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627 页

  蒋介石也是急恼急恼,他想不到精心策划的进占临沂、掣肘八路军的计划竟然让张里元部一群土匪出身的士兵给彻底搞砸;想不到于学忠竟然如此不听话、不配合;也想不到共产党八路军敢无视他接见周恩来时说的不准对张里元、吴化文部动武的警告,竟然把张里元部、吴化文部打了个稀里哗啦;更想不到刘一民会使出打张里元、吴化文拉于学忠的办法,放五十一军五十七军平安抵达台儿庄。这个时候刘一民或于学忠任谁站在他面前,他都可能按响门铃,叫来侍卫官,将其一枪击毙。

  特别让蒋介石下不来台的是,共产党竟然敢和他叫板。他下令取消教导师番号、取缔国民党在山东建立的非法政权、非法组织,撤销刘一民职务,共产党却针锋相对,公开通电拒不奉命,并且通电成立山东局、山东省军区,任命刘一民为山东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一帮子围剿苏区时漏网的红匪头目,像罗荣桓、曾中生、蔡中、陈士渠、程翠林全部沐猴而冠,当了什么山东军区的政委副政委、参谋长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副主任。按照这架势,说不定共产党很快就会成立自己的山东省政府,让刘一民当山东省主席。

  急恼急恼的蒋介石,心里已经把刘一民的教导师和于学忠的五十一军、五十七军划成必须设法消灭的叛军了。

  张学良这个时候还不能忍口气、反而和蒋介石对骂,会有好果子吃么?

 

 

第九一九章 官邸枪声

  德安里官邸院内有多栋各有特色的中西建筑,都是一楼一底格局。这个地方非常保密,邮递员投信都不知道德安里在什么地方,院内更是警卫森严,只有持有限期特别通行证才能入内。

  蒋介石居住的101号楼也是一楼一底的格局,此刻,不要说小楼内了,连院子里的卫兵都能听到蒋委员长与张副总司令的骂架声。

  蒋介石是被进占临沂失败和共产党公然宣布成立中共中央山东局、山东军区的事情急红了眼,周复、张里元、吴化文告于学忠刁状的密电只是个导火索,张学良成了他的发泄对象。

  张学良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原因就是蒋介石对东北军太不公平了。

  东北军原来有三、四十万兵力,陆海空齐全,装备为全国之冠,他们的兵工厂每天的产量都可以装备一个营。“九一八”事变不抵抗退出东北后,空军、海军损失殆尽,部队散失严重。后来经过长城抗战、围剿苏区等战斗,到赴四川追击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时,东北军尚有十六万左右兵力。

  国共开始谈判后,张学良受刘一民在成都记者见面会上说的那句“我要是张汉卿,早就拿一根绳子吊死了”的刺激,辞职出国游历。蒋介石大力拉拢分化东北军,鼓动东北军一0六师、骑兵第十师、炮兵第六旅、炮兵第八旅叛离东北军,纳入中央军体系,然后又趁机整编东北军,化大为小、化强为弱,将东北军整编为第四十九、第五十一、第五十三、第五十七、第六十七和骑兵第二军共六个军,撤销了东北军在长城抗战和围剿红军中损失较大的几个师的番号,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的番号就是使用的东北军被撤销的番号,连马占山以东北义勇军为基础编成的第六十三军的番号也被撤销,仅保留了第九十一师。

  整编后的东北军各军,由原来的一军四师的甲种军缩编为一军二师、一师二旅的乙种军,只有骑兵第二军编有骑兵第三师、骑兵第四师、骑兵第六师三个骑兵师。部队也被分散调驻川东、华北、豫南、皖北、苏北等地,互不统属。

  抗战军兴,东北军在张学良没有回国、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将士们慷慨请缨,勇赴国难,作为第一批拉上战场的部队与日军在南北两大战场浴血拼杀,以鲜血洗刷东北军不抵抗的耻辱。

