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 - 第 22 页

洪承畴在进京的路上已经听说了赵强杀官放粮的事情,民间将赵强传说的跟救命的菩萨一般,而且还听说山东和直隶的百姓知道赵强被打入死牢后正在串联写万民折,请求皇上免了赵强的死罪。他已经打定主意要为赵强说情,一方面是因为赵强此举深得民心,如果赵强被处死,那么天下人会认为是他洪承畴进京逼迫皇上处死了赵强,他不愿背这个骂名;另一方面,他听说赵强深得崇祯宠信,现在崇祯迫于无奈杀了赵强,说不定过后会反悔,把这笔帐记在自己头上,他深知崇祯这人刻忌成性,如今,前方军事吃紧,崇祯还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一旦剿灭了闯匪,想必会兔死狗烹,到时候这就是一个因头。反正军粮已经追不回来了,杀了赵强也是于事无补,自己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呢。所以他听到崇祯说道要杀赵强,赶紧跪倒在地,说道:“启奏皇上,微臣请求皇上赦免了赵强。”

 

“哦?他弄丢了你的军粮,你为何反而替他求情啊!”崇祯诧异的问道。

 

洪承畴早已想好了说辞,侃侃言道:“赵强在兖洲杀官放粮的事情臣也有所耳闻,当时十数万饥民将粮车围困,而且其中有闯匪的余孽在中间鼓惑煽动,情势危急,一个措置不当,说不定会引发一场暴动,到时不仅粮食不保,恐怕山东全省就此糜烂。赵强临机决断,以皇上的名义放粮赈济,既挫败了闯匪挑起暴乱的图谋,还为朝廷收拾了民心,也保全下一部分粮食,实是二得之举,如今山东直隶两省局势平稳,可见赵强此举之效。赵强杀官,恕臣直言,据说那杨立昌私吞库粮,不开仓赈济,才致使饥民围困军粮,属于抗旨,本就该死,赵强作为钦差,不请旨就杀了他,虽有过,但也不为无因,应可宽恕。至于陛下担心前线将士,则大可不必,臣所领兵马大部分来自山东和直隶,他们只会感念皇上赈济家乡,断不会因此就影响了士气,如果杀了赵强,反而会乱了军心,望皇上明断。”

 

崇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其实他心里也舍不得杀了赵强,而且洪承畴一番话也确实有道理,赵强怎么也比那起子私吞库粮的贪官们强多了,他慢慢坐回椅子上,有点犹豫了。

 

洪承畴接着说道:“臣观赵强此举,非但无罪,反而有功。想赵强于危乱之中,果敢决断,避免了一场暴乱,可见其能;事后没有诿过和脱逃,而是自带枷锁赴阕请罪,可见其勇;不顾个人安危,冒死放粮,全是为了朝廷着想,而且以皇上的名义赈灾,不贪天之功,可见其忠。如此忠、勇、能之臣全仗皇上亲自简拔提点,此人不仅不该杀,反而应该重用!”洪承畴说完抬头观察崇祯的态度。

 

崇祯已经被洪承畴说服,有心宽恕了赵强,可他还矜持的说道:“爱卿之言不无道理,我杀赵强不仅是因为丢了军粮的事情,想他小小年纪就如此胆大妄为,我是担心日后他羽翼丰满,弄不好又是一个魏忠贤呀。”

 

洪承畴见崇祯口风松动,已经明了了他的心思,顺势说道:“陛下圣虑高远,防患于未然,微臣万分钦服。不过皇上,臣遍观史籍,历朝历代凡是奸臣当道,一手遮天的年代,大都是因为主上势微,大权旁落,见事不明或昏孛无能。说句大不敬的话,先皇晚年厌政,长年不理朝政,一味的信任魏忠贤,才使得阉党逐步做大,成了祸害。可如今皇上正值春秋鼎盛,陛下又是如此勤政圣明,直接统辖六部百官,权于上,断不会再出现权臣当道的情况,此是微臣一点愚见,望皇上明查。”

 

洪承畴连说理再恭维,让崇祯皇帝听着很顺耳,于是顺坡下驴的说道:“即如此,就准了你的奏请,来呀,到午门传旨,赵强免死,要他到文华殿跪候。”

