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50 页

  杨士奇、杨荣都闭口不言,解缙艰难答道:“是下面官员们的意思。”

  “这就是你们内阁商议出来的结果?靖难刚刚结束,北方打成了一片白地,南方也全都民穷竭力……眼见着就是海内鼎沸的时候,四处都在用钱,你们要让朝廷拿来救命的赋税,拿去养那些贪官污吏?”

  朱高炽愤怒至极,狠狠地拍了一下案几。

  “你们以为父皇是建文那无知小儿吗?!”

  “黄子澄、齐泰给建文小儿的建议是什么?”

  “均江、浙田赋,诏曰: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官田悉准私税,用惩一时,岂可为定则。今悉与减免,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

  “解缙!”朱高炽以手戟指,“现在就用大白话翻译翻译!”

  解缙臊眉耷眼地勉强解释道:“建文帝认为太祖高皇帝时定下的赋税制度不合理,江浙的赋税太重了,只是开国时用来惩戒的,不应当一直持续下去……下令平均江浙地区的田赋,按每亩地不超过一斗粮的统一标准征收,苏、松等地出身的官员,可以作户部主官。”

  宦官进来收拾好了地面,朱高炽也恢复了冷静,他抿了口茶水。

  “洪武朝的时候,禁止苏州或松江人氏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借此防范出身于这些富庶州府的人们把持财政,偏私家乡,从而牺牲了国库的利益。建文帝年幼无知,被那些出身大地主家族的文臣一忽悠,便废了太祖旧制。”

  “现在齐泰、黄子澄的坟头草还没长出来几寸。”朱高炽扫视了三人一圈,“你们就这么着急,想下去陪他们作伴吗?”

  解缙和其余两人心里顿时感到一阵寒冷。

  他们都没有想到朱高炽会生气成这样。

  实际上,朱高炽平日里对他们这些文臣都是极为温和、尊敬的。

  这种态度让他们很难不联想起建文帝的时代,虽然那个时代很短暂,但是确实也是文臣们的快乐年代,非常值得怀念……

  建文帝异常尊重文臣,保护他们的利益,鄙夷那些粗鲁的武夫勋贵,制定了非常多的有利于地主阶层的政策。

  怎么就一眨眼,这么好的皇帝被篡位了呢?

  可时势如此,也只能徒呼奈何的同时接受新帝,不然难道真的让年轻有为前途无限的他们,去地下跟齐泰、黄子澄作伴吗?

  解缙等三位内阁官员心中百转千回。

  杨士奇忍不住低声道:“殿下息怒,臣以为此事还需谨慎斟酌。”

  朱高炽看着杨士奇,沉默了片刻后,忽然露出了微笑。

  “虽然你们都没有开口问,但心头定是已经按捺不住了吧……想知道基于两税法做的税制更化递上去,陛下今天对此的态度如何。”

  杨士奇和杨荣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解缙其实比二杨更加好奇,只是在这个时候,谁先开口就会显得太过急切。

  朱高炽大抵是被内阁免税的骚操作给气到了,今天执意要打击打击这几个自负才学的帝国青年才俊。

  让你们接受一点来自姜先生的小小震撼。

  知道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沉吟了片刻,朱高炽径直说道。

  “——陛下半点都不打算采用。”

  怎么可能?

  这个消息让三位内阁大臣惊愕无比,纷纷抬起头,他们原以为杨士奇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能得到朱棣的认可,朝廷肯定会采纳新的田地税收政策,却没料到竟是如此结果。

  “是不合陛下的心意吗?”杨士奇苦涩地问道。

  朱高炽反问道:“你们觉得陛下为什么要反对?”

  这话把大家都弄懵了。

  杨士奇立马起身拱手道:“臣不敢妄言。”

  杨荣皱眉思索良久,也是不敢吭声。

  唯有解缙,长舒了一口气道:“陛下明鉴。”

  “便是不恢复井田制,现在的田地和税收制度也是不能轻易动的,若贸然动摇,将会影响大明社稷根本,因此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不能拍脑袋做决定……还是要从长计议。”

  解缙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因为出主意这事跟他压根就没关系,从头到尾都是二杨的责任。

  朱高炽站了起来,背着手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那颗树,缓缓地说道:“是因为陛下得到的对策,比你们提出的,要好得多的多,甚至可以说——接近完美!”

