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690 页

  “泛泛之交?”

  朱棣微眯着眼睛,盯着李庆,说道:“既然是泛泛之交,那内阁之前怎么会替你说话?朕可是问了内阁对于刑部众人的评价。”

  李庆连忙说道:“这个臣真的不知道,陛下,臣和内阁以及大皇子绝无任何私下联系,只有一些公务往来,仅此而已,绝无其他交集。”

  朱棣脸色看起来阴晴变幻片刻,说道:“起来吧,朕信你,今日起你便是刑部的左侍郎了。”

  “谢陛下。”

  李庆欣喜道,他知道刚才的一切,都是朱棣在试探他,只希望自己的表现还不错,朱棣不要因此产生猜忌。

  在李庆离开后,朱棣又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传令户部尚书夏原吉来见朕。”

  “是,陛下!”太监躬身领命而退。

  不多时,一身绯袍的夏原吉,急匆匆地赶到了朱棣面前。

  夏原吉进屋后,先是对朱棣行礼,随后说道:“臣户部尚书夏原吉,参见陛下。”

  朱棣淡淡瞥了夏原吉一眼,说道:“爱卿免礼平身。”

  说罢,朱棣指了指龙案上的奏折。

  这是夏原吉的上书,主张在盐、茶等所有领域,全面推进税制改革,其中也包括之前姜星火在诏狱中提出的地税思路,针对地主士绅进一步征收继承税、分家税等等。

  “太急了,现在还不是时候。”

  夏原吉站起来后,朱棣又道:“维喆,你是朕的左膀右臂,朕非常器重你,你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朕的苦衷,也清楚今天为什么召见你。”

  夏原吉叹息一声,道:“陛下,您的苦衷微臣明白,可是微臣真的不想卷入庙堂争斗中,这份奏折,都是臣作为户部尚书,出于为国的考量。”

  “朕也从未想过要让你卷入其中。”

  朱棣也有些无奈,他揉了揉眉心,缓缓说道:“改革税制,整顿钞法,清理盐茶……这些事情不是不该做,但总得一件一件来,国师想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夏原吉眉宇间透露出浓浓的担忧之色:“陛下,这次的两淮盐场的事件反应出的问题,实在是太严峻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整个大明的财政可就完了……唉!”

  他摇头长叹,似是在为大明惋惜。

  “这封奏折你拿回去吧,朕不留中了。”

  “陛下恕罪。”听到这里,夏原吉连忙叩首,一脸的惭愧之色,他的神色,显然是给朱棣看的。

  姜星火虽然没有自己出场,还在大明银行里工作,但却委托了夏原吉来做报告。

  同时也计划好了,如果能进一步扩大两淮盐场事件的规模,那就借着这个机会,争取全面改革盐茶等专营商品的榷税。

  但目前看来,这个目的显然没有达成,朱棣有他的顾虑,不愿意骤然加快改革的脚步,只同意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来。

  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朱棣与姜星火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小的分歧,目前当然只是在行动步骤等问题上,称不上谁对谁错,怎么做都是有道理的。

  “盐茶等事,盐是第一;天下盐场,两淮第一。”

  朱棣的意思很清楚,别的东西先不动,这次只动盐,而且只动两淮盐场。

  事实上,这是由淮盐课税在大明财政收入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决定的,按《明史·食货·盐法》的记载,两淮作为明代最大盐区,光是洪武五年,开中法刚刚颁布施行的时候,就能够每年达到年产盐35.2万引,占全国116.1万引的30.32%,而且每年缴纳中枢的税额占全国的55.1%,远远高于其盐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是名副其实的盐业半壁江山。

  而目前大明的外部局势确实比较恶劣,正在进行对安南的战争,同时帖木儿汗国的入侵就像是悬顶之剑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大明必须抢在这柄剑落下来之前,先把北面的蒙古人打疼,而后全力应对帖木儿。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内的变法才必须稳妥,不能冒进,不能造成大规模的变乱。

  所以,朱棣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朱棣相信,姜星火和夏原吉,是能理解他的苦心的。

  朱棣摆手道:“你先下去吧。”

  “臣告退。”夏原吉行礼,随后转身离开。

  “唉!”看着夏原吉离去的背影,朱棣轻轻叹了口气。

  夏原吉是个聪明人,也是他一步步提拔起来的,如今在朝堂上的威势甚至比蹇义、茹瑺还要盛。

  可惜,自从在诏狱里被姜星火的财政和税收学折服后,如今和姜星火是走的越来越近,这让作为皇帝的朱棣,感到了一丝警惕……这种警惕虽然还没有演变成猜忌,但终归是令人不安的。

  不过不管怎么,朱棣想要完成他的伟业,就得搞钱,而且得搞很多钱,而不管是大皇子朱高炽,还是那些迂腐的文官,都没办法帮他搞钱。

  只有姜星火、夏原吉这样他眼中的能臣干臣,才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代替他去跟士绅文官集团对着干,去撬动这些固有的利益集团的墙角,给他源源不断的搞钱。

  所以,改革不能停下脚步。

  朱棣虽然有作为皇帝再正常不过的一些对臣下的心思,但正如“君子论迹不论心”那般,必须的支持,他依旧痛快地给予了姜星火。

  很快,一道圣旨从皇宫里传出,命国师姜星火全权负责盐法改革事宜,同时都察院、锦衣卫配合继续深挖两淮盐政贪腐……这道圣旨一出,一时间,又惊起满城风雨。

 

 

第四百四十一章 反水

  “陛下同意了?”

