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780 页

  武器弹药方面,上海是日军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的大本营,又曾是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所在地,现在是十三军的大本营,当年还是一二八事变和淞沪会战的主战场,而且,上海的武器装备贮备也承担着必要时支援补给十一军和华南的二十三军的任务,日军的武器弹药储备极为充沛。

  武器装备方面,日军各师团装备的坦克、装甲车、汽车、摩托车、山炮、野炮、速射炮、高射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步枪这里都有,保证随时补充部队战损,足够装备三个师团的。

  这是步兵武器。这次攻占上海,缴获了各日资洋行5000吨左右的大型远洋货船九艘。这些大型货船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客货船,因为经常协助日军运兵,货船都被改成了登陆舰,可以很方便的搭载坦克、汽车等。缴获了日军用于上海到武汉、上海到广州、上海到宁波、上海到青岛、上海到天津、上海到台湾、上海到海南、上海到长崎共八艘大型航运轮船。缴获了二十几艘日军用于内河航运的中小型货船。另外缴获了一批日军用于长江水道、黄浦江水道巡航检查的巡逻艇、汽艇,在吴淞口缴获了几艘日军的布雷艇、扫雷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日军驻上海的第三舰队配合远东作战、东南沿海作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主力舰艇都不在上海。不然的话成果会更大。

  就这,蔡中都满意的不得了,说是回去的时候不用让战士们坐木排了。大海之上,风高浪急,八路军的木排虽然都是用钢板架起的双层木排,也禁不住海水把战士们都弄成水鬼。

  八路军航空队这次也发财了,上海有虹桥机场,还有日军海军的江湾机场,等于陆海军飞机都有。有飞机就有配件,就有航空汽油、航空弹药。接到命令从大店朱家庄子紧急飞来的冯达飞他们,就像李凌风袭占徐州机场时候的办法一样,连夜装运航空汽油、航空弹药,把日军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往回飞。

  弹药方面,包括步兵使用的步枪、机枪子弹、炮弹、毒气弹和海军、航空兵使用的各类舰跑炮弹、航空炸弹,应有尽有。不说别的军火库,光是江湾五角场地下那7条总长7100米的地下隧道,贮藏的弹药就足够日军第十三军各部队用上半年没问题。因此,部队统计缴获弹药的时候,不是以多少发来统计的,而是以多少箱来统计。

  物资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带本身就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上海又是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和内河运输港口,城市人口高达280万,日军在中国搜刮的真金白银和棉花、大米基本上都储存在这里,不但供应华中的日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还经常向华北方面军调拨粮食。像棉花,除了运回日本本土满足工业生产外,大上海的纺织厂每天都在开足马力生产,许多抗日军队穿草鞋、军装像叫花子一样,大上海那些油头粉面的家伙却是衣着光鲜,皮鞋铮亮,穿了西服穿丝绸,好不风光!至于其它物资,如军用汽油、柴油、钢材、布匹、药品等,这里都多的是。因为上海资本家多、外商洋行多。资本的本性都是逐利的,只要能赚钱,这些资本家和外商央行才不管生意对象是谁呢。只要日军和汪伪政权需要,那些洋行都会想方设法弄来商品交易。淞沪会战时中国把上海的许多工厂都迁往武汉,后来又迁往四川。这些企业留下的市场供应空档,又被那些急于赚钱的资本家们投资办厂给填补了。

  话又说回来,日军控制着长江、黄浦江、吴淞江水道,控制着上海外海,洋行想赚钱,不与日伪打交道是不可能的。在他们是订合同做买卖,但是对于抗日军民来说,这就是标标准准的资敌!

