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276 页

  “那为什么以前没人发现?”

  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人思考过天文物理的事情,却没有继续深入研究,或者研究了传承不下去,无法形成近代西方一样的理论体系呢?

  姜星火有些讥讽地说道。

  “因为华夏的科举考试,除了唐朝还考明算以外,平时都是考儒家那几门,所有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被吸引去参加科举了,平时都忙着去故纸堆里琢磨考评儒家的那些想法了……儒家学好了,科举考试,可以做官,可以发财,可以光宗耀祖,可以封妻荫子。”

  “而天文学、数学这些,就是不入流的小门道、小学问,立志于走仕途的文人,最多空闲时研究一下,一般来讲,没人会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这种事情上,因为付出和回报显然不成正比,研究的再好一点用都没有,不能升官发财,别人也无法理解。”

  “所以,物理学自然就发展不起来。”

  事实上,就如同姜星火前世的时候,人们以财富为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志一样,不赚钱的,都是没用的,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在大明换成了当官。

  所以,根子上还是出在创新这件事,缺乏利益驱动上面。

  故此姜星火认为,如果要推广六门基础自然科学,进而推动制造力发展,那么相应的待遇制度,一定是要跟上的,不然光让人干活不给钱和地位等待遇,肯定是不行的。

  同时要说的是,之所以姜星火之前说华夏的天文学更像是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那便是不仅仅是皇权塑造了天文学的样子,同时天文学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皇权。

  中国人最开始理解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是天文浸透到人文,浸透到庙堂,然后相互影响……华夏的天文学历史悠久,观测经验丰富,天文历法数据分析长期处于世界一流水准。

  但这不是华夏古代天文学的意义,这只是华夏古代天文学的附属效果。

  华夏古代天文学的意义是指导现实世界的运行,最简单的便是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面不是比喻,不是规劝,这背后是天人合一,是古人真的信。

  中国古代天文探索了天文知识,取得了科学结果,比如异常先进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但这个不是古代天文的要义。中国古代天文不是追求一个异常精确的天文模型,志不在此。

  所以,大明太祖高皇帝怒砸水晶刻漏,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物理学,小友不妨讲一讲?”

  卓敬此时的心里,已经是非常好奇了。

  竟然能够解释星体运行的根本原因?

  实在是让他觉得,有些无法想象。

  毕竟华夏古代的天文学,都是只观测结果,记录数据,至于星体运行的根本原因,则根本没人知道。

  姜星火看了他一样,由于距离隔得有点远,所以只看到了模糊的白头发。

  “这位老人家,不妨早点睡,关于物理学的事情,等下次我放风讲课的时候,自然会讲,如果你到时候有兴趣,可以来旁听一下。”

  说完,姜星火又收起了地球仪,在郑和眼巴巴地看望下,塞进去了稻草堆之中。

  卓敬张了张嘴,最后也只是无言以对。

  到了这时候,卓敬才知道,道衍所言非虚,这个名为姜星火的年轻人,似乎真的是有天大的本事。

  卓老头在稻草堆上翻来覆去半晌,看着从天窗中透出的点点星空。

  却是睡不着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幸好朱棣没听这节课

  “时间过得真快啊,讲完这节课,还有两节课姜先生就要出狱了,也不知道这节课讲的是什么?”

  密室里,朱棣看着熟悉的椅子,一时竟是有些感慨。

  回顾这短短的几个月,真是恍惚如隔世一般,不知多少改变大明的决策、思维、理论,都从这一墙之隔所产生。

  而听完这节课,朱棣就打算亲自入狱再见见姜星火了。

  毕竟,距离上次他扮演“燕校尉”,已经过去了太久。

  “回禀陛下,听闻三保太监禀报,是有关天文之学的内容。”纪纲在一旁恭敬答道。

  “喔?”

  朱棣的眸中闪过了微不可查的诧异:“姜先生还懂天文?”

  “谪仙人,大抵是什么都懂的吧?”朱高炽在旁附和笑道。

  朱棣点点头,倒也不再多说什么。

  今日,就他们父子俩加上纪纲和两个小吏,其他几位尚书被压榨的不行,着实是抽不出空来了。

  “今……天……我……们……说……的……”

  然而,此时的窃听墙壁上的扩音陶瓷,却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模糊声音,甚至有些刺耳。

  “怎么回事?”

  朱棣有些不悦地问道。

  纪纲立刻走到了前方的扩音陶瓷边上,装模作样地检查了片刻。

  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一跳,有几个扩音陶瓷,不知怎地,已经出现了一道道蜘蛛网一样的裂纹。

  纪纲硬着头皮说道:“陛下,好像是因为年久失修,出了点问题。”

  毕竟,这东西洪武朝传下来的“隔墙有耳”的手段,但自从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器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迄今为止,已经有十五年了。

  诏狱里的这面窃听扩音墙,十五年来虽然因为在密室里没有遭到风吹日晒,可自然老化,也足以让其性能变得衰减。

  而此前有一次,便是在讲“神风”和“亚热带低气压”的时候,扩音墙就出现过巨大的刺耳噪音,其实便已经是某种警示了。

  “出了点问题?”

  朱棣微微皱眉,随后吩咐道:“赶紧找人来修。”

  “遵旨!”

  纪纲立即应诺一声,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但纪纲上哪找人去修?

  须知道,十五年前焚毁的可不仅仅是锦衣卫的刑具和器具,还有一批藏着相关秘密的匠人。

  而建造和维护扩音墙的匠人,早就被杀绝了,纪纲难不成从坟头里刨一个出来?

  不多时,纪纲带着两名锦衣卫,来到了扩音墙面前,并拿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工具鼓捣了片刻,甚至还用身体挡住了朱棣和朱高炽的视线。

  做完这些,纪纲才重新折返回来。

  此时,朱棣和朱高炽都站起身来,往窃听的扩音墙那儿靠近了几分。

  朱棣屏气凝神,仔细倾听着,但是仍旧听不清楚,甚至比之前变得更加糟糕了,只能依稀听到“嗡嗡嗡”的声响。

  “嗯?”

  朱棣微微皱眉。

  朱棣虽然不懂这里面的原理,但是这不妨碍他知道,眼下的情况,肯定是有哪里没有维修对,否则根本不会是现在这副情形。

  纪纲的心,渐渐地沉了下去。

  糟糕,瞎鼓捣给鼓捣坏了……

  “怎么回事?”

  纪纲的汗水从额头沁了出来,他什么都不敢说,接着转身开始了瞎猫碰死耗子式的维修。

  见一时半会儿也修不好,于是,朱棣干脆坐回椅子里,继续耐心地聆听了起来。

  “吱吱吱!”

  经过纪纲等人的努力维修。

  片刻后,陶瓷扩音器里又传来了这种声。

  “你们谁能告诉朕,那‘吱吱吱’声代表什么意思?”

  朱棣看向了纪纲和他身边的两名锦衣卫,眼睛微眯,语调低沉地询问道。

  “臣无能!臣有罪!”

  纪纲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连连叩首。

  旁边两名锦衣卫也是战战兢兢,跪了下来,丝毫不敢吭声。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43 , Processed in 0.03725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