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739 页

  这孙乐洵是潍城附近人,才23岁,脾气有点倔,刚才在望海门门口差一点和伪军哨兵冲突,屁股上还挨了一枪托。赵治宇他们就不同了,一个个神色内敛,一声不吭,背着条篓跟在孙乐洵身后,在潍城城内穿街走巷,直接去了厉文礼鲁东和平建国军驻潍城办事处主任丁叔言家。

  丁叔言是潍城首富,家就是潍城有名的十笏园。抗战爆发后,丁叔言没有像潍城维持会的那些大商人、大地主一样打着白旗去迎接日寇,而是随着厉文礼到安丘西南山区打游击。厉文礼部最困难的时候军粮接济不上,是丁叔言写的字据,派人送给丁家的佃户们,让他们把粮食全部交给厉文礼部。那个时候的丁叔言绝对是一个为了抗日抛家舍业的英雄。可惜,厉文礼在日军高压下力战被俘,投降了日寇,连带着丁叔言也跟着他做了汉奸。只不过这丁叔言和厉文礼等人不同,毕竟是潍城首富、地方上卓有声望的人物,不肯让自己的双手沾血,没有什么大恶。

  赵治宇之所以来找丁叔言,是奉了刘一民的命令,想动员丁叔言反正,利用他的影响力,进一步瓦解山东地面上的伪军,打击日军以华制华的罪恶企图。

  丁叔言家门口站着伪军哨兵。

  孙乐洵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对伪军哨兵说:“老总,前些日子,丁主任路过我们村,吃了我们的杠子头火烧,说是好久没吃过这么好的火烧了。让我们大量做,做好后送到十笏园来,有多少他买多少。麻烦老总去报告一声,看丁主任要不要。他要是要,我们就卖给他。他要是不要,我们就背到东关城去卖了。”

  门口的哨兵不知道这档子事儿,但是有杠子头火烧吃,谁不愿意啊?

  哨兵询问孙乐洵他们是哪里的?

  孙乐洵回答说是流饭桥的。

  流饭桥距离潍城十八里,做的杠子头火烧最有名。

  哨兵看了看孙乐洵身后那些汉子们的身板,嘴里啧啧有声:“不错,身板都不错。做杠子头火烧就得年轻力壮的汉子才行!你们等着,我进去报告!”

  丁叔言此时正在屋里发愁,因为厉文礼又找他想法筹措军饷了。

  丁叔言此人严格说是一个极重友情的人。厉文礼当潍县县长的时候,和他成了朋友。结果,厉文礼要抗日,他就领着家眷义无反顾地跟着厉文礼抗日。厉文礼投降当汉奸,他也随着厉文礼投降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虽然是潍城首富,但无兵无卒,只能依附于厉文礼。

  县长不同于战前,丁叔言虽然有2万亩良田,但是由于他随厉文礼投敌,八路军清河军区、鲁中军区部队在潍城活动时,都把他的土地按汉奸土地没收,分给了无地的佃户。他再去找这些佃户要租子,那些佃户明里不敢说不给,暗里总是想法拖延,还时不时地说粮食送到半路被八路军缴获了。丁叔言本人又不想毁了丁家乐善好施的名声,这粮食就越发的收不上来了。

 

 

第一一0五章 丁叔言

  丁叔言正在作难从哪里给厉文礼筹集军粮,卫兵进来报告说门口有几十个流饭桥来的卖杠子头火烧的,说是老爷前段时间曾经去过流饭桥,让他们多作杠子头火烧,有多少要多少。现在这些人就在门外,问丁主任要不要,不要的话他们就拿到东关城去卖了。

  丁叔言一听有几十个人来卖杠子头火烧,高兴得让卫兵赶紧叫进来,全部买了。

  几十个汉子背着装满杠子头火烧的条篓走进了十笏园。

  赵治宇走进十笏园,心里竟然一阵恍惚,似乎又回到了鲁中战役的时候。

  那个时候,这十笏园曾经是日军第一0八师团的师团司令部,刘司令员曾经孤身杀进十笏园,用毛笔、水笔、铅笔将一0八师团师团长下元熊弥中将钉在办公室的墙上,并借用下元熊弥名义,调动日军,创造了鲁中战役消灭日军第一0八师团、第三十三师团、进而攻占济南、消灭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和济南守备队的辉煌战绩。当时,刘、罗首长指挥部就曾经设在这十笏园中,刘司令员离开潍城前,曾经在这里审问日军十二军司令官、勇足将军尾高龟藏和两个中将师团长,并对记者发表谈话。那情景,宛如昨日。