  幸亏美国于七月份对日全面禁运,不然的话,美国政府在限制对日本战略物资出口,也挡不住那些洋行巨商们钻空子闷声发大财。这次八路军攻占上海,从一家日本株式会社就没收了500辆美国载重大卡车,还有20辆小轿车。这些东西除了美商转手倒卖,小日本别无他法获取。没办法,美国政府是对日本全面禁运了,但没对上海公共租界禁运,那些洋行有的是办法弄到赚大钱的紧缺物资。这种情况恐怕只有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那些要钱不要命的洋行总经理们才会知道是他们把日军飞机坦克里的汽油灌满的。

  国难当头,有的人在流血牺牲,有的人在日军刺刀下苟活,但还有一种人善于发国难财,在日军的隆隆炮声中赚得钵溢盆满。这次八路军袭占上海,光是没收的汪伪汉奸的资产就多的让刘一民开心的合不拢嘴。

  七十六号的警卫大队长吴四宝,原来是个当司机的小流氓,长的五大三粗,黑胖黑胖,肚子大的走路都困难。娶了个老婆叫佘爱珍,却是一个容貌秀丽异常的洋学生。两口子都成了上海滩大流氓季云卿的门下。那年头黑帮火拼都需要枪,枪坏了需要修,吴四宝有个无锡老乡是开汽车修理门市的,有车床。这个年代可不像后世许多仪表车床厂因为没有销路破产改制,车床是紧俏货,有了车床啥都可以造、可以修、吴四宝就是凭着老乡的这台车床赢得了季云卿的信任。季云卿的徒子徒孙们枪坏了都交给老头子想办法修理,而老头子季云卿的办法就是交给吴四宝想法。一来二去,吴四宝竟然练出了一手不俗的枪法,包括他老婆佘爱珍也是双手打枪、百发百中。

  李士群就是依靠季云卿的徒子徒孙拉起的七十六号班底。

  吴四宝当了七十六号警卫大队长后,成了李士群手下最得力的杀人魔王。借着七十六号的威风,坏事做绝。这家伙可能是亏心事做的太多了,什么都不相信,就相信钱。去交易所买股票只能赚不能赔,一旦股票下跌的厉害,吴四宝就让七十六号的特务用手枪顶着交易员的后背,逼着他们把价钱喊上去。就这还不算,吴四宝在上海绝大多数赌场都有股份,那些老板们一是迫于他的淫威,二是仰仗他的庇护,每月乖乖地把抽头奉上。赌场挣钱赶不上贩毒,吴四宝控制了上海毒品市场上的白面,一本万利。这货贪财贪到什么程度呢?又一次他绑架了上海的一个大老板,勒索了一笔钱,后来看这老板钱多,干脆认他当了自己的干儿子。这个干儿子攀上了吴四宝,以为有了靠山,就想和同行抢生意,给吴四宝送了一颗23克拉的大钻石。结果去询问吴四宝事情办的怎么样时,吴四宝竟然打哈哈说忘了,钻石也就不退了。

  就是这个吴四宝,当八路军特战队员的枪口都顶到他脑门子上了,还在声嘶力竭地喊叫老婆佘爱珍赶紧拿着保险柜的钥匙跑,好像他老婆能跑掉似的。惹得八路军特战队员们大怒,把他两口子全部捆成了粽子。

  还有一个盛老三,是斗败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晚清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的侄子,大号盛文颐。这家伙垄断了上海滩的鸦片生意,日军从东北、热河运来的鸦片全交给他发卖。另外,他还垄断了长江水路的盐业。一白一黑,两条财路,赚的钱比盛宣怀修铁路、搞邮政赚的都多。这家伙打的招牌很冠冕堂皇,说是要用卖鸦片的钱来救济穷人。他的鸦片批发部的牌子就叫宏济善堂,外人不知道,还以为是什么义庄之类的呢!

  盛老三、吴四宝这类汉奸都是当官的汉奸。大上海还有一类民间汉奸,最有名的是文化界的陈彬和,实业界的陈伯陶。陈彬和不说了,没有什么钱。陈伯陶却是靠日军海军情报机构儿玉机关的幕后支持发了大财,成了大上海五金市场的霸主。连原来有上海五金大王之称的张莲舫都成了他的门客。现在国民政府的法币不断贬值,汪伪发行的中储券目前还取代不了日益贬值的法币的地位。有人估算,陈伯陶和他的几个喽啰这几年发的战争财以法币计算的话,应该上百亿。这个估算有水分,估计说的是营业额,实际利润上亿元就不错了。