  杨士奇面色微变,顿时觉得脑子里嗡地一响。

  想办法这件事是朱棣压给朱高炽,朱高炽又压给他们的。

  明显是命题作文,戴着镣铐跳舞的那种。

  杨士奇的主意也只是对两税法修修补补,借此交个差事罢了。

  但即便如此,杨士奇依旧不认为,会有人能提出比他更好的对策。

  杨士奇的那句“不可能”几乎是要脱口而出,可终究是有几分养气功夫的,忍住了,只是神情变幻不停,目光闪烁。

  颇有城府的杨荣则是陷入了深思,跟此事最不沾边的解缙眼珠子一转反倒率先开口。

  “殿下何故如此?”解缙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陛下不采用这个法子,难道是……?”

  “便是如你所想的那般。”

  朱高炽把三人心思看在眼里,随后淡淡地将姜星火提出的“摊役入亩”陈述了一遍。

  三人脸色再次变化起来,各有不同的表情呈现。

  杨士奇脸上带着微微震惊之色,他似乎没料到永乐帝居然会打算采取如此激烈的措施!

  杨荣则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不住地点头赞叹。

  倒是解缙,他并没有露出特别惊讶或者钦佩的表情,只是跟吃了死苍蝇似地憋得面色难看。

  解缙很快就回过神来,试探着问道:“这个法子,陛下真的准许?”

  朱高炽颔首道:“是啊。”

  “这样一来,岂不是等于彻底废除了徭役?那以后读书人寒窗十几年、几十年考上举人,也没了免除徭役的特权?”

  “如何这般说。”朱高炽奇怪地看着解缙,“对举人这部分特权自然是会有补偿的,譬如每月额外发放的廪米或是布匹,国朝总是不会亏待的……把老百姓服徭役的钱摊在了田税里,大家都不用服徭役了,难道不是更好吗?”

  解缙怔了半天。

  “……有辱斯文。”

 

 

第五十九章 先生

  杨荣倒是倒是认真思考了一番,随后给朱高炽详细介绍了他的考虑。

  摊役入亩,这确实是非常新颖且有吸引力的措施,并非空谈。

  但它需要承担极为巨大的风险。

  首先去各布政使司负责落实摊役入亩的人,必须强而有力,否则很容易就会被地方所架空。

  这并不难理解,地方的利益集团在先天上就抗拒对于任何固有事务的改动,这会极大地影响整个利益链条上的所有官员。

  此外,摊派田亩的性质、摊派具体的执行措施,这些都要慎重考量,很难做到全国一刀切。

  摊派入田亩的徭役费用“实际上”由谁来支付?会不会有其他手段规避?

  之前享有免税或减税的诸如皇室、藩王、勋贵等官田性质的田地,跟普通地主的私田,要同样处理吗?

  第一批负责更化的摊役入亩官员队伍的人员组成是否稳固、可信与否,都是值得商榷的。

  最后,摊派下去后每年需要向朝廷交纳的税额数量,同样也存在争议,甚至可以说是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失败。

  除此之外,摊役入亩在民间自发的监察也存在争端,必须提前修改相关法律来预防。

  比如某个违反摊派的地方豪强地主,其他人可以通过举报来获取利益,但受举报的官府必须保证,举报之后不会受到打击报复。

  总而言之,这些零零碎碎、有大有小的问题看似不足为惧,实际上都有可能导致负责摊派之人丧命或者丢官,也可能会导致更化如同王安石变法一般,到基层就走了样。

  听完杨荣冷静的分析,杨士奇沉默了许久,坚持说道:“臣觉得此事万万不可!”

  解缙也附和道:“殿下,此法委实过于凶险,请慎重考虑……”

  “你们怕了?”朱高炽回过头来,语气冷漠地问道。

  三人齐刷刷地拜道:“臣等不敢。”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9:06 , Processed in 0.02973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