  赵治宇定定心神,朝孙乐洵使了个眼色。

  孙乐洵马上和丁府的管家搞开了价钱。

  一个说给的价钱已经很公道了,你去街上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都是这个价。

  另一个说请管家开恩,再多给一点。现在粮食不是被皇军和厉司令的兵抢走,就是被国军的游击部队抢走,还有可能被八路军的游击队征用,乡下人实在是没活路。别看路不远,可世道不太平,进城卖杠子头火烧都是拿命当赌注的,不容易啊!

  说着说着,年轻的孙乐洵就和丁叔言的老管家起高腔了,开始吵架了。吵到面红耳赤的时候,孙乐洵就大声吆喝:“什么丁大善人,还当过北洋政府的众议院议员和黎元洪的总统府咨议呢,我看还不如我们乡下人实在,买个火烧都这么吝啬,我呸,丢祖宗先人了!”

  丁叔言自从随厉文礼投敌,心里就有个死结,最怕人说他是汉奸和丢祖宗先人。孙乐洵这一大声吆喝,丁叔言坐不住了,从书房走了出来,到了库房,咳嗽一声,止住了正拉枪栓作势抓人的卫兵,慢悠悠地说道:“小伙子,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不能出口伤人啊!”

  赵治宇这才仔细打量了一下丁叔言:50多岁,看上去面目和善,像一个饱学宿儒。

  孙乐洵大声说道:“丁主任,不是我年轻不懂事,出口伤人,是你的管家太抠唆!你也知道现在的粮食都被皇军和这司令、那旅长抢光了,老百姓能有一口高粱糊糊喝,那都是上等光景。这么好的杠子头火烧,你的管家非要按老价钱给钱。你去街上打听打听,看看现在一斗麦子都卖到啥价钱了么!”

  丁叔言正在为粮食发愁,自然是知道小麦多少钱一斗了,还知道有钱也买不到。因此,他当即说道:“管家,按时价给钱。”

  说完,丁叔言转身就要离去,就听孙乐洵又说道:“要是丁主任真的能按时价给钱,我们明天、后天、大后天还来卖!”

  这下,丁叔言兴趣来了,招手叫过孙乐洵:“小伙子,你说你明天、后天还能来卖这么多杠子头火烧?”

  孙乐洵肯定地点点头。

  丁叔言马上就说:“小伙子,走,我们找个地方谈个买卖。”

  孙乐洵迟疑了一下,说道:“我不会算账,谈买卖得我大哥去才行。”

  丁叔言问道:“你大哥在哪里?”

  孙乐洵抬手朝赵治宇指了指。

  丁叔言就叫孙乐洵喊上他大哥,跟着他走。

  十笏园并不大,时间不长,三个人就到了丁叔言的办公室。

  丁叔言坐下后,没有请孙乐洵和赵治宇落座,他虽然是有名的饱学之士,也没有让乡下农民在他面前落座的习惯,更别说给孙乐洵他们上茶了。

  不等丁叔言开口,赵治宇就开口了:“丁先生,我们是八路军,是受刘一民将军指令,来给你送他的亲笔信的!”

  “哐当”一声,丁叔言手中的茶杯掉到了青砖地上,摔的粉碎。

  刘一民的信写的很家常,说是他驻军潍城期间,曾经留住十笏园,知道主人丁叔言是一个对潍城教育、公益事业很有贡献的人,曾经与蔡元培先生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心里很敬佩。不意丁先生后来竟随厉文礼投敌,当了汉奸,愤慨之余颇多惋惜。想起丁家书香传家、经营首富,丁先生又办学育才、著述颇丰,就为丁先生不值。考虑到丁先生一直随厉文礼行动,无枪无兵,之所以随厉文礼投敌,中间颇多客观原因,且投敌后并无大恶,故命人持亲笔信前往接洽,望丁先生悬崖勒马,改过自新。如能听从劝告,幡然悔悟,八路军将保证丁先生一家安全,并邀请丁先生到根据地从事教育工作。

  信不长,后面落款赫然是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刘一民。

  看完信后,丁叔言先是冷汗直流,后来总算冷静下来,抬头问道:“如果我不从,贵军是不是要按照对付汉奸办法枪毙我?”