  让东北军将士心寒的是,蒋介石对东北军很不公正。

  最先倒霉的是吴克仁第六十七军。该军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开赴河北大城一线布防,与日军拼杀,掩护友军撤退,得到最高长官部的嘉奖。10月底南调增援淞沪战场后,奉命协同郭汝瑰四十三军死守松江,结果战局不顺,四十三军和六十七军都伤亡惨重,退往苏州。吴克仁让四十三军残部百余人先行撤退,他率六十七军殿后掩护,在苏后河泅渡时,43岁的中将军长吴克仁被日军一支便衣队偷袭,光荣牺牲,成了正面战场上第一个战死的中将军长。松江保卫战中,六十七军一0七师损耗殆尽,一0八师也伤亡惨重,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三二二旅旅长刘启文、三二一旅旅长朱之荣和王熙瑞等八名团长以及绝大多数的营、连、排长殉国。

  让人气愤的是,吴克仁死不瞑目,他和他的六十七军被别有用心的宣传机构诬蔑为“吴克仁率部叛乱,六十七军临阵投敌”,蒋介石乘机取消了六十七军番号,缩编为一0八师,师长为张文清,拨归中央军王敬久的第二十五军。

  接着倒霉的是四十九军。这个军也是先增援华北作战,然后调往淞沪战场。四十九军有两个师,一个是一0五师,一个是一0九师。淞沪战场一番激战过后,一0九师基本上被打光了,一0五师也伤亡惨重。如果说在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都是一溃千里的话,在淞沪战场上那却是死战不退,一0九师理应优先补充。但是蒋介石急着补充中央军,眼里哪有东北军?万般无奈之下,四十九军军长刘多荃带着一0九师师长赵毅跑到武汉去钻门子,花大价钱疏通关系,调来了全部徒手的预五师补充一0九师。提前就把条件讲好了,赵毅仍为一0九师师长,原预五师的团长以上主官全部留任。就这刘多荃都喜不自禁,慌忙拿出东北军库存装备,给补充后的一0九师配备了一色捷克式步枪,每连配有六挺捷克式轻机枪,每营配有重机枪连,团有迫击炮连。结果,等四十九军开拔时,一0九师里原预五师留任的四个黄埔出身的团长全部请假,部队纹丝不动。刘多荃知道这四个团长都是天子门生,自己惹不起,只好向蒋介石告状。蒋介石处理的倒也干净利落,不但将一0九师师长赵毅撤职,还把赵毅任命的东北军旅、团、营、连干部全部就地免职,换上了自己的嫡系李树德当一0九师师长,把一0九师划归刘峙指挥。等于是蒋介石让东北军替他装备了一个师。就这还不算完,南昌会战时,只有一个一0五师的四十九军防守修水的松山、万家埠一线,作战失利,蒋介石一怒之下,把四十九军军长刘多荃由中将降为上校,成了上校军长。

  这一点倒是和蒋介石把刘一民由中将师长降为少尉见习排长很相像,只不过东北军不管怎么说还是国军序列,八路军是共产党部队,蒋介石对作战有功的刘一民下手格外狠了一点而已。

  蒋介石对四十九军的处罚没有完,接着就将一0五师师长王铁汉撤职留任,责令戴罪立功;副军长高鹏云、参谋长秦靖宇相继调离,另派中央嫡系林耀堂和凌振仓分别继任。自此,东北军第四十九军也算是名存实亡了。等王铁汉以后升任四十九军军长,四十九军就已经彻底中央化了。

  再接着倒霉的是骑兵第二军。这个军三个师战前分驻三地,军长何柱国率骑三师驻洛阳,骑四师驻绥远,骑六师驻河北。太原会战前夕,骑二军奉命北上大同增援,大同失守后退守晋西北,1937年9月下旬在井坪镇一役中,骑兵第二军被日军击溃,损失惨重。结果,到了去年,蒋介石借口马匹少,将在河北的骑四师撤销番号,改为步兵第二十五师,脱离了东北军序列。现在,蒋介石下令骑二军调往豫皖边区的沈丘、项城一带,归第一战区前方指挥官孙桐方指挥,并将骑三师、骑六师合并,保留骑三师番号,眼见三个师的骑兵第二军也变成一个师了。张学良又是找蒋介石,又是找何应钦,要求保留骑六师番号,就地补充,结果蒋介石固执己见,将非东北军系的暂编第十四师廖远泽部划归骑兵第二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要不了多久,廖远泽将来铁定会成为骑兵第二军军长的,骑兵第二军已经不能算是东北军了。