  这些汪伪汉奸商人这次是在劫难逃,李凌风指挥的特战大队,首选打击目标是日伪特务机关,其次就是这些发战争财的汪伪汉奸。这不,吴四宝啊、盛老三啊、陈伯陶啊,等等,凡是上了八路军的名单的人,都已经被拘押,家也被抄了。他们存在日资银行、汪伪银行的钱就不说了,那自然都是八路军的。他们存在美资银行、英资银行、法资银行、澳大利亚、荷兰、丹麦等外国银行的钱也跑不掉,八路军等着这些银行开门后押着汉奸们去提款呢!包括哪些银行保险柜里存着的古玩字画。

  除了这些,大上海还有龙华造船厂、汽车修理厂、纺织厂、电厂等,民营资本的不说了,英美投资的也不说了,上海有50万日本侨民呢,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在开工厂、做生意,加上那些汉奸的企业,等于是给八路军准备了一个搬不完的物资仓库。

  这么大的缴获,饶是刘一民是穿越者,眼界极宽、极高,也有了一种钻进宝山的感觉。大上海,比天津、青岛发达多了。济南啊、太原啊,和上海一比,那就落后的太多太多了。

  这天晚上,一纵、骑纵在痛歼日伪军,特战司令部在捣毁日伪情报特务机关、拘捕上海有名的大汉奸。完成任务后,一纵、骑纵、特战司令部又转向查封日伪企业、商业、银行,转运资产、设备、物资。被组织起来的十六铺码头工人纠察队帮着八路军编组船队,动员装卸工装船,第一批船队已经离开上海,驶向了山东的日照港。那里,罗荣桓等人正在翘首企盼呢!

  刘一民计划着白天在上海开仓放粮,把运不完的大米和缴获汪伪银行的中储券发给上海的工人、贫民。然后再上海总动员,把上海的产业工人组织起来,形成一支支拆卸队、运输队,协助八路军搬运物资。用一天一夜时间,把上海日伪资产搬个干干净净,让西尾寿造和汪精卫穷得当裤子。

  华北方面军已经被八路军折腾得成穷鬼了,补给大多依赖东北、华中和日本本土调拨。刘一民就想啊,这次把上海的日伪资产搬空,然后再到东北去收复东北,等于是把小鬼子的经济命脉给掐断了。小鬼子再凶残,没有了钱,也就变成穷光蛋了,支撑不了多久的。

  本来,刘一民甚至都想把上海民营资本的企业也搬光,向在太原、天津、青岛那样,但是看看大上海,实在不忍心,同时他也没有时间、没有那么大的运力。就算征用公共租界各英美法洋行的轮船也不行。上海太大了,搬不完的。只能搬运日伪资产、物资了。

  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事,留点缺憾吧!

 

 

第一一九二章 孤岛新闻记者座谈会

  经过一夜血与火的洗礼,大上海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特别是战况最激烈的五角场地区和四川北路,到处都是日伪军的尸体。上海的教会、红十字会、医院以及民众组织起来的救护队,连夜都开始救护伤员,连日军的尸体都进行了清理,让投降的日军俘虏们负责登记号码牌,辨明身份,送往火化场火化。包括十三军司令官泽田茂、参谋长唐川安夫,在送到招商局大楼让刘一民看了一眼后,也被送进医院包扎救治。

  大战之后,本来应该休整部队。但是来不及了,必须尽快转移在上海缴获的资金和各种物资。刘一民连给战士们一个逛逛大上海的机会都不给,严令各部队投入转运物资之中。这样一来,起早的上海市民们就看到了一个奇景:大街上有八路军的巡逻队,码头上有八路军的运输队,马路上靠墙根一溜是换班睡觉的八路军。

  战士们还能换班睡一会儿,刘一民、蔡中、高原、程翠林、唐星樱、赵小曼这些人连睡觉的机会都没有,一个人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忙得脚不沾地儿的。

  给中央、总部的报捷电报发出去后,很快就收到了中央的贺电。贺电上说,我军胜利袭占上海,是继收复太原、济南和袭占天津、青岛之后取得的又一个攻占敌人坚固设防大城市的范例,充分证明了山东我军始终坚持以诉苦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证明了山东我军大力发展军工、改善部队装备取得的成效。

