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788 页

  由刘一民、王老虎两大高手联袂控制屋顶,消灭日军的机枪火力,杀进村里的特战一小队、二小队没有一丝后顾之忧,冲进一所所院落,宰杀那些正在疯狂施暴的小鬼子,用鬼子的血为姚家宅的乡亲们复仇!

  战斗结束的时候,刘一民用一把扫帚蘸着鬼子的血在姚家宅村外的一堵断墙上写上了“抗日游侠杀鬼子于此”九个大字,这才率领王老虎他们返回芦苇荡,推出巡逻艇和汽艇,沿吴淞江向浩瀚的太湖驶去。

 

 

第一二0八章 白菜白,萝卜青

  深秋初冬之交,沂蒙山区已经是树叶凋零,寒意阵阵了。

  天还未明,蔡中和任莹就起床了,领着几个警卫员挑着箩筐,到自己的菜园子里去收菜。

  蔡中工作忙,满园子的大白菜、大萝卜顾不上收。眼见天冷了,再不收的话就要冻坏了。

  蔡中起的早,没想到有人比他还早。隔壁刘一民、罗荣桓的菜园子里都有人,都在忙活。

  现在正是收白菜、萝卜、红薯的时候,白天忙,而且还得防着被鬼子的飞机发现,只能趁天不明来收菜。

  刘一民自从上海撤离并在姚家宅和小鬼子打了一下后,领着王老虎、刘斌率领的特战小编队一路疾行,从太湖进入运河,在扬中渡江,从三江营进入苏北,与前来接应的新四军部队和黄文虎的洪泽湖水上警备团会合。然后又一路乘船北上,在洪泽湖的半城镇与刘、陈等新四军和中原局领导人见面。休整几天后,继续经水路北上,在陇海线上的新沂古镇突破日军封锁,进入沂河航道,返回山东的临沂。

  在临沂,刘一民从广播里、报纸上知道了近卫内阁下台了,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首相。

  刘一民知道近卫文磨是因为下不了与美英开战的决心而倒台的,也知道此时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已经彻底定好。东条英机这一上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脚步就不可逆转了。

  不慌不忙的刘一民,在临沂视察了洪超远五纵的部队建设情况,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座谈会,紧接着又视察了鲁南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和集市贸易,回到大店已经是11月上旬了。

  本来,刘一民很想利用单独行动的机会沿长江西进南京,去华中方面军司令部折腾一番,取西尾寿造的项上人头。可惜身不由己,中央和总部定时拍发的电报一遍遍催促他快速返回山东,不得节外生枝,违犯纪律。刘一民后来想想觉得也犯不着孤身冒险,这是战争,他又是大军统帅,不是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他的任务是指挥大军作战,而不是特种狙杀。结果,等到刘一民抵达半城镇与刘、陈见面,就知道了西尾寿造被免去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出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消息,只得恨恨地咒骂几声了事。

  回到大店的刘一民,忙得不可开交。从上海引进了那么多的犹太科研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后勤司令部的兵工厂力量一下子就壮大了很多很多。特别是引进的犹太科研技术人才,包括了这个时代工业的方方面面的人才,刘一民回来前,后勤司令部已经澄清了底子,拿出了一个发展根据地工业的计划。刘一民看了一下,吴征和杨至诚他们雄心勃勃,甚至提出要建设八路军的汽车厂、摩托车厂、自行车厂。

  刘一民当然迫不及待地想建设大工厂,但是目前情况不适宜。只有收复东北,有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利用东北的工业基础,才能建设大工厂。暂时间这只是一种设想。但是,什么事情都得提前准备,刘一民命令吴征、杨至诚在加强兵工生产的同时,利用犹太科研技术人员,开办各类研究所,开办技工学校,为未来进军东北发展东北工业打基础。

  刘一民给后勤司令部下了死命令,要在春季到来之前,生产两百万发炮弹,满足部队大战需要。这个数字不包括正常的复装弹药。

  现在,后勤司令部有设备,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和技工,又有从上海运回来的钢材,还有根据地要炼铁炉子生产的粗铁,刘一民雄心大发,准备寻小鬼子的晦气了。