  到现在为止,东北军整编后的六个乙种军只剩下于学忠率领的五十一军、五十七军和在鄂南的四十九军了,且三个军都是遍体鳞伤,加到一起,兵力也只是几万人。

  这年头,在张学良这些人的心目中,枪杆子比爹妈还亲呢!蒋介石把东北军弄成这样,张学良心里把他当成了最大的仇人,只不过碍于抗战和名义上的兄弟情分,不好反抗而已。蒋介石这一辱骂,张学良心里就想老蒋八成是又要借着这几封告密电报打于学忠和五十一军、五十七军的主意了,心头的火苗腾腾腾直往上蹿,自然是针尖对麦芒,你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好过不成,噼里啪啦就骂开了。

  国民党各部队打仗不怕死人多,怕的是不给补充和撤销番号,那等于是踢了国民党将领们的饭碗。蒋介石就是要踢杂牌军的饭碗,别说是东北军了,就是阎锡山的晋绥军、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军、以及川军、滇军都要被踢饭碗,最好全部中央化,让黄埔学生来率领。

  这是杨永泰早在追击长征中的红军的时候就定下的计策。

  现在粤军、黔军、湘军已经中央化,原来实力最强的东北军也被弱化,成了最弱小的杂牌军。张学良不识趣,还端着副总司令的架子几次三番地找蒋介石、找何应钦,给四十九军、骑二军要补充,蒋介石早已经恼透了,早就想好好教训教训张学良了。

  也不光是蒋介石,包括何应钦、陈诚等中央军大将在内,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要通过抗战,在打鬼子的同时消耗杂牌军。

  蒋介石刚刚把有中华抗日无敌名将之称的刘一民由中将降为少尉,有不抵抗将军称号的张学良竟然敢和他对骂,是可忍孰不可忍!

  蒋介石的骂声越来越高,脸也气的通红,眼睛饿狼一样,盯着张学良痛骂:“你老子是军阀,你也是军阀!你老子是胡子,你也是胡子!你老子怕日本人,你也怕日本人!父子两个一丘之貉,没有一个好人,统统都是饭桶!”

  两个人骂架,最怕辱及先人,那是要拼命的!

  张学良也急红了眼,张嘴就骂:“操你姥姥的,你敢辱骂先父?”边骂边拔出了手枪,朝着蒋介石“砰”的就是一枪。

  本来,德安里101号警卫森严,进入院内都要接受严格检查,更不用说接近委员长的人了。凡是蒋介石召见的人,别说带枪带刀了,就是身上想带个铁钉之类的东西都不可能。而且,受委员长召见的人也没有带武器的想法。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张学良就是个例外,他是海陆空副总司令,又是蒋委员长的拜把子兄弟,他那胡子出身的父亲张作霖张大帅平生都是枪不离身,他从小受父亲熏陶,也是枪不离身,随身总带着一支小手枪,以防万一。他的这个习惯蒋介石很清楚,当年二人结拜时张学良都带着枪,蒋介石浑不在意,从此以后全中国也就只有张学良能够佩枪见蒋介石了。

  蒋介石在张学良伸手拔枪的时候就已经警觉了,伸手按响了桌铃,身体也本能地向下蹲,想躲到桌子下面,就听“砰”的一声,子弹打在了蒋介石的左臂上。就听蒋介石哎呦一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枪声惊动了门外执勤的侍卫官,推开房门就冲了进来,抬手就朝张学良射击,“砰”的一枪,击中了张学良的后背。张学良一下子扑倒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鲜血汩汩直流。

  其实,张学良开枪后马上就惊醒了,扔掉了手枪,想跑到桌子后面去看蒋介石伤着没有。可惜,蒋介石身边的侍卫都是千挑万选的,对蒋介石忠心不二,根本就不会给张学良机会。

  蒋介石办公室里的枪声把全楼都惊动了,侍一处主任张治中、侍卫长王世和、侍二处主任陈布雷都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蒋介石从桌子后面扶了起来,喊医生进来包扎。

  张治中胆子大,伸手一试张学良鼻子,还有气,忙“张副总司令、张副总司令”地喊了两声,张学良含含糊糊地“嗯”了一声。

  王世和瞪着眼睛大叫:“张汉卿胆敢行刺领袖,死有余辜!”边喊边举起手枪,对准了张学良的脑门就要再补枪。

  张治中忙制止了他,喊侍卫官快叫救护车。

  蒋介石瞪着惊惧的眼睛看着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的张学良,半天才反应过来,张学良敢枪杀领袖,十恶不赦!但是东北军还有好几万部队呢,一旦让他们知道张学良死在自己的办公室,那就是大祸。张学良不能死!

