读着电报呢!

 

 

第八0七章 又见道格先生

  倪华到渝城后,在渝城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到美国去了。由于这个时候日军因为租界的问题和英法美关系越来越紧张,美英已经逐步改变开战之初的态度,开始对中国提供小数额的财政援助,倪华的美国之行不但得到共产党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蒋介石夫妇和国民政府外交部的大力支持,连美国驻华使馆都全力配合。

  刘一民说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

  导致英美与日本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破坏了美国制定的“门户开放”政策,影响了英美在华利益。

  美国前期之所以保持中立,国内孤立主义盛行,说白了,是从美国本国利益考虑的,只不过没有算对账而已。

  早在1899年,因为美国对华出口贸易额比1895年增长两倍,美国实业界把幅员辽阔的中国看成了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担心列强瓜分中国会导致美国丧失在中国的市场,损害美国商业的最大利益要求政府出台措施,保护他们当前和将来在华利益。美国一些扩张分子也叫嚣太平洋是美国的洋,并要求以菲律宾群岛为跳板,入侵中国。美国驻华使节一再向国务院建议占领中国一个港口,最典型的是美国驻烟台领事富勒,除了建议占领烟台外,还异想天开地建议用菲律宾群岛某个岛屿和英国交换威海卫。美国海军部和陆军部也积极策划占领中国港湾。海军部主张占领舟山群岛,陆军部主张占领渤海湾。但是,美国此时陆军法定人数只有六万二千名,海军在世界上也仅仅排名第六、七名,又忙于和西班牙的战争,根本就抽不出力量才参与列强瓜分中国的行动。加上此时美国国内爆发了庞大的反战活动,抗议美国占领菲律宾,民主党趁机指责麦金莱的共和党政府的对外侵略扩张,以便在1900年的总统选举中取代民主党。这样一来,麦金莱政府既要保持美国在华利益,又要掩盖侵华面目,就推出了一个“门户开放”政策,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利益均沾,机会平等。

  这个门户开放政策,要是由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富民强的中国政府提出来,那就是对外开放了。美国佬提出来,是为了保证美国的在华利益。但是,这个门户开放政策提出来后,各国列强都认可,包括当时的日本和俄国。在世界上获得了一些虚誉,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成了日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石。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1:36 , Processed in 0.08166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