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797 页

  寺内寿一再骄横,也不过和他的主子裕仁天皇一样,是一个政治战略上短视的侵略者,不懂得人类历史上的侵略者都没有好下场的道理。殊不知,法西斯侵略者越猖狂,越容易使反法西斯力量聚集起来,形成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共同反抗侵略。

  刘一民去西安前在大店发表谈话、代表山东军民向德意日及其仆从国宣战后,回到西安又促成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声援支持英美对德意日宣战,代表敌后根据地军民对德意日宣战,督促国民政府对德意日宣战。

  中共中央的声明中说,当今世界已形成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两大阵营,法西斯侵略已成了危害世界和平、灭绝人类的瘟疫,放纵、任由法西斯瘟疫蔓延,是对全人类的犯罪。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游击武装,不畏强敌,向德意日及其仆从国宣战,抗战到底,直到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彻底胜利。中共中央及敌后根据地民众,强烈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宣战,坚决站在正义的一边、和平的一边、人民的一边,与德意日法西斯及其仆从国断绝一切关系,驱逐其外交人员,搜捕其情报间谍,对日军发动积极主动的进攻,牵制日军,使其不能顺利南进。

  就在中共中央的声明发表后两个小时,国民政府发表声明,正式宣布对日作战,并致电美、英、苏三国首脑,建议立即在反轴心各国间组织某种联合军事会议,便于协调统一作战行动。

  蒋介石这个时候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有一国领袖风范。

  发表完对日宣战的声明后,蒋介石当即指示刚刚抵达美国任中华民国驻美代表的宋子文,要他立即向美方说明中美英荷四国应速制联合作战整个计划及成立联合指挥与军事同盟协定。

  就这还不算,12月10日、11日,蒋介石两次邀请美、英等国大使及武官,商讨中、英、美、荷、澳五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并请马格鲁德把中国的提议转告罗斯福。

  在这两次会议上,蒋介石非常认真的告诉英美荷大使和武官,说从目前战场形势看,日军一定会夺取新加坡和香港,请英美荷三国东南亚驻军及早部署。结果,到了这个时候,蒋介石才知道,英美荷三国早就背着中国召开过联合军事会议,制定有联合作战计划。气得蒋介石回到官邸后,恨恨地对宋美龄说西方列强都不是好东西,从来就没把中国放到眼里。和这些不讲信誉的洋人打交道,得多长个心眼,一不留神就会被他们出卖。

  还不错,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是这个时代的政治巨人,而且东南亚的险恶形势在那里放着,他们不得不迅速对中国的提议寄予回应。

  罗斯福总统16日复电蒋介石,建议蒋介石于12月17日在渝城召集美、英、中、苏、荷联合军事会议,交换情报,讨论东亚地区各国陆海军联合军事行动,并于12月20日把会议结果告诉各国政府。

  罗斯福在电报中还说,他已经于英国首相丘吉尔商定,在蒋介石召开渝城联合军事会议的同时,由英国在新加坡召开英、美、中、荷联合军事会议,制定南部地区作战计划。请斯大林先生在莫斯科召集美中及英国军官开会,由斯大林先生将战局及其对北部区域之见地,详告罗斯福。

  罗斯福支持中国提议,丘吉尔赞成中国提议,苏联囿于不能再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暂时不能对日宣战,不便派代表来渝城参加联合军事会议,但斯大林在复电中说的清楚:“苏联现虽负对德抗战的主要任务,苏联的胜利即系英、美、中国对轴心集团的共同胜利。本人认为苏联目前不宜将力量分散于远东”。

  有了罗斯福、丘吉尔的支持,蒋介石就认真安排召开渝城联合军事会议的事宜。中国政府派出参谋总长何应钦为出席渝城联合军事会议的总代表、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主任商震副之。

