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55 页

  李景隆在心里喃喃自语:“我单知道晓得了未来‘明堡宗’的事情对立储有影响,怕被永乐帝整死,才应了他的要求来当这的耳目;我不知道当了这耳目,反而晓得了更多更大更惊人的秘密,这些秘密对永乐帝极有用对我又极无用,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容易被永乐帝整死?”

  李景隆此时看到了朱高煦的一瞥,读懂了朱高煦眼里的杀机,却暗骂,这人怕不是个傻子?你爹就在旁边听着呢,你害搁着琢磨着独吞的事情呢?

  永乐帝得说:这都是朕的钱,朕的钱!

  其实几人心思电转,也不过是过去了几个呼吸,可朱高煦终于按捺不住,靠近墙壁压低了声音问道。

  “姜先生,那银矿到底在哪?”

  就在姜星火回答之际,“嗡~”地一声,隔壁密室里的朱棣等人连忙捂住了耳朵。

  “这怎么回事?”

  听着墙壁中骤然传出,堪称震耳欲聋的声浪,朱棣蹙眉问道。

  “回陛下,这是洪武朝锦衣卫‘隔墙有耳’专用的窃听器具。”纪纲急忙解释,“陶瓷器具的局部厚薄、瓷化、陶与瓷结合、局部施釉、留纹,都影响了窃听的最终效果……而且算上陶瓷的窑变,也就是变形、收缩、釉面这些在生产过程中也都无法控制,这种失音是在所难免的。”

  而就是这么一耽搁,密室内的人,都没有听到姜星火的前几句话,只听到朱高煦在咋咋呼呼。

  “姜先生,这也太远了吧?”

  “从长江口出发,是1400里……须知道,海上不比陆地,要看是否顺风。但无论如何,依着50里一个时辰的平均速度算是没错的(明清赶缯船平均约13公里每小时,即26公里每时辰),一昼夜可驶出600里,1400里不过是三天不到的事情。”

  姜星火慢悠悠地声音继续隔墙传来:“况且,不还有济州岛做中转站呢吗?以李氏朝鲜对大明的畏惧,直接派使者向李氏朝鲜索要或者购买就好了。”

  没有听到关键信息,朱棣这边急的差点跺脚。

  终归是还有纪纲等臣下在旁边,朱棣强自按捺住心头的焦躁,面上维持住了往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威严。

  朱棣此时真的很想拆了这堵墙,站到姜星火面前对他说:“别扯淡了,快告诉朕,那处银矿到底在什么位置。”

  而同样焦急到额头出汗的朱高炽,看出了父亲的不耐,粗声说道。

  “父皇,按照距离和地名推测,姜先生所说的地方,恐怕是日本!”

  日本?

  朱棣陷入了沉思,日本是他爹朱元璋列下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

  当然在朱棣这里,他爹留下的话嘛,基本上是有用的那叫“太祖祖训”,没用的就是个屁……反正到了地下,他爹要揍他,主要原因也不可能是因为他不遵守祖训,朱棣属于债多了不愁。

  朱棣心想,什么征不征的,征了就有每年八百万两白银,除了建文帝那种迂腐的傻子,大明换谁来当皇帝都得征了日本。

  更何况,日本在洪武朝就表现的很不服,跟大明关系极差,洪武末年已经彻底断绝了来往,开战的借口多得是。

  朱棣考虑的,不是征不征,而是要多大规模去征,能不能征服。

  前元忽必烈的失败可谓是殷鉴不远,日本并非一个可以轻易征服的敌国。

  墙内,李景隆也想到了这一点。

  “姜先生你恐怕不知道,日本是有神风庇佑的。”李景隆神秘兮兮地说道,“昔年忽必烈派十万大军,两次跨海征伐日本,均因遇神风而无功而返,史书记载:舟坏且尽,军士嚎呼溺死海中无数。”

  “当然了,若是我来统兵,定然不至于此。”

  所谓‘谁敢纸上谈兵,唯我李大将军’,作为当世谈兵第一人,纸上兵圣李景隆,此时表现得异常兴奋。

  看着莫名其妙的对方,姜星火撇了撇嘴角,开口道。

  “什么神风?”

  “那玩意说白了,不就是亚热带低气压形成的台风吗?”

