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574 页

  战场上最耀眼的,是拉上来接受实战检验的火箭炮。

  八路军教导师炮兵司令兼炮兵旅长李昌、政委王山柱,八路军兵工厂长兼教导师兵器研究所政委曾照、新任八路军教导师兵器研究所所长比尔克莱门,全部站在火箭炮后面,眼睛里盛满了兴奋。他们要亲自观察火箭炮发射时的壮观场面,评估新武器的作战效能。

  火箭炮对准的是牛山镇方向日军的一个炮兵大队的阵地。侦察员们事先已经将方位坐标报告的清清楚楚,就等着炮群摧毁它们了。

  火箭炮炮击开始前,李昌还是老一套,嘴里念念有词,说的是什么小鬼子别怪李爷爷心狠、你们就不应该托生到这世上来之类的话,最后结束语依旧是“师长师长我爱你”。唠叨完,李昌这才下令火箭炮班开炮。

  随着李昌一声令下,十二发火箭弹从火箭炮管中喷射而出,在夜空中划出了十二道明亮的光线,朝着日军炮兵阵地扑去。

  火箭弹划出的弧线太漂亮了,漂亮得就像天上的流星划过一样,战士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火箭弹爆炸了,火光把夜色映照得分外灿烂。第二次齐射完成后,火箭炮班班长的小旗刚刚举起,正要下达第三次齐射口令,李昌就不干了,跳脚大喊:“停!停!你们个败家子,当火箭弹真的是过年放的爆竹呢?不要钱了不是?小鬼子炮兵阵地早他娘的完蛋了!”

  果然,李昌的吼声一落地,侦察兵就发回了目标被摧毁、停止炮击的信号。

  李昌转身就对王山柱说:“政委,你亲自带着火箭炮班,进行机动作战,哪里鬼子多,就往哪里去!这家伙小巧,不要汽车拖了,用战马拉,小沟小河都能过去。小鬼子这次要开眼界了!”

  就这样,堂堂八路军教导师炮兵司令部政委兼炮兵旅政委王山柱,成了火箭炮班的指挥员,亲自指挥八路军第一门火箭炮开始了战场上的传奇生涯。

  日军的第一线阵地,在八路军炮群的猛烈炮击下,已经支离破碎。打击来的太突然、太猛烈,日军根本没有想到八路军会集中重兵杀一个回马枪,在第一波打击中就损失惨重。

  这一次,八路军准备的极为充分,各炮群提前锁定目标,先是集中炮火打击日军的炮兵阵地,接着就是覆盖日军陇海路防线工事。用刘一民后来评价此战时说的话来说,就是“此战我军炮群建了首功,第一波炮击就打烂了日军陇海路防线的防御体系,为战斗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不光是炮兵集群准备充分,八路军装甲集团同样准备充分。为了确保火力优势、一击凑效,刘一民集中能够调用的所有汽车,让重机枪团的重机枪和防空旅的高射炮、高射机枪以及各部队的火箭筒全部上了汽车,跟在坦克、装甲车后面快速推进,形成了一个宽幅火力面。

  这下,沿途的鬼子小据点算是倒霉了。八路军炮群可能顾不上招呼他们,但呼啸而来的装甲集团没有放过他们,二话不说,对着小鬼子的炮楼、碉堡、机枪掩体,不是坦克炮猛揍,就是坦克后面汽车上的高射炮、火箭筒招呼,打的这些小据点里的鬼子连搞个自杀式攻击的机会都没有。

  第一一四师团师团长末松茂治哪里能想到八路军采取的是这种战法,还以为他的一一四师团装备精良、又有阵地依托、可以打退八路军进攻呢,要是他到八路军中间突破的战场上来看看,估计吓不死也吓晕了!八路军这哪里是打仗,简直是在拿着水瓢把子弹、炮弹当水一样哗哗地往外泼!

  炮击在持续,装甲集团突击在持续,日军的惊恐在持续!

  战火中的青春是美丽的!

