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98 页

  出了则天殿,主持又带着刘一民和倪华参观了大佛窟、中心石窟。虽然是晚上,打着火把也看不真切,但高大的佛像、精美的雕刻艺术,还是让在美国生活日久的倪华心醉神迷、惊叹连连。

  回到则天殿,主持早已命人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再三恳请红军首长留下墨宝。

  刘一民对唐史很熟悉,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英武睿智的皇帝,一生中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选好接班人。穿越前上大学的时候,经常猜想要是李世民把皇位传给英武不下乃父的李恪,唐史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因此,在刘一民的意识中,对后来葬送大唐江山的李治一脉孰无好感。

  见主持说的恳切,又看倪华一脸期盼,就提笔写道:“唐时明月出嘉陵,花容月貌冠六宫。文治武功傲万邦,风流不羁笑群雄。史册籍籍碑无字,魂兮归依皇泽寺。火把向导凭夜游,江风水声露华浓。”

  写完,想了想,又提笔注道:“公元1935年元月28日夜,军抵广元,邀友夜游则天女皇皇泽寺。有僧引路,火把照明。观女皇石像,线条生动,仪态庄严,仿佛女佛。想及盛唐繁华,国威远播,一朝毁之,令人不胜唏嘘。回望友人美目盼兮、巧笑倩兮,顿悟往日之不同今日,今日之不同明日。年年岁岁,日日不同,惟变而已。遂题诗记之。民字。”

  主持读完后,连连称奇,道是诗好、字好、评判好,刚要收起,就见倪华伸手抢过,吹干,小心翼翼地折叠好,装入口袋中。

  刘一民和主持都目瞪口呆。主持刚要开口讨要,就听倪华说道:“这位大师,对不住。这首诗我要带走做纪念,不能留给你了。回头让他再给你写一幅。”

  主持无奈,只好再铺纸,请刘一民再写。刘一民已经不想写了,无奈只好又提笔写道:“皇泽古寺,福佑利州。”写完就与主持告辞,返回军团部。

  回到军团部后,胡底就来报告,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明日早上7点出发。

  刘一民说声“知道了”,就挥手让胡底出去。然后,给倪华倒上茶,让她喝了一口,说道:“谢谢你救了我,也救了我们那么多的红军伤员。快过年了,你家里老人一定非常担心。我决定送你回去。明天早上,我派人护送你坐船到重庆,你从那里坐飞机回上海。一路上要谨慎警惕,千万不要和任何人说起在红军的经历。现在从广元到南充都由我军控制,安全没有问题。南充到重庆,一路上都是川军控制。遇到川军拦截检查,你就亮明身份。我们会通过特殊渠道,告诉宋庆龄先生你的行程和路线,让她转告刘湘,命令川军提供保护。”

  说完,刘一民取出吴征送来的20根小金条和200块银元,对倪华说:“这是一点路费,你带上。路上要表现出你出身豪门的气势,见了川军小头目,就打赏几块银元,但不能露出金条,以免惹事。”

  倪华手捧着茶碗,怔怔地坐在那里,也不说话,也不接钱。

  刘一民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就说:“倪华同志,你把钱拿上,我还有话交待呢?”

  倪华这才说道:“我说你今天怎么这么好的兴致,陪我出去游玩,原来是要打发我走啊?”

  刘一民笑笑:“说实话,当初请你随军行动,就有点强人所难。现在战事告一段落,估计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战事,可以送你走了。毕竟你还要回美国留学,日程很紧,不能一直耽搁下去。再不让你走,恐怕你父母就会以为我们成了绑匪了。”

  倪华考虑了一会儿,说道:“还有几个战士的伤势比较重,我现在走不了,钱你收起来吧。什么时候走,我会告诉你的。别的你就不用操心了!”

  刘一民想不到倪华会这样说,就耐心地说:“你不要任性,现在从这里坐船去重庆很方便,你带上钱,回家就对你父母说把医院的设备卖了这么多钱,你父母就不会追究你把医院设备捐赠的事了。明天我就要带部队出发,如果你现在不走,我还得一直操心这个事情。过一段时间,我们部队可能在陕西,那个时候你走的话,就掩饰不住你曾经在红军部队的事情了。会给你家人带来麻烦的,说不定蒋介石会禁止你再回国的。”

  倪华笑笑:“那不用你操心,回国的办法多的是,我三表姐夫管不住我的。该不是我表现不好,你故意要赶我走吧?”

  刘一民见倪华执意不走,不知道这丫头吃错了什么药,还想再劝,就见罗荣桓、蔡中、吴征、胡底推门走了进来。

  蔡中笑呵呵地说:“倪华同志思想觉悟高,一心想帮助红军。我代表战士们欢迎倪华同志再留一段时间。”

  刘一民心烦,直接对蔡中说:“蔡主任,你会做思想工作不会?添乱不是?”

