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8 页

  新兵连的诉苦大会无疑是成功的。

  第二天一醒来,刘一民就发现蔡中弄了两块石头,上面放了一块石板,趴在上面写东西。刘一民走过去一看,蔡中写的是诉苦和三查工作报告。

  见刘一民看,蔡中抬起头说道:“你醒来了?我想把我们开展的诉苦活动和三查活动总结一下,报红军总政治部。”

  刘一民看了看蔡中,才30岁的年龄,眉头的皱纹就已经很深了,越发突出了眉头上的那个瘊子,瘦削的面孔上已经很难看出原来的书生气了,有的只是历经磨难后的刚毅,五短身材显得很精悍。

  刘一民知道,蔡中是老井冈了,原来是三十四师102团的政委,长征前调任三十四师政治部主任。按照原来的历史,蔡中是在三十四师刚从新圩观音山突围出来,就牺牲在桂军四十四师袭击的枪口下的。刘一民的出现,让蔡中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和刘一民一起组建红18团以来,蔡中的表现让刘一民非常尊重:忠诚、刚毅、原则性强,还知道灵活变通,体现了红军时期政工干部能文能武的特征。

  听到蔡中的话,刘一民说:“现在在转移途中,恐怕你得找时间慢慢写了。不过确实应该总结推广,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个方法转化俘虏,就是在最残酷的战斗中也能不断壮大红军。”

  蔡中说道:“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昨天晚上的诉苦大会,原来属于湘军的新战士发言多。特别是把几个喝兵血的军官抓起来后,他们的情绪特别高,转化特别快。而原来属于桂军的新战士发言相对比较少。”

  刘一民说:“我昨天晚上就注意到了。桂军和湘军不同,不急,今天让他们继续诉苦。你向军团首长报告一下,把那几个人渣军官处理了。”

  蔡中说:“好。”

  然后又说“要不,我随新兵连行动吧。”

  刘一民说:“不用,我相信今天就能把问题解决。我们准备出发吧。”

  笑话,诉苦和三查是历史上解放军新式整军的主要内容,通过诉苦和三查,我军战斗力成倍增长。淮海战役中,我军伤亡过大,采取对俘虏的即俘即补政策,保持了强大的攻击力,转化俘虏的秘诀就是诉苦运动。刘一民来自后世,自然知道诉苦运动和三查运动的威力,不过他不能对蔡中明说而已。

  不过,事实上桂军俘虏确实比较难转化,这一点和湘军俘虏有区别。

  那个年代,各路军阀的士兵都是拉壮丁拉来的,绝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大多数人都没什么理想和正义感,基本上都是当兵拿饷,长官让打谁就打谁,属于浑浑噩噩的一群人。本来红军政工人员一做工作就可以让他们掉转枪口打白匪,即令是不能让他们掉转枪口,也能在心理上给予俘虏一定分化瓦解,所以红军纪律严禁打骂和虐待俘虏。

  湘军的领军人物何健是个标准的投机式军阀,胸无抱负,却又双手沾满鲜血,就是在原来的历史上,蒋介石也从没有把何健和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张学良这些大佬同等对待过。湘军的作风、军纪就可想一斑。

  桂军则不同,在当时的军阀部队中应该说是个另类。因为新桂系的主要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生,当时也是抱着以革命手段打倒军阀的理想起家的,又有问鼎天下的抱负,统一广西后也没有采取大的破坏性政策。加上与蒋介石多年争斗,曾经吃过部队凝聚力不强被蒋收买、打垮的亏,因此经常以革命军自居,很注意部队思想、作风和军官队伍、后备兵役队伍建设,形成了桂军能拼能打能吃苦的顽强作风。所以,桂军俘虏很难改造是可以预料的。

  也多亏了刘一民这个来自后世的在读博士,一个谈心活动拉近了红军战士和俘虏新兵的心理距离,一个诉苦活动算是让这些桂军俘虏算清了账:原来自己和自己家的不幸都是因为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这种制度的受益者——统治阶级、剥削阶级造成的。

  突破来自于一个叫李德贤的新战士。

  李德贤原来是桂军的一个排长。家就在广西桂林边上。他的父亲弟兄5个,一大家人聚族而居,租种地主100亩水田。每天早上天不明祖母就领着他的母亲、婶婶们做饭、喂猪,开始一天的劳作。父亲和叔叔们常年泡在水田里。每年收成也不错,算下来都要打不少大米,但是把地主的地租一交,全家余下的就是口粮了,然后开始交各种杂捐,杂七杂八交下来,一家人一年就只能在农忙的时候和过年的时候吃点白米饭了,大部分时间都要靠杂粮和野菜填饱肚子。