  到了12月23日上午,何应钦、韦维尔、勃兰特及英美驻华军事代表团团员等在渝城召开非正式会议,讨论会议内容,同时讨论中国代表徐永昌起草的五国协同作战总方略。

  下午4时,中、英、美、澳等国军事会议在渝城正式召开。

  此时,日军在东南亚攻势如潮,会议的效率自然就高了。主持会议的蒋介石,参加会议的各国军事代表,心思全部集中在如何打败日本侵略者上面,很快就形成了六点决议,由蒋介石电告罗斯福。

  与此同时,中英美三国还在新加坡、华盛顿先后召开了联合会议,协调行动。

  美中不足的是,12月底中英美在华盛顿召开的联合会议把纳粹德国确定为主要敌人,把欧洲战场确定为主要战场,决定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步骤。

  这次会议后,罗斯福提议将亚洲太平洋战场划分为中国、东南亚、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四个战区,建议由蒋介石组织成立盟国中国战区。

  1942年1月1日,对德意日宣战的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宣言,宣布对轴心国联合作战,任何一国绝不单独与轴心国单独媾和。至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就在这个签字仪式上,罗斯福正式宣布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承允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现在及将来在该区作战之陆空军对德意日作战。中国战区所辖区域包括越南、泰国及将来可为同盟国所控制之区域在内。英美派代表参加中国战区指挥部。

  这下,渝城大后方的蒋介石高兴了,认为让他出任中国战区统帅,是“西方人士对于任何亚洲人物从来未有之最高尊崇及最深信任”,并得意地对何应钦等人说:“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后,越南、泰国亦划入本区内。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

  渝城各界也奔走相告,因为由于中国战区的设立,偏僻的山城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了。

  投桃报李的蒋介石,敦请罗斯福总统委派一位熟知中国情况的将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罗斯福、马歇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曾经四次赴华的史迪威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任务是监督美国援华物资之支配与使用;指挥在华美军及蒋介石拨交之中国军队;参加在中国召开之国际会议,并担任同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之参谋长;控制在中国境内之滇缅公路;改善美国对中国政府援助的效果,以便进行战争,帮助提高中国防军的战斗效能。

  史迪威的头衔除了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参谋长外,随着英美军队在东南亚的溃败,后来到1月底、2月初又增加了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租借法案总督、同盟国战争会议美国代表三项。

  这个时候,蒋介石不高兴了。

  罗斯福、马歇尔都知道刘一民是最早宣布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宣战的中国将领,通过倪华在美国的宣传也知道了中共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八路军抗击着侵华日军60%以上的兵力。因此,罗斯福总统授权马歇尔给中国驻美代表宋子文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声明中国战区副参谋长应由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或刘一民将军担任,协助蒋介石、史迪威统一指挥中国战区的作战行动。美国援华物资,应分配给八路军适当比例,帮助八路军坚持抗战。美军在八路军内设立通信联络组。

  蒋介石总算看到倪华在美国宣传活动的威力了,当着宋美龄的面,把刘一民和倪华骂了个狗血喷头,官邸内充斥着“娘希匹、娘希匹”的叫骂声。

  发泄一通后,蒋介石发电报命令宋子文与美方交涉,严词拒绝美方的无理要求,务必向美方声明,中国的合法政府是国民政府,蒋介石是中华民国的代表,中共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只是中国抗战的一分子,不但八路军将领不能参加中国战区总司令部,美国援华物资也必须有国民政府统一分配。美国无权干涉中国内政。

  这个蒋介石,还真的是时时处处不忘限制共产党、八路军的发展,唯恐中共和美国建立联系。

  美国的报纸曾经连篇累牍地报道八路军的战绩,刘一民和倪华的名字在全美家喻户晓,宋子文无论如何交涉,马歇尔将军都不让步,反复强调,美方认为八路军是中国战场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战区少不了八路军的参与。

  美方态度坚决,蒋介石不得不作妥协,适当让步。最后,蒋介石同意美国援华物资分配上适当补给八路军一部分,中共代表周恩来可以列席中国战区作战会议,至于在八路军设美军通信联络组问题,蒋介石最后表示待史迪威上任后再协商。

 

 

