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666 页

  胡季犛刚走到殿外,便是听到了小儿子胡汉苍的咆哮。

  “王汝舟,竟然敢背叛朕,罪该万死!”胡汉苍气急败坏道。

  安南国的少保虽然没什么含金量,但毕竟是“三孤”之一,像是“三公”“三孤”这种级别的官职,无论在哪朝哪代,都得是位高权重的老臣才能获得,而安南国的其他“三公”“三孤”已经被胡氏父子都噶了,硕果仅存的这个叛投大明,无疑是在狠狠地抽打胡氏父子的脸。

  武梦原则是劝解道:“陛下息怒,如今明军虽然势大,但毕竟不得人心,而都城坚固,若是能号召西部山里的土司们勤王,明军自然可不战而退,到时候一切尚有可为。”

  “哼!”

  胡汉苍冷哼道:“这些土司心怀叵测,朕怎么能相信他们?”

  “现在确实不应轻信别人。”

  胡季犛推开了宫殿的门,他的神色也有些阴沉,如果说三江宣抚使陈恭肃的叛投还是他有意为之,是为了为窃探明军情报做铺垫,那么天长路都统、少保王汝舟的叛投,则是让他大为光火了。

  王汝舟从陈朝开始,一直是他的坚定支持者,两人相识多年,在文学上也非常投缘,经常诗文唱和,正因如此胡季犛才始终没有动王汝舟。

  但如今却没想到,正如蒙元时期高明的《琵琶记》里那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一样,他这般对待王汝舟,换来的却是血淋漓的背叛。

  王汝舟作为安南国重量级的高官和手握一路实权的地方大员,他的叛投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极为恶劣的,大量的安南国地方官员因此开始成批投降明军。

  “潘麻休这家伙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胡汉苍依旧在骂骂咧咧。

  抱怨显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胡季犛开始在殿中背着手踱步思考。

  “要不我们还是赶紧从密道离开吧,否则等到南边的县城全部失守,到时候我们就难以幸免了。”胡汉苍犹豫再三道。

  胡季犛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离开容易,他们现在就可以走,可问题是,离开以后走去哪?

  去北面找大儿子卫王胡元澄吗?没了升龙府这些核心统治区域提供的人力物力,富良江防线就是一个空壳,都不用明军打,自己吃完了存粮就会崩掉,最后还是会被一举围歼,不过是多颠沛、拖延几天罢了。

  东面,是无垠大海;西面,是茫茫群山。

  安南很大,但他们已经无处可去。

  大海走不通,钻深山老林,那些山里的土人们一定会兴高采烈地把他们绑起来献给明军。

  胡季犛早就预料到明军的战斗力比安南军强,南线的战事或许会不太顺利,可是他没想到明军竟然如此凶狠残暴,一路横扫,将安南国五分之二的土地给夺了。

  而且更让他无法理解的是,明军强渡胶水,在野战以绝对劣势兵力,打崩了拥有战象军阵的六万安南军。

  现在东都兵力已经彻底空虚,若是不离开,待到李景隆兵临城下,他们作为《战犯名单》上所谓的“头号战犯”,一定是跑不了的。

  正在这时,又有一名侍从手持军报飞奔而来禀告道:“启禀陛下,明军攻势猛烈昼夜不停,防线危在旦夕,卫王请求增援。”

  “怎么会这样?”

  胡汉苍脸色发黑道。

  他本以为富良江防线能够稳住,还算是一条退路,可如今看来,哪还有什么退路可言,到哪都是死路一条。

  而且说实话,胡元澄在北线苦苦支撑了这么久,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了布置防御、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头发都花白了大半,整体战局的颓势实在不是他能彻底左右的。

  可又能怪谁呢?潘麻休吗?人家已经殉国了。

  “陛下,现在怎么办?”

  胡汉苍思索刹那,看了看父亲,咬牙说道:“立即召集大臣前来议事。”

  “遵旨!”

  很快,群臣便来殿中商讨对策。

  “陛下,明军马上兵临城下,天朝有礼乐之道,定不肯多造杀戮,我们不如早降?”有大臣请求道。

  “对呀,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再向明朝军队进行反击了。”另外几位大臣附和道。

  只能说,失败主义谋士永不缺席。

  “不行!我们大虞尚有雄兵二十万,人口数百万,岂可轻易投降?这一仗我们才刚刚开始!”也有人反驳道。

  事实上,胡汉苍也对大明充满了愤恨。

  他本来皇帝当得好好地,大明非要来以莫须有的罪名征伐他,如今即将成为大虞的亡国之君,又如何不让他愤恨?