  无奈之下,父亲和叔叔们商量一定要培养个读书人,不能再让孩子们当睁眼瞎,任由老财们欺负。就这样,一家人用从嘴里节省下来的口粮换钱供李德贤读书,指望着他能改变全家的命运。

  李德贤读完书后就参加了桂军,由于有文化很快就被送到教导队集训,回来就当了排长。本来还以为凭着自己的才能很快就可以飞黄腾达,没有想到一仗下来就被红军俘虏了。

  通过诉苦,红军战士帮李德贤算了一笔账,每年他全家交地租和各种捐税60石,20年下来就是1200石,1200石就是60万斤。原来自己全家都是为地主和军阀做苦力。自己读了书,当了兵,目的是改变自己一家和穷人的命运,谁知道拿起枪打红军打的却是自己的兄弟。即令这次不被俘虏,即令自己能够把官做大点,到头来保卫的还是人家地主和军阀,对付的还是穷苦人,和地主家的护院从本质上讲没有啥子区别。因此,只有当红军,彻底打倒剥削阶级,建立新的人人平等、人人有田种、人人有工做的社会,才是正确的选择。

  李德贤的转变带动了俘虏中的桂军下层军官,加上红五师调来的30个人全部是出身于原来红七军的广西子弟兵,是红军精锐中的精锐,很容易和桂军俘虏沟通。所以新兵营的整训工作一下子就顺利了许多,乐的李清、洪超和陈大中三个裂着大嘴直笑。

  自此,新兵连的俘虏转化工作算是见到了成效。

  接到新兵连的报告后,刘一民就开始着手整编部队。

  一营、二营、三营战斗力恢复的都比较好。其中一营情况最好,特别是原尖兵连编成的一连,自从遇见刘一民,接连不断的胜利把部队刺激的嗷嗷叫,精良的装备、精锐的战士、高涨的士气,如果说刘一民要把红18团打造成中央红军的利箭,一连就是这支利箭的箭镞,随时准备扑向敌人,一击致命。特别是刘一民刻意给一连传授的三人一组、三组一队、交替掩护、配合进攻的步兵班、排、连战术要领和最大限度集中火力、诈敌、诱敌、惑敌、攻敌不备等战术思想,让这些百战精兵在战术水平和战术思维上有了质的飞跃。在一连的带动下,一营的另外两个连队都按照一连的训练方法整训。二营、三营的干部一看,也照着一连学。短短几天时间,红18团的三个骨干营已经恢复了战斗力。

  刘一民感觉是时候了,和蔡中、刘建立、陈大中一商量,就把新兵营编组为第四营,洪超、陈大中分任营长、副营长,李清仍兼营教导员。下辖10、11、12连,原新兵营一连连长彭虎任10连连长、程光荣任10连指导员,原新兵营二连连长南红军任11连连长、石土根任11连指导员,原新兵营三连连长杨炎任12连连长,丁杰生任12连指导员。战士打散进行老红军和新战士汇编,四个战斗营全部充实到480人,重建了团部警卫班和通信班,狙击排、侦察排、火力支援排都增加了人员,炊事班也结束了只有三个人的尴尬局面,团部和各营都设立了炊事班。新兵营的建制依然保留,留下三个连的干部架子,由五师调过来的雷鸣任营长,常化雨任教导员,原新兵四连连长侯三喜改任新兵一连连长,于庆山改任任新兵一连指导员,原新兵五连连长桑一达改任新兵二连连长,陈羲改任任新兵二连指导员,原新兵六连连长成宝成改任新兵三连连长,郭德成改任新兵三连指导员,以后任务就是专职训练新战士。

  全团四个战斗营、一个新兵营、一个火力支援排、一个侦察排、一个狙击排、一个警卫班、一个通信班,一个战地救护所,就是刘一民在新圩观音山下的下立湾村救出的红五师战地临时救护所,2个医生3个护士,可惜药品都用完了。总兵力2160人,是中央红军中人数最多的团了。

  可惜除了只有6挺重机枪、重火力明显不足外,轻武器也不够。一、二、三营当时湘江边整编时是按照一连的标准从缴获的桂军武器中补充的,但是当时新兵营近千号人是俘虏,那是空着手的,缴获的武器都交给红三十四师了,红八军团整编的那个团归建时基本把红18团和三十四师淘汰的武器都带走了。

