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762 页

  裕仁天皇开口了:“各位爱卿:北支那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指挥部队进行的中条山战役,一扫北支那派遣军近年来的颓势,打出了大日本陆军的赫赫军威。友邦德国、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都给朕拍了祝贺电报,朕心甚喜。朕多次说过,问题不在我们干了什么,而在于全世界对我们所干的事情有什么反应。北支那派遣军此次中条山之战,友邦反应甚好。还有,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将到任后,修通了满洲国新京到朝鲜的铁路,便于沟通满洲国和朝鲜的联系,朕也很欣慰。”

  说到这里,裕仁天皇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尖利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中条山之战说明,只要部署正确,掌握敌情,大日本陆军是战无不胜的!朕决定,晋升陆军中将、北支那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调任军事参议官,任命陆军中将冈村宁次为北支那派遣军司令官;晋升陆军中将、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

  现场的陆军头头脑脑闹们一下子就激动了,一个个连呼天皇万岁!

  陆军的头头脑脑们之所以如此高兴,是因为天皇陛下在这个时候决定晋升多田骏和冈村宁次为大将,等于是肯定陆军的贡献。至于多田骏被免职转任军事参议官一事,这些陆军头目并没有不满,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多田骏自己的意愿,而且冈村宁次似乎比多田骏更适合担任这个职务。

  陆军首脑们的表现让海军首脑们嫉妒的都有点抓狂了!

  海军将领们对多田骏转任军事参议官一事的看法和陆军将领不同。在他们看来,陆军将领转任军事参议官的,都成了中央决策层的要员,比如寺内寿一、杉山元、畑俊六等。这些人都是进可为相、出则为统兵大将,比海军的军事参议官前途光明的多,得的好处也多的多。这一听说在华北连吃败仗、只打了中条山一个胜仗的多田骏不但晋升了大将、又要回来担任军事参议官,原来还装出一副不理政事的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眼睛都绿了。

  裕仁天皇早已不是少不更事、脾气乖张的皇太子了,他今年已经四十岁了,城府极深,一举一动都是他躲在皇宫里深思熟虑后的结果,颇含深意。不要说是一般的高级将领了,包括首相近卫文磨,都得时时揣摩他的圣意。

  裕仁天皇说完后,端起身边女官递过来的茶水低下头轻轻地啜吸一口,似乎恢复了平静,轻声说道:“嫩绿的叶子就像春天春风催生的破土嫩芽一样,清新、鲜嫩,看一眼都让人脾脏生香,品一口能使人心神安定。奇妙的是这茶叶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还有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宛如支那江南太湖边春来穿着绿色苏绸、亭亭玉立的商女一般。支那人真是会享受啊!据说这碧螺春还是清国康熙大帝命名的。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真是好茶啊!”

  在场的都是日本制定、决策日本侵略政策的巨头,一个个都是心思灵动的主儿,天皇云里雾里的一番话听在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不同的感悟。

  裕仁天皇的叔父、54岁的朝香宫鸠彦王马上就奏道:“启奏天皇陛下,支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赏不完的美景、取不完的珍宝、挖不完的矿藏、吃不完的美味。臣愿再次披挂出征,为陛下攻城略地,让支那人把他们的珍宝统统拿出来,进贡给天皇陛下。”

  要不是朝香宫鸠彦王是天皇的叔父,恐怕他就会说出支那美女如云之类的屁话了。

  裕仁天皇看了一眼鬓角已经苍白了的叔叔,不温不火地说道:“朕的意思是要宫内官给每位大臣上茶,让各位品尝一下西尾寿造大将特意送来的雨前碧螺春,和朕同乐。”

  朝香宫鸠彦王是一个无比骄横的货,历史上的南京大屠杀就是他下令进行的。

  天皇话音刚落,朝香宫鸠彦王就又启奏道:“天皇陛下,臣愿统兵出征,为东久尔宫捻彦王报仇!”

  东久尔宫捻彦王是朝香宫鸠彦王唯一的弟弟,在南下追击八路军的时候,在苏北高沟镇莫名其妙被杀。朝香宫鸠彦王手足情深,念念不忘为弟弟报仇。他也不想想,死在中国的日本军人多了去了,何止是一个东久尔宫捻彦王?要是都报仇,他能报的过来么?再说了,死在日军手下的中国人以千万计,中国人也是要报仇的!