 

“遵旨。”一个管事太监快步出去传旨去了。

 

崇祯和洪承畴又聊了一会儿,文华殿首领太监来奏:“启禀皇上,早朝时间已到,各位大臣已在文华殿候驾。”

 

“好,走吧。”崇祯说道。

 

第十八章身兼要职

 

崇祯驾临文华殿,端端正正的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贺,他居高临下的扫视了一眼跪在下面文武百官,见赵强也跪在殿角,虽然去了枷锁,但仍然是一身囚衣,在袍挂鲜亮整齐的群臣之中甚是显眼。崇祯扬声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万岁。”众臣爬起来,分班站好。赵强本想站起来,一琢磨,自己还是戴罪之身,还是跪着合适,于是又向墙角挪了挪,继续垂头跪着。

 

崇祯沉声说道:“各位爱卿,如今局势纷乱,国事堪忧,闯匪南窜河南,已有死灰复燃之势。前线粮饷短缺,国库也不充盈;北方各省饥民众多,形势不稳,各位有何应对的良策呀?”

 

兵部尚书杨嗣昌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如今闯匪窜入河南,正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朝廷必须赶紧调动兵马赴河南围剿,以免闯匪做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当务之急是为前线补足粮饷,以振军心。臣请皇上下旨,严令南方各省追加‘剿饷’,以充军用。”

 

内阁大学士陈绍良奏道:“启奏陛下,今年以来已经两次在南方各省加税筹饷,各地府库已经基本被抽空了,各省督抚都给内阁发文叫苦。江南是国家税赋的根基,催逼的太苦怕要伤了元气呀!所以臣以为再次加税似有不妥,应另寻办法。”

 

杨嗣昌急切说道:“不加税就不能补充粮饷,难道要坐看闯匪猖獗吗!前次虽然追加了剿饷,可是大部分都给——”他本想说大部分都让赵强给赈灾了,可话说到一半儿,就又咽回去了。因为刚才太监到午门传旨赦免赵强的事情他和众大臣都已经知晓,如今在朝堂之上再以此事攀咬赵强,不仅得罪赵强,就连皇上的脸面也扫了。所以杨嗣昌赶紧打住话头,低下头来。

 

崇祯皇帝也是一脸的尴尬,不知该怎么向大伙儿解释不杀赵强的理由。

 

户部尚书赵思哲见状赶紧上前说道:“启禀万岁,臣今天早晨刚刚得到报告,赵强赵大人此次奉旨在山东直隶两省赈灾的消息传到苏州,苏州士绅感念皇上赈济饥民的善举,自发乐输了3万担军粮,现由本部堂官田精明正日夜兼程押运赴京,粮队已到直隶境内,不日就可抵京。”

 

听到这个消息,殿上众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崇祯也是又惊又喜,平白的又冒出来3万担粮食,这可太好了。

 

内阁大学士张秉昆见机也出班奏道:“启奏万岁,臣收到山东、直隶两省百姓上的万民折,是圣颂皇上赈灾的善举,恳请皇上赦免赵强赵大人的请愿书。请皇上过目。”说完,从袖子里掏出厚厚的一叠纸,躬身呈上。

 

崇祯接过太监转呈上来的万民折,见上面是骈四俪六的一篇圣颂文章,辞藻华丽,文字流畅,一看就是文人的上佳之作,折子后面厚厚的一叠纸则满是签名和按的手印。崇祯感到一分欣慰,这个小多子还真是为我长脸,没有辜负了我的一番栽培,他瞥眼看了一眼殿角的赵强,见他还跪在那里,攒眉拧目,一副难受的样子,想必是跪的时间久了不舒服。崇祯扬声说道:“赵强!”

 

赵强正跪得膝盖难受,听到崇祯召唤,赶忙从殿角跪爬出来,应道:“奴才在。”

 

“你起来吧,上前来说话。”崇祯说道。

 

“谢万岁。”赵强起身到了殿前。

 

崇祯注视赵强沉声说道:“你此次不请旨就擅自放粮赈灾,实属胆大妄为,按罪当诛,现如今有洪承畴大人为你求情,苏州士绅为你补回了粮食,又有两省百姓为你求情,朕念你此番筹粮赈灾未存私意,尚有微劳,暂且免了你的死罪,今后要是再敢违旨擅专朕决不轻饶,你听清楚啦!”

