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725 页

  什么是盐的源头?当然是煮盐的灶户!

  这是个笨办法,有点像系统工程学里的“归零”故障分析模法,也就是当一个庞杂的系统内部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却根本找不到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时,就需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逐一溯源,抛弃主观臆断,重新一一验证,直到问题完全解决。

  而盐务的问题说起来麻烦,实际上却并不复杂,因为跟动辄数十个系统上万个零件的航天器相比,盐务里盐流通的大环节只有三个群体,灶户-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守支商人。

  但这个办法,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有大量的人手同时接管盐场。

  而姜星火给解缙提供了选择,如果有必要,是可以请求皇帝让一部分备倭军南下的。

  显然,解缙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得到了姜星火的赏识,如果没有解缙之前果断拿下黄淮布政使司左参政和淮安府同知的表现,让姜星火见到了解缙不一样的一面,见到了他的胆识,姜星火是一定不会说出这番话的。

  而在信中,姜星火也隐晦地表达了,支持解缙继续查下去,规模可以扩大,但结果不见得能保证。

  毕竟,无论是朱高炽嫡系的黄淮布政使,还是自带两块免死金牌的漕运总督,都只是跟解缙的任务沾边,但沾的不多,费尽力气弄倒了,也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

  如今淮安知府杨瓛已经噶了,最重要也是最难啃的,只剩下了看起来无懈可击的两淮都转运盐使施幼敏。

  正所谓“说曹操,曹操到”,还没等解缙写完回信,施幼敏竟是主动派人上门,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大小官员听说逆贼畏罪自杀,特意于晚上设宴,给受伤的钦差接风洗尘。

  “大人,去吗?去的话,或许我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做些其他的事情。”

  解缙的眉头微微挑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了,惊讶地说道:“莫非你打算?”

  赵海川轻轻地点了点头道:“不错,如果盐使司衙门的官员都去赴宴,那么或许可以突击检查一些地方,收集一些其他证据,这样他们反应不及时,说不定会有发现。”

  “这事情可以一试,但是……”

  解缙微微沉吟着,最终还是说道:“这东西涉及到的利益太大,光是这么查,恐怕会打草惊蛇。”

  “大人放心吧!”

  赵海川显然已经胸有成竹,信誓旦旦地保证道:“不是动仓库,而是查这些官员的外宅,既然有贪墨,明面上拿不到证据,他们又不可能放到府邸里,那么多半是被藏到了其他地方,而外宅就是极有可能的一处所在。”

  解缙微微点了点头,这才说道:“赵百户,本官相信你的能力,只是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还是要师出有名。”

  “这一点我知道。”

  赵海川笑眯眯地说道:“只是去查一些失窃案而已。”

  ……

  盐使司衙门里,施幼敏亲自看了接风宴的场地和布置,如今得了杨瓛已死的准确消息,却是放下了心来,甚至还有闲心哼起了家乡的小调。

  杨瓛一死,钦差谋反案的罪责,都被那一纸字迹确凿的“悔过书”给担了下来,而无论杨瓛这个最大的地方官知道什么盐务上的内情,也都无法再拿来当做背叛自己求得保全的证据了。

  淮安府地方上的士绅,更是没有跟施幼敏直接接触过。

  不得不说,施幼敏是个极有眼光的人,他根本不贪士绅和盐商的钱,那些钱太容易被人查出来,他是直接利用手中的权力,拢了一批官员,从盐税里抽成,然后做假账做的天衣无缝。

  什么叫格局?什么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也是为什么盐税的问题始终没有被查出来的原因,因为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而且光是看账面,也看不出什么问题,若不是姜星火和夏原吉用数学的方法通过跟北宋对比,等比例推算出了盐税的缺失,恐怕这么大的窟窿,还会被掩盖住好些年。

  施幼敏点了点头,旋即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对心腹问道:“对了,这几天城内的粮价涨了多少?”

  心腹伸出了五根手指头:“比昨日涨了五十文钱左右。”

  “这……”

  听到这个价格,施幼敏不禁也愣住了,他原以为粮价最多涨十文八文的,没想到居然暴涨五倍,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虽然淮安府的民政不归他管,但如今剧烈的物价涨幅,想来民间生计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可是今年歉收的缘故?”

  “当然不是。”

  心腹看着他的模样,忍不住出声解释道:“士绅和商人都在屯粮,乡里有自己地种田的百姓受影响不大,但城里的市民粮食却不多了,大运河那边最近北运的粮食很少。”

  “可惜呀!”

  施幼敏满脸惋惜地摇了摇头,随即望向心腹,正色道:“不过咱们盐使司衙门的粮食,要放出风去,一粒也不能流出去,知道吗?”

