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772 页

  刘存武就是兵部职方司的一名正六品主事,职方司负责掌管地图、军制、镇戍三件大事,还有一些负责城隍和关津、缉捕的小事,对于大明来说,这些事情有大有小,可对于兵部职方司的官员们来说,全都是没什么利益可言的事情。

  因此,刘存武很想挪动一下位子,不求去别的部,可哪怕是平调到武选司和武库司也好啊!

  可他的希望并不大,因为他在工作中的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甚至还捅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篓子,虽然结果还没出来,但有一次他听不保真的小道消息说,这次他恐怕要被调任了,也就是所谓的“缓冲期”,再不行,就要被革职……这顿时把刘存武急坏了,也正是此时,他听说了那个和尚的路子。

  一开始,刘存武将信将疑,但他眼见着有几个同僚都送了,而且不管是锦衣卫还是都察院,似乎都没有反应,刘存武开始陷入了严重的焦虑状态之中,为此不惜东拼西凑,又借了些贷,来送了份重礼。

  送完这份重礼,听着和尚拍着胸脯打包票,刘存武就好似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他是满怀信心和希冀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这个和尚或许只是个瞒着大皇子招摇撞骗的骗子,可却并没有哪个官员敢揭穿他,似乎都默认吃了这个哑巴亏。

  刘存武也是不敢的,直到追债的人找上门来,把他逼得有家不敢回,天天睡在衙门里,刘存武才被惹急了眼。

  而直到此时,刘存武还想着,若是和尚收了钱不办事,把钱要回来就好了。

  可惜,这些钱早就被越玩越大的和尚输了个精光,哪里还有要的回来的可能?

  “被逼到绝路的刘存武,最终选择了检举——这是都察院的说法。”

  姚广孝意味深长地说道。

  也就是说,这只是刘存武的一面之词,而且很难获得其他证据,既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编的很完美的谎言。

  但不管怎么说,刘存武都跟姜星火和姜星火有关的人,并没有什么联系。

  所以,即便是派系斗争,在第一轮的时候,也波及不到姜星火。

  至于之后要是真的扩大化,那当然是谁都避免不了的了。

  姜星火沉默了片刻,才说道:“没有情报,我们了解不了真相。”

  是啊,没有情报。

  现在姚广孝原本负责的燕军情报机构,已经被完全裁撤或并入锦衣卫。

  坐在皇位上的朱棣,似乎把姜星火拿捏的很死。

  没有军队,没有情报,只有一些行政权力,除了被皇权所驾驭,为皇权服务,又能做什么呢?

  “锦衣卫为什么没有半点察觉?纪纲真就天天带孩子呢?”

  “可能是察觉了,但是不敢报上去。”

  姜星火点了点头,重建后的锦衣卫虽然也很厉害,但远不如洪武朝的无孔不入,而且朱棣并不仰赖特务统治,对锦衣卫的限制也不少,而且随着锦衣卫的摊子开始重新铺开,很多精干人手都被抽调到了外地乃至外国,在京师内部,锦衣卫的监控能力已经下降很多了。

  再者说,就算锦衣卫真不知道,姜星火都不奇怪。