  主席和老总随后又给刘一民发来密电,要求克服一切困难,务必把上海缴获的物资运走。特别是药品,医疗用棉、绷带、手术器械等,不但要把缴获日军的药品运走,还要想法在上海大量采购,把缴获的资金用尽都在所不惜。八路军、新四军急需各种药品补充。

  刘一民当即给主席和老总回电,部队在上海停留的时间不可能长,今天夜里主力就要撤退,隐蔽返回山东。缴获的物资分三批运走,昨天夜里已经起运一批,今天夜里大规模起运,后续物资拟交由英美洋行轮船承运。能运多少是多少,尽力而为。

  这边刚发完电报,就接到了通知,宋美龄领着吴铁城、宋子文、戴笠乘飞机赶到了。

  蔡中当时就冷笑着说摘桃子的来了,抢果实抢的也太明显了,也不怕将士们寒心。

  刘一民不这样认为,他等着国民党派人到上海来呢,还盼着蒋介石命令顾祝同部赶往上海,在上海坚守一段时间呢。

  宋美龄等人在虹口机场降落的时候,正是倪华乘坐的“喜川”号邮轮在浦东的大来洋行码头靠岸的时候。刘一民让上海军管会主任程翠林去接宋美龄等人,让警卫部队直接把倪华母女送到指挥部来。他本来是要去迎接爱妻爱女的,但是他要参加新闻记者座谈会,没有时间,只能不去接倪华母女了。

  让刘一民想不到的是,他这边新闻发布会还没有召开,电台里就收到了日本政府公布的《日苏友好中立条约》签订的消息。

  日本人在无线电广播里说的清楚,194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苏特命全权大使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就日苏战争进行谈判,双方一致同意结束远东战事,签订《日苏友好中立条约》。条约共3条,有效期5年,主要内容是:一、双方保证从即日起结束远东日苏战争,恢复和维护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二、苏联向满洲国归还《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沙俄从中国掠夺的远东土地,承认蒙古主权归满洲国,承认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主权归日本国,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三、日本承认《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时划归俄罗斯的远东北部领土包括堪察加半岛主权属于苏联,并保证从上述地区全部撤军,保证在苏德战争中保持中立地位,维护远东地区和平。

  紧接着,苏联、日本两国政府相继发表声明,保证切实履行条约。

  听完广播,刘一民张嘴就是一声“操!”然后对蔡中说苏联卖了中国,日本卖了德国。这是一笔肮脏交易!

  蔡中想想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苏联压力太大,急于结束远东战事,好全力对付德国人。我想,斯大林在签订条约时恐怕就已经在琢磨将来如何收拾小日本了。”

  刘一民其实心里欢喜得都快要跳起来了,但是面对亲如兄弟一样的蔡中,他也不敢暴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还是忍不住说道:“苏联恐怕再也无力援助中国了。这样也好,等我们消灭了关东军,属于我们的远东领土就可以直接拿回来了。苏联老大哥恐怕不好意思再和我们争这些领土吧?”

  蔡中和刘一民共事时间最长,他可能没有感觉到,实际上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党内同志了。

  听了刘一民的话,蔡中摇摇头,说道:“那可不一定。如果我们赶在苏联打败德国鬼子前击败关东军,苏联自然无话可说。如果是苏联打败德国后回师消灭关东军,这个条约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斯大林是不会承认这个充满屈辱的条约的!”

  刘一民眼睛往蔡中脸上直瞅,想不到这老伙计现在看问题也这么深邃了,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了。

  蔡中又说道:“斯大林昨天晚上可能没收到我们攻占上海的情报。不然的话,他不会这么仓促地签订这个条约的。说不定是日本人知道我们到了上海,就马上通知谈判代表立即签字。要知道远东战事进行这么长时间了,小日本又占着上风,双方肯定一直在进行秘密谈判,一定是日本人要价过高,导致无法签订条约。”