  罗荣桓接话道:“军团长,这就是你不对了,你怎么能打击年轻人的革命积极性呢?再说了,我们红军现在急需手术水平高的医生。我听陈同和凌昆说,汉阳镇战斗中,倪华同志一个人就抢救了20多名重伤的战士,战士们都叫他红观音。我支持倪华同志再留一段时间。再说了,走的方法很多么,不一定非要坐船,坐火车、坐飞机都可以么。只要能到上海就是了,以倪华同志的情况,没有人会追究她的。”

  刘一民看拗不过大家,再看倪华也是真的想留下,就只好说:“算了,这事过段时间再说吧。胡部长,你去让李成毅派人送倪华同志回野战医院。”

 

 

第一一七章 会师风云(二)

  倪华走后,刘一民问罗荣桓怎么这么巧,几个人这个时候来?

  罗荣桓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说:“胡底告诉我你要送小倪医生走,而她本人并不想走。所以我们就过来看看。怕你一时冲动,硬把小倪医生赶走了。我们还有好几个重伤员处于昏迷状态,暂时离不了她。”

  刘一民心里想,我早就知道你们在门外,不说而已。明明是在外面听墙根,还非要说的这么冠冕堂皇,真服了这些老红军了。想想历史上一个老红军领导在延安结婚,结果当天晚上听墙根的都是一些后来的大将、上将,就不禁莞尔一笑,老子还没有结婚呢,你们就开始听墙根了。这要是将来有了对象结婚,你们还不听一夜啊!

  看见刘一民微笑,罗荣桓就越发不好意思了,忙转移话题,问有没有杨虎城部的消息。

  刘一民说暂时没有,三军团彭军团长也没有敌情通报。不过,只要我们卡住他往汉中的退路,他要么被歼,要么退往安康。往川东方向撤退,估计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排除。不管他往哪里跑,最后都是要被解决的。不过杨虎城此人比较倾向进步,最好能把他的部队收编,加以改造,就又是一个能征惯战的五军团。

  说起五军团,刘一民心里就有点发疼,想想季振同等原五军团领导人的遭遇,再想想留在中央苏区的被审查的五军团那些干部战士的结局,就感觉一定要在进陕西前再见见毛主席、周副主席,讨论一下如何更好地处理张国焘的问题,不能让这只妖蛾子再闹出什么花样来,让英勇善战的四方面军再遭受莫名其妙的损失。

  想起四方面军,来自后世的刘一民自然知道,历史上四方面军之所以断然放弃川陕根据地,主要原因固然是服从中央命令,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就是川陕根据地被极左思想折腾的经济崩溃,大军衣食无着,不得不另行选择根据地,解决吃穿问题。其实,历史上张国焘早就想转移,是徐向前感觉可以依托根据地打一仗,击垮川军围攻,才有了嘉陵江大捷,部队也才从五万人扩大到八万人。

  一想四方面军和张国焘,就想到了曾中生。他现在已经被关起来了。只要两军一汇合,张国焘必杀曾中生,以掩盖自己的罪行。

  得想个妥善地办法,把曾中生救出来!

  罗荣桓当然不知道刘一民心里已是翻江倒海了,以为军团长年轻面嫩,还在为自己几个人打扰了他和倪华谈话的事情心烦呢!就说:“军团长,按照你的命令,十一师、十二师、十三师都已经出发,是不是考虑让独立师也准备行动,增援十一师,确保夺取汉中。”

  刘一民摇摇头:“不用增援十一师,以他们的火力和素质,拿不下汉中的话,就成笑话了。何况还有李凌风的特战大队帮忙呢!独立师的任务是整训磨合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明天一早,蔡主任就去独立师,帮助冯达飞整训部队。我给你两天时间,你把基础打扎实。两天后,独立师就要开始行动了,以后就要当主力使用了。吴征重点抓辎重团和工兵团,边行军边整训,让新补充的战士尽快融入红军大家庭。另外,辎重团长曹胜利一直认为他的团可以当主力团使用,事实上,辎重团、工兵团在历次战斗中都是当主力使用的。你要在辎重团建起新地辎重团地干部架子,条件成熟时,要迅速拉起新的辎重团,工兵团也照这样办理。我们进入陕西后,那么大的地方总是需要部队守备地。主力要打大仗,地方守备必须重建警备部队。这些事情我们要提前考虑。至于这些部队干部调配问题,由政委和蔡主任通盘考虑,等占领了西安,我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

  看看天不早了,几个人就分头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中央纵队和红军总部赶到了广元。

  安顿好后,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朱德就在广元县政府红军总部里接见了刘一民和罗荣桓。

