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769 页

  不过姜星火倒也没亏待他,教他的东西,如今曹端自己逐渐悟出了一些,眼见就是沉淀一番,以后回乡就能开宗立派,成就一代名家了,而且恐怕比历史上还要更为著名,因为很多哲学思想,是注定不会被时间所掩盖的,也不算揠苗助长了。

  曹端胡思乱想着,姜星火却只是抚掌大笑:“如此善莫大焉!这便是于千年后重新究其本源,去伪存真,虽划清之事颇为繁杂,但亦是一件大事。”

  确实是一件大事,毕竟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虽然在历史上争得很厉害,但由于同出一脉,就像是武侠小说里华山派的剑宗气宗又往后传承了无数代一样,很多过去的是是非非都难以论断了,如果真的能辨析清楚各自的源头,再加以部分人为的推理阐述,总之,能把这些理清楚,就是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不过听起来虽然工作量很大……好吧,实际上工作量也很大,但总归是有个头尾的,其他的不论,其实重点就在于两汉时期,在董仲舒帮助汉武帝托古改制以后,汉朝就将儒学立为官学时就设立了五经博土,郡县乡里均设经师,经学自此大盛,而当时经书均以汉代使用的隶书改写,也就是今文经义,后来又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和小篆,成了古文经义,古文经学多治章句训诂,今文经学则研究微言大义以托古代制。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争得很厉害,但其实截止到汉章帝白虎观会议,两派就开始逐渐互相接纳了,而等到东汉末年,历史地位极高的大儒郑玄,在古文经义的基础上,吸收今文经义的精锐,才算最终融会贯通,登抵宗师境界。

  所以汉章帝到汉灵帝这段时期,其实都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是之间的学术谱系的脉络,需要梳理清楚。

  当然了,能扬名的事情,也没那么容易就是了。

  毕竟两汉加起来也有好几百年呢。

  曹端这头自个去头疼了,姜星火能找他,也是他有这个本事不是?

  搞定了曹端,接下来就轮到孔希路了。

  “孔公。”

  姜星火给孔希路递了杯酒,笑眯眯地看着他。

  不消说,既然孔希路排在了曹端之后,那么他要写的文章的任务难度只会更大,不会更小,而且他的地位,也比曹端更重要。

  孔希路半是无奈半是释然,拿人手短,该还债了:“说吧。”

  “以《王制》为核心,做一份《古今文学考》的文章,大概有两个要点。”

  姜星火捋了捋,方才和盘托出,道:“其一,公羊学这一脉倡导托古改制,又与《王制》颇为呼应,故此还是孔学正宗,这一点不变,但要从《王制》上阐发六经的微言大义,说明孔子传下来的六经,用以在于拯救时弊,不仅是批判过去,而且还要用以更正未来……换句话说,孔子做《王制》留给后世,不仅是要与周礼做划分,更是要推演未来的社会制度。”

  “所以,后来秦汉的社会制度与《王制》所言不符,其实并没有关系,圣人希望的只是改变,因为当时具体形势所限,即便是孔子也想不出超越时代的社会制度。”

  这相当于给《王制》和后世政治实践之间的不对应,打了一个小小的补丁,算是自圆其说。

  “其二,《王制》之中种种制度,皆是孔子所想的新制度,虽然有些后世并未采用,但诸如选官、郡县、治化这些道理,还是能追根溯源找到思想源头的,所以后世制度改革和思想流变,也要理出一个脉络来,这便是《古今文学考》的初衷了,意义上,跟《孔子学术谱系考》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从谱系入手,一个从制度和思想的交错脉络入手。”

  见孔希路半晌没说话,姜星火又加了一把火:“经学有微言大义,孔子素王改制的宗旨为微言,群经所载典章制度与伦常教化为大义,西汉以后微言断绝,这一千年来诸儒专讲大义,可想来孔公也明白,若无微言,又何来大义呢?”

  孔希路当然明白姜星火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在官方层面上,暗示可以把“释经”的权力交给了他。

  “六经道丧,圣道掩敲。”

  孔希路郑重说道:“这文章,我写。”

  “孔公高义。”

  姜星火与孔希路对饮一杯,写文章与注经的事情,就算定了下来。

  如此一来,有这两位大儒出手,在理学内部掀起学术纠纷,就算是成了。

  而有了这摊子事,想来本就被复兴的心学和实学所分流的理学,该是更加应接不暇了。

  在舆论上,思想界内部有了巨大的争执,就可以随便他们去撕,去吵,因为对于原本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来说,无论怎么吵,其实他们都是亏的。

  如果注六经这件事成了,那么朱熹的那套《四书章句》在学术界和科举考试中的地位,肯定是理所当然地要下降的,因为四书本来就是六经的阶梯。

  而以主张变法的董仲舒的公羊学为基础,再配合上孔子自己托古改制的《王制》,把《王制》抬到“打开六经这扇大门的钥匙”的地位,到时候变法的学术依据和支持,不就更加充足了?这些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孔希路和曹端吃饱喝足,先一步告辞离去,而高逊志如今睡在温暖的阁楼里,若是贸然唤醒拉到外面寒冷的风雪中,恐怕有患病甚至猝死的风险,所以依旧沉睡着。

  姜星火独自欣赏着越来越大的风雪,他甚至看到了街边有大皇子府的旗帜的马车路过,想来是家里的谁出来游玩了,按照马车的规格,身份还不低。

  不过高逊志并没有沉睡多久,不多时,便悠悠转醒过来。

  看着桌上杯盘狼藉的样子,高逊志揉了揉皮肤有些松弛的脸颊,问道:“他俩都同意了?”