  四个营长都来问刘一民没有枪怎么办。刘一民说愁什么,这点屁事就难住几个大营长了?中央军的武器好着呢,大炮、机枪、七九式、冲锋枪、手榴弹多着呢,我们随时去取就是了。说的几个营长跃跃欲试,追着问什么时候去取。刘一民说,不用我们找时间,人家就拿着枪、拉着炮在我们屁股后面追着呢,我们站着不动都能等到他们。

 

 

第十五章 西延整训(三)

  部队整训编组完成后,算算时间红军也该走出大山了。按照历史发展,下来就是一军团占领通道,考虑到红军战斗任务重,骨干伤亡大,而且战术水平急需提高。刘一民和蔡中、刘建立、李清商量后,决定成立团教导队,从四个营的班排干部和战斗骨干中抽调人员进入教导队学习,战斗时作为全团最后预备队。

  教导队长由刘一民兼任,蔡中负责教导队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刘建立负责军事教育。用刘一民的话说,教导队以后就是红18团的干部队,任务就是为部队培训连、排、班干部,因此训练和教育都要走在全团前面。特别是文化知识学习,每个队员最少要学会1000个字,学会简单的算数,学会看地图。有可能的话,还要分专业学习,暂时可以开设炮兵、步兵、工兵、政治四个专业,以红军学校教材为标准,边行军边学习,边战斗边学习,不到全团生死关头,一般不安排教导队战斗任务。

  按照刘一民的要求,刘建立和蔡中在全团搜罗人才,给教导队选配教官,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几个教员,都是原红军学校犯错误的教员,在湘江边整编过来的。蔡中问刘一民敢用不敢,刘一民说这些人都是坚定的革命战士,违反的是李德、博古的错误路线,实际上他们都是正确的。

  蔡中瞪大眼睛看着刘一民:“你怎么敢说中央领导是错误的?”

  刘一民说:“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红军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李德、博古的路线是错误的,湘江两岸红军战士的鲜血已经宣布了李德、博古路线的破产。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路线才是正确的。我们红军只有选择毛泽东同志做统帅,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蔡中说:“你不怕把你抓起来?”

  刘一民说:“我们现在随时都有死的可能,还怕抓?再说,现在可不是在苏区,他们那一套抓人的办法不行了。放心吧,大胆干。”

  教导队成立后,刘一民抽出一个下午时间,将全团副班长以上干部集中起来进行短期战术培训,重点培训步兵进攻、防守和防炮、防空战术。将后世总结的历经战火锤炼的步兵班进攻时候的一路队形、三角队形、梯形队形和防守时候的一字阵型、三角阵型、梯形阵型、反斜面阵地建设、防炮洞建设、对空射击、伪装阵地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看着干部们听的如醉如痴,刘一民又把四野的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等六大战术原则进行了讲解。特别是讲到三三制的时候,刘一民讲的和红军俘虏政策不同,强调了针对国军俘虏的即俘即补。

  有个干部报告说这和我军动员俘虏自愿参加红军及对不愿参加红军的俘虏发给路费的政策不符。

  刘一民说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们红军的俘虏政策是不错的,起到了宣传红军、分化瓦解敌人的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很多俘虏放回去后被继续抓丁,继续参加国军打红军。这些人在我军打胜的时候投降快,但是遇到我军失利的时候他们一样对我们下毒手,这一点相信同志们都有体会。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我军强大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将这些俘虏直接转化为红军战士,同我们一起革命,要知道很多国军俘虏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思想一转变就能直接投入战斗,这样,可以迅速壮大红军队伍,削弱敌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每个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每个红军战士既是战斗员又是思想政治工作员。我们开展的诉苦和三查活动已经为即俘即补找到了一条好途径。

  又一个干部报告后说大部分红军战士都不识字,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

  刘一民说不识字就学习认字,以后红18团所有的班长都要能认识1000个字,会看地图,会写总结,会使用步枪、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排长要会写战斗总结,连长要有红军学校毕业水平,营长以上干部要有红军大学毕业水平。要边行军边学习,边打仗边学习,要知道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前途的军队,我们的红军战士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学习识字么?大家记住,我们不但要当战场上的英雄,也要当学习上的英雄。以后每次战斗结束,以班为单位总结战斗得失,排、连、营都要形成书面战斗总结。打一仗,单兵战术素养要提高一步,干部指挥能力更要提高一步,带动部队整体战术水平提高一大步。

  战术培训结束后,干部就开始带着战士边行军边演练,实验刘一民讲授的全新的战术思想。

  考虑到湘江惨败后部队普遍士气不高,刘一民想着是不是提前弄个军歌什么的出来,想来想去,还是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好。特别是红18团这种重组编成的部队,迫切需要用红军纪律来约束。