  蔡中知道刘一民和罗荣桓忙,没想到他们两个一大早也来收菜。剜了几箩筐大白菜,拔了几箩筐萝卜后,蔡中让警卫员们挑回司令部大院,交给警卫团伙房,要他们做一锅萝卜白菜汤,给司令部机关和战士们做早餐,还特意交待警卫员,要告诉炊事班长,给司令员和政委的萝卜白菜汤里悄悄的卧两个荷包蛋,增加点营养。

  警卫员报告说,他听说昨天司令员交待炊事班给政委的早餐里加荷包蛋,政委交待给司令员的早餐里加荷包蛋,结果送饭的战士在司令员和政委那里都挨了批评,早饭也被送到了野战医院;首长要是再交待给司令员、政委的早餐里加荷包蛋的话,说不定送饭的战士又要挨批评了。

  这就是号召各部队屯垦、搞大生产运动的好处了。山东军区不但通过攻占上海解决了根据地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稀缺材料问题和日式武器弹药的补充问题,还凭着自己的双手解决了部队的吃粮、吃菜问题,减轻了山东人民的负担。就以蔡中来说,从上井冈山至今,论起部队的供给水平,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和现在根本就没法比。也正因为仓里有粮心里不慌,蔡中才想着让炊事班给刘一民和罗荣桓的早餐里悄悄地加点有营养的鸡蛋。

  蔡中一听就笑了,也不啰嗦了,转身去了隔壁刘一民的菜园子。

  刘一民的菜园子大,干活的人也比较多,拔出来的萝卜堆的像老乡家的麦秸垛子一样。

  蔡中看刘一民干的卖劲,就喊道:“司令员、政委,过来歇一歇,抽根烟,喝口茶!”

  罗荣桓的菜园子和刘一民、蔡中的菜园子紧挨着,大小和蔡中的菜园子仿佛,也收的差不多了。林月琴听到蔡中的喊声,就拉起了正在弯腰干活的罗荣桓,推着他过来,说是剩下的活儿她和战士们干,不用他操心。

  任莹这是心疼罗荣桓,因为罗荣桓曾经负过伤,最近总是腰疼,让他去医院检查他又不去,还不让对同志们说。

  罗荣桓走过来的时候,老远就说道:“你这个老蔡,丢下任莹一个人领着战士们干活,自己躲在这里享清闲,还勾引我和司令员,真是太不像话了!”

  蔡中笑呵呵地说:“政委,我们两个的菜园子小,活不多,搁不住战士们干的。反正这菜也都是充公让大家吃了,谁干都一样么!”

  刘一民手里提溜着刚拔出来的萝卜,搭腔道:“老蔡这是诡辩,是欺负任莹嫂子。像你这种情况,也只能当兵打仗。要是让你种上30亩地,我估计任莹嫂子和孩子们大牙都能饿掉!”

  蔡中依旧笑着说道:“那你可是小看人了。我种地还真的是行,犁地耙地,样样在行的。再说了,我老蔡这么聪明,怎么可能死守着30亩地和老婆孩子热炕头呢?最起码我也要去大上海开个饭馆,做一个有钱的阿拉上海人!”

  蔡中这次去上海开了眼,见识了租界十里洋场的繁华,开玩笑也开的洋味十足了。

  听得刘一民、罗荣桓和干活的战士们都是哈哈大笑。

  刘一民说笑着,却没有走过来,手里不停。

  蔡中觉得奇怪,张目一看,影影绰绰地看见似乎倪华跟在刘一民身边。刘一民拔萝卜,她拾。看样子倪华没有干过地里活,又不愿空着手站着,只能给刘一民打下手了。

  蔡中走过去说道:“倪华,你怎么来了?赶紧回去看晶儿吧,这里的活儿不用你干!司令员也真是的,这么聪明的人竟然分不清大小头,倪华是拿手术刀的,不是来拔萝卜的。纯粹是人才浪费!”

  倪华娇笑道:“蔡主任,你家任莹嫂子不是也来收菜了么?我得像她学习。不会干我可以学啊!”