  教一连连长张光明率领全连,像一把尖刀一样,跟着赶上来的装甲集团向牛山镇猛扑。

  八路军炮群集中炮击的是日军的野外工事,像牛山镇这样的村镇,八路军炮群是绝对不会打的。这样一来,驻守牛山镇的日伪军虽然被八路军炮群的赫赫威势吓得目瞪口呆,但是他们也庆幸自己的幸运,避免了被八路军炮群炸成碎片的命运。

  但是小鬼子的幸运很快就到头了,八路军最精锐的教一团在坦克、装甲车和汽车火力的掩护下杀到牛山镇了。

  这牛山镇本来是一个美丽繁荣的大集市,日本人一来,美丽不存在了,繁荣也不存在了。特别是几天前八路军突破陇海路时,日军飞机和重炮旅团对牛山镇狂轰滥炸,把牛山镇炸的千疮百孔。日军重占牛山镇后,抢修了防御工事,把围墙的缺口基本堵上了。

  镇子北面陇海路防线的工事不用说,工事里的小鬼子也不用说了,他们都被淹没在八路军猛烈的炮火下了。就是侥幸活着的、奋起顽抗的那些日伪军,也都淹没在了八路军装甲集团和教一团强横的火网下。只有这牛山镇,因为八路军炮群没有实施火力覆盖,日伪军有时间进入工事,负隅顽抗。

  日伪军开始还击了,不但机枪、步枪开火,连步兵炮也开炮了,企图阻击八路军对牛山镇的攻击。还别说,一一四师团虽然都是征召的预备役士兵,战斗意志比不上常设师团那些年轻士兵那么狂热,但是战斗技术一点都不差,全部是老兵,枪法很好,机枪打得又准又刁,子弹打在大日本帝国制造出来的坦克、装甲车上,叮叮咚咚直响,封锁了八路军步兵的攻击通道。这要是搁在没有坦克的时候,恐怕八路军就要用尸体铺满攻进牛山镇的通道了。

  八路军的坦克炮对着牛山镇北门开炮了。轰轰轰,嗵嗵嗵,一发发炮弹带着仇恨在牛山镇围墙上爆炸,特别是汽车上平置的高射炮和火箭筒,打的稳、准、狠,很快就把牛山镇北门一带的围墙给摧毁了。八路军坦克从缺口处轰轰隆隆驶进了牛山镇。

  张光明头戴钢盔,手里端着八一自动步枪,带着战士们随着坦克冲进了镇子。

  小鬼子确实有种,一见八路军攻进镇子,不退反进,竟然发动了反冲击,企图把八路军赶出镇子。小鬼子的掷弹筒隐蔽在院落里开火,掩护鬼子步兵反击。

  张光明一见鬼子反冲击,嘴里大叫一声“来得好”,指挥教一连集中火力,配合坦克、装甲车上机枪,对小鬼子展开了屠戮。

  教一营是教导师的尖刀、王牌,全部装备的是八一自动步枪、八一机枪,火力持续、绵密,小鬼子的三八大盖根本就不是对手。鬼子的反冲击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八路军坦克一辆接一辆涌进镇子,随着跟在教一连后面是教一营全部杀进镇子,小鬼子的反冲击很快就夭折了,开始躲进院落里,与八路军展开逐院争夺。一些小鬼子还玩开了自杀式攻击,抱着炸药包、举着手雷偷袭八路军的坦克、装甲车,甚至还玩开了燃烧瓶攻击坦克的游戏。

  原来华北的日军没有使用燃烧瓶的,自从第九师团师团长樋口季一郎借鉴第二十三师团在诺门罕战场上用燃烧瓶对付苏军坦克的做法后,不光是第九师团的小鬼子使用开了燃烧瓶,第一一四师团的小鬼子也学会了。这不,冲在最前面的八路军坦克刚刚一炮把一个趴在房顶上的鬼子机枪组干掉,路边一个院子里就飞出了十几只燃烧瓶,落在坦克上爆炸起火,把坦克裹进了熊熊大火中。

