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252 页

  后世各种影视剧所美化的帝王,绝不是他们原本的形象。

  对于朱棣这种狠人来说,他为了获得姜星火独一无二的知识,可以容忍姜星火言谈无忌,也可以给予其足够的尊敬和地位,但这些有个前提。

  那就是姜星火不能威胁到他的皇权。

  否则别说是谪仙人,就是天上仙人下来,朱棣都敢拔刀。

  这,既是朱棣的霸气,也是他的利益根基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姜星火和朱棣在未来“既合作又对抗”的关系,在此时俨然便已扎根生出了苗头。

  ……

  人与人的想法各不相同。

  对于墙内的朱高煦来说,他倒还真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心思。

  从小在军营这种文化荒漠长大的朱高煦,是非常崇拜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姜先生的,所以哪怕姜星火提出了在他看来完全是天方夜谭的【铁马】、【千里传文】,朱高煦还是觉得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事物。

  既然觉得有可能出现,那基于此提出的‘皇帝-太子’南北都城分权,朱高煦也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弯弯绕,都只是懵懵懂懂有个念头一闪而逝。

  朱高煦最关心的,是太子!

  朱高煦之所以表现得这么激动,就是因为他知道姜先生的讲课内容被父皇窃听了。

  而姜先生的这个‘皇帝-太子’分权的提议,对他来讲,是利益最大化的提议!

  为什么?

  如果立储之争成功,朱高煦当上了太子,那么他就可以早早地独掌半个大明的权柄,这不爽吗?

  如果立储之争失败,朱高煦没当上太子,那么他也可以跟着朱棣待在北京,近水楼台先得月,没准时间一长,父皇又改变心意了呢。

  那为啥朱高炽没法如此“双赢”,原因很简单,朱高煦跟朱棣更亲啊。

  朱高煦跟朱棣待在一起,很容易改变朱棣的想法,但朱高炽跟朱棣待在一起,就起不到这个作用。

  姜星火对此也能大约揣测到,反正不管是‘皇帝-太子’分权,亦或是【铁马】【千里传文】。

  这些都是他画得大饼,目的就是测试一下大明帝国高层对他的容忍度。

  换句话说,姜星火之所以拿这些短时间做不到的事情说事,一反他之前严谨推演的态度,根源便在于此。

  ——因为姜星火知道自己被大明帝国高层注意上了。

  而自己的学生,就是二皇子朱高煦!

  自己讲给朱高煦的内容,朱棣很有可能会知道。

  那么自己就必须挑逗一下皇权了,如果朱棣接受不了,一刀宰了他,那姜星火没话说。

  原因很简单,如果朱棣是一个接受不了任何对他权力有影响的事物的皇帝,那么想要改造大明,根本无从谈起!

  还是之前的那套底层逻辑。

  改造大明,无论是思维还是器物,方方面面都会对朱棣现有的权力体系和权力结构造成影响。

  只是有些事情对朱棣有很大利益,有些事情有利益的同时会稍有弊端。

  如果朱棣连这点基于历史做的推演政策都接受不了,要对姜星火动刀,那后续也不用改造什么了,因为改造任何东西,都会招致朱棣的反对。

  而没有朱棣的支持,姜星火是改造不了大明的。

  所以说,姜星火把这些一反常态的、超前的东西拿出来说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画大饼,来测试大明帝国高层对他提议的容忍度。

  这也是姜星火与朱棣,在无形中的博弈和试探。

  而博弈和试探的结果,姜星火不出意外的话,也会过段时间就得到答案。

  如果姜星火这么公然挑逗皇权,朱棣都不杀他,那就说明朱棣对于他的容忍和重视,达到了姜星火改造大明所需的程度。

  君主专制的时代,没有皇帝的支持,改造个屁的大明。

  皇帝能忍,对他够重视,姜星火才能把理论落地,去做实事。

  非是基于这个目的,姜星火是不会把现在做不到的、时间跨度多达二三十年才能实现的事情,拿出来说事的。

  这不符合他的风格。

  至于郑和……

  他一直在学着螺旋桨的样子摇花手。

  郑和对姜星火提出用铁马驱动船只的想法,非常着迷。

  庙堂政策的问题,郑和反而关心不多。

  因为郑和很清楚,这些压根就跟他没关系,他最好也不要参与进去,否则没好处还惹得一身骚。

  像他这种人,无论是哪个皇帝上位都会用的,参与进立储之争,对郑和来说也不会获得什么更多的利益。

  弊端远远大于利益的事情,傻子才做。

  郑和不是傻子。

  郑和问道:“姜先生,你说的这个【铁马】,真的能造出来吗?”

  “肯定可以,但不是现在。”

  姜星火认真思忖了一番,回答道:“或许在未来的几年后,你就能看到大明的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铁马】出现。”

  大明这个时代,仍旧处于封建王朝社会的中晚期阶段。

  姜星火能不能手搓蒸汽机?

  当然可以,在第六世,姜星火就从一个普通工人干起,在实业救国时期的各个化学、机械工厂里摸爬滚打,最终靠着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自己开了几家化学和机械相关的工厂,并为抗倭运动提供物资支持。

  那一世的结局,是作为明面上工厂主,暗地里特殊工作者的姜星火,面对必死结局,点燃了自己工厂生产的炸药,被子弹击毙后,进入倒计时的炸药也带走了工厂和工厂里的所有人。

  近代工业的东西,诸如内燃机之类的当然就别指望了,那玩意根本不是个人能手搓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手搓西欧中古时代(公元500-1500)到第二次工业变革(公元1870-1914)这三百多年里,一部分科技点的能力,姜星火还是有的。

  超前一些的有线电报这种东西,如果有最基础的工业体系支持,多花时间(20-30年),多砸金钱(几百上千万两白银),南京到北京的一条主要线路还是能建出来的。

  但是,姜星火对于攀科技树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

  引导与建立体系的意义,远大于自己手搓。

  即便是出狱后,姜星火还是认为用环境去倒逼人,用制造力去逼制造关系,才是正确的路子。

  至于以后什么限制皇权,那都是留给几百年后的种子。

  眼下皇权专制对于支持他改造大明,才是更有利的。

  “那【千里传文】呢?”郑和更进一步问道。

  姜星火坦承答道:“顺利的话有可能二三十年,不顺利的话也有可能有生之年都出现不了。”

  郑和点了点头,心中暗暗藏下了几许期待。

  若是铁马能驱动船只,那么大明船只的性能,马上就能获得巨大的提升。

  相当程度上无视是否顺风顺水,在这个时代是多么逆天的能力?

  我大明水师,天下无敌啊!

  等等。

  郑和忽然皱起了眉头,是不是有哪里不太对劲?

  “姜先生。”郑和的红脸有些怪异,“咱们的话题,是怎么跑到这上边来的?”

  听了这话,朱高煦也呆了呆。

  对啊,话题什么时候跑偏到这里了?

  好在最近几个月随着诏狱生活戒除酒色、多读书、作息规律,朱高煦的大脑清明了许多,他很快就回忆起了跑偏之前的内容。

  说来惭愧。

  话题就是朱高煦自己带跑偏的。

  是朱高煦非要拿大明定都南京后,考虑迁都又放弃这件事来说事的。

  朱高煦老老实实地复述了一遍。

  “刚才讲到了陆权、海权、国际权力,庙堂是经济的延续,战争则是庙堂的延续,国际权力,便是某个国家可以从战争、庙堂、经济等等角度,全方位影响其他国家的能力,而其中最根本的、最持久的,则是经济利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58 , Processed in 0.05024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