  刘一民喊来蔡中,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蔡中说你唱唱我听听再说。刘一民一唱,蔡中说好,不过内容字眼和我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点区别,好像是改的更好了。

  刘一民说那当然了,你没有看我琢磨了好几天么?咱们团先学唱,如果唱的好,效果好,红军队伍都会传唱的。

  蔡中说,想不到你还会作曲。

  刘一民说曲子不是我作的,这是一首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的曲子,清末编练新军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就用此曲填词作为队列歌曲,民国后,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和北伐军都用此曲填入新词作为军歌,我是把我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修改了修改,填入曲子,目的是为了严肃军纪,提高部队凝聚力。

  蔡中说你小子真行,看不出来,什么东西让你稍微翻腾一下,就大不一样了。

  就这样,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比历史上提前2年在红18团出炉了。

  部队整训编组完成后,算算时间红军也该走出大山了。按照历史发展,下来就是一军团占领通道,开始召开有名的通道会议了。由于红18团原来的电台在新圩阻击战中已经损坏,刘一民只好一大早就步行赶到军团部报告部队整编情况,请求指示。

  三军团军团部临时设在一个山神庙里。刘一民到的时候,彭总和邓萍参谋长正趴在一张地图前分析研究。

  几天不见,彭总和邓萍都显得瘦了。彭总还好点,本身就长的敦实,又出身行伍基层,虽然瘦削了一点,但精气神没有多大变化。邓萍参谋长看上去就瘦的厉害了,显得眼窝特别深,眼睛特别亮。

  听了刘一民的报告,彭总很满意,对刘一民提出的配备电台和武器的事,彭总说,什么都没有,要是有了就不用刘一民当红18团团长,红军里面可以当团长的人多了去了。最后,彭总还是从军团给刘一民调剂了一部电台。然后彭总指着地图对刘一民说:“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为左翼,红一军团二师、军委一纵队、红九军团为右翼,红一军团一师、军委二纵队居中,五军团率八军团殿后,向通道挺进,目标是进军湘西。现在一军团二师沿城步一线向通道进军,我三军团今日也要进入通道地区。考虑到湘江战役军团主力伤亡严重,粮弹补给困难,而你团从新圩阻击开始打了几个巧仗,骨干部队弹药充足,士气高昂,而且新编成的连队需要在战斗中磨合,所以,命令你团为军团先锋,向通道前进,目标占领通道县城。完成任务后,就地组织防御,派出有力部队向北、向西侦察警戒,注意接应一军团和军委纵队。明白没有?”

  “坚决完成任务!”

  刘一民回答后看彭总脸色不惊不怒,又小心翼翼的说:“报告军团长,我想提个建议,行不行?”

  彭总说:“有话就说。”

  “报告军团长,我军占领通道没有问题,但不能向湘西进军,现在连三岁孩子都知道蒋介石在红军向湘西前进的路上布下了口袋,可能比湘江的口袋更大,图谋更阴险。特别是湘军为了阻止中央红军与二、六军团会师,早就在沿湘西一线修筑了碉堡。不要说眼下的红军无力突破,就是突破了,估计中央红军不死也要再脱层皮,因此,红军绝对不能向湘西前进,应当迅速改变行军路线。建议占领通道后,改向贵州边境前进。”

  彭总说:“这个建议我会向中革军委报告的。”

  刘一民试着建议:“可不可以把这些情况单独向毛泽东、朱总司令和周副主席报告,我们不能把红军硬往敌人枪口上送。”

  彭总的眉毛向上跳了一下,沉思了一会,说道:“别的事情你不用考虑,要特别注意占领通道后加强警戒,没有命令不得向北攻击。”

  “是,坚决完成任务!”

  从彭总那里出来,刘一民就赶回部队,召集几个团领导和几个营长分配任务。命令侦察排立即出发,向通道方向侦察;一营一连和狙击排作为全军前锋向通道方向搜索前进;一营2连、3连和二营、团火力支援排作为第二梯队,紧随前锋后面前进;三营、四营作为支援梯队,与第二梯队距离不能超过2000米。新兵营余下的干部战士和教导队一起作为掩护梯队,跟随第三梯队后面行动。为了避免误会和误伤,全团出发时一律着红军军服,出了红军警戒部队警戒范围,侦察排和前锋一律换上湘军服装,第二梯队换上桂军服装,冒充敌军行军。团长随前锋行动,参谋长随第二梯队行动,政委随第三梯队行动,政治部主任随掩护梯队行动。蔡中政委提出作为军事首长,团长不应该随前锋行动。刘一民说对付敌军我比你们有办法,我随前锋行动,可以尽早掌握情况,尽量避免损失。不要争了,全团准备1小时,带上一天的干粮,一小时后马上出发,争取晚上在通道城里吃晚饭。