  蒋介石当即下令找最好的医生抢救,严格保密,谁敢传出去一律枪毙!

  等救护车赶到,蒋介石官邸的医生已经给蒋介石和张学良进行了包扎。张学良躺在担架上,身上蒙上了一块绿军毯,被抬上了救护车。

  也是张学良命大,侍卫官的那一枪打在了他的后背,伤势很严重,但是子弹都没有伤及心脏。这也是那侍卫官第一次遇到有人敢向蒋介石开枪,生怕追究他值班警卫不严的失职责任,心慌意乱之下,枪口偏了。不然的话,堂堂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哪里还有命在!

 

 

第九二0章 官邸枪声(续)

  历史上发生西安事变的时候,蒋介石没有防备,带着一众大员晕晕乎乎成了张学良的俘虏。这次官邸之变蒋介石同样没有防备,稀里糊涂挨了张学良一枪,只不过主客易势,张学良落到了蒋介石手里。

  西安事变的背景很复杂,那个时候张学良率东北军进驻陕西,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一起围剿红军,遭到红军痛击后,蒋介石又撤销了东北军三个师的番号,张学良认识到打内战没有前途,这才与共产党秘密接触,与红军签订秘密协定。现在由于刘一民的出现,西安事变发生的前提都不存在了,而且刘一民谈话中暴露出对张学良放弃东北的反感和鄙夷,张学良与共产党联系和合作的前提也不存在了。就这,老蒋还是逼得张学良二百五脾气大爆发,拔枪相向。结果,总司令与副总司令一重伤一轻伤,造就了一段中外战史上的千古奇谈。

  把张学良送往医院后,蒋介石交待王世和亲自去医院安排张学良治疗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务必不能传出一丝风声。

  这个时候,在德安里居住的宋美龄、何应钦、张群都来了,包括还留在渝城的贺国光和住在其它地方的孔祥熙、宋子文都被紧急召来,商讨对策。

  跟随张学良来晋见蒋介石的警卫早已被侍卫官们控制,此刻德安里风声鹤唳,警卫组的卫士都是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在101号前前后后布设了防线。

  宋美龄一到蒋介石办公室,看见蒋介石胳膊上缠着绷带,眼泪就扑扑簌簌往下掉,拉着蒋介石坐到一边的沙发上,小心翼翼地捧着蒋介石受伤的胳膊,破口大骂张学良丧心病狂,竟敢戕害领袖,罪责难逃。

  宋美龄虽然是女中豪杰,但是丈夫遇刺,关心则乱,露出小儿女情态非常自然,在场的这些大佬们没有一个人觉得肉麻,反而觉得再正常不过。

  实际上张学良对宋美龄很好,都到了崇拜的地步。他也最听宋美龄的话。宋美龄对张学良也很好,关爱有加。但是张学良想要蒋介石的命,宋美龄那是万万不依的。

  也难怪宋美龄对张学良破口大骂,要不是蒋介石机警,那一枪说不定就要了蒋介石的命,抗战进程和宋美龄的命运马上就会逆转。

  蒋介石烦躁地制止了宋美龄的啰嗦,忍着疼痛,让大家抓紧讨论该怎么办。

  此时蒋介石办公室里聚集了他的幕僚班子和最亲近的人,宋美龄低低的啜泣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放大、回荡。

  陈布雷建议立即公告中外,将张学良绳之以法,让军事法庭审判其谋杀领袖之罪。理由是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张学良冒犯领袖,无礼;谋害兄长,无义;一二八上海抗战时,张学良不遵从国民政府调其增援上海命令,狮子大开口,以巨额军费要挟政府,坐视不救,寡廉;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在东北仅有第二师团10500人的兵力,张学良坐拥陆海空齐全的四十万精锐,不放一枪退出东北,还往领袖身上泼脏水,说是奉命不抵抗,做人无耻到这种地步,可谓少耻。如此无礼、无义、寡廉、少耻之人,竟然窃据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高位,早就应该绳之以法,从严审判以谢天下!