第一二三0章 中国、中华民族

  英美中高层在忙着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时候,日军在东南亚的攻势越来越猛。

  12月19日,日军南方军主力第十五军从泰国进入缅甸南端的丹那沙林地区,一举夺占了英军守备的3个机场,切断了英军的空中交通线。目瞪口呆的驻缅英军慌忙向丘吉尔求救,丘吉尔有什么办法?他只好要求从北非调回澳大利亚本土的一个师改道仰光增援缅甸战区,但澳大利亚以其本土受到日军威胁为由拒绝了丘吉尔。丘吉尔无奈之下慌忙向中国求援,要求中国出兵缅甸,协同驻缅英军作战。国民政府处于保护滇缅公路、防止日军由缅甸进攻中国的考虑,就在蒋介石主持召开渝城联合军事会议的当天,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组建远征军的命令刚刚下达,12月25日,日军就攻陷了香港,驻守香港的英军在顽强抵抗后投降,日军在香港进行了三天的烧杀抢掠和强奸,美丽的香港岛在日军的铁蹄下呻吟。

  中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并不是单纯的幸灾乐祸、或者坐等美军反击,而是积极部署,向日军发动主动攻击,牵制日军,使其不能顺利攻占东南亚。中共和八路军已经说过了,酝酿发动全面的战略反攻,准备派山东主力进军东北。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也就是对日宣战的当天,就下令各战区展开全面的游击战,以牵制和打击日军。军委会并命令余汉谋第七战区向广州发动进攻,策应香港的英军对日作战。第五、第六、第六十军,分别由广西、四川向云南集中,准备进入缅甸,抗击将由缅甸北进之日军。原在第九战区的欧震第四军、王耀武第七十四军,分别调至广东、广西,相机打击进攻香港的日军酒井隆第二十三军。

  可惜的是,日军第十一军掌握了第九战区欧震第四军、王耀武第七十四军调动情况,甚至掌握了这两个军经过株洲与衡阳车站的时间,同时也判明了中国军队是要去夹击进攻香港的日军酒井隆第二十三军。于是,第十一军报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批准后,于香港陷落的前夜,也就是1941年12月24日夜晚,发起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不过,日军第十一军的准备也不充分,一个原因是八路军袭占上海,端了华中日军最大的补给基地,日军第十三军穷得已经要当裤子了,驻武汉的战略进攻集团第十一军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缺油少弹,一时半会儿想补充到八路军袭占上海前那种油料、弹药、军用物资充足的程度,门都没有!另一个是,日军中流行两个谣言,其一是说南下作战开始后,中国战场已经成为次要战场;其二是说日军第二次长沙会战因为八路军偷袭上海而草草结束,打了大败仗。这两个谣言传到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和参谋长木下勇的耳朵中后,让阿南惟几和木下勇大怒,一个小时就草草决定了发起第三次长沙会战。当然,日军叫第二次长沙会战。

  这么大的事情,阿南惟几和木下勇两个不知道死活的东西一个小时就决定,抗日名将薛岳注定又要立功了!

  刘一民黯然回归山东后,罗荣桓、蔡中一见唐星樱没有跟着回来,两个孩子也没带回来,就知道这两个苦命鸳鸯出问题了。但是,刘一民不说,罗荣桓和蔡中他们也不问,只顾着询问中央指示精神了。

  日子还得过,鬼子还得打!刘一民打点精神,稍事休息,就在大店主持召开了山东局、山东军区高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山东主力改编为东北人民抗日联军、进军东北、成立东北局的指示精神。

  参加会议的是在鲁中南的山东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山东军区在鲁中南的旅以上干部。

  会议由山东局副书记、山东军区政委罗荣桓主持,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参谋长叶挺通报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敌情动态,山东局副书记、山东军区副政委项英通报了我军奇袭上海取得的战果和军工生产进展情况,黎玉通报了山东各地秋季收成情况、军粮征集情况和工业、商业、交通、教育、卫生发展情况。

  轮到刘一民讲话了,他抬起头后,眼睛不由自主地朝唐星樱习惯坐的位置看去,只见座位上空荡荡的,伊人踪影全无。同志们可能不知道她为什么没回来,但没有人去坐她喜欢坐的座位。

  刘一民心里发苦,总算是体会到了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这句话的含义。

  罗荣桓见刘一民的眼睛盯着唐星樱过去的座位发呆,忙再次说道:“下面请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局书记、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刘一民同志讲话!”