  闻言,正准备滔滔不绝地论述自己征日军事计划的李景隆,顿时愕然。

  “北半球热带附近形成的台风,沿着太平洋高气压的边缘向西北前进来到中纬度地区。到了晚夏和秋天,太平洋高气压的势力逐渐减弱,台风就更容易登陆日本。”

  “算了,地理讲起来太麻烦,你也听不懂。”姜星火看着对方茫然的眼神,直接说道,“根本就不是什么神风,说白了就是七月到十月的巨型台风……忽必烈这种一辈子没下过海的旱鸭子,还按着秋高马肥的季节出征的规律来征日本,那不是自己往台风上送吗?不被吹成渣滓才是怪事。”

  “唉……”

  说到这里姜星火忽然叹了口气,一时感慨。

  “其实之前讲的那些课,或许还算是指点江山。”

  “可征日本这件事,若是真有万一可能,却委实是我想去做的。”

  “姜先生这是为何?”朱高煦马上积极表态,“日本有你的仇人?告诉俺,俺去给您砍了!”

  李景隆闻言,马上不屑地瞥了他一眼。

  你那是去替姜郎报仇吗?

  你那是馋那一年八百万两的银矿!

  你下贱!

 

 

第六十五章 不顾身

  听了朱高煦的话语,姜星火没有任何反应,他微微眨起了眼睛,有些失神。

  自己该怎么告诉这个时代的人,在未来将要发生的故事呢?

  如果说在二百年后,一统日本的丰臣秀吉,会利用向他屈服的毛利氏所上缴的巨额银课,来发动壬辰倭乱。

  而因张居正更化刚刚起死回生的大明,就会因这场“万历三大征”中军费最高昂、死伤最惨烈的一征而大耗国力。

  甚至因辽东精锐边军在李氏朝鲜损失惨重,不得不予以努尔哈赤正二品龙虎将军号,坐视后金吞并了除叶赫部以外的整个海西女真,为大明最后在内忧外患中的灭亡埋下伏笔。

  那么向着更遥远的未来继续眺望,便会看到这些矿藏为日本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初步工业化,输尽了最后一滴血。

  接下来,是什么呢?

  夏末秋初的正午,恰是微醺暖意与惬意凉风最迷人的季候。

  然而,就在这老歪脖子树下,姜星火却忽然打了个寒颤。

  还在咋咋呼呼的朱高煦止住了嘴。

  朱高煦看着姜星火,压低了自己的粗嗓门,尽量‘温柔’地问道。

  “姜先生,您看起来有些……悲伤?”

  李景隆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无声地沉默,以及沉默所代表的那种最为深切的悲痛。

  李景隆抬眼看向姜星火,俊朗的容颜上戏谑神色褪去,隐隐有些肃然。

  一阵风吹过,几片落叶打着旋儿飘了下来,其中一片,便落在姜星火身前。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姜星火沉默几许,方才开口说话,不知不觉间嗓音竟是有些沙哑。

  “如果我说……假如,是假如,以后我们脚下的这座城池,和生活在这座城池里的子孙后代,都会被倭奴屠戮殆尽,整个城池沦为人间鬼蜮,你们会相信吗?”

  朱高煦摇了摇头,神色却带着明显的迟疑。

  日本地狭国弱,倭奴虽凶悍狡诈,但在大明看来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大明不去打他们,他们如何敢跨海而来攻占大明的国都,甚至屠戮全城?

  凭什么?凭他们全国上下加起来带甲不过数万吗?还是凭他们那在战阵之中毫无用处的长刀?亦或是凭他们那矮得可怜的身高与战马?

  大明任意一个塞王的三护卫配上周围协同的边军,都可以在平原上轻易锤爆日本的全国军队。

  这一点,朱高煦确信无疑。

  “可我为什么会迟疑呢?”朱高煦的心里,忽然闪过这个念头。

  想了又想,这种迟疑大约是源自于,自己对姜先生的那种近乎无条件的相信与崇拜。

  而姜星火的讲述还在继续,他的语气平淡至极。

  “在这座城池里,倭奴会焚毁掳掠他们能看到的一切,至于倭奴杀人的手段,有点燃大火活活烧死;有剥光衣服推入长江冰水中生生冻死;或直接射杀或专断绳索。”

  “还有两个倭奴小校,进行了一场杀人比赛,比谁能先杀一百个汉人,他们的邸报为此专门刊登了这则消息。后来比赛的结果是不分胜负……因为他们无法确定是谁先杀到了第一百个,所以决定把比赛规则改成杀一百五十个。”

  朱高煦攥紧了拳头。

  如果这里面有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们知道今日的这一幕,会不会怨恨自己这个‘老祖宗’没有及时做些什么?

  刹那间,朱高煦又不愿再去无条件地相信姜星火了。

  ……多希望这是假的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9:54 , Processed in 0.02905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