  历史上,丁叔言是在1946年自杀的,原因是当了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山东省保安第一师师长、胶济铁路警备司令的张天佐,以汉奸罪将丁叔言收监,勒令他补交抗战八年土地粮银折合法币两亿元,以补充军用。丁叔言无奈只得变卖房产、借高利贷凑足黄金1000余两来满足张天佐。结果到了冬天,张天佐又要丁叔言为全师官兵每人发一套军服和一双军鞋,否则就要追究他“陷害国民党党员”罪。丁叔言实在无法填平张天佐的欲壑,更是对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主义”信仰的前途深感失望,信仰破灭,再也无可寄托,只得写下了“如此世界,何足留恋;五十九岁,不为少年;吾乃达观,并非短见;一生过程,化为云烟。九年前的今日,是为了国家民族谋生存;九年后的今日,是为了个人精神求摆脱”的诗句,服毒自尽以了尘事。

  现在丁叔言直截了当地问八路军会不会枪毙他,说明他随厉文礼投敌后心理压力是多么大!

  赵治宇说道:“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刘司令员信中说的清楚,丁先生过去在潍城办学有功,协助厉文礼抗战有功,就算丁先生拒绝司令员的劝告,只要你能像现在这样手上不沾染抗日军民的鲜血,我们将来赢得胜利后,追究汉奸责任,也会一是一、二是二,按照国民政府惩处汉奸条例执行,该判处什么刑罚就判处什么刑罚,而且是由法官说了算,不会草率地统统枪毙的。公审镇压汉奸,主要是针对那些跟着日军为非作歹、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铁杆汉奸进行的。那是今天见今天杀,明天见明天杀,就算是他钻进地缝也要把他挖出来执行死刑!”

  丁叔言又问:“那对厉文礼呢?”

  赵治宇直接回答说:“厉文礼指使部下枪杀鲁东行辕主任卢斌,投敌后指挥部队配合日军扫荡,坏事干尽,必死无疑!”

  丁叔言喃喃自语:“厉文礼对潍城建设有贡献啊!”

  赵治宇冷冷地说:“厉文礼对潍城建设的贡献抵不上他投降日军带来的恶劣影响和欠下的累累血债!”

  丁叔言无言以对,半天才说:“容我想想。”

  赵治宇不给他思考时间,告诉他八路军的耐心是有限的,时间很宝贵,请丁先生想清楚,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丁先生听从司令员劝告,能够幡然醒悟,有重大立功表现,相信潍城人民会宽恕丁先生的。如果不听从劝告,坚决跟着厉文礼当汉奸,就算躲过八路军的打击和以后的正义审判,恐怕也躲不过潍城老百姓的鄙夷。刘司令员之所以写信劝告,是看在丁先生在潍城创办三所小学的份上,看在丁先生曾经抛家舍业坚决抗日的份上,请丁先生想清楚了。

  丁叔言跟着厉文礼投敌,那也不是心甘情愿的,问题是厉文礼投敌了,他想不投敌都不行,除非他一家人不想活了。丁叔言不是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烈士,但也绝不是铁杆汉奸。这种人,在这个时代太多了。

  丁叔言最后选择了接受刘一民劝告。

  既然丁叔言决心反正,赵治宇就把八路军正在进行鲁东大战,主力很快就要攻占潍城,要丁叔言利用伪鲁东和平建国军驻潍城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协助他们夺取城门,接应主力进城,摧毁日军第三十二师团司令部、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部。

  丁叔言慨然应诺!

 

 

第一一0六章 诛杀

  丁叔言反正的决心下得非常及时,正午的时候,潍城里的日伪军就乱成了一团,八路军聚水淹日伪军的消息传到潍城来了。

  潍城沦陷后曾经被八路军解放,日军重新占领后下大力气恢复统治,把那些因为罪责较轻而没有被八路军公审枪毙的汉奸都找了出来,招兵买马,重新组建了日伪政权体系。

  这个时候的潍城,驻扎着不少日伪机关。

  日军方面,除了第三十二师团司令部和各直属联队司令部外,还有山元贞夫任班长的宣抚班,日本人藏北任队长的潍城日军宪兵队。

  伪政权方面,伪莱潍道尹公署设在潍城,管辖潍城、昌邑、高密、安丘、昌乐、平度、掖县7县,日本人高桥任顾问,汉奸常之英任道尹;伪潍城县政府由日本人北赖任顾问室主任,大烟鬼汉奸帅景略任知事。伪潍城县政府设有日军指导官负责训练的伪潍城警备大队,下辖四个分队,负责配合日军下乡扫荡。