  干部雷鸣般的掌声总算是把刘一民从凄苦中拉了回来。就见刘一民稍微愣怔了一会儿,这才站起来,身手向下按了一下,示意大家只鼓掌,开口说道:“同志们,这次我会西安参加整风学习,并向中央汇报山东工作,收获很大,很受鼓舞!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张闻天同志、陈云同志、任弼时同志都对山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主席说,山东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党前面,堪称模范根据地。主席表扬山东我军是全军主力中的主力,战果辉煌!”

  干部们再一次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等掌声再次停止,刘一民就详细介绍了他回西安汇报工作的详细经过,连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请他喝酒的事情都说的绘声绘色,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

  当然,在大雁塔下被王实味讥嘲的事情刘一民是不会说的,那样会引起干部们对王实味的误解的。

  讲完这些,刘一民话锋一转,开始传达中央关于成立东北局、将山东主力改编为东北人民抗日联军、命令山东主力进军东北的精神了。

  刘一民先是传达了中央的命令,然后开始讲为什么要进军东北。

  刘一民说,要想弄清楚为什么要进军东北,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中华民族,另一个是什么是中国。

  刘一民娓娓道来:先说什么是中华民族。我们中国的历史,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上下五千年历史,绵延不绝,清晰可查。但是,我们的古人们没有说过中华民族这个词,汉以前,古人把汉民族称为华夏族,华的意思是章服之美的意思,夏通雅,意思是礼仪之大。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身着华彩衣服、讲究礼仪的民族。汉以后,逐步发展壮大为汉民族。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这个词的是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大势》,文里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指的是由古华夏族发展而来的汉民族。从1902年到1907年间,梁启超、杨度、章太炎等学者先后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不过,他们说的中华民族都指的是汉民族。辛亥革命的时候,提的口号还是驱除鞑虏、还我中华。那个时候,我们还是把满清看做鞑虏。辛亥革命后,黄兴、刘揆一成立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后改称为中华民族大同会,首次把中华民族的含义定位为中国各民族。与此同时,上海等一些地方官员开始发禁止种族见解之通告,禁止商人、广告、公私函使用大汉字样,以示中华民族大同。1911年12月1日,一小撮蒙古王公在沙俄的指使下,在库伦成立了以哲布尊丹尼为“大汗”的所谓“大蒙古帝国”。针对这样的分裂行为,1913年初,在归绥召开的西蒙古王公会议,内蒙古西部22部34旗王公一致决议“联合东蒙反对库伦”,并通电全国声明:“数百年来,汉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当一体出力,维持民国”。这是第一次在政治文件中,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共同决议宣告自己的民族属于中华民族。当时,作为民国总统的袁世凯,也在涵盖中国境内所有民族意义上“率先”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而这一较早使用,也恰恰示发生在处理此次蒙古分裂行径过程中,他致书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尼写道:“外蒙同为中华民族,数百年来,俨如一家”

  此后,“中华民族”一词时已不在专指汉族,而是泛指中华各个民族的观念已经开始普及。

  刘一民这是在给干部们普及历史知识,就听他继续说道:民国初期,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角度自觉公开地标举再造现代“中华民族”旗帜的第一人,是我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1917年2月19日和4月18日,他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大亚细亚主义》两文,针对日本人宣扬的以日本民族为中心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了中国人应该激发出以各民族融合为基础的“新中华民族主义”的自觉,“则前之满云,汉云,蒙云,回云,藏云,及至苗云,瑶云,举为历史上残留之辞,今已早无是界,凡籍隶于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云。”李大钊这里的“中华民族”指的是融合中华各个民族后的新民族。