  陈布雷是蒋介石的文胆,对蒋忠心耿耿,说话义正词严,以儒家正统学说来界定张学良,听在国学修养深厚的蒋介石耳中倒没有什么,但是听在擅长纵横捭阖的贺国光耳中,就变成了不识时务的夫子之言。张学良无礼、无义、寡廉、少耻,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龙云,哪一个从心眼里尊敬过蒋委员长?难道都要把他们绳之以法么?特别是共产党,喊着团结抗日的口号,行扩大势力之实,但他们就是那样干了,你有本事把毛泽东、朱德绳之以法让我看看?

  今天的事情太突然了,饶是贺国光足智多谋,也觉得棘手。本来这东北军已经被削弱的差不多了,再也不可能掀起大浪了。而且,开战以来,东北军各部队虽说战绩不咋样,但都打的很苦,确实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发生过抗命不尊之类的事情。特别是于学忠部刚刚配合八路军教导师取得了鲁南大捷,虽然国民党大佬们都知道鲁南大捷是以八路军为主取得的,于学忠部只是起了诱敌、阻敌作用,没有八路军说不定五十一军、五十七军会被日军消灭的,但那毕竟是大捷,实实在在的大捷。贺国光就想不通,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这种事情呢?难道是委座操之过急么?

  定定神,贺国光慢条斯理地开言了:“委座,处理这个事情还得戒急用忍,得服从于抗战的整体大局。张学良固然该杀,但是现在不是时候。这个事情还得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得找个合适理由,把张学良的家人和部属暂时蒙到鼓里,一切都要等张学良的伤势稳定以后再说。”

  蒋介石实际上也是这想法,闻言忍不住点点头。

  何应钦不干了,瞪着眼睛反驳道:“国有国法,军有军纪。张学良胆敢戕害领袖,就必须上军事法庭,公开审判,明正典刑,以儆效尤。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戒急用忍,必须公审张汉卿,彻底解决东北军!”

  何应钦是中央军的二把手,也是蒋介石最重要的大将。历史上,何应钦是因为在西安事变时主张武力解决,调遣中央军威逼西安,落下了企图借西安事变置蒋介石于死地好取而代之的嫌疑,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和蒋介石有了嫌隙。现在,没有发生西安事变,但是发生了官邸之变,何应钦态度依然如此强硬,可见有的历史书上把何应钦定为亲日派未必靠谱,他要是亲日派,那抗战就不用打了。

  蒋介石的心理很矛盾,他知道此时不是严惩张学良的时候,但是也确实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军问题。因此,虽然伤口一阵疼似一阵,额头上都是黄豆一样大的汗滴,害得宋美龄边用小手帕给他擦汗边掉泪,蒋介石还是想听听何应钦说说如何彻底解决东北军。

  何应钦知道蒋介石急需止疼静养,见蒋朝他微微点头,也不啰嗦,接着说道:“东北军现在剩余的兵力不多,第四十九军只剩下一个一0五师,主官更换的差不多了,只余下上校军长刘多荃和戴罪立功的师长王铁汉,只要电令罗卓英以开会为名将二人扣留即可;六十七军已被撤销番号,余下的一0八师划归王敬久指挥,已经中央化,不存在问题。骑兵第二军现在只剩下一个骑兵第三师,位于河南的沈丘、项城一带,命令孙桐萱将其缴械;东北军建制完整的三个军一是鄂南的万福麟四十九军,二是于学忠的五十一军、五十七军。让薛岳解决四十九军一点问题都没有。剩下的五十一军、五十七军现在处于台儿庄一线,有两个办法处理,一是调往豫陕交界处,交蒋鼎文指挥,命其负责伺机收复商洛地区和渭南地区,如不执行命令,就在行军途中由蒋鼎文负责缴械整编;另一个办法是置之不理,暂时封锁张学良受伤消息,让日军消灭他们。我判断,日军对山东的大规模围攻就在眼前,只消严令于学忠死守台儿庄运河一线,他们就会成为日军的靶子。以五十一军、五十七军鲁南大战后两万五千人的兵力,日军一个师团就可以很轻松的消灭他们。就算刘一民增援,能救了于学忠一命,估计五十一军、五十七军也会十成去七成,再也不会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