  刘一民点点头,表示同意,接着说道:“这个日苏友好中立条约解决了苏联两面作战难题,苏联人看着吃亏,实际上却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寇,长远看是沾光了,避免了灭国危机。小鬼子也沾光了,他们解除了远东红军对关东军的威胁,可以一心一意南下东南亚去攫取石油、橡胶了。吃亏的只有中国,苏联没有权利把远东中国土地、蒙古主权交给满洲国,更没有权力把库页岛、千岛群岛划入日本版图。我估计,今天上午国民政府就会发表声明,抗议这个条约。很快,就会掀起一股反对苏联损害中国主权的浪潮。这个事情啊,我们得态度明朗。不知道主席他们会怎么决策。老蔡,你起草个电报,给主席发去,提醒主席注意国内民意。”

  刘一民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历史上《日苏友好中立条约》签订后,国民政府强烈抗议,中共的态度却很不明确,导致大后方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对中共极度不满。

  说完,刘一民交待蔡中督促各部队加紧行动。这个日苏友好中立条约一签订,日本海军就可以全部回撤。关东军也腾出手来了,说不定昨天晚上日军就已经开始部署夺回上海的战役了。万一耽误时间,许多物资运不回去,损失就大了。

  交待完,刘一民顾不上等倪华和宋美龄他们到达指挥部了,直接去参加新闻记者座谈会了。

  黄薇原来就是上海《文汇报》的记者,现在又成了名闻遐迩的八路军战地记者,一个《战地通讯》就让她在读者心目中扎了根。这次重回上海,等于是载誉而归。小姑娘,不,她现在是标准的大姑娘了,兴奋得两眼放光,比天上的星辰还亮呢。

  黄薇这次到上海来,最主要的任务不是给部队带路,也不是采访八路军攻占上海的战斗,而是利用她对上海新闻界熟悉的优势,代表八路军组织召集上海租界内的中外报纸、电台新闻记者们开座谈会,刘一民司令员要和这些记者们座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宣传我党政治主张,坚定民众抗战必胜信心。

  电台上发布的上海军管会主任程翠林对记者的谈话,实际上就是程翠林对黄薇的谈话。这个任务已经完成。黄薇现在组织的新闻记者座谈会,是刘一民要参加的座谈会。会场地址就选在招商局大楼的会议室内。

  黄薇对上海新闻界门清,她的好朋友《字林西报》记者李洁接到她回到上海的电话,连夜就过来了,帮助她策划今天早上的新闻记者座谈会。

  两个大姑娘到了一起,边干活边叽叽喳喳的说个没完。

  李洁说的都是上海成为孤岛后新闻业的艰难,日伪军很下作,威胁利诱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日军对大名鼎鼎的《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连下暗手。汪伪七十六号的特务们更狠,简直是一帮无恶不作的土匪。仅仅1939年8月30日至1941年6月30日不到两年时间,七十六号就暗杀了《大美晚报》朱惺公、程振章,《大美报》张似旭,《申报》金华亭,积极主张抗日救国的其他报人李驳英、邵虚白、赵国栋、冯梦云、周维善等。搞得上海新闻界一片恐怖。现在,记者们天天都处于噩梦中,害怕一不留神被七十六号的特务盯上。这帮家伙狠着呢,保不定哪一天就往记者家里扔断手断脚,在门上插匕首,有时候是寄子弹、寄恐吓信。就这还是轻的,有时候记者正在马路上走,一辆汽车停到跟前,下来几个特务,塞进汽车里就拉到七十六号总部去,吊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上电刑、钢针刺指。听找人花钱担保侥幸从七十六号活着出来的记者们讲,七十六号就是个典型的魔窟,里面设有天牢、地牢和水牢,进去时意气风发的记者,出来时都脱了人形。许多人被特务们的淫威吓得再也不敢提抗日二字。

  说到这里的时候,黄薇明显的感觉到李洁脸上有一丝恐惧的神色。

  黄薇说的是自己在山东根据地的生活和工作。包括为什么写《战地通讯》、现场采访报道公审谷寿夫等。黄薇还说了晶晶为了救她而壮烈牺牲的事情,听得李洁眼睛瞪的溜圆,不住地问东问西。

  李洁知道黄薇为什么参加八路军,两个人又是边干活边聊天,说着说着就问黄薇现在和心上人关系处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结婚。

  这一说,黄薇的泪珠朴朴踏踏往下直掉,哽咽着说她现在已经死心了,相见不如不见,人家心里根本就没有那意思。而且人家有妻子有孩子,又是离婚、又是再娶,就是再离一次婚恐怕也轮不到她。

  李洁开始为好友打抱不平,说是刘一民欺负人,那么大一个将军,手下千军万马,竟然办事这么不靠谱、不像个男人!论容貌、论学识、论修养、论家世,天色国香的黄薇哪一点比别人差了?千山万水的追了去,这情意比什么不宝贵?为什么刘一民就视而不见呢?难道他是个石头人么?怎么能离婚娶别人而不娶黄薇呢?