  潍城警察所由汉奸孟广铭任所长,下设东关、坊子2个分所,城里、坝崖、寒亭3个分驻所,固堤、廿里堡2个直辖分所。

  除了日军军事机关和伪政权外,潍城还驻有几个日伪特务机关,如汉奸韩愉庭任团长的潍城青年团,汉奸县知事帅景略兼部长、日本人凌谷敏南任主事的新民会潍城指导部,日军随军和尚加藤丰正联络当地几名中国和尚组成的东亚佛教会,暗娼汉奸谭武氏组织的日伪情报组。

  八路军水淹日伪军的消息一传到潍城,城里的日军宪兵队、宣抚班和伪潍城警备大队、警察所全部行动了起来,跑到潍河桥附近去打捞搜救被大水冲下来的日伪士兵。

  潍河突然涨大水,而且水面上漂浮着那么多日伪军尸体、驮马尸体,这事儿小鬼子想封锁都封锁不住,有些伪军家属就哭着喊着跟在日军屁股后面跑到潍河桥附近去看情况,四里八乡的老百姓们也跑去看热闹,把潍河边搞得像举办赛龙舟一样热闹。

  赵治宇很想趁着日伪军忙着去潍河桥边打捞尸体的机会在潍城动手,打掉第三十二师团司令部。趁你病要你命,这是八路军对日军作战的不二法门。日军没病都要制造机会让他病,何况现在潍城的日军第三十二师团和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已经病入膏肓了呢?

  赵治宇没有这么做。原因一是时间有点早,他在这里一动手,很可能就把鲁东大战的意图全部暴露了,日军战车第一师团就不会出动增援柴沟一线了。二是潍城毕竟是鲁东日伪军的大本营,现在又是激战时期,日军第三十二师团长井出铁藏中将不傻,只是命令宪兵队、宣抚班指挥着伪警备大队、警察去潍河边打捞搜救,留守潍城的日军部队可没有动。赵治宇的人手太少,武器又不趁手,一旦打响,身份暴露,就算随他行动的特战小队再骁勇善战,也不可能是驻守潍城的日军的对手的。

  这打仗啊,就像女人做衣服一样,每一针每一线都得缝织到位,不然的话,衣服是做不成的。

  赵治宇就用丁叔言的电台,给三纵司令员李清发报,报告潍城日伪军主力赶往潍河桥打捞日伪军尸体的情况,并与在城外隐蔽待机的特战三中队其余四个小队取得了联系,命令他们趁潍城老百姓去潍河桥看热闹后返回的大乱机会进城,加强城内力量。

  李清回电指示赵治宇,行动时间不能变,没有他的命令不能动手,要沉住气,一定要等后刘、罗首长命令。

  丁叔言此时是厉文礼驻潍城办事处主任,自然也接到了通知,厉文礼还派了个副官来促请,要丁叔言陪他前往潍河桥查看情况。

  此时,丁叔言已经决心反正,哪里还会陪厉文礼去看水淹日伪军的惨状,告诉厉文礼的副官说他正在和流饭桥的乡民谈给部队供应杠子头火烧的事情,走不开。

  厉文礼的副官走后,丁叔言喟然长叹,说是刘司令员这招太过狠辣,有伤天和。不说日军了,还有几个团的鲁东和平建国军呢,毕竟都是中国人,下手太狠了。

  赵治宇告诉他,比这招更狠的还在后面呢,那些日伪军都死有余辜。日军不用说了,没人请他们到中国来,既然敢到中国烧杀奸淫,就得以死来向中国死难民众谢罪。那些汉奸伪军更可恶,日军糟蹋中国人,他们也跟着为虎作伥,一帮数典忘祖的家伙,早就该死!

  丁叔言不再多说,抚胸长叹之后,就按照赵治宇的要求,把自己的亲信集合起来,分派任务,去接应八路军特战三中队主力进城。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05 , Processed in 0.05755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