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382 页

  “之所以这套理论,没人能否定,就是因为成雨在传统概念里,是老天爷的能力,是无法证伪或者证实的。”

  朱棣微微有些激动了起来,这对于他来说,舆论战这个无形的战场,是一个不亚于上阵砍人的全新挑战。

  “成云致雨的道理,国师确实讲过,可国师该如何给天下人证明呢?”

  姜星火淡淡一笑道:“在诏狱里,受限于环境,自然无法证明,但这不代表,现在不能证明。”

  “科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证。”

  “只要飞到天上去,人为地促使云层降雨,不就能证明了吗?”

  飞到天上去?

  朱高煦在旁边都顾不上捋他心爱的大胡子了,当场目瞪口呆了起来。

  凡人,如何飞到天上去?

  朱高煦有了一个猜测。

  “——姜先生,您要施展仙法了?”

  姜星火怔了怔,晓得对方是想差了,干脆说道:“不用仙法,人一样可以飞天。”

  飞天,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

  对天空的向往,也让人类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美好神话,就比如嫦娥奔月……可那终究是神话,不是真实。

  有史书记载以来,并没有谁,真的飞到天上去。

  所以当“飞天”之说,出现在朱棣面前时,尤其是姜星火告诉他,不需要仙法,凡人也能一样飞天的时候,朱棣也有了几分不可置信。

  难不成,还能给人插上翅膀,凌虚御风?

  “孔明灯,陛下应该见过。”

  朱棣点了点头。

  姜星火又继续说道:“在下会制造一个巨大的孔明灯,然后借助浮力,将其腾空,携带人飞到天上去。”

  看着几人的神色,姜星火解释道:“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也是可以用自然科学六大学科中的物理学来解释,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本道理所在。”

  朱高煦此时真的感觉,姜先生的科学,颇为神奇,竟然什么都能解释。

  “原因就在于,密度,也就是一定单位体积的质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一样的,而孔明灯内外的空气密度,因为加热的原因,就会变得不同……孔明灯里面一加热,一部分空气就会受热膨胀,而从球体中流出,使得内部的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小,所以,孔明灯可以飞起来。”

  虽然没太听懂,但朱棣按照经验,知道姜星火的这套可以实证的说法,大概率是对的。

  朱棣的问题,在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他最关心的方面。

  “那这能载人的大号孔明灯,如果能起飞还能降落的话,岂不是可以用于侦察?站得高看的远,不论是野战还是攻城,都能把对方的布置,看的一清二楚。”

  “正是如此。”姜星火点点头,“在火器时代,这大号孔明灯,也可以用作炮兵的观察哨,校正炮弹落点。”

  “那飞天的孔明灯,是如何降落的呢?总不能用一次,就得死一个人吧?”朱高煦不禁问道。

  虽然也不是死不起,但总觉得有点浪费……

  “跟上升的原理是一样的。”

  姜星火解释道:“如果没有新的热气补充,那么内部的空气密度就会逐渐增大,慢慢降落,而站在大号孔明灯里的人,是可以控制这个过程的,让燃烧释放的热气慢慢减少,自然就可以慢慢降落了。”

  既然上升跟下降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一想到以后明军又多了一件战争利器,朱棣的心中,感到了一丝快慰。

  但勤于思考的朱高煦却又问了一个问题。

  “可即便是大号孔明灯,载着人到天上去了,也能顺利地降落,又该怎么让天空降雨呢?”

  “之前我给你讲的降雨的原理,还记得吗?”

  “记得。”

  朱高煦点点头,把之前他告诉父皇要“相信科学”的时候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姜星火说道:“水汽形成云滴,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空气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

  “之所以会干旱,原因要么是压根没有云,要么是云中的云滴不够多,形成不了雨……但江南不是漠北,压根没有云是不可能的,现在春季干旱,只是因为空中的云里云滴不够多。”

  “所以。”朱高煦的眼神一亮,“姜先生有办法,人为地增加云滴?”