  裕仁天皇淡淡地说了句“朕知道了”,就不理朝香宫鸠彦王了。

  几个宫中女官走上来,给参加御前会议的大臣们、将领们奉茶。

  生怕朝香宫鸠彦王再说下去会转移天皇的视线,影响今天会议的主题,首相近卫文磨就赶紧奏道:“陛下,苏德战争开始以来,德军势如破竹,攻势凌厉,其中央集团军已经距离莫斯科不远了。德国驻日本大使奥特每天都要到外务省去,询问我国何时出兵,协助友邦作战。为了慎重,内阁和大本营连续开了三天的联席会议,讨论我国是否要对苏开战。争论不已,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内阁和大本营起草了《适应形势发展的帝国纲要》,呈请陛下御览,请陛下御裁!”

  说完,近卫文磨就把自己准备的报告材料交给宫内官,呈给裕仁天皇。

  德国进攻苏联的事情裕仁天皇一直都在关注,德军的战绩他知道的清清楚楚,关东军的意图、陆海军的意见他也清楚,内阁和大本营联席会议上的争吵他更清楚。

  裕仁天皇仔细翻看了一会儿,然后问道:“首相的意见呢?”

  近卫文磨奏道:“臣个人意见认为应该抓住苏德战争机会,对苏秘密备战。一旦战争形势对我国有利,果断对苏开战。但是,要控制战争规模,战争范围不能超过清国割让给俄罗斯的领土范围。理由有三点:一是师出有名。苏俄创始人列宁曾经向全世界承诺,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就是说要归还沙俄从中国掠夺的土地。满洲国是清国的当然继承者,收回原有国土,理所当然。世界各国无话可说,苏联也不应该有异议。二是我国经济形势没有好转,只能支持有限的战役行动。如果扩大战争规模,后勤压力过大。特别是石油问题,自从美国中止与我国航海通商条约后,禁止向我国出售一切战略物资,我国的石油进口渠道被掐断。陆军现在使用的油料都是动用储备,长时间下去,无法保证需要。从这点上说,我国更应该南下东南亚,从东南亚获取必须的石油、橡胶、大米。三是西伯利亚除了乌拉尔地区、远东地区还有一些经济价值外,大部分地区都是不毛之地,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

  近卫文磨要是知道西伯利亚地下蕴藏着日军急需的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估计就不会这样说了。可惜,他不知道。包括苏联人,现在也不知道。

  近卫文磨说完,裕仁天皇思考了一会儿,又让胡子花白的老元帅闲院宫载仁亲王奏报。

  御前会议是日本的最高决策机构,比什么议员、元老院、内阁会议严肃得多。日军的每一步战略行动都出于御前会议的决策。

  闲院宫载仁亲王已经是标准的老不死了,绝对是迎风眼流泪、咳嗽屁出来的老货了。

  就听闲院宫载仁亲王奏道:“陛下,臣考虑,打不打苏联,关键是要看德国人的攻击速度。如果德国人能尽快攻占莫斯科,我国就毫不犹豫地对苏开战。如果德国人攻不下莫斯科,苏德战争很可能会打成持久战。我国没有必要替德国人作嫁衣裳。”

  近卫文磨、闲院宫载仁亲王说的都是老成谋国之言,历史上,日本对苏秘密备战最后无疾而终的核心点,就是因为德国人在莫斯科城下攻击不顺,让日本人看不到德国速胜的前景,而彻底改弦更张,一心一意南下了。

 

 

第一一五六章 天皇决断(续)

  闲院宫载仁亲王说的意思在场的人都清楚,那就是要等德国人打下莫斯科、苏联败局已定的时候出兵夹击,那样的话,风险小,收益大,一本万利,犹如痛打落水狗一样。

  裕仁天皇沉吟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德国人能不能拿下莫斯科,确实是个关键点啊!”