  张光明一见坦克起火,眼睛都要流血了,手一挥,跟在他身后的十几个战士把手雷就往院子里扔,不等爆炸的烟尘消散,张光明就率先杀进了院子。

  刚冲进院子,耳边就传来一声“呀”,张光明赶紧扑倒在地,就地一滚,眼睛一扫,他奶奶的,院墙后面横七竖八地躺着十来具鬼子尸体,不用说被刚才八路军扔进来的手雷给炸死了。一个小鬼子挺着刺刀在偷袭他,那鬼子一脸狰狞。

  好个张光明,躺在地上就举枪开火,把突袭他的小鬼子打翻在地。刚想来一个鲤鱼打挺跃起身来,就见院子里正房的窗户上伸出一支机枪,嘎嘎叫着,对着院子缺口处扫射,把正从缺口处扑进院子的几个战士打翻在地。

  张光明顾不得鲤鱼打挺了,又是一个翻滚,举枪对着鬼子的机枪“哒哒哒”就是一阵扫射,把小鬼子机枪打哑火了。

  干掉鬼子机枪,张光明一跃而起。就在这时,地上的一具鬼子尸体活了,一把抱住了张光明的腿。

  张光明低头一看,他妈的,原来地上躺着的这个小鬼子没死,刚才可能是被手雷爆炸给震晕了,现在醒过来了,朝自己下手了。

  不等张光明调转枪托朝小鬼子头上砸去,那鬼子嘴里发出“嗨”的一声,双手用力,把张光明掀翻在地。这下坏了,两个挺着刺刀的小鬼子扑了上来,“呀”、“呀”两声狂叫,两把刺刀同时向被掀翻在地的张光明刺来。扑哧一下,一把刺刀扎进了张光明的肚子。

  不等小鬼子继续动作,刚冲进院子的战士就开火了,把两个小鬼子打翻在地。

  这事都是电光石火之间发生的,那个死死抱着张光明的双腿的鬼子来不及进一步动作,就被冲进院子的战士们击毙了。

  张光明牙一咬,伸手拔出了肚子上的刺刀,鲜血一下就喷洒了一地。

  张光明嘴一咧,苦笑了一声:“他娘的,想不到老子堂堂的一连长,也会受伤!”

  牛山镇的战斗持续时间不长,驻守牛山镇的是鬼子一个大队和一个营的伪军,其中两个鬼子中队和伪军在镇子东西两翼布防,早已经被八路军炮群和装甲火力淹没了。镇子里只有鬼子大队部和两个中队,兵力不多,在八路军坦克、装甲车和攻进镇子的教一营的打击下,伤亡惨重。到最后,鬼子大队长带着残兵败将固守在镇子南门口的两个院子里,被八路军集中火力埋葬在炮火和手雷下面。

  八路军攻占牛山镇,等于是从中间把第一一四师团腰斩了,末松茂治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第一一四师团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了。

 

 

第八二三章 用肩膀搭建的浮桥

  邳县自古以来就是征战地。最有名的自然是三国时期曹操集团、刘备集团和吕布集团的征战厮杀了。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日本鬼子占领着县城和陇海路、公路沿线的村镇,建立有伪政权,国民党的县政府撤到陇海路西南打游击,交通线南北都有八路军的根据地。这样一来,邳县境内就有三方政权。

  八路军根据地的老百姓日子好过,除了交公粮、支前外,不用交钱,也没有其它的事情。八路军的政策好,参军的予以优待,当民兵的能参加训练、学文化,其它老乡只要参与支前、为抗日做贡献,都能被人看得起,受尊重。有时还能分上八路军缴获日军的战利品。如果部队住在老百姓家里,那这家老百姓就有福了,最起码院子有人扫了,水缸总是满满的,有时还能帮助干农活。