 

 

第十六章 兵临通道(一)

  通道位于湘西南湘桂黔三省六县交界之地,北倚湘西,东北连湘中,南靠桂粤,西接黔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湖南到广西桂林、柳州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桂湘两省南北经济、文化交往大多通过通道县城进行。通道又是个多民族聚居区,是有名的侗乡,侗族大歌、侗家菜、侗族婚俗是后世民俗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青山绿水、世外桃源般的环境,让后世来这里旅游的人们把通道称为湖南的香格里拉,足见风景之美。可惜刘一民和红18团的战士们来的时候已经是12月9日了,天气趋寒,满山遍野,百草萧索,只有树木还依然苍翠。

  凭着后世对长征历史的了解,刘一民知道此时通道地区敌人兵力薄弱,县城以外的农村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防御力量。因此,红18团走出大山后,在侦察排找来的向导带领下,直接上了连接湘桂的公路,光明正大的沿大路向通道县城急进。

  9日傍晚,刘一民率红18团赶到了通道县城县溪附近。

  侦察排报告县城只有一个地方保安团,约有600人左右,由于想不到红18团会急行军奔袭通道县城,所以敌人没有作作战部署,仅仅是正常的岗哨警戒。

  刘一民考虑以侦察排和一连的实力,如果偷袭的话,完全可以达到先发制人、攻敌不备的效果,但是如果硬攻的话,说不定伤亡就会很大。他记不清楚历史上小平同志率红七军曾经攻打过一个湘西的还是桂北的小县城,守城的也是地方保安团,结果攻了五天没有攻下来,反而伤亡了200多人,最后只好撤退。想到这里,刘一民就让通讯班传令第三梯队迅速跟上来就地警戒,先锋一连随他冒充湘军偷袭,第二梯队战斗准备,随先锋一连后面前进,待先锋偷袭成功后,迅速占领县城,实行戒严。

  麻子胖是通道保安团的一名老兵油子了,他觉得自己在通道当保安团的小班长很美,虽然军饷不高,但外快多。值班站岗的时候,那些南来北往的商人都要表示表示,本地的大商户都有后台惹不起,小商户和外地的商户只要从县城过,不给弟兄们孝敬是绝对不行的。如果哪个王八盖子的不开眼,弟兄们两枪托上去他就老实了。有了钱,小日子那个滋润啊,喝点小酒,耍点小钱儿,还可以到白寡妇家去串门子。这日子,换个神仙咱也不做。最近情况有点不对,国军在追击红匪,听来往的商人说国军和红匪在湘江边激战一场,死了好多人,湘江的水都让红匪的血染红了,吓的下游的人不敢喝湘江水、吃湘江鱼。麻子胖想不通,都是中国人,打个啥仗啊?蒋委员长愣是想不通,像自己这样弄点小钱,喝点小酒多好啊。该不会是蒋委员长的老婆没有白寡妇白、没有白寡妇水、没有白寡妇会疼人,让蒋委员长不舒坦,他老人家一不舒坦就想打人,就像自己不舒坦了就想拿枪托揍那些不给银元的过路商贩一样。可是将委员长不舒坦和自己不舒坦不一样啊,他老人家这一打,把商路上来往的商人都给打没有球了,老子这班岗算是白站了,鬼影子都不见一个,哪来的小钱儿啊。操他姥姥的!

  “班长,快看,来人了!”一个哨兵的喊叫惊醒了心里正在暗自腹诽的麻子胖。麻子胖一抬头,娘的,真的来人了,还不少呢。再仔细一瞅,来的怎么是湘军啊,好像有一个连。麻子胖忙喊道:“弟兄们,精神点,都把腰板给老子挺直了,别让这群正规军的丘八看不起咱保安团的爷们!”

  城门口警戒的一个班的保安团团丁轰然应声:“是!”

  眼看走来的湘军队伍都到自己的哨位前了,麻子胖示意了一下,一个小兵马上端枪喊道:“站住,干什么的?”

  湘军队伍里走出一个像是通信兵的士兵,说道:“我们长官奉刘建绪司令官的命令前来通道督察军务,还不快让开。”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00 , Processed in 0.03588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