  稍停一会儿,裕仁天皇似乎收回了思绪,转而问广田弘毅有什么看法。

  日本现在的外相是丰田贞次郎海军大将,只不过他担任外相时间短,裕仁天皇还是向当过第32届内阁首相、当过几届内阁外相的广田弘毅咨询了。

  广田弘毅是历史上二战结束后东京大审判中被绞死的甲级战犯中唯一的文官。之所以只有他一个文官被绞死,主要原因是他当首相时恢复了《陆海军大臣现役将军(大、中将)专任制》,规定陆海军大臣、次官必须由陆海军现役军官出任。这个办法最早出自于日本军国主义鼻祖山县有朋,寺内寿一从破烂堆中翻了出来,广田弘毅很荣幸地被寺内寿一当成了傀儡使用。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办法,把日本内阁的生杀权交到了陆海军手里。陆军或海军随时可以以辞去陆相、海相职务的手段逼迫内阁倒台,也可以以产生不出陆相、海相人选为借口,阻挠首相组阁。日本内阁也由此被绑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战车。

  对于中国人来说,广田弘毅还有个比较出名的事情,那就是在处理伪满洲国问题上提出了“对华三原则”,也叫“广田三原则”:(1)“使中国方面彻底取缔排日言行,摆脱依赖欧美的政策。同时采取对日亲善政策,并付诸实行,进而就具体问题,使其与帝国合作。”(2)“虽必须使中国最终正式承认满洲国,当前则应使中国在事实上默认满洲国之独立,停止其反满政策,至少在与满洲国毗连之华北地区须与满洲国之间进行经济以及文化方面之融通合作。”(3)“鉴于来自外蒙等地赤化势力已构成对日满华三国共同之威胁,应使中国方面为排除上述威胁,在与外蒙接壤地区,对我方所希望之各种措施给予合作。”

  这样一个老牌侵略狂人,而且是无官一身轻的卸任官员,竟然也能参加赫赫御前会议,可见这就是个侵略狂魔的聚会。

  天皇垂询,广田弘毅自然是要回答的。就听广田弘毅字斟句酌地说道:“从日本发展的角度考虑,似乎对苏开战比较好。可以先和苏联进行预防性外交谈判,留下转圜余地。德国攻下莫斯科,我国可以顺势西进,与德国平分苏联。德国如果暂时攻不下莫斯科,我国也可以迫使苏联达成协定,最少也要把远东地区的乌苏里江东部平原和北库页岛划归我国。我想,苏联人一定不愿两面作战,可能会同意我们的要求的。”

  广田弘毅的说法符合陆军的想法,杉山元、东条英机都要奏报。

  裕仁天皇制止了他们,再次询问广田弘毅:“爱卿说的有一定道理,问题是英美等国如何看待我们的行动?我国会不会陷入四面为敌的孤立处境呢?”

  广田弘毅一脸木然:“自从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后,英美就已经把我国列入敌对国了。我国外交上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也扭转不了美国对我们的看法,似乎开战在所难免。陛下不必要考虑英美的态度,土地才是大日本帝国最最需要的。”

  这个广田弘毅,绞死他一百次都不亏!

  裕仁天皇不再询问广田弘毅了,广田弘毅却刹不住车了,再次奏报道:“陛下,从长远看,臣以为我国还是应该南进,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资源。北进是为了解除南进的威胁,因此,外交上一定要以迫使苏联签订协定为目的。”

  裕仁天皇没有嫌广田弘毅啰嗦,稍微点了下头,转而让梅津美治郎报告关东军的想法。

  梅津美治郎在前三天的联系会议上基本没有多发言,精心准备的就是今天的御前会议的发言。刚才,天皇陛下宣布晋升他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刺激得梅津美治郎浑身都热气腾腾的,好像火炉一般。

  梅津美治郎准备的很充分,先感谢天皇陛下的垂爱,表态说一定忠心耿耿、为天皇陛下效劳终生,然后让随行的参谋长木村兵太郎把他带来的苏联西伯利亚地图悬挂起来,便于大臣们观看,这才从容奏道:“陛下,臣以为对苏开战势在必行,而且是越快越好!”

