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304 页

  道衍转动着手里的佛珠继续说道:“其实从另一个视角来看,黄五郎这个鸭城招讨使,他麾下官军的军纪败坏和他本人横征暴敛的行径,又何尝不是一个封建国家由盛转衰的模样呢?”

  朱高炽闻言,细细咂摸了半晌,却是问道:“那依照道衍大师的意思,我大明日后也会如此吗?为了扩充军备,把苛捐杂税都征到九十年后了。”

  “那倒不至于,九十年后是个夸张的说法。”

  道衍笑着摇了摇头。

  但朱高炽的心,却慢慢地沉了下去。

  因为……道衍没有回答他的前半部分问题!

  ……

  新歪脖子树下。

  朱棣同样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开口问道:“那姜先生以为,既然鸭城招讨使黄五郎麾下的官军和王麻子麾下的麻匪,分别代表了追求血酬收益短期/长期最大化的两个极端,又说这与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管理别无二致……那是否意味着,黄五郎为了自保扩充军备,对百姓竭泽而渔的这条路,也同样是封建国家管理在末期要走的路呢?”

  “不错。”姜星火肯定地回答道。

  朱高煦看了眼父皇,有些犹疑地问道:“姜先生……那大明也会如此吗?”

  朱高煦这话问出口,郑和马上望向了冬日里灰蒙蒙的天空。

  “当初咱俩坐在那棵树下的第一节课,就说过这个问题了。”

  姜星火淡淡道:“边军战力下降,若是异族崛起,那么帝国重心靠北的大明必须在边防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以确保庙堂中心的安全……那么请问,供给十几万乃至几十万边军的军饷、军衣、辎重、兵器、犒赏,千里运粮所需的辅兵和民夫的伙食,这些钱从哪来?”

  朱高煦有些心虚地说道“加、加税。”

  “巧了!”

  姜星火一拍郑和的大腿,说道:“黄五郎也是这么想的!”

  “鸭城招讨使黄五郎,听说辖地里出了一股名为‘麻匪’的匪帮,而且还干起了保境安民卖麻牌的勾当,自然不悦……所以为了剿灭麻匪,黄五郎向鹅城居民加征‘麻饷’。”

  心虚地朱高煦问道:“所以黄五郎出兵剿麻匪了?”

  “你在想什么?”

  姜星火奇怪地看着他,反问道:“想想我之前讲的血酬定律的三个特征,还记得住吗?复述一遍。”

  朱高煦最近得益于蹲诏狱戒色,被酒色腐蚀的大脑记忆力恢复了不少,他回顾了一遍血酬定律的三个特征,开口复述道。

  “第一,血酬就是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

  第二,当血酬大于成本时,暴力争夺发生。

  第三,暴力争夺不创造财富。”

  “那便是了。”姜星火说道,“同样是以血酬为报偿的暴力组织,黄五郎这个鸭城招讨使麾下的军队,对于出不出兵这个问题,自然也要考虑这些……不见得他们明白血酬定律的三个特征,但天底下衡量利弊的道理一定是相通的。”

  姜星火一条一条地给他拆开分析道:“第一条,出兵打仗获得血酬要死人吧?”

  “对。”

  “第二条,出兵打仗的前提条件,得是打赢了获得的好处,比死人的代价强得多吧?”

  “对对。”

  “第三条,打仗本身不创造财富吧?”

  “对对对!”

  “那不就完了?”姜星火道:“黄五郎出兵剿麻匪要死人,又不能创造财富,而且麻匪声势浩大人多势众偏偏没刮到多少钱,黄五郎又不能确定打赢了拿到的战利品比死的人值钱,万一这边打起来损失了实力,被其他招讨使、防御使进攻捡了便宜呢?”

  朱高煦还在费解之际,姜星火继续道:“而且,你再想想不出兵的好处。”

  “不出兵,不用死人,可以一直借着剿灭麻匪的名义向鸭城百姓收麻饷,又一定能确定不用死人消耗实力也就不会被其他招讨使、防御使捡漏,你说黄五郎为什么会出兵呢?”

  “这黄五郎的心,可真黑啊!”朱高煦哑口无言,半天方才愤愤说道,“那他就不怕收了钱不办事,鸭城的百姓感到不满吗?鸭城的百姓若是起来闹事,想来他黄五郎的麻饷也收不成了吧?”

  姜星火理所当然地说道:“这就是封建国家治理中的小窍门了,老百姓对收税不满,文官体系该怎么应对?”

  “首先,我们宣称什么事都没有。

  其次,我们说也许有事发生,但不应该采取行动。

  然后,也许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但什么都做不了。

  最后,也许我们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太迟了。”

  朱高煦呆了呆,对文官体系的无耻感到了一丝震惊,但随后,他刨根问底地追问道:“那如果鸭城老百姓对收麻饷还是不满呢?”