  新组建的大明银行里,姜星火正在看着关于宝钞流通量和近几期国债回收的数据。

  “焉有不同意之理?”夏原吉反而没多少喜悦,他叹了口气。

  大明银行主要是由户部的宝钞提举司、国债提举司,以及新建立的分析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和实体银行网点组成,目前网点的营业范围还只局限在南京城。

  由于大明没有正规的银行,又面临着庞大的货币回收压力,所以目前的大明银行既承担了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和发行货币的职责,又承担了金融监督、市场监管,以及发行国债和回收兑换宝钞的职责。

  可以说,整个南京城,乃至全天下,这已经是最顶级的金融机构。

  姜星火对此并不满足。

  因为从今年年中开始,就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那便是大明国债开始卖不动了!

  一开始的版本里,大明国债是与化肥工坊的收益绑定的,后来的版本则没有了这种条件,而现在各种国债里,只有征安南的战争国债,以及绑定了玻璃工坊收益的动态国债(有上限),这两种卖的比较好,其他的基本都处于半滞销状态。

  为了卖国债回笼现在市面上依旧泛滥成灾的宝钞,刚成立的大明银行可谓是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收效依旧寥寥,百姓们已经没有一开始的热情了,手里有钱的商人、地主,也会考虑回报率的问题,在有战争或者专营商品国债的前提下,他们是不会选择购买普通国债的。

  尽管很努力,但因为朝廷一直采用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三十来年。

  好吧,根本就不是什么“过度宽松”,洪武朝那就是无节制的印钞,大水漫灌那种。

  如果再这么继续下去的话……

  “看看这些数据吧,单靠卖国债,想要控制住大明宝钞的流动过剩,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做好的数据图表上画着大明宝钞的月回收量,标注着市面上实际的铜钱-宝钞兑换比率、国债兑换价格等等详细信息。

  夏原吉仔细阅读了一遍后,又在脑海中勾勒了一番。

  “还是要加大禁止金银交易的力度。”

  这是老调重弹了,在今年四月,朝廷就诏敕西平侯沐晟及云南布政使司,命令云南地界“以钞法不通,下令禁金银交易,犯者准奸恶论,有能首捕者以所交易金银充赏,其两相交易而一人自首者免坐,赏与首捕同。若置造首饰器皿,不在禁例”,这是自洪武三十五年以来,最后一个布政使司被下令禁绝金银交易。

  禁绝金银交易的目的,自然是帮助宝钞稳定币值,因为民间使用金银等不合法货币的流通量越大,宝钞的流通量就越小。

  朝廷虽然有时候为了方便计算,会把粮食、铜钱、布匹等价值单位,折算成多少多少万两白银,但实际上大明没有这么多流通银子,白银也不是合法货币。

  可光是通过禁绝金银交易,能稳定宝钞币值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宝钞贬值的根源问题在于印得太多,而不在于被其他货币挤占市场,有句话叫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不行,就算把所有竞争对手都给人工BAN了,又能改变什么呢?

  “没用的。”姜星火说道。

  夏原吉有些颓然,他当然清楚这招作用不大,属于治标不治本,但在传统的理财术里面,这已经是唯一解了。

  “大明宝钞的实际币值有所回升,但距离达到换钞的程度,还是太远了。”夏原吉陷入了沉思。

  如果要在未来的几年后,避免元朝的覆辙,不让换钞成为收割百姓财富的工具,而是真正地做到等比例兑换,以白银价格作为新钞的锚定,那么就必须要把严重贬值的宝钞币值给抬升回来,必须要大规模地回收市面上泛滥的宝钞。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无论是禁绝金银交易,还是大明国债,都起不到这种效果了。

  “现在永乐元年还没过完,距离过年还有几个月时间,倒是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姜星火摩挲着下巴,暗自琢磨起来。

  整个货币体系的调整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任何微小的变量都有可能导致极为巨大且严重的后果,但不管怎么说,大明宝钞是一种比较纯粹的货币,玩法还没有后世那么复杂,所以办法还是有的。

  “姜师有什么办法吗?”

  央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无非就是那几种,第一个是减少货币发行量,这个现在大明银行已经在做了,计划每年都减少新增的货币发行量……直接停止发行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有货币流通需求,打个形象的比喻,就跟人不能为了减肥,一口饭都不吃一样;第二个就是国债,这个不用说了;第三个就是央行跟商业银行的业务,比如控制信贷规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这些现在压根不存在,因为大明没有商业银行。

  虽然没有可以直接照抄的答案,但姜星火脑海中的念头,并没有完全受到束缚。

  大明宝钞作为唯一的主货币——只要有这东西在手里,大家都可以用。

  那么,怎么才能让宝钞不能用呢?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01 , Processed in 0.05057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