  在场的元老重臣全都支棱起耳朵,听梅津美治郎怎么说。

  梅津美治郎接着奏道:“陛下,苏德战争爆发后,关东军认真分析,认为苏联红军不是德国军队的对手,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搞的排除异己的清洗运动把苏联的中高级军官杀的太多了,苏联军队虽然有很多的飞机、大炮、坦克,但指挥水平低下,部队战斗力低。这一点,通过几天来的战报得到了证实。在德军的强大打击下,苏军完全不是对手。苏联要想扭转战局,只能期盼美国参战或者是冬季天气变化。现在看,美国人还没有做好参战准备,最多也只是向苏联提供一些物资援助。至于天气,现在距离冬季到来还有四个月,有这四个月时间,德军完全可以拿下莫斯科。这里面唯一的变数就是苏联把远东红军抽到莫斯科一线参战。关东军认为,苏联人现在迫不及待地想抽兵西援,他们之所以没有马上抽兵,就是害怕关东军发动突然攻击。”

  裕仁天皇打断了梅津美治郎滔滔不绝的话语,问道:“苏联远东部队兵力装备情况弄清楚没有?”

  梅津美治郎报告说已经非常清楚,苏联在远东部署有30个师、1600架飞机,坦克总数2000多辆。

  裕仁天皇眼睛里突然就变得有点迷茫了,喃喃自语:“1600架飞机啊,可以直接轰炸东京了。”

  这个时候总参谋长杉山元开口了:“陛下,我国的新锐战机投入战场后,首战就取得了27比0的璧山空战大捷。此役,我新锐战机就是与蒋介石中国空军装备的苏联飞机对阵。此战过后,皇军航空兵已经牢牢控制了中国战场制空权。从这一点可以推断,苏联远东部队的飞机不是我国新锐战机的对手。而且,从德军这几天的战果看,如果采用偷袭战法,苏联人的飞机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

  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耐不住寂寞了,接着杉山元的话奏道:“陛下,海军有能力一举歼灭苏联远东海军,配合陆军夺取海参崴!”

  海参崴是苏联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基地,夺取海参崴,等于抄了远东红军的后路,险恶之极!

  总参谋长和海军大臣都摆出了赤膊上阵的架势!

  梅津美治郎生怕天皇陛下看不到北进的好处,赶紧补充奏道:“陛下,关东军看到的不是远东苏军有多少飞机、坦克、军舰,而是苏联长期备战存放在远东的大量的汽油、柴油、钢材、武器弹药和粮食。”

  这就是历史发生变化出现的恶果。

  历史上日军之所以要计划北进,真实意图一是配合德国彻底消灭苏联,二是可以通过北进占领外蒙古,使外蒙古与日本扶持的满洲国连为一体,巩固对满蒙的占领,并进而向西伯利亚扩张。为了执行这个计划,日军实施了建军以来最大规模的动员,制定了关东计划,并确定了8月10日对苏开战。

  之所以日军最后放弃北进计划,一是日本人从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遇阻一事中看出苏联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二是苏联远东红军并没有大举撤兵增援欧洲战场。三是南下攻占东南亚、澳大利亚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特别是可以得到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资源。四是美国掐死了日本的脖子,逼得小日本不得不为了影响国运的石油资源而与美国开战。

  有些论者目光短浅,说什么日本之所以放弃北进攻击苏联,是因为日军在张鼓峰战斗、诺门罕会战中被苏军打怕了,不敢进攻苏联了。肤浅!肤浅之极!打赢了日俄战争的日军会因为两次小小的战役而惧怕了苏军?何况张鼓峰事件、诺门罕会战,日军严格说只是试探性攻击,参战规模限制于师团级。而苏军则是全力以赴。这一点,日本情报系统那么发达,不会不清楚。

  现在历史发生了变化,梅津美治郎早已从《文汇报·军事论坛》中得知了苏军的部署情况和诺门罕会战中的真实伤亡,早已磨刀霍霍准备向猪羊了。因此,他的思维已经不是怎么打了,而是打完后能获得什么样的缴获了。这目光,比历史上关东军贪婪的目光还要凶残、还要恶毒、还要阴险。

 

 

第一一五七章 天皇决断(再续)