  日伪占领区的老百姓那就不用提了,日伪军也要吃饭,逮住机会就出来扫荡,抢粮、抢钱。经常有一、两个小鬼子扛着枪到村里找花姑娘。找不到就开枪杀人、放火烧房子。特别日伪军据点驻扎的村镇,小鬼子经常会把村子里的维持会长叫去,让他给皇军找花姑娘、找粮食。鸡鸭鱼肉不用说了,皇军是大大的喜欢。哪个维持会长缴的粮食少,就会被日伪军叫进据点训话,轻则挨顿臭骂,重则被狂揍一通。弄得那些维持会长们都叫苦连天,更别提老百姓了。

  国民党县政府游击根据地的老百姓也不好过,得缴粮、交钱,毕竟政府机关也好、军、民团也罢,都得吃饭。

  最难过的自然是伪军占领区、和国民党政权交叉的地方,粮食缴了一遍又一遍,日军收过是伪军收,国军收过是常备队、民团收,反正谁要都的给,不给就不行,除非不想活了。

  8月15这天吃过晌午饭,邹七嫂就牵出骡子,套到石磨上,用眼罩把骡子的眼睛蒙上,就开始吆喝牲口磨面了。

  这石磨是邹七嫂结婚的时候婆婆请村里的王石匠给錾的,上下两片磨盘,上面的磨盘中间有三个石洞,中间的石洞插入一根铁棒,起固定作用,以便让两片圆形的石头能够相对转动。其它两个洞叫磨眼,粮食倒在上面的磨盘上,通过磨眼进入石磨中,经过上下两个磨盘上錾的沟槽磨合,小麦啊、玉米、高粱就变成面粉了。

  邹七嫂吆喝骡子开始磨面后自己没有闲着,把大簸箩拿来,又把擀面杖拿来放在簸箩中,开始用箩箩面。这活邹七嫂当姑娘时就经常干。这一带的女人一天到晚两件事,一是磨面,二是摊煎饼。

  这个时候邳县一带还没有水浇地,都是旱地,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高粱、红薯。小麦是经济作物,主要用来换钱。高粱虽然产量不高,营养也不行,难吃,但是长势好,这个时候已经一丈多高了,宛如青纱帐。最主要的是高粱秆收割后还能解决农民的烧柴问题,因此种的很普遍。

  过去土匪多,因为没有山区可以凭仗,土匪们都藏身在高粱地里,搭个窝棚就可以四下出击,拦路抢劫,什么事情都干。当然,以高粱窝棚为基地的土匪也不同于山东响马、东北胡子、河南刀客,他们似乎没有那么强悍,胆子也小,往往是到外面作案,回到本地还得装的给真的一样,和善的很,就是老百姓说的不吃窝边草。手段也基本上局限于绑票所要赎金之类小打小闹范畴,像山东土匪那种绑架外国人、和正规军开战的事情,这地方的土匪是没胆量做的。

  邹七嫂磨完面,把骡子卸了,牵到牲口棚里喂上,就去舀水洗手,开始摊煎饼。她今天磨的是小麦,雪白雪白的白面,平时都舍不得吃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一点。但是,区上的干部通知了,八路军有伤员,动员老乡们摊煎饼,慰问伤员同志们。邹七嫂是女民兵队长,就带头烙白面煎饼了。

  邹七嫂的公公婆婆在日军发动徐州会战时被小鬼子杀害了,八路军来到鲁南后,邹七嫂二话不说,送男人去当了八路军,就在八路军鲁南军区洪司令手下当兵,是教五旅旅部侦察连的。前两天执行任务路过村里,还回家了一趟,把结余的津贴和作战立功后的奖励送了回来,贴补家用。

  一想起男人,邹七嫂脸上就挂上了一丝羞涩。这都结婚七、八年了,娃都能给骡子添料了,男人也当八路军了,见了自己还是像个毛头小伙子一样,毛手毛脚、心急火燎的。就那一会儿功夫,男人还把孩子哄出去玩,硬是把自己抱到床上亲热了一次。羞得邹七嫂脸都火烧火烧的,硬是咬着牙不敢出声,生怕有人听见了丢死人。

