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308 页

  道衍继续说道:“我等身处中枢,本该是最早想到吏治症结所在的人。可惜靖难刚刚结束,一心扑在政务上,从未关注过这个还算不上急迫的问题……而且对于这种复杂的吏治问题,恐怕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也只懂得推断一些常识,却不会深入探究,更说不出类似‘血酬定律’、‘黄宗羲定律’的论断。”

  道衍轻叹了一声,复又说道:“今日我观皇帝陛下、乃至两位皇子殿下的反应,便已隐约有了猜测,大约都是恨小吏待民之苛刻却无能为力……而那些盘踞地方的小吏和士绅大户们,素来都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敛财,通过各种手段收买上下、强占田产、招募佃农、扩张势力。”

  “老衲觉得,即便是要打通吏员的晋升渠道,也是时候让小吏们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了!”

  这话一出口,顿时令密室内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朱高炽脸色一变,目光闪烁不定,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而郭琎和柴车两个小吏,干脆就低头装死了。

  “看不到我……看不到我……”

  ……

  “到底是何办法?还请姜先生速速说来!”

  朱高煦急切问道。

  姜星火一向是一个不喜欢卖关子的人,所以他非常干脆地说出了答案。

  “考成法。”

  其实,就是历史上张居正更化用的那套。

  而姜星火打算改良一下后,不仅用来考核官员,还用来考核吏员。

  这东西好用,是真的好用,这是因为“考成法”本身就是张居正眼见了官场中的丑剧和制度变质,深切认识到不仅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

  而执行“考成法”的重要特点即所谓“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事情办妥要有期限,如果事情办不好就把责任落实到人。

  ……打工人的噩梦了属于是。

  不过苦一苦官老爷的想法,姜星火倒是早就有了。

  眼前这位身份诡异的燕校尉,显然不仅仅是忠义卫校尉那么简单,恐怕要么是皇帝身边的亲信,要么是靖难功臣。自己讲出来的东西,肯定是能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的。

  所以姜星火打算讲,而且是放心大胆的讲。

  而张居正版本考成法的具体内容说白了就是两点,以中央六部举例。

  第一点,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交给皇帝审阅。

  第二点,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而在地方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中央督查地方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再以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这两司督察府州县官。

  如此一来,依靠立限考成的三本帐,严格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便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

  同时,“考成法”也可以成为提拔拥护更化、政绩卓越官员的利器,可以将这些能干事、肯干事的官员委以重任,因为有考成法在,“立限考成,一目了然”,业绩摆在这就可以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提拔业绩好的人,大家也都无话可说。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有效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改变以往仅仅主要靠吏部来运作的官员考评。

  当然了,姜星火肯定不会直接把张居正的考成法搬过来,多少也是要用自己所学的现代管理学知识,来给予部分改良的。

  因为在姜星火看来,考成法也不是真的完美无缺。

  什么叫官老爷噩梦啊?

  你以为“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就已经算噩梦难度了?

  不,你应该学一学什么叫公共部门战略规划里的SWOT战略分析。

  你以为大企业里的战略管理部,都是用来干嘛的?

  把这玩意加到考成法里,才叫官老爷的噩梦。

 

 

第二百二十五章 优劣危机

  树下,一缕冬日的光垂落。

  此时的姜星火,身上笼罩着莫名的气场,他仿佛是传说中于三十三重天上讲道的圣人,又仿佛是拥有无穷智慧的先哲。

  刚刚,姜星火把考成法的基本内容,告诉了他们。

  这种把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懒政怠政,能够极大整顿吏治的神策。

  无疑是同样给予了这些大明帝国高层,一点小小的姜圣震撼。

  “整顿吏治,扫除积弊,姜星火竟然真的有办法!”

  朱棣的心头,闪过了一丝难以置信。

  明明是刚才众人纠结困扰了许久都没有丝毫办法的核心问题,所有的事情就像是一根根烂绳子一样缠绕在了这里。

  但姜星火的“考成法”,就仿佛一把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刃。

  一刀下去,斩断一切纠结!

  考成法一出,整顿吏治,定能立竿见影!

  朱棣看着此时仿佛充满了智慧的光辉的姜星火,心中愈发佩服。

  同时,拜姜星火为国师的念头,也彻底坚定不移了起来。

  之前因为地心说和万有引力,导致朱棣对于姜星火可能导致皇权动摇的顾虑,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能解决吏治不堪这个困扰了他乃至他爹朱元璋的问题,这个国师,姜星火想当也得当,不想当也得当!

  反正,距离姜星火出狱只有最后一节课了,朱棣亲眼来狱中看过了姜星火,亲耳听过了姜星火讲课。

  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也就落下了。

  此时,朱高煦则用充满了崇拜的眼神看向姜星火。

  在朱高煦的心里,姜星火就是在传授他治国秘术的伟大存在。

  姜星火对他的意义,就仿佛是姜太公之于周文王,诸葛武侯之于刘皇叔,苏绰之于宇文泰一般。

  而这种充满了神秘色彩,注定会成为传奇的讲道,将会在后世的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亦或是悄无声息的一笔。

  因为,这种关乎到国家根本的学问,根本不是旁人可以聆听,亦或是知晓哪怕一丝一毫的!

  只有大明帝国的绝对核心决策层,才能学习《国家管理学》这门学问。

  “优劣危机,用停成御。”

  姜星火口中念念有词:“WSOT,USED。”

  随后,姜星火缓声道:“这便是考成法考核官吏,也是《国家管理学》中进行封建国家管理的八字要诀所在。”

  看着老师这副飘然若仙的样子,虽然听不懂在说什么,但是朱高煦委实大受震撼。

  随着姜星火这八字要诀开口,朱棣也脊背猛然挺直,他用锐利的眼神扫视着周围。

  还好,周围并没有别的囚徒。

  而郑和,则陷入了跟刚才隔壁两个小吏一模一样的状态。

  “我什么都听不到……我什么都听不到……”

  当然,以三保太监的地位,这种东西还是能听的,毕竟是皇帝最信任的大太监之一,但郑和是一个不乏庙堂智慧的宦官,这种听了有危险的,他不想听。

  郑和最感兴趣的,还是关于天文地理和航海等方面的知识。

  上节课别人都觉得很无聊,但郑和就听得津津有味。

  而且,郑和分外珍惜眼下的诏狱时光。

  因为郑和很清楚,讲完这节课,还有最后一节课,姜星火就要出狱了!

  而到了那时候,恐怕这种安逸的学习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郑和自己也要重新踏上那前往万里波涛的旅途。

  到时与姜星火的下次再见,就不知是哪年了。

  念及至此,郑和这条好汉子的目光里,却是流露出了几分不舍。

  毕竟对于郑和来说,姜星火无论是提出捆绑宗室下西洋,还是去万里石塘挖鸟粪,亦或者是日本金山银山、开拓吕宋天竺……虽然姜星火只是动动嘴,他就得跑断腿,但毫无疑问,姜星火也给他郑和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功劳。

  而且这种功劳,却已经是姜星火给出了任务目标,他只需要执行就能拿到手的功劳,不需要自己像个无头苍蝇似地摸索。

  甚至于,只要郑和用心做完这些事,都足以以一介太监之身封伯封侯,而无人质疑。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30 , Processed in 0.04382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