  梅津美治郎说完后,裕仁天皇“唔”了一声,说道:“远东苏军确实应该储备有大量的汽油、柴油和各种物资。越南派遣监视委员会的西原一策少将干的就不错,在海防港查获了10万吨的中国战略物资,其中就有大量的汽油、柴油,替帝国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拓务大臣秋田清奏道:“陛下,如果占领了远东地区,仅仅是乌苏里江东部平原,就可以移民200万,进行垦殖,缓解国内人口密集压力,还能为经济增长寻找到新的渠道。西伯利亚战争时,臣曾随军到乌苏里江东部平原考察过。那里水网纵横,土地肥沃,可以大量种植玉米、大豆、稻谷,虽然只是一年一熟,但亩产量很高。完全可以缓解国内粮食紧张的压力。”

  秋田清是怕天皇忘了他是拓务大臣,慌忙站出来奏报。实际上,在座的都是昭和军阀,或者是昭和军阀的附属,没有人在乎能从乌苏里江平原弄回来多少粮食,他们要的东西要比单纯的粮食多的多!

  裕仁天皇的目光越过许多人,看向了军事参议官寺内寿一大将,向他示意,要他奏报。

  寺内寿一上次一心想当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结果被西尾寿造半路劫糊,心情郁闷之下,天天和寺内夫人、小妾雅子小姐盘桓在一起,醇酒美人,好不快活。只是裕仁天皇不愿自己的爱将丧失斗志、宝刀生锈,硬逼着他到大本营坐班,参与作战指挥。最近,寺内寿一心情又好了起来,因为日军已经侵入越南北部,南下东南亚作战已是箭在弦上。只要日军南下东南亚作战。就必须成立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同样的统帅机构。而这个统帅,寺内寿一大将是当然的不二人选。裕仁天皇已经私底下和寺内寿一交换过几次看法了。并且告诉他。一旦需要,他必须披挂上阵,为大日本帝国冲锋陷阵。

  现在,由于苏德战争爆发。北进战机出现,寺内寿一的心情很复杂。他是日军巨擎。原来的主张就是北进,只不过现在情况发生变化,帝国外交陷入僵局。美国中止了与日本的贸易。仅仅是石油、橡胶、钢铁这三样,就让日本陷入了困境。寺内寿一也就在北进还是南进中纠结,试图找出一条好的办法。

  天皇示意之下,寺内寿一只好奏报道:“陛下,北进战机不容错过。因为北进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彻底切断蒋介石政府的外援渠道。苏联是蒋介石政府的主要援助国。如果没有苏联,蒋介石政府在1938年就支撑不下去了。只要北进成功。蒋介石政府不战自溃!但是,也不能影响南进计划。进军法属印度支那已经是箭在弦上,再有迟疑的话,只能让法国人、美国人、英国人准备的更充分。臣思虑,关东军、海军实行总动员,承担北进任务,另外调集部队进攻法属印度支那。法属印度支那的防御力量不值一提,不用太多的兵力就可以一举拿下。而且,南进就能得到从美国花钱都买不来的石油、橡胶、大米、矿石,取得的利益更大!”

  屁股决定脑袋!寺内寿一因为被天皇内定为南进大军的统帅,开始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了。

  裕仁天皇听完后又转向了关东军司令官、新晋大将梅津美治郎:“关东军确有把握能打赢这一仗么?朕记得诺门罕会战时期关东军损失很大啊!”

  梅津美治郎马上奏报道:“陛下,诺门罕会战之所以在西线失礼,臣反复检讨,主要是轻敌。当时是以三单位制的第二十三师团为主进行作战,如果换成第二师团、第五师团、第六师团,情况就会好的多。而苏军,据后来的情报证明,炮兵司令、空军司令都全部到了前线视察,说明他们是倾尽全力了。就在这种情况下,据情报分析,苏军也没有占到便宜,伤亡和皇军基本持平。现在情况不同了,关东军有两个战车师团,又有第二师团、第二十三师团两个机械化师团,还有完备的铁路网用于调动部队。加上有强大的大日本海军的配合支持,臣有把握,关东军一定能击败苏联远东红军。”