  “高太常何必明知故问。”

  姜星火头也没回地说道,他的眼眸此刻似乎都没有焦点一般。

  “那你怎么不走,还要我帮你做些什么吗?那你可得求我,我跟他俩不一样,你于我无恩。”

  “没有。”

  姜星火这时候转过头来,看着他。

  若是此时来一句,“你的孙女在扬州过得不错”,恐怕就是绝杀。

  但姜星火不是这样的人,既然高逊志没有参与暴昭的阴谋,他也不会把高逊志怎么样,哪怕对方不认可自己……其实就算高逊志真的跟他对着干,姜星火也做不出来胁迫人家妻女的事情,毕竟连景清的女儿他都没怎么样,还好好地供人读书生活。

  高逊志没那么重要,既然他不想帮自己,姜星火自然也不会强迫。

  姜星火坦诚道:“只是诸事繁乱,如今骤然放空下来,反倒有些无所适从了。”

  高逊志也是当过九卿的,对此倒是颇为理解,道:“你现在是国师,虽然没有宋时平章军国重事之名,却有参知政事之实,若是不忙,反倒该你自己反思了。”

  姜星火苦笑一声,摇了摇头道:“不只是这些问题,我现在只想做好眼前的事情。”

  他站了起来,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忽然道:“你觉得现在,天下如何?”

  高逊志听出了姜星火话语里的异常之处,凝视着他,片刻后才缓慢开口道:“如久病之人,忽下猛药,一时有气血充盈之状。”

  “重症就得下猛药,腐肉就得刮骨刀。”姜星火轻描淡写说着,目光却变得幽深难测。

  高逊志闻言微怔,沉吟许久后才继续道:“沉疴难去。”

  “大雪白茫茫一盖,什么都好了。”

  此时此刻,莫愁湖的冰面上,已经看不到冰了。

  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随着雪越下越大,都没了踪影。

  “你这句话,究竟指什么?”

  高逊志抬起头望向姜星火,眼眸中闪烁着浓郁的疑惑和探寻。

  姜星火嘴角勾勒起一抹弧度,轻声道:“具体怎样还是要看天下局势如何演化。”

  高逊志点头,但心底依旧存有几分怀疑,因为他觉得这似乎并非姜星火本意。

  “我们还是回归正题吧,今天确实有事情要问你,乃是建文余孽的事。”

  姜星火摆手,将刚才提及的话题再次抛到脑后。

  高逊志见他态度坚决,也不便多说,转而道:“与我无关。”

  “真的与你没关系?”

  姜星火打断他的话,他盯着高逊志,说道:“暴昭死了,他的余党销声匿迹了大半年,可现在,他们又开始活动了,他们想干什么?永乐元年都要过去了,建文帝就算活着,难道还能把天翻了吗?”

  “我真不知道。”

  高逊志的态度很坚决。

  “年终岁尾,事情很多,这段时间你还是跟他们一起在屋子里著书立说吧。”

  姜星火话锋转的太快,一时间差点把高逊志闪到了腰。

  合着没有施恩于我,就给我整点不存在的把柄,总之都是要我给你干活是吧?

  可你说高逊志刚才面对姜星火的逼问,心里没鬼,那也不对,因为茅大芳这个忠诚于建文帝的死硬分子确实没死,之前也确实找到过他。

  正因如此,高逊志才把孙女送到了扬州。

  而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敏感,高逊志不敢也不能对任何人说起,可他也不知道茅大芳的行踪是否被锦衣卫等情报机构所发觉,若是真把供出来,胡乱攀咬些根本没做过的“罪名”,他又该如何是好?毕竟茅大芳来见他这件事,他可从来没交代过,到时候就是百口莫辩。

  几乎所有的复辟活动都是这样,像这些建文旧臣一样,一开始还会有人念着旧主的好,会有人往来奔走,试图反抗,可一旦这些文臣发现在新朝过的也不错,渐渐地,随着新皇的皇位坐稳,这种反抗活动,就会消失了。

  到了最后,甚至内部之间,都会互相仇视,因为那些试图反抗的人,就成为了试图过安稳日子的人的敌人。

  都是吃皇粮的日子人,能过得下去造什么反?吃饱了撑的?

  “要我做什么?”

  高逊志松口了,心中念头闪过,闲着也是闲着……

  姜星火也不跟他客气,干脆交代道:“经史分流,经是经,史是史,我听说你对国史颇有研究,不妨也出一本书,务求简洁明了,梳理一番国史。”

  高逊志也不意外,注六经,尊《王制》,目的都是为了在思想界起到方便变法的作用,而一直以来,思想界都是有以六经为史的观点,这显然是跟姜星火的主张相冲突的。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六经都是静态的、记录过去的史书,那么怎么跟托古改制相契合,继而自圆其说呢?

  “过去程朱理学以读史的方式来解经,我觉得大为不妥,六经既然是孔子托古改制,以《王制》改周礼的思想表现,那自然是不能归于史书,以读诗书的办法来看六经的。

  高逊志的领会能力很强,大约总结了一下,说道:“便是说,凡史事成迹,刍狗糟粕,诸子攻之不遗余力,如今要以六经为新,就得简明国史。”

  “对。”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28 , Processed in 0.05775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