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381 页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连锁反应的关系。

  比朱棣年纪还小的多的朱能不死,朱棣很多时候,都不用亲征。

  不过姜星火确实有一句话扎心了。

  大明还缺能领兵的将才吗?

  大明不缺将才,缺帅才,或者严格一点说,缺朱棣信得过的帅才。

  李景隆、徐辉祖、平安、盛庸,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帅才,但问题是,朱棣信不过啊!

  后三者,现在都被朱棣扔到北边,整顿边防呢,而他们手下管理的中层将领都出身燕军,兵源则是来自几大塞王的护卫兵和边军卫所兵,朱棣显然是留一手的。

  老将镇远侯顾成也是帅才,现在负责准备对女真的作战事务。

  所以朱棣身边能选择的,只剩下了次一等的侯爵们。

  但这些侯爵指挥几万军队可以,指挥二十万明军主力,这种大兵团作战,还是缺乏经验。

  朱棣可不敢拿二十万明军主力给他们练手。

  但朱棣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不对啊,朕直接问国师不就好了?”

  朱棣直接向姜星火问道。

  “在国师看到的未来里,明军是谁指挥的?”

  “张辅。”姜星火给出了他的答案。

  今年二十八岁的信安伯张辅吗?

  听到这个答案,朱棣深深地蹙起了眉头。

  “容朕再想想吧。”

  本来万无一失的选帅人选,现在遇到了“一失”,朱棣也无法贸然做决定,所以暂时搁置了下来,打算亲自看看成国公朱能的身体状况,再做决定。

  如今刚刚坐稳龙椅,朱棣自己肯定是不会轻动的,只能让手下信得过的将领带兵去征安南。

  在朱棣的心里,未来要打的几场仗,主帅人选都已经定下来了。

  最终的削藩之战,肯定是让徐辉祖、平安、盛庸先去办。

  而军事难度较低、政治难度较高的逐步抹杀女真三部的计划,也就是先对付斡朵里部,后威慑朝鲜,再对付胡里改部、托温部,则交由了老将镇远侯顾成去执行。

  率领备倭军跨海远征日本,朱棣则打算给曹国公李景隆一个机会。

  至于后面更遥远的征漠北,则是由朱能或者到时候统治稳定了,他自己亲自领军。

  先暂时搁置了这个问题,朱棣继续问道。

  “那国师的舆战三策,除了疲敌,其余两策是什么?”

  听到这里,姚广孝和朱高煦也好奇地看向姜星火,期待着他的回答。

  “第二个方面,则是惑敌。”

  姜星火缓缓道:“所谓惑敌,顾名思义,便是迷惑敌人,让敌人产生轻视之心。”

  “这跟兵法的原理倒是差不多。”朱棣微微颔首道。

  “舆论战,确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战争里该有的东西,舆论战也有。”

  姚广孝问道:“那么该如何惑敌呢?”

  “编造能吸引敌人注意,让敌人感兴趣的故事,这些故事看似有利于敌人,能迷惑敌人,但故事中要留下反转的地方,以便后续用同样的故事,打击敌人。”

  这其实就是情报心理学的一部分内容,姜星火详细讲解道。

  “譬如,既然敌人以王安石变法时候的‘郑侠求雨’来作为攻击变法的手段,来证明天人感应的正确性,那么我们不妨主动发布一个流言故事,借此臌胀敌人的声势,让敌人愈发觉得胜券在握,但在这个故事里,留下可以反转的地方。”

  姜星火把从堂妹姜萱那里受到的启发,也就是尚未问世的《西游记》中孙悟空与车迟国三位国师祈雨斗法的故事,讲了出来。

  听完这个故事,朱棣等人不由地陷入了深思。

  如果这个故事与现实对应起来,谁是车迟国国师?谁把众佛徒驱走做苦役?谁又在主动打赌祈雨?

  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讽刺姜星火,但一旦姜星火能把局势反转,那么谁求来雨,谁就是拯救黎民于旱灾的“齐天大圣”!

  “疲敌也好,惑敌也罢,似乎在舆战中,都是辅助的手段?”

  深思后,朱棣看向姜星火:“那么国师在舆战中的杀招,又是什么呢?”

  姜星火干脆答道:“破敌。”

  “道理越辩越明,瞄准敌人在舆论上的最薄弱之处,攻其要害!”

  朱棣对于如何开展舆论战,显然是没什么心得的,如果他有,也不至于被江南士绅们变着花样的骂了四年多。

  但姚广孝却从姜星火的话语中,领悟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姜圣,不仅是要破解眼下景清血誓,给变法造成的舆论困境。

  而且还要借着这个机会,直接攻击理学!

 

 

第二百八十九章 飞天

  敌人,在舆论上,哪里最薄弱?

  不用朱棣思考,姜星火直接给出了答案。

  “天理。”

  “陛下想来是对程朱理学,也有一定了解的。”

  朱棣硬着头皮点了点头,他确实有一定了解,但这个一定,着实不太多。

  不过大约是晓得朱棣父子的理论水平应该比较薄弱,姚广孝帮忙解释道。

  “程朱理学,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天理。”

  “而要追寻这个天理,就要从万事万物的本身上去讲求,也就是格物致知(天理)。”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但是《大学》本身,并没有对格物致知做出解释,现在的解释,是后来人的理解。”

  事实上,在这里,就已经埋下了某种关于最终解释权的隐患,姚广孝继续道。

  “程朱理学里的格物,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格除心物,如果用佛家的说法,那就是格除贪嗔痴。”

  “第二层,则是格除外物,也就是了解这世间事物的道理,这理只能在具体的事中学,但学会后则可用于一切事中……不拘泥于一二事物,也不要求格除全部外物,但总归君子是要格物的,否则无法致知。”

  “原因就在于,致知,这里面的‘致’是极致的意思,‘知’则不仅仅是知识,还是知性、感知的意思。”

  “格物与致知的关系便是说,格物是致知的经过,致知是格物的目的。格物致知连在一起,就是通过格除心物和外物,让知识和感知达到极致,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有些接近。”

  姚广孝对于程朱理学主要内容的讲解,非常简单易懂,朱棣和朱高煦父子听懂了。

  ……但又没懂。

  朱高煦挠了挠胡子问道:“可这跟舆论战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就在于。”姜星火揭晓道,“程朱理学,无论是二程还是朱熹,都没有告诉这个‘格物’到底是怎么‘格’的,也没有说清楚‘格物’所‘格’出来的‘天理’,究竟是什么样子。”

  “那么……”朱棣忽然有了某种猜测。

  姜星火平静的话语,证实了朱棣的猜测。

  “理学做到不到的,科学能做到!”

  “科学,可以用所有人都看得懂的办法来‘格物’,也能把‘天理’的根本道理,通过实验和理论,让全天下人,都弄清楚。”

  “而第一个要证明的道理,就是雨的道理。”

  姜星火的话语落在朱棣的耳朵里,颇有些振聋发聩。

  “高高在上的成云致雨,是敌人拿来攻击我们的天人感应吧?是字面意义上的‘天理’吧?”

  姜星火的目光陡然变地锐利了起来。

  “可是程朱理学,能解释清楚,成雨的天理是什么吗?”

  “他们不能!”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03 , Processed in 0.04973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