  几天不见,毛泽东等人的气色都非常好。言谈举止之间,都有一番指点江山地气概,早已不是转兵贵州前的那种风尘满面地景像了。

  刘一民把汉阳镇战役的情况做了详细汇报,把七军团目前部队编成、干部使用情况也做了详细汇报。最后又提了五点建议:一是以中央苏区苏维埃政府班子为基础,组建陕川甘宁青民主抗日政府,统筹根据地建设、发展任务。二是抽调干部,组建地方政权。特别是占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后,地域宽广,没有强有力的地方政权,生产、建设及部队后勤供应均无从谈起。三是组建地方警备部队,负责军事要点守备,腾出主力用于战略方向。四是组建警察部队,负责地方治安。五是三、五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全军统一整编,编成四到五个战略集团,以林彪、彭德怀、徐向前、刘伯承分别率领,向南、向东防御,向西、向北进攻,迅速横扫甘肃、青海、宁夏军阀势力。要在1935年内,最好是上半年,统一陕甘宁青,建立稳固的陕甘川宁青根据地,着手发展工业体系,为全面抗战积累力量。

  说完这些后,刘一民又说:“七军团没有参谋长,请总部尽快调配。”

  听完刘一民的建议后,几个中央领导都很振奋,但是感觉压力很大。

  毛泽东说:“你的五点建议,针对性都很强,前提是建立在统一陕西的基础上。现在杨虎城十七路军总兵力大约有五、六万人,主力尚在川北,以七军团攻占陕西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占领陕西后,我们要面对沿陇海线而来的敌人,还要面对黄河对面的阎锡山和华北国军,屁股后面还有大批的中央军、川军、东北军,步子不能太快,得先和蒋介石谈判。”

  刘一民笑笑,说:“报告主席,陇海线敌人由于交通方便,会来地很快,但只要我们守住潼关,基本上就把他们挡住了。再说,关中平原是粮仓,我军志在必得。这个方向必须守住。至于阎锡山,不足为虑。”

  朱老总说:“以我军目前地实力,如果全力西进,甘肃、青海、宁夏之敌不是对手。不过,那些地方太过贫瘠,部队补充不易。我们必须稳定了陕西,才能动手。短期内,是要迅速攻占汉中、西安、渭南。这些地方是陕西精华所在,我军可以筹集粮草、扩大部队。然后再考虑下一步行动。因此,七军团必须全力北上,抢在敌人援兵之前控制潼关。因此,你不要考虑杨虎城川北主力问题,广元地区防御交由一、九军团负责,一军团已经秘密北上广元,随时可以支援七军团和三、五军团作战。等七军团占领了陕西,稳住了阵势,我们就可以集中主力西进、北上。到时候,你的七军团无论用于哪个方向,都是要挑大梁地。”

  刘一民马上站起来敬礼:“请总司令放心,坚决完成中央赋予的一切任务。”

  地等刘一民坐下,毛泽东沉吟着说:“至于七军团的参谋长,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啊?”

  刘一民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说出来好。就说:“我听说西北军政委员会参谋长曾中生同志现在正被张国焘同志关押审查,我想把他要过来,做我们的参谋长。不过,就这样要,国焘同志可能有想法,弄不好人要不来,反而把曾中生同志的命送了。请主席考虑个妥当办法,怎么才能把曾中生同志派到七军团来。”

  周恩来脸色阴沉,闷声说道:“你的目的是想救曾中生同志,是不是?”

  刘一民忙说:“周副主席明见,我不愿意看见我们地同志莫名其妙地牺牲。再说,七军团实在是缺乏骨干领导,我也是没办法。”

  周恩来又说:“你刚才建议说,会师后,全军统一整编,分成几个战略集团。你估计国焘同志会同意么?”

  几个领导同时把目光盯向了刘一民。

  刘一民不慌不忙地说:“报告周副主席,我参军时间短,入党时间短。不过我知道,天下地红军都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全党服从中央。国焘同志虽然资历老,承担的责任大,也应该遵守党地纪律。不过,具体怎么整编,是首长们考虑的问题,不是我一个小小地新兵蛋子能插言的。我知道地是,所有的红军战士信仰都是一致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我个人坚决服从中央整编命令,哪怕中央派我去四方面军当个排长我都没意见,我想国焘同志也会有这个觉悟的。当然,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承担更重要的工作,一个川陕根据地毕竟规模小了点。”

  几个领导都不说话了,气氛有点沉闷。

  刘一民知道,党内斗争是很复杂的,自己本来不想多说,但是又怕张国焘故态复萌,才说了这么多。说完就急着想走,起身向几个领导敬礼说:“报告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洛甫同志,我军团主力昨晚已经出发,我是因为要迎接首长们才晚走了一步。请首长们保重,我们西安见。”