  “不错!”

  姜星火赞同了大弟子的说法,随后说道。

  “人只需要乘坐大号孔明灯飞到天上去,在云层中撒下通过化学方法,制作出来的催雨剂,人为地让其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云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自然就降雨了。”

  姜星火的话,在朱棣的耳朵里自动翻译了。

  哦,炼丹是吧?

  这个好说的很,这有从业数十年的专业道士。

  朱棣说道:“朕这就唤袁、张二位真人来。”

  “这个容易,可以稍后再说。”

  姜星火赶忙阻止了朱棣,碘化银在古代的制取,虽然称不上很容易,但对于可以调动整个大明资源的皇权来说,绝非什么无法完成的事情。

  人工降雨,真正困难的,是热气球的制作与实验。

  这东西弄不好,是真的要死人的。

  姜星火朝朱棣说道:“比较难的是大号的孔明灯,还请陛下把内廷的兵仗局,和军中的工匠,拨给在下统一调配。”

  朱棣略加思索便颔首答应:“好,朕同意你试试,不过若遇到危险,千万别逞强。”

  姜星火见已经把解决办法阐释清楚,然后说道。

  “所以,舆论战的第三方面的破敌,便是先挑起关于雨的‘天理’,以及如何格物的争论,最后通过人工降雨的实证,在天下人面前,堂堂正正地来彻底证明程朱理学在这一部分,是错误的,是无法实证的!”

  “而是否下雨,与变法并无任何关系!”

  朱棣同意道:“好,此事朕全权交与国师处理。”

  “遵旨。”

  姜星火拱了拱手,道:“而挑起舆论战的反击的争端所在,就需要朝廷的《邸报》,上面探讨‘雨的天理’了,这一点,陛下要吩咐内阁,毕竟内阁才是撰写《邸报》的。”

 

 

第二百九十章 孤愤

  姜星火忙着去跟郑和调配内廷兵仗局,跟朱高煦调配军中工匠,用以制造载人热气球了。

  而这边朱棣也没闲着,先是在承天殿召见了他的大笔杆子解缙,让他去安排在《邸报》最显眼的位置,写关于‘雨的天理’的相关讨论。

  朱棣欲擒故纵道:“这段时间,还要总裁修《太祖高皇帝实录》,有精力吗?”

  “陛下放心,此事由臣亲自安排妥帖,绝不会误事。”解缙拍着胸脯保证了。

  朱棣嗯了一声,沉吟片刻才说道:“朕相信你的能耐,也期待你能给带朕回好消息。”

  “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还有,若是遇到麻烦,尽管去找国师商量,朕不管。”朱棣补充了一句。

  朱棣的意思很明确,他说“朕不管”,不是他真的不管,而是表明了他的态度,这件事是变法相关的,归国师管,你给朕老实点,按吩咐写就写,别搞那些春秋笔法有的没的,否则治你的罪。

  解缙笑容满面地应诺,然后退出去了。

  朱棣看着消失在殿门口的解缙,忽而轻哼了一声。

  当初,他决定设立内阁的时候,真觉得没什么——因为内阁不过是辅助他批奏折的工具人罢了,只有分流归类的权力,没有批阅奏折的权力,只是把不同地域、类型、重要程度的奏折分开。

  换句话说,皇权下的一条狗。

  狗,怎么能忤逆主人。

  结果呢?在国师的预言的未来里,内阁这条狗不知怎么的,忽然就骑到主人头上了!

  “吾非相,乃摄也……哼哼。”

  不过,作为皇帝,朱棣的烦恼显然不止于现在还只是雏形的内阁。

  对于立储问题,朱棣也有些头疼……他发现自己的儿子们,似乎都不好糊弄啊。

  按照金瓯掣签的结果,本来是要把朱高煦打发去北直隶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30 , Processed in 0.03985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