  因为他认为这都是因为大明造成的,导致他现在无法享受荣华富贵,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马上要搭上了。

  他对大明有着浓浓的仇恨,不肯屈服。

  “陛下,如今情况紧急,臣觉得投降并没有什么,毕竟大明的实力太雄厚了,凭借我们是无法对抗的。”

  “陛下,李景隆这五星上将是个厉害角色,臣觉得,咱们不宜继续与明朝作战。”

  众大臣完全不看胡汉苍的脸色,纷纷谏言。

  “混账,朕堂堂大虞皇帝,怎么可以轻言投降?”

  胡汉苍面红耳赤道:

  “明人杀我大虞军队,辱我大虞黎庶,朕必须要报仇!我大虞誓与明军血拼到底!”

  众大臣沉默了片刻,然后纷纷表态,有的赞同投降的观点,认为投降或许是唯一的选择,有的认为投降只是手段,明朝实力强劲,不可硬撼,可以效仿高句丽诈降大隋那般拖延时间,如此才是小国反败为胜的不二法门。

  但是胡汉苍显然都不同意:“不论谁说什么,朕都不会改变主意的。”

  众大臣苦笑不已。

  “陛下,臣愿意前往地方募兵勤王!”一名文官站出来说道。

  安南国大臣听罢,顿时惊愕。

  但随即,他们就纷纷回过神来。

  “臣亦如此!”

  看着这些打算打着“募兵勤王”的旗号开溜的大臣,胡季犛哪还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小算盘怎么打的?当即冷冷地瞪着这些人,瞬间便没人再敢出声了。

  “陛下,臣愿随陛下死守升龙城!”

  武梦原深吸口气,跪倒在地,请求说道。

  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已经毁掉了,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所以,他不惜赔上性命,也要给自己留个“忠”。

  “陛下,臣等请求留下守卫国都!”

  其他大臣见状,纷纷说道。

  显然这些大臣害怕胡季犛临死前把他们也带走,这时候开始表忠心了。

  “好!好!好!”

  胡汉苍见到这幕,顿时泪流满面,说道:

  “诸君如此忠诚,朕心中感动不已,诸君尽管放心,朕绝对不会让诸君白白丢了性命。”

  朝议自是无疾而终,大臣们回家却纷纷写信托关系,送给南边已经投降明军的安南官员们以示忠诚。

  只能说,皇帝觉得“诸臣误我”这种事情哪个时代都会发生。

  ……

  在升龙城东南。

  三万明军加上飞速膨胀到四万规模的仆从军,此时正在往安南国的都城推进,准备占领整个安南,将胡氏父子彻底赶尽杀绝。

  显然,李景隆不打算等待北线的军队了,而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直接攻陷升龙府,让北线的军队负责在富良江牵制胡元澄所部。

  “国公,敌人已经在城中设置好砲车,还有弩炮,我们贸然进攻的话恐怕会有损失,仆从军不见得能卖命,我军的大炮也无法轰开城墙。”柳升焦虑说道。

  “无妨。”

  李景隆淡定道:“安南国剩余的军事力量已经不堪一击,我们不用畏惧。”

  骑着战马的李景隆走在最前面,身披赤金色明光铠,威风凛凛。

  他看着远处升龙城那高耸的城墙,嘴角勾勒出一抹讥讽的笑容,说道:“安南国的士兵真以为他们躲藏在里面,凭借着城墙、弩炮、砲车就可以阻挡住我们?”

  “国公,末将认为还是不要冒险,毕竟我们还要提防北线的安南军突然撤回来,若是胡元澄策划好,在夜间大举撤退,打一个时间差,很容易回援……如果我们分散兵力,很有可能会被偷袭。”

  一旁,谨慎的参谋长徐膺绪出于自己的职责,还是在大功告成之前提醒道。

  “嗯,徐佥事所言极是。”

  李景隆微微点头,随后说道:“不过升龙城已经成了瓮中捉鳖,他们逃不掉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13 , Processed in 0.06724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