  该说的都说了,裕仁天皇不想再啰嗦了。

  裕仁天皇这个人,可不像日本人宣传的那样,是什么反对侵略、热爱生物学的和平天皇,而是骨子芯里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侵略狂、战争狂。不过,这个人有个特点,那就是非常理智和冷静,关键时候能沉得住气。历史上,在决定北进还是南进问题上,是他拍板决定南进的;在终战还是玉碎决战问题上,是他决定无条件投降的。如果没有裕仁天皇,按照军部本土玉碎决战的机会,恐怕后世早就没有什么日本国了。裕仁天皇眼睛看着他的大臣们,用有点虚无缥缈的声音说道:“朕还是皇太子的时候,身体曾经非常虚弱。朕的老师川村纯义海军中将、乃木希典陆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都以培养朕的心智健康、身体强壮为己任,对朕要求极严。乃木希典大将院长阁下告诉朕,大日本的出路在于自强,只有自强才能不受西方列强欺负,才能成为世界强国。朕成年后,20岁到欧洲访问英、法、比、荷、意5国,深感欧洲强国经济发达、文化鼎盛、军力强大。朕还专门去了拿破仑墓地的残废军人院访问,带回了一个拿破仑的半身像,一直摆在书房内,用以激励朕为建设强大的大日本帝国而奋斗。朕登基以来,上赖天照大神庇护,下赖臣民拥护支持,国力一天强似一天。但是,朕夙夜扪心自问,深知我大日本国由于受自然条件所限,资源困乏,不采取非常措施,想成为与英、美、德、苏这样的工业化强国难之又难。这个措施,就是走军事强国之路,为大日本帝国开拓我们梦寐以求的大陆领土!”

  说道这里的时候,裕仁天皇的声音尖利得有点吓人。

  紧接着,裕仁天皇说道:“石原莞尔曾经说过,满洲是无主土地。朕思考,岂止是满洲,整个西伯利亚都是无主土地。这地方,原来是匈奴人牧马的地方,后来是鲜卑人和其它谁也说不清的少数民族生存的地方。匈奴人也好,鲜卑人和那些零星的少数民族也罢,从来就没有把这里当成真正的家园。他们一心向往的是南下攻占中原花花江山。支那的汉族政权也从来没有真正统治过这片蛮荒之地。只有蒙古人曾经统治过,而且在蒙古帝国消亡后这里分裂成了几个小汗国。俄罗斯人东扩的时候,开始就没有人注意过这里。后来因为俄罗斯人侵蚀满洲,清国的康熙皇帝才和俄罗斯人小小的打了两次不值得一提的小仗,签订了条约,划分了边界。诸位大臣请想,清国的康熙皇帝是多么的了不起,他为什么愿意和俄罗斯人划界共处呢?原因就是他心里明白,这里本来就是无主之地。后来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了,上世纪末,清国由于战败,再一次和俄罗斯人签订协定,把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全部给了俄国人。他们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那是无主之地,不心疼。八国联军都攻占燕京了,也没见清国的那拉氏太后把燕京割让给列强么,列强也没人提出要占燕京,原因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燕京是中国的,是有主土地。苏俄一建立,列宁就宣布废除沙俄帝国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列宁的承诺三岁小孩都清楚,包括了归还沙俄强占的中国领土。列宁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原因是列宁要想世界展示苏俄新形象,博得世界支持和同情,减少苏俄的压力。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俄国人都知道整个西伯利亚原来就不属于俄罗斯,是无主土地,得来的容易,失去了也不难过。诸位臣工再想一想,列宁都这样宣布了,中国人当时为什么没有马上同苏俄谈判,收回这些土地呢?答案还是刚才的答案,这是无主土地,中国人连这些土地的准确面积都搞不清楚,自然就是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的态度了。结果,斯大林一上台,不但不承认列宁的承诺,还一直想着策划蒙古独立、新疆独立,非常卑鄙贪婪地肆意攫取中国土地。”

  天皇陛下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参加御前会议的大臣们、将领们总算听明白了,原来天皇陛下比他们考虑的多的多,研究的透彻的多的多,连西伯利亚是无主土地这么复杂的问题都被天皇陛下论证的清清楚楚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3:13 , Processed in 0.07406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