  “那就需要扶持一伙不会损耗黄五郎实力的假麻匪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

  “姜先生。”

  朱棣沉默了一刹那:“你最好在说黄五郎。”

  “我说的就是黄五郎。”

  姜星火瞥了眼这位燕校尉,不咸不淡地答道。

  但朱棣此时的心头,却是再也平静不下去,心绪如海中怒涛一般翻滚。

  这便是因为,作为大明最大的军头,朱棣太清楚大明官军这个暴力组织的德行了。

  如果真的到了大明这个封建国家统治末期,基于姜星火归纳总结出的“血酬定律”,大明边境负责防御的官军几乎是一定会成为养寇自重的暴力组织。

  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就像姜星火的这个“鸭城风云”小故事里一样,鸭城招讨使黄五郎要剿灭麻匪,又要死人又不赚钱,而且还要担心实力受损被其他官军派系抢了地盘。

  如果到了大明末年,朱棣很确信,按照大明的制度,或许很难出现如同五代十国那样完全割据的边军军阀,但是朱棣同样也确信,到了那时候,恐怕大部分的大明边军的作战动机,都是为了利益而不是其他诸如国家等因素。

  所以,边军一定会玩养寇自重的把戏,同时为了安抚朝廷和皇帝,也一定会扶持一个好打不用死人的‘假麻匪’,最好是那种一个边军能打一百个的那种……战功看着又好看,还能让朝廷持续不断地从老百姓手里收‘麻饷’供给给边军。

  一念至此,朱棣不由地感到一丝头痛。

  这可怎么办?

  给边军更大的自主权肯定是不行的,那样会养出来安禄山。

  如果学宋太祖那样养几百万的冗兵,大明恐怕也吃不太消。

  朱棣自己实在是想不出办法了,于是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姜星火。

  “后来呢?”

  “后来鸭城招讨使黄五郎向麻匪首领王麻子发出了邀请,想跟王麻子一起合作,让麻匪隔三差五来鸭城周边晃悠,自己再象征性地追剿却永远剿之不尽,如此一来,就可以合作挣鸭城百姓的钱了。”

  “但王麻子不愿意啊!”

  姜星火说道:“王麻子不仅不愿意跟黄五郎合作,而且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自号鸭城及时雨,开始笼络周围百姓的民心,仗义疏财行侠为善倒也罢了,偏偏还不肯百姓跪谢,非说要给百姓一个公平。”

  朱高煦竖起了大拇指:“倒是一条好汉!”

  “黄五郎贼心不死,只觉得是自己给的筹码不够,所以双方倒是约了一场鸿门宴……黄五郎手下官军假扮麻匪,掳了两个鸭城大户人家的公子,黄五郎对王麻子说,只要王麻子杀几个麻匪当投名状,不仅可以把大户人家的公子交给他索要赎金,还可以宣布王麻子已经死了,以后让他带着弟兄名正言顺地当官军。”

  “王麻子同意了吗?”朱高煦好奇问道。

  “自是不同意,随后被黄五郎暗杀了一次,也没同意,反而试图暗杀黄五郎,当然,也只杀了黄五郎的替身而已。”

  “再后来呢?”

  姜星火道:“如此一来,双方势同水火,却是彻底撕破脸皮,王麻子命手下麻匪在鸭城四周散布传言,细数黄五郎的罪行,黄五郎任鸭城招讨使多年,不思保境安民反而巧取豪夺,自然不得民心,一时间鸭城可谓是民心似水、处处鼎沸。”

  “王麻子认为时机已至,便带人鼓动鹅城百姓随自己宰了黄五郎,但是百姓摄于黄五郎多年威名,却委实不敢追随一帮麻匪起来闹事……正巧这时,鸭城招讨副使却递出消息,愿意与王麻子里应外合。”

  “双方磋商良久,确认了不是圈套后,王麻子率领麻匪攻入鸭城,鸭城招讨副使果然擒下黄五郎,双方押着黄五郎游街,并且在鸭城菜市口高台上,鸭城招讨副使宣布了黄五郎的罪名,王麻子亲手拔刀斩了黄五郎,还了鸭城百姓一个公道。”

  “没了?”

  朱高煦呆了呆,这个有些梦幻的、完美的结局,让他一时之间有点不适应。

  姜星火点点头。

  他当然可以说出:你认为没了,那就没了,你认为有,还可以接着讲出来黄五郎金蝉脱壳,去剑南道搬了救兵回来对麻匪反攻倒算……亦或者是鸭城招讨副使又成了新的黄五郎……再或者是王麻子被手下出卖,如此云云。

  但是姜星火不想讲。

  因为这是就是他赋予这个故事的结局。

  “鸭城风云,便是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讲的什么,我相信你们也清楚了……血酬定律,便是暴力组织颠扑不破的永恒规则。”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55 , Processed in 0.03781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