  何应钦身为总参谋长,竟然对如何处置东北军各部队说出如此详尽的办法,足见其昼思夜想就是如何消耗杂牌军了。要是让于学忠他们听到,恐怕直接操起枪就和中央军干开了。可惜,这是绝顶机密,于学忠他们听不到。

  何应钦的话让张治中出了一身冷汗,真要是像何应钦计划的这样搞,东北军固然是没有丝毫反抗余地。但是,看到东北军下场的川军、桂军、晋绥军、滇军还会像现在这样与中央同心同德、死打硬拼么?此事万万不妥。

  张治中马上站起来,朝蒋介石敬礼后报告说:“委座,此事不能这样做。解决东北军易,处理川军、桂军、滇军、晋绥军难。搞不好,就会把局面彻底搞乱。光凭中央军,是打不赢抗日战争的!”

  孔祥熙是民国史上的重要人物,后世的许多人提起孔祥熙,只知道他的贪腐和四大家族之一的名头,只知道他娶了宋氏三姐妹之一的老大宋霭龄,不知道孔祥熙之所以能当11年的财政部长,那也是长袖善舞、在阴谋诡计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论胆识、论才学,在民国人物中,那也是第一流的。

  孔祥熙考虑问题和别人不一样,贺国光考虑的是如何把官邸之变的损失减轻,何应钦考虑的是如何对东北军缴械整编,张治中考虑的是牵一发而动全局,孔祥熙考虑的是钱。

 

 

第九二一章 官邸枪声(再续)

  孔祥熙现在是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是中华民国的政府首脑。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政治地位、积累下偌大的家族财富,全靠眼前因枪伤疼得额头上都是汗珠子的连襟蒋委员长。没有他的好挑担子,他就是学问再高、人品再好、再老谋深算,那也是不可能干到今天这样子的。

  这满屋的人都是蒋介石的心腹,考虑问题自然都是站在蒋介石的角度去考虑的。但是,心腹与心腹之间也有远近之分,其他人和蒋介石再贴心,也没有孔祥熙、宋子文和蒋介石贴心。宋美龄就不用说了,人家是两口子,夫妻一体。

  孔祥熙看着蒋介石疼痛的样子,听着小姨子低低的啜泣,心里把张学良的祖宗八代都骂遍了。

  骂归骂,孔祥熙可不光是蒋介石的连襟,他还是行政院长呢,蒋介石找他来不是听他问伤在哪里了、疼不疼之类的扯淡话,是要问大计方针的。孔祥熙明白,眼前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稍有耽误,消息就可能走漏,各防区的东北军部队如果收到电报,必然发生反应,局面就不可收拾了。只不过到底应该怎么办,孔祥熙有自己的想法。

  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开口了,他说的很实际,东北军剩下的兵力虽然不是很多,但都在各防地支撑着,打的也算不错。他们和日本人仇恨深,最起码不会投降日本人。要是真的把东北军解决了,遣散了,再编练几个军,那就需要一笔很大的开支,而且还是新编部队,没有战斗力。不如借着这个事情做文章,等张学良伤势稳定后,以谋杀领袖罪名威逼他,逼他公开彻底认错服输交兵权,东北军的将领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人在我们手中,把柄在我们手中,罪行极大极确凿,就算枪毙了他,也不会有人说不对的。这事好办的很!我看张汉卿就是一个容易冲动的阔少,肚子里没有几滴水,成天在女人中间周旋,这种人好对付。大不了给东北军的那些将领们升升官或者是弄点钱就行,用不着大动干戈。事实上开战两年来,东北军各部队已经认同了中央指挥,张汉卿已经没有以前的那种权威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45 , Processed in 0.05381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