  这些东西,干部们很少留心,听的都是津津有味。

  就听刘一民接着说到:1922年,最早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梁启超撰写《历史上中国民族之研究》,他在书中一方面指出“中华民族”通常指的是汉族,同时又指出“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各民族认同的一体特征,他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又‘我中国人’之观念浮于斯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并具体指出“故凡满洲人今皆中华民族之一员”

  刘一民关于中华民族一词释义的结论是:中华民族原来是专指汉族,后来意义扩大为指中华各个民族,是中华各个民族的统称。

  接下来,刘一民解释了第二个概念:什么是中国。

  刘一民说,要想知道什么是中国,就要探讨什么是中国和四夷。这里面的前提是古人的天下观。在汉代以前,古人没有世界的概念。世界一词是佛教用语,世指的是时间,界指的是空间。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两句话,叫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用心体会,可以领会世界的含义。汉代以前,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有四句话很重要,反映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那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地倾西北界,地不满东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是圆的,像一个斗笠一样覆盖在大地上,天的中心是北极星和北斗星所在的位置。天帝坐在北极星,俯视天下,掌控着四季的变化,他驾驭的那辆车就是北斗。大地是方的,中心就在洛阳附近,周公曾测量登封是大地中心点。地倾西北界,意思就是我们大地的地势是西北高,也就是今天说的西北高原地带。地不满东南,意思就是东南都是海,大地到此为止,后来的天涯海角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有了这个认识,古人的天下观就形成了。那就是天帝高高在上,掌控四季运行变化。那么谁来管理大地上的事情呢?只有天帝的儿子。所以,周王称为周天子。那么王所居住的京城就叫王畿,由于地方如棋局,大地就像一个棋盘,或者说是回字型,由中央向四周延伸,所以,大地的第一圈就是中心圈是王畿,第二圈是诸夏或者华夏,第三圈是周边的夷狄。后来,儒家学说把这个概念细化,提出了五服的概念。那就是王城所在的洛阳,是天下的中心,叫王畿;洛阳周边五百里,叫甸服,意思就是王畿的郊区。再外面五百里叫侯服,由封侯管理;再外面五百里叫绥服,绥的意思是马车两边的绳子,主要是防止人从车上掉下来;再外面五百里叫要服,要的意思是约定的意思,要服的意思就是双方约定好你臣服我,做我的朝贡国,但允许你有一定的独立性;再外面五百里叫荒服,意思就是你只要形式上朝贡就可以了,你们哪里太荒凉,皇帝不屑于管理那里。在古人看来,这方圆五千里的五服土地就是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着就是古人的天下观,形成于东周时期。

  了解了古人的天下观,中国的概念和四夷的概念就出来了。那么什么是中国呢?在古代,中字最早的意思是旗帜,就是作战时候战旗插的地方。由于大军的战旗一般都在大军的中央,引申为中间、中央的意思。国的意思是城或邦。在商代,还没有国这个字,周代才出现。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诗经》大雅里有一首诗叫民劳,里面有一句叫“惠此中国”,这是古代文献里第一次使用中国这个词。现在考古发现,周成王时,已经开始使用中国这个词。中国一词的含义就是中央之国,一般指中原地区,也有天子直接管理的地区的意思。现代我们说的中国的意思,就是中华民国。

  与中国一词相对应的是四夷,就是我们常说的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东夷最早指的是今天山东一带,随着周朝的建立和分封,逐步被开发同化,后来东夷就指的更远了,变成了岛夷。西戎指的是西部地区,汉代演化为西域,有36国之多。南蛮最早指的是江淮地区尚未被开发的地区,后来这个地区开发的最好,特别是秦代一次往广东移民50万精壮男子,繁衍生息,和当地少数民族逐步同化,使这个地区也变成了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个概念是发展变化的,比如原来江淮一带是南蛮,后来被开发后他们也说自己是中国,岭南和四川一带是南蛮,等到岭南和四川开发后,他们也说自己是中国,贵州一带和越南才是南蛮。到后来,连越南、日本、朝鲜也都曾经说过自己是中国,是华夏。连小日本都把日本说成是神州。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覆盖的结果。下面重点说说北狄。历史上对汉民族造成最大伤害的就是北狄。北狄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兴安岭以东主要是东胡,这个族群后来衍生出鲜卑族、满族等曾经占领中原的民族。蒙古高原主要是匈奴,匈奴西边是月氏。这三个民族都很厉害,先后在我国北部高原生息发展。其中匈奴最先和汉族交锋,先后持续战争400多年。