  蔡中心道,倪华这是怕唐星樱跟着刘一民来收菜,不会干地里活也要硬着头皮来的。女人啊,长的再漂亮、学识再高、气质再好,心里也有不为人知的小心事。其实,唐星樱又何尝会干农活,那也是娇小姐、洋学生出身,只不过是爱上了刘一民,不肯落人后,这才样样工作走在前面。

  刘一民看看天也快明了,心里也怕晶儿醒来哭,就停手不干了,交待战士们开始往回运萝卜、白菜,让倪华也跟着回去看看孩子,被让孩子从床上掉下来。

  蔡中拉起刘一民就走,到罗荣桓身边坐下,又喊任莹把茶壶拿来,倒了三碗热茶,递给刘一民和罗荣桓一人一碗,自己也端起一碗喝了起来。

  罗荣桓放下茶碗后,对刘一民说道:“司令员,主席在五月份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9月份政治局又召开了扩大会议。昨天,中央发来电报,要求山东局选举参加党的七大的代表团,回西安参加学习。你回去看看,我们研究一下代表如何选举产生,具体由谁带队。”

  马上就要发生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了,刘一民正在筹划着如何在山东大打一仗,把关东军往山东再调动一下,为即将到来的进军东北创造条件。这个时候中央要山东局选举参加党的七大的代表,组成代表团,回西安学习,不用说,是要开始整风了。

 

 

第一二0九章 白菜白,萝卜青(续)

  历史上的延安整风运动,彻底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赢得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但是,整风运动出现了抢救失足者运动这样的重大失误,伤害了许多同志。

  刘一民的看法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同志的看法不同。因为他心里明白,延安整风运动成果巨大,但隐患同样很大。其中的抢救失足者运动的一些作法,既是肃反扩大化中一些作法的延续,又是后世文化大革命的预演。还有更大的一个隐患,那就是延安整风运动也是党内个人崇拜的发端。我党历史上建国后走的许多弯路、许多人的悲剧,实际上都可以从延安整风运动时找出端倪。被整的固然可怜,整人的人也没有落到好处。

  按照刘一民的主张,是要大力提倡党内民主,在民主基础上统一全党思想,共同为赢得胜利而奋斗。这中间,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保证和维护党内民主,杜绝胜利后可能出现的个人凌驾于全党之上的悲剧发生。为此,他还专门写了《论党内民主》一文,引来无数风波。

  罗荣桓不知道刘一民心里想什么,接着说道:“还有个事,《日苏友好中立条约》签订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抗议,抗议苏联承认伪满洲国、出卖中国领土主权,将库页岛划给日本。大后方的报纸电台一片抗议声,群情激愤!中央发表声明说签订《日苏友好中立条约》,避免了苏联两面作战,意义重大。这样一来,大后方舆论普遍反对我党的声明,影响很大!”

  听了罗荣桓的话,刘一民沉思一会儿,说道:“这次代表团选举产生后,我们要出一个主要领导带队回陕西参加学习。要把我们在山东工作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包括我们发展部队、建根据地、发展根据地经济、搞政权选举等作法,都要系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供学习交流。要让同志们知道山东我军之所以发展比较快,势力壮大的比较快,最主要的做法是什么。这个事情马虎不得,得下大工夫搞,一定要把我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给总结出来,纳入到党的思想路线中去。”

  蔡中接道:“是得去个主要领导带队,还得敢于斗争,敢于说真话。不然的话,学习着学习着就可能变成肃反。这事,以前的教训多了去了。特别是我们,虽然战绩大,同志们都认可。但是,有些同志总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坐而论道,说我们对国民党斗争不够坚决,说我们的经济政策有问题等等。可别学习到最后,反而把我们再批判一番。那就奇了怪了!”

  蔡中的话不是胡说的,刘一民上次回西安参加六届六中全会就惹出了风波,后来写的《论党内民主》又引来了批判。蔡中还少说一件事,那就是总有人盯着刘一民的个人生活问题不放,只要有机会,这些问题还会成为问题。要不是刘一民战功大、贡献大,很可能他早就被召回西安进中央党校学习了。

  罗荣桓在这一点上不同意蔡中的看法,说是现在不同于过去,肃反已经成了历史名词,怎么着也不可能把学习变成肃反,充其量也只是整顿一下作风。不过,他同意刘一民说的派主要领导带队的提议,因为毕竟山东距离陕西大后方远,去的干部级别不够,说话的份量也就不够,不能很好地向中央汇报山东的工作情况。

