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259 页

  朱高煦与郑和松开了拳头。

  姜星火掸了掸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掩饰尴尬。

  “地缘均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减少力量大的一方,一种是增加力量小的一方……我说的不是废话。”

  “基于这两种方式,地缘均势诞生了五种可用之千百年不易的策略。”

  “分而治之、割肉操刀、军备平衡、合纵连横、支持弱者。”

  ……

  “等等……”

  朱棣忽然虚虚抬手。

  “李尚书。”

  一听皇帝没叫李卿,李至刚心中便有些忐忑。

  “臣在。”

  朱棣问了一句让人摸不到头脑的话:“给朕说说你们礼部平常都干什么,越具体越好。”

  皇帝还能不知道六部都干嘛?

  李至刚不明所以,只能小心翼翼地说道:“礼部通常的工作有四司分管,仪制、祠祭、主客、精膳。”

  是的,礼部管的非常的杂,仪制司主要负责朝廷各种庆典及日常活动、会议等的议程安排、组织和筹备,发放各种委任书、印绶等等。

  主客司,其实主要就是外交工作,主要是对待外国和外国使臣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了部分进出境管理、翻译。

  精膳司,主要就是管吃饭,办宴会,从做到吃全过程管理。

  祠祭司,则是负责祭祀相关事宜,譬如去东郊大祀坛祭拜“化肥仙人”……

  哦,对了,化肥仙人其实在礼部这里是有名字的。

  只不过根据古代中国的给神仙起名的方式,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长。

  “化生解灾救苦纾难经国济民富海肥田仙人”,简称“化肥仙人”。

  朱棣闻言,重点批示了一下。

  “以后李尚书的主要精力,多放在对外交往上。”

  朱棣慢吞吞地说道:“大明以外的世界有哪些国家,都是什么情况,大明能从中获取什么利益,或者说有哪些国家能威胁到大明,大明对这些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对外策略,这些不都是李尚书你要考虑的事情吗?不要每天只把眼睛停留在操办宴会、祭祀这些寻常事情上,多往外看看!”

  李至刚闻言,不惊反喜。

  像他这种人最渴望的东西是什么?

  权柄!

  但礼部原本能有个屁的权柄?

  给人盖章发委任状就是个盖章的活,决定权都在吏部手里;办宴会祭祀更是毫无权力的事情;接待外国来朝贡的使者,也没什么权力可言。

  而如今,皇帝的意思很明显,要增加礼部的权柄。

  礼部可以代表大明向外国派出使节,了解情况,还可以替皇帝制定对外策略,研究大明在海外能获得什么样的利益,海外有哪些敌人需要大明通过合纵连横来遏制。

  这权柄,可比以前大太多了!

  君不见苏秦挂六国相印乎?

  而此时,隔壁也传来了朱高煦的声音。

  “姜先生,这个地缘均势,能不能举个具体点的例子?”

  “你想拿哪个国家举例?”

  “呃……日本?”

 

 

第一百八十四章 对日本地缘均势的五条策略

  姜星火甫一听到“日本”这两个字。

  再结合朱高煦有些闪烁的眼神。

  已经知道了朱高煦真实身份的他,便晓得之前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的事情,恐怕已经传到了大明帝国高层的耳朵里。

  或许,如果朱棣比较有执行力的话,此时已经派遣使者前往日本查看了。

  等等等等……

  使者?

  过往的记忆开始在姜星火的脑海里浮现。

  李景隆这小子,不会骗我说去琉球,实际上去的是日本吧?

  这么一想,很多过去未曾在意的细节,瞬间连在了一起。

  想到出发前李景隆如丧考妣的样子,姜星火不由地尴尬的双手交叉,搓了搓手指。

  如果自己不提日本金山银山这茬,按照历史线的原有发展,李景隆应该是没有出使外国这回事的,所以大概率是真的去日本了。

  不过还好,此时是老狐狸足利义满当政,因为觊觎勘合贸易的缘故,对大明的态度很友好,应该没什么生命危险。

  不过此时的日本,好像确实也很适合拿来举例。

  毕竟地缘庙堂这种东西,总得举点学生能有认知的国家做例子,否则的话,自己拿带英举例子人家也听不懂不是?

  虽然姜星火选修的日本史学的不是很好,但也依稀记得,日本的战国时代开启,是从著名的东西军应仁之乱开始的。

  而应仁之乱,距离眼下的时间,也就是六十多年后的样子。

  换句话说,刚刚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日本,其实早就为东西军之乱埋下了动乱的祸根。

  那么如果自己按照地缘均势学说,是否可以提前点燃日本动乱的导火索,把日本这个各阶层矛盾深刻,只是被强势的足利义满暂时压制下去的火药桶,重新点燃呢?

  姜星火刹那思索,便觉得,有可能!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让日本提前六十多年进入战国时代,姜星火就感觉,自己好像功德无量了。

  毕竟,如果按照单极管的推导,猴子不结束日本的战国时代就不可能入侵李氏朝鲜,没有这档子事万历就不会抗倭援朝,不抗倭援朝大明的辽东边军就不会元气大伤,辽东边军不元气大伤野猪皮就不能趁势而起,那也就……

  总之,哪怕不来这套单极管理论,能挑动日本内战,也委实是给华夏减少了不少麻烦。

  就在朱高煦颇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姜星火终于开口了。

  “日本嘛,是个不错的举例对象。”

  “你们对日本国内的庙堂局势有了解吗?”

  郑和虽然也见过间谍从日本传回来的情报,但是此时他的角色是盗匪,自然不好说自己有那般见识,于是看向了朱高煦。

  朱高煦全然不知,不过问题是他提的,也只好赶鸭子上架。

  “略有耳闻,略有。”

  姜星火笑道:“嗯,无妨,简单说说。”

  “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地缘均势学说,一条一条地往日本上面套,看看都有哪些适合当下的日本。”

  “第一条,分而治之。”

  “首先来说此时的日本,本就有分而治之的基础,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日本刚刚结束了他们的南北朝时代,跟我们华夏的隋朝统一有些类似,便是地方上依旧有着根深蒂固的各种势力矛盾。”

  说到这里,朱高煦倒是略微明白了过来。

  郑和亦是接话道:“那便是说,就像是北周灭了北齐,而继承自北周的隋朝灭了南陈一般,虽然国灭,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和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导致看起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内部分裂的种子早就种下了,或者说从来都没有弥合过。”

  朱高煦捻须道:“俺听说书先生的平话,隋末英雄的故事,便是关陇门阀得了势,大力打压原本北齐、南陈的贵族,历代在河北江南当宰相的世家,到了隋朝的时候连当个小官都做不得……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更是耗尽了北齐、南陈故地的民力物力,所以土崩瓦解之势早已有之。”

  “正是如此。”

  姜星火继续道:“而且,不光是之前南朝与北朝的势力有矛盾,如果把日本三岛(北海道尚未开发)看做一个整体,那么西部与东部之间,在很多问题上的矛盾也非常深刻,就比如他们对大明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这是为何?”

  “因为东部跟西部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西部靠近大明和朝鲜、琉球,他们更希望能做生意,西部的大名,譬如松浦氏、大友氏、大内氏、河野氏等等,如果用分而治之的办法,那么他们都是可以拉拢的对象,因为他们深切地知道大明的强大与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

  “至于日本东部,上杉氏、小笠原氏、北条氏、武田氏,他们对大明知之甚少,或者说他们更乐于从日本农民身上获取财富,而不是开展海洋贸易,而且他们的自治性比较强。”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0:20 , Processed in 0.03578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