 

 

第一二三一章 中国、中华民族(续)

  这是一个冬天的下午,大店中共山东局、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的会议室里,干部们拿着笔记本,认真的记录着刘一民讲的每一句话。

  叶挺对主席、周副主席的学识是非常钦佩的,他本人也是受周副主席的引导早早就参加了革命。他知道共产党内人才辈出、藏龙卧虎,包括早期领袖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和现在在党内斗争中落了下风的王明,都是出口成章的秀才。但是,叶挺做梦都想不到,刘一民竟然也是这种人物。这个看上去英俊得近乎妖的年轻将军,智谋百出,勇冠三军,想不到讲起话来,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听他讲话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看看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的样子,叶挺就知道,山东部队的骨干干部对刘一民有多尊敬、多爱护了。不要说刘一民在做进军东北的动员,就算他现在做进军日本东京的动员,估计干部们也是一呼百应,马上就会跟着他杀向东京。

  叶挺想法多,一旁坐着的项英想法更多!

  这段时间,项英在山东的工作是很有成效的。主要是因为他心情好了。但是,空闲的时候,项英还是会想许多问题。一个是在苏区的时候,他曾经给博古出主意不让主席随军长征的事情;第二个就是王明主持南方局的时候,按照王明的指示行事的问题;第三个是皖南新四军转移过晚蒙受不应该有的损失问题;第四个就是现在西安刚刚拉开序幕的整风问题。

  项英是老革命了,对党内斗争很熟悉。知道整风运动一开始,这些事情恐怕都得抖搂出来重新再说说。比如为什么不服从中央命令提前将新四军军部转移到江北的问题,就是自己当时的理由再充分,恐怕别人也未必会相信。而且,整风的时候,不是几个领导坐到一起心平气和的讨论战略得失,那是算账,是群众性的算账,只说错误不说成绩的。这些东西,项英掰着脚趾头都能想到。因为他经历过苏区反AB团,知道有多可怕。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项英只要想起这些问题,都睡不着觉。

  按说项英是老资格的政治局委员,应该回西安工作,参与中央决策。但是,调离新四军来到山东后,项英感觉刘一民、罗荣桓胸怀都很宽广,容易配合工作,就要求留在山东工作了。这一留下来,项英还真庆幸留对了,要知道,新四军军部突围渡江后,中央调整叶、项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他们两个的一种批评和处分。可以想见,叶、项回到西安后,必然要认真向中央报告工作,对造成新四军军部被动突围的错误做深刻检讨。

  项英不怕做检讨,怕的是翻起老账来没完没了,在党内再掀起不必要的风浪,影响党的事业。

  今天开会前,项英一颗心总算落地了。因为中央进军东北的命令上说的很清楚,成立东北局,他是副书记之一,而且还兼任东北人民抗日联军第三政委。这就是说,他不用回西安去参加整风了,直接随山东主力北进。

  想到这一点,项英就觉得刘一民胸怀宽广,人情味也比较浓,是个很少见的了不起的人物。刘一民一定知道他的心思,让他随军到东北区工作,也一定是刘一民向中央要求的。不然的话,如果把他留在山东,和即将东进到山东的林彪搭班子,那就麻烦了。林彪这个人不爱说话,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和他搭班子可没有和刘一民搭班子这么和顺。

  项英脑子里翻江倒海的时候,刘一民已经把中国、中华民族的释义基本讲完了。

  项英听的清清楚楚,刘一民最后说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融合力极强的民族,历史上北狄的匈奴、突厥、鲜卑、蒙古族、满族都曾经入主中原,并融入了中华民族。现在的外蒙、远东人民都是外蒙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放出来,重新融入中华大家庭。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07 , Processed in 0.06081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