  毛泽东笑着说:“你慌什么,是不是一会儿不见你那个漂亮女战士就心慌啊?对了,你也不小了,有时间把个人问题考虑考虑,我可是等着喝喜酒呢!好了,你到外面等一下,我们开个短会,会后我还要找你谈谈占领西安后的工作。”

  刘一民只好去外面等候了。

  罗荣桓到七军团工作的时间短,过去虽然知道刘一民战功显赫,但是没有想到他考虑问题都是从红军全局着眼的,提地建议也都是全局性、战略性地,而且好像首长们很重视它的意见。加上对张国焘也不了解,感觉刘一民的一些话不可思议。所以,出来后罗荣桓就对刘一民说:“军团长,这样说张主席恐怕不好,他可是我党元老,也是四方面军和川陕根据地领导人。”

  刘一民看了看罗荣桓,感觉罗荣桓确实是原则性强,忠厚坦诚。就意味深长地说:“政委,我党初创时期在用人上有很多失误,向忠发还是我们的总书记呢,现在提起他谁不脸红啊?张国焘是一大代表,还受过列宁同志接见,在党内一部分人心目中很有市场。你不了解他的所作所为,见了曾中生,就什么都明白了。不过,这个话要绝对保密。人心隔肚皮,谁能保证国焘同志心里是啥想法呢?”

  罗荣桓思想上震动很大,不再和刘一民说话,低头思考去了。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警卫战士通知刘一民和罗荣桓进去。

  再次见到首长们后,周恩来简短地说:“刘一民同志,中央决定派曾中生同志任红七军团参谋长、党委委员。命令随时可以下达西北军政委员会,你负责接你的参谋长上任。”

  刘一民一听,好么,搞了半天,球又踢回来了。不过也好,自己总算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救人了。心里默算了一下路程和时间,就说:“请中央命令务必于明日中午12点下达,我亲自去接参谋长上任。请首长们放心,七军团的参谋长,那是一定要履行职责地。”

  周恩来满意地点点头:“好,我们等着你的消息!”

  出门的时候,毛泽东说:“你要尽快赶到汉中,指挥部队进占西安、渭南,封锁潼关。中央和总部就在广元过年了,等你完成任务,我们再去西安。告诉七军团的同志们,我们向他们拜年了!”

  刘一民和罗荣桓忙再次敬礼,向首长们提前拜年。

  回到军团部后,刘一民和罗荣桓一商量,就决定由罗荣桓率领军团直属部队和独立师向汉中开进,十二师、十三师仍然占领旺苍、南江,刘一民自己亲率骑兵团前去迎接曾中生。

  西北军政委员会驻地此时就在通江县城西面的沙河镇,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所在地相距约20公里左右。

  刘一民率骑兵团先赶到了南江县城,与驻扎在这里的十三师汇合,命令李清、陈大勇注意派部队接应。然后经大河、陈河插向东南。29日上午9点左右,进入通江县境。

  进入通江县后,陆续遇到四方面军部队,一听说是中央红军七军团,战士们非常激动,握手、拥抱,然后就派向导一程程相送,很快就赶到了沙河镇附近。

  刘一民知道,如果此时贸然去要人,结果只能是一个,那就是加速曾中生的死亡。因此,他决心先找到曾中生,然后带他一起去见张国焘,让张国焘措手不及,不得不放人。

  在距离沙河镇五、六里远的一个小村子,刘一民他们遇见了川陕省委地一支工作队。队长听说是七军团刘一民军团长来看望张主席、徐总指挥,就非常热情,亲自领着骑兵团往西北军政委员会去。

  刘一民看这个队长三十多岁地样子,又是一口湖北口音,就下马与他并肩而行,边走边聊,了解四方面军的情况。

  这个队长叫秦敬义,是黄安人,原来是红的一名营长,后来到地方工作队来了。知道刘一民是七军团军团长后,秦敬义觉得是中央红军会师来了,主动要求带路。

  见刘一民主动和他说话,又主动了解四方面军情况,秦敬义感觉非常亲切,边走边谈。

  刘一民无意中问道:“张主席在杨柏。徐总指挥和陈昌浩政委在前线,不知道曾中生参谋长在什么地方?”

  见刘一民问起曾中生,秦敬义马上就警觉了,回头扫了一眼,见身边尽是中央红军地同志,自己的工作队员都被远远地隔在后面,这才低声说:“曾参谋长被张主席抓了,就关在沙河镇一个院子里。请刘军团长想法给中央汇报一下,能不能救他出来,我们都是他的老兵了,看他被抓,心疼啊!”

  刘一民也低声说道:“秦营长,你能不能给我指清楚关押曾中生同志地院子?你放心,我走的时候把你一起带走。”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19 , Processed in 0.03351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