  男人走了,把邹七嫂的魂也带走了。她觉得这八路军就是好,会调教人。自己男人原来可是个老实疙瘩,三鞭子打不出一个响屁来。这一当八路军,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穿着军装,看上去好看了许多,也有精神头了。最让邹七嫂满意的是,男人竟然识字了,会算账了,说话办事讲理了。每一次回家都叮嘱她照顾好孩子、当民兵,参加抗日工作。这不,邹七嫂不但当了女民兵,还当了女民兵队长。

  这一想男人,邹七嫂就操心开了。不知道部队最近会不会打仗,男人会不会有危险。想着想着,脑子就乱了,干不成活了,干脆起身去看了看在村头拿着红缨枪查路条的儿子,这才回家开始摊煎饼。

  邹七嫂先把面兑水搅成面糊糊,然后取来一个中间凸起、四周下垂、有三条腿、直径约半米的生铁铸的鏊子,生上火。待鏊子热了的时候,用勺子舀上一勺白面糊糊,倒在鏊子上,拿出“劈子”,就是竹子做的拨片,在鏊子上轻轻一个旋转,就把面糊糊摊匀了。也就仅仅一分钟时间,鏊子上的煎饼就熟了。

  邹七嫂揭下煎饼,接着就一手不断地添柴火加热,一只手不断地舀糊糊、摊煎饼、揭煎饼,动作熟练的很。

  晚饭前,邹七嫂终于烙完煎饼,喊儿子回来吃了饭,让孩子睡觉,又给骡子添了草料,就出门集合女民兵们准备往区上送煎饼。

  一群姑娘媳妇集合到一起,虽说是民兵,有一定纪律观念,但是集合前都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邹七嫂能当女民兵队长,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她男人是村子里第一个当八路军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爹原来是猎户,枪法好,她也会打枪,据说打的很准。

  邹七嫂让女民兵们站好队,开始报数。总共23个女民兵,一个不少。人人手里都提着一个煎饼篮子,有的背上背着步枪,有的拿着红缨枪。

  邹七嫂刚要领着姐妹妹们出发,就见区小队进村了。区委书记老武一看见邹七嫂就喊:“邹七嫂,任务变了,煎饼不往村上送了。村长呢?赶紧准备,男的架浮桥,女的组织担架队,部队要打仗。”

  邹七嫂问道:“武书记,那这煎饼咋办?”

  老武手一挥:“带上,让部队撤下来时吃!”

  邹七嫂一听,转身就对姐妹妹喊道:“都听清楚了?回去告诉家里,部队要打仗,男人们扛上木板、椽子、绳索,去架浮桥,女人们扎担架,跟着区小队走!”

  说完,邹七嫂领着老武去找村长大柱。

  时间不长,整个村子都动员起来了,男人们扛着椽子、木板,女人们带着担架、煎饼,跟在区小队后面就出发了。

  一上路,邹七嫂才发现,好多的人啊,就像唱大戏一样,附近各村的人都来了,敢情是要打大仗了。

  邹七嫂的惊喜还在后面,她们走了大约一顿饭的功夫,天就完全黑透了。突然之间,打雷一样,响起了猛烈的炮声,大地都在震颤。

  邹七嫂忍不住喃喃自语:“天神啊,啥时候这里来了八路军大部队啊,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啊?”

  就在这时,一支八路军增援部队从斜刺里冲了出来,一看臂章,就知道是洪司令的队伍,也是自己男人所在的队伍。

  邹七嫂慌忙跑过去,拉着一个连长就问:“见邹七没有?他是俺男人。”

  那连长一看邹七嫂,就笑着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女民兵队长邹七嫂?邹七现在不叫邹七了,叫邹新生。他是侦察连的,一定在执行任务。我见了他就告诉他,他婆娘想他了,来找他了。”

  这一下把邹七嫂说的脸上红扑扑的,赶紧从煎饼篮子里拿出煎饼往那连长手里塞。那连长笑着说:“嫂子你先拿着,等俺打完鬼子回来再吃。”

  邹七嫂只好站到一边给部队让路,看着战士们向响炮的地方跑步前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34 , Processed in 0.08492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