  天空已经出现了晨曦,风儿吹在脸上,依然冷飕飕的。

  刘一民的思绪随着寒冷的风儿向远处漂移:“组织代表团到西安学习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我看啊,国际局势要发生大的变化了。小鬼子原来的石油储备只够使用半年,日苏战争消耗一部分,我们攻占上海又把日军十三军的汽油、柴油储备连窝端了。小鬼子必然坐不住了,他们得想法找石油去。不然的话,他们的飞机、汽车都得停下来了。近卫内阁垮台和东条英机上台,都与这件事情有关系。恐怕日军很快就会向东南亚进军了。他们这一打,美国就不得不参战。日寇也好、德寇也罢,他们总归都是资源缺乏的小国,与美国庞大的资源优势、工业优势相比,不是对手。只要美国参战,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就迎来了胜利曙光”。

  罗荣桓说道:“要真是日军向英美宣战,那他们还真的是临死不远了。但是会不会出现一种可能,那就是日美之间打不起来呢?小鬼子不是傻子,他们不会愚蠢到硬要拿鸡蛋往石头上碰!”

  蔡中一听就说:“那可说不定,小鬼子是大愚蠢小聪明。像这次日苏战争,小鬼子就看的很准。在正常人想来,日军连中国战事都结束不了,陷在泥坑里不能自拔,怎么会再去攻击苏联、两线作战呢?偏偏小鬼子就敢于连线作战,硬是趁着苏联危难之际,火中取栗,在远东占了大便宜。现在日军气势正盛,恐怕不会把东南亚的英军、美军看到眼里。我琢磨着,十有八成他们会动手!”

  罗荣桓和蔡中说的都有道理,事实上此时日美之间仍然在谈判。这个谈判并不像后世有些历史专家、军事专家说的那样,是日本为了麻痹美国,而故意施放的烟幕弹。相反,日本人是真心实意地和美国谈判,想通过谈判让美国放开对日本的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出口。而美国则要通过谈判逼迫日本退出德意日三国同盟,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双方的交易筹码就是多灾多难的中国!

  刘一民精研军史,知道日美必然开战。表面上刘一民说的是日本为了石油而不得不与美国开战,但刘一民心里知道,美国是在逼着日本开战。日本不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就不会同意美国政府参战。美国如果不参战,怎么能成为战后世界霸主?美国的战略家们是在用对美禁运、逼迫日本退出三国同盟、压迫日军退出中国为绳索,一步步勒紧日本的脖子,为美国参战制造机会。

  无论日本人谈判的心思再真诚,最后仍然难逃一战!何况日本人谈到最后就不耐烦了呢?

  刘一民把烟头扔掉,愤愤地说道:“国民政府抗议的对,《日苏友好中立条约》本身就是个出卖中国领土的条约。苏联人有什么权力把中国的库页岛、千岛群岛主权给日本?有什么权力把蒙古并入满洲国?凭什么承认伪满洲国?这个事情,中央的声明是个败笔,应该抗议苏联与日本媾和,出卖中国领土!”

  发泄了一通,刘一民的气儿小了点,这才又摸出一根烟点上,慢悠悠地说道:“不过,话又说回来,《日苏友好中立条约》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个好事儿,是个机遇。苏联放弃支持外蒙独立,把沙俄占领中国的领土交给满洲国,这就好办了。等我们打败关东军,取缔满洲国,远东、蒙古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包括库页岛、千岛群岛在内,我们都会顺利收回。要不是日本人在远东这一打啊,斯大林是不会把这些领土还给我们的。那就要遗恨千年了!你们想么,苏联的工业化程度高,基础雄厚,靠蒋介石去和苏联打,吓死他了!靠我党恐怕也不行,两党关系在那里放着,怎么能兵戎相见呢?所以,小日本等于是提中国人忙乎了半天,出了一把苦力。”

  罗荣桓和蔡中和刘一民在一起时间长了,早已被他那套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理论灌输过了,听了他的话不但没有觉察到有什么不妥,反而越琢磨越有味,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蔡中马上说:“司令员老弟,你应该回西安一趟,见见主席、老总他们,去中央党校上几次课,给同志们讲讲你的这些想法。我觉得大家会明白其中的窍道的!”

  罗荣桓紧绷着的厚厚的嘴唇也张开了,眼睛透过厚厚的镜片看着刘一民,说道:“总结我们的经验做法和提炼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司令员亲自主持的好。换作我和老蔡,高度可能上升不到你要求的高度。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日美开战,日军开头可能会像在远东一样打的很顺手,但是美国不是苏联,他们的本土远离战争,工业基础不受影响,一旦全面动员,小鬼子就吃不住劲儿了。这样一来,日军势必抽调关东军和关内的精锐师团赶赴东南亚战场参战,山东的日军也有可能大调整。到时候我们的战机就出现了。也不光是我们,整个八路军、新四军的战机都出现了。司令员是应该回西安一趟,向主席和老总他们汇报如何抓住战机问题。这样一来,中央是不是得调整一下七大的召开时间呢?总不能把那么多的干部都集中在西安学习吧?”