  黄薇哽咽着说,她现在已经彻底不想感情的事儿了,一心一意跟着八路军抗日打鬼子。要像晶晶一样,当一个八路军的新闻女战士,当一个让乡亲们、战友们一直怀念的光荣的烈士!感情的事儿,就让它彻底烂到心底去,就李洁知道、她知道就行了,包括自己的父母,都不让知道。假如抗战胜利后自己侥幸不死,就继承晶晶的意志,办一家全中国销量最大、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做一个光明磊落的新闻人。

  李洁听她说的可怜,也跟着掉泪,直叹黄薇爱错了人。

  两个姑娘就在招商局大楼一间办公室里说着体己话、掉着泪、干着活。天明时把新闻记者座谈会的议程、参加人员名单、电话、地址、从业背景什么的全部拉出来了,准备给刘一民做参考。

  忙完这一切,黄薇和李洁这才猛打一通电话。反正八路军攻占上海了,那些记者们都睡不着,许多记者夜里都跟着部队跑,到火线采访。这个时候打电话,他们没人在睡觉,基本上都是一接到电话就高高兴兴的答应准时参加,有的还询问能不能多带两个人。

  上午八点,八路军新闻记者座谈会准时在招商局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

 

 

第一一九三章 孤岛新闻记者座谈会(续)

  刘一民走进会场的时候,参加座谈会的记者们都已经就坐了。黄薇忙站起来大家介绍:“各位新闻界同仁,这就是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刘一民将军。”

  不用黄薇说“大家鼓掌欢迎”,会议室里的记者们,不管是哪个国籍的,全部站起来热烈鼓掌!

  人的名树的影,现在可以说中国人不知道刘一民是谁的人已经很少了,这就像你只要说蒋委员长,大家都知道是蒋中正一样,不用再啰嗦着介绍。

  刘一民满面春风,走到座位前,伸出双手做了个停止的手势,然后笑吟吟地说:“各位女士、先生:我们虽然是初次见面,但神交已久。在我心里,你们拿笔我拿枪,都是打击侵略者的战友。自己人就不用这么客气了,更不用这么热烈的鼓掌的!”

  中国的记者不用说了,就是那些外国记者,因为在中国时间长了,差不多都能听懂中国话,有的甚至是汉语通,刘一民诙谐幽默中透露出亲切的话语,让记者们再一次热烈鼓掌,经久不息!

  等掌声停止,刘一民这才招呼大家坐下,说道:“开这个座谈会有三个目的,一是代表八路军感谢各位为抗战所做的贡献,二是和大家认识认识,交朋友,三是听听大家对中国的抗战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形势的看法。另外,大家有什么困难就说出来,八路军能够帮助解决的一定解决。”

  刘一民说的很真诚,很家常,记者们也就消除了距离感和隔膜感。

  《纽约时报》驻中国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开口了,一上来就提了个很尖锐的问题:“刘将军,我想请问,八路军这次收复上海,是打一下就撤呢还是准备长期固守?”

  这个问题不容回避,上海再日军占领后成了孤岛,老百姓盼中国军队如盼甘霖,谁都盼望八路军能守住上海。

  刘一民回答说着是军事秘密,不能透露,更不能报道。但是,各位记者都是积极支持抗日的,相信大家会配合八路军的行动的。这次袭占上海,是战术行动,是为了吸引、调动日军,减轻远东苏军的压力,制止日军第十一军对长沙的进攻。一旦目的达成,八路军会主动撤出上海。但是,这是军事机密,不能对外报道。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30 , Processed in 0.059259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