  盐使司衙门管着十几万的灶户,本身就是有粮仓的,而且规模很大,足以影响粮价的那种,而施幼敏的决定,无疑是在给本就居高不下的粮价继续点了一把火。

  “这……”

  心腹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施幼敏知道他想说什么,便是语重心长道:“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士绅富户,这些人的势力遍布整个淮安府,在这个关键时刻,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盐使司衙门,与他们是站在一起的。”

  “可是灶户也有在市面上买粮食的,毕竟灶户种的田有限。”

  心腹的面色犹豫不决,片刻后才艰难地吐字道,“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咱们岂不是得罪死了他们,这后果……”

  事实上,心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一户灶户里,一般只有盐丁负责产出盐,卖给盐使司衙门换钱,然后去盐使司衙门的粮仓以基本等于市价的价格买米,施幼敏口中的“粮仓”就是干这个的。

  但一户人里,其他人自然也不是吃干饭的,虽然盐场周围的土地粮食产量比较低,他们名下也是有一些土地耕种的……可显而易见的是,光靠这种小片土地的耕种,要养活全家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灶户的大规模罢工,收入更是急剧减少,所以经济条件不好,或者人口负担比较重的灶户,一旦盐使司衙门的粮仓不开放,就只能去市面上买价格昂贵的粮食,这些人的加入,会进一步推高粮价。

  施幼敏哪能不晓得这个道理?只不过他除了说出口的缘由以外,还有另一重考虑罢了。

  “越是吃不起粮饿肚子,罢工的灶户害怕被朝廷责罚过去贩卖余盐的事情,就会越怨恨朝廷,而不是管理他们的盐使司衙门,明白吗?”

  施幼敏稍微提点,对方的眼睛就猛地睁大,瞬间明白了过来,拍案叫绝。

  “大人英明。”

  心腹笑容灿烂地抱拳说道:“那么现在就差一把火了,到时候就可以派人暗中煽风点火,将那些不满彻底引爆。”

  事实上,盐使司衙门的粮仓是自营的,属于配套福利,属于那种大家都知道没挂着盐使司衙门的牌子但却有其实际作用,但绝对不是朝廷正式编制之内的,正是如此,施幼敏才能彻底掌控。

  正是因为是自营的,是跟着市场粮价走的,才完全有道理避仓不放粮……本来就是为了方便灶户用卖余盐的钱买粮所设立的,盐使司衙门根本不赚钱,如今粮价高涨,粮仓入不敷出,自然可以闭仓,也没人能指摘或者用行政力量去强迫些什么。

  “我想那位钦差应该没有那么蠢,肯定会选择将此事压下去,重点对付我们,虽然如今淮安府的府衙被他给一扫而空了,粮价也没人能出面管了……”

  说到这,施幼敏略带讥讽地笑了笑,淡淡地说道:“而那些地方上士绅富户却是不同,他们肯定会为了利益而疯狂抬高粮价的。”

  实际上,施幼敏的打算站在他的角度看,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盐使司的利益,避免盐场出现失控的状况。

  这个道理很简单,施幼敏手里有粮食,就掌握着随时解决问题的钥匙,而在他看来,解缙虽然来势汹汹,还带着大批锦衣卫,但他既没有地方士绅富商的支持,又没有解决眼前困难所必须的资源……今年秋季普遍歉收,哪里都缺粮,而且夏天的时候,江南为了给征安南筹备后勤,更是调用了大量的粮食,再加上去年的水灾,已经是三茬收成不好了。

  施幼敏就不信,为了帮解缙解决这个不是主要问题的问题,姜星火还真能给他弄来大批粮食不成。

  粮食,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而施幼敏在朝中的运作,也有了些眉目,只要他自己不被解缙吓到露出破绽,那么解缙查不出什么,自然也就得灰溜溜的走了,就像之前都察院的陈瑛一样。

  陈瑛还号称古之酷吏呢,还不是一样无功而返?

  而诸如淮商吴家,徽商江家,这些都是大盐商不假,但在施幼敏眼里,却是渺小得宛如尘埃般存在,毕竟他们都是靠着盐使司吃饭的,盐政司却能轻松地拿捏他们,而如果朝廷执意改革盐法、打击盐商,这些盐商绝对抵挡不了,所以这才需要依附于盐使司衙门。

  盐使司衙门高层铁板一块,利益早已纠缠到了一起,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而盐商同样立场相同,再加上因为粮价而站到一起的士绅富商、市民、灶户。

  整个淮安府全是我的人,你拿什么跟我斗?

  “如此一来,咱们再加一把火,这件事便能顺利达成,先让钦差面对愤怒的市民和灶户吧,至于我们盐使司衙门的账,随便他查去。”

 

 

第四百五十九章 财色

  夜色降临,整个淮安城陷入一片寂静当中,这座去年方从拥兵自重的梅殷手下解脱的城池的命运,此时又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市井小民们都早早地熄灯睡觉了,毕竟在这种物价上涨的时节,灯油钱也挺奢侈的,而解缙的车队一路行来,只有街边高门大户门口挑着的灯笼亮着,烛火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什么。

  而今夜,却注定是一个难眠的夜晚。

  “快看,钦差大人的车驾来了。”

  随着远远传来的一阵马蹄声,原本平静的区域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一辆马车驶近了盐使司衙门前的小广场,随后绕了半圈,在盐使衙门门前缓缓停了下来,然后就有一位仆役模样的小厮跳下车辕,将马车牵去后面拴住。

  “恭迎钦差大人!”

  一众衣冠楚楚的官员和盐丁纷纷在两旁列队行礼,高呼恭迎。

  马车的车帘缓缓撩起,露出了钦差的脸庞。

  这是一张颇为清秀的脸庞,虽然年纪稍大,约有三十五六岁左右,但五官端正,皮肤白皙,身材修长匀称,从外表看上去,并不像一位浸淫官场十年的老油子,倒似是某家书院教书的学究。

  “诸君请起。”

  解缙微微颔首示意,目光迅速扫视了一圈,旋即问道:“怎么没有见到都转运使呢?”

  “呃……回钦差的话,施大人有些紧急事务,故未能亲自前往迎接,不过稍后处理好马上就来见您。”在场的官员当中,有人闻言赶紧站了出来,拱手答道。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52 , Processed in 0.05304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