  刘一民差一点抱住罗荣桓拥抱一下了。这老伙计,不愧是我军的政工元帅,看问题举一反三,很快就能看到深层次去。是啊,现在可不是历史上,我军实力比历史上强大的多的多。以主席的气魄和战略眼光,只要自己一汇报,估计他马上就会把目光投向经略东北的问题上。这一次的整风,绝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搞那么长时间。只要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就行了!

  刘一民这才点点头,说道:“我要回西安一趟,向主席、老总他们汇报,调整我军的战略部署。只要日军对英美宣战,我们就要酝酿进军东北,并以此为依据,要求美国、苏联给我军提供大量装备。我们啊,要和关东军争夺东北。只要收回东北,小鬼子的末日就到了。依托东北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就要和日军总决战,用一到两年时间,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本来是起早摸黑来收菜的,结果却变成了战略问题的讨论,而且还讨论的热火朝天,颇有成效。

  回到司令部驻地后,喝了一大碗萝卜白菜汤,吃了一个馒头、一个窝窝头,刘一民就给中央起草了电报,报告说待山东局参加七大的代表团选举产生后,他将亲自率队回西安,参加学习,并向中央汇报工作。

  主席回电指示要求刘一民最近回西安汇报工作,但不作为山东代表团的带队领导,因为学习的时间可能比较长。鉴于山东战场的实际情况,刘一民不适宜离开山东回西安学习。派其他同志带队即可。

  主席还询问刘一民,是否考虑发动冬季攻势作战,打破日军对鲁中南根据地的封锁围困,打通与胶济路北各区联系,打通与津浦路西的泰西地区联系。

  刘一民回电报告说计划冬季大打一仗,消耗山东日军实力。具体思路待回西安汇报后再确定。

  再办公室忙乎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和倪华一起逗晶儿的时候,倪华说她今天上班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事,江青和王莹闹矛盾了。王莹哭着要走,说是要到西安去。

  刘一民回来后一直忙得不可开交,没有顾上去看望从香港转移出来的文化名人。今天罗荣桓和蔡中还提醒他说,廖承志同志、潘汉年同志报告了几次,说是想请司令员去和那些文化界名人们见个面,何香凝先生、柳亚子先生、邹韬奋先生、茅盾先生等都想见见司令员。

  这次香港文化名人营救转移行动很成功,除了1000来名文化界人士外,还带回了回内地参加抗战的海外华侨青年2000人。但是,由于日军尚未攻占香港,就没有出现历史上东江纵队大营救时救出的那100名国际友人和10来名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了。这部分人恐怕还得依靠东江纵队将来营救了。

  倪华这一说,刘一民就想起来洪深、金山、王莹、蝴蝶等电影人都到山东根据地了。江青当年因为在上海争演赛金花败于王莹,现在王莹到了山东,江青又在筹建电影厂,很可能因工作关系发生矛盾了。

  刘一民本来就计划把这批文化名流转移到西安去,那里是大后方,毕竟比山东要安全的多。只不过事务太多,还没有来得及安排。倪华这一说,还真的提醒了他,是得马上见见这些文化名人,那可都是国之瑰宝!

  打定主意后,刘一民就说倪华成熟了,知道及时反映问题了。但是,刘一民又告诉倪华,凡是工作上的事情不要和他说,向陈同报告,向主管后勤的吴征、杨至诚报告。不准吹枕边风,不准干预他的决策。否则,就是违反纪律。

  刘一民说的义正词严的,倪华却是扑哧一笑,眼角瞟着刘一民说:“知道了,你这是不准夫人干政。我只是想着这种事不是什么大事,你可能不知道,才告诉你的。哪里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刘一民看见倪华眼角的春意,心就火烧火燎的,着急的去抱着晶儿哄着晶儿乖晶儿乖,想让女儿早点入睡。谁知晶儿不听劝,虎灵灵的眼珠子乱转,就是不睡,还不停的奶声奶气地喊爸爸,急得刘一民抱着女儿在房间里乱转。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09 , Processed in 0.08270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