 

“是、是、是,奴才再也不敢了,奴才谢皇上不杀之恩。”赵强解了性命之忧,赶忙跪倒叩头谢恩,然后起来退到一旁。

 

众大臣接着议事,中心议题仍旧是粮饷,虽然有了江南乐输的3万担粮食,但也坚持不了多久,而且各省灾民众多,也需要赈济,大家议来议去没有结果,大殿上一时陷入沉默。赵强在狱中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着一旦逃脱了牢狱,就要想办法离开皇宫,设法自己立足,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势力,有了很多的想法。刚才听着众人的议论,他也在紧张的思考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机会,忽然他想起在现代社会国家发行国库卷的事情,国家没钱可以向老百姓借呀,心里有了主意,他打破沉默上前说道:“启、启、启奏皇上,奴才有一些想头,不知是否可行。”他头一次当着这么多大臣在金殿之上奏对,非常紧张,双腿微微发颤,说话也不利索了。

 

“哦?你但说无妨,说错了朕不罪你。”崇祯见他紧张温声鼓励的说道。

 

“是。如今朝廷急需粮饷,但各地府库空虚,接济不上,但是众多官绅地主家还是有钱有粮的。所以皇上可以下旨发行国债筹集粮饷。”赵强说道。

 

“国债?!”崇祯问道。

 

“对,国债!就是国家向官绅地主们借债,由户部给他们开出借据,待来年国家收了税银,再一并偿还,不让他们白借,国家可以给他们利息。”赵强把想法说了。

 

赵强的主意确实是新奇,国家向地主借钱,真是闻所未闻,殿上众臣一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崇祯觉得堂堂天朝向个人借钱面子上过不去,但这确实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有点犹豫不决。

 

赵强观察崇祯的表情,知他动心,于是接着说道:“皇上,按理说,这四海之内,皆是王土,天下万民都是皇上的臣下,如今皇上需要钱,大伙儿拿出一点来,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皇上只是向下面借,又不是不还,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时皇上还可以下旨晓谕这些地主,国家借债是为了剿平叛匪,实际上也是为了保护官绅地主们的安全。还有,对于那些借国债多的人,皇上可以降旨表彰,给些荣誉,以资鼓励。”

 

赵强话语粗俗,但确有一番道理,崇祯疑惑着说道:“这确是一法,但寅吃卯粮,来年总是要还的呀,明年的财政负担就太重了。”

 

赵强接过话茬儿说道:“皇上,发国债先解了眼前之急,明年可以接着再发,说道要增加岁入,奴才还有一个法子,就是搞特区。”搞特区是他在监狱里就想出的办法。

 

“特区!什么是特区呀?”崇祯觉得赵强这个小人儿新奇的想法还真不少。

 

“皇上,奴才此次出京巡视,发现很多地都荒着没人种,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如今国家税赋偏重,一些贫瘠的土地出息太少,不足以缴税,所以就没人愿意耕种,当时奴才就想,如果能把这些地圈起来,象办皇庄子似的,朝廷先不收税或者少收税,那就可以鼓励农民种这些地了,虽然朝廷没有直接增加收入,但是国家总的出产多了,这总是好事呀,而且将来这个特区经营起来了,国家就可以收更多的税了。这就好比是家里养了一支老母鸡,如果上来就杀了吃肉,这会儿是吧嗒吧嗒吃的香了,可是明天就没的吃了,如果先养着它,让它下蛋孵小鸡儿,等到鸡多了我们再吃,那就老有的吃了,反正居家过日子是这么个理儿。”赵强把在现代社会的一些见识和出巡期间田精明讲给他的一些道理结合在一起说了出来。

 

赵强的建议通俗新奇,让人耳目一新,崇祯不禁暗暗称奇,众大臣也不禁对赵强刮目相看。崇祯仔细想了想,觉得赵强的两个提议都是可行的,他扫视一眼众人问道:“众位爱卿,赵强的提议你们以为如何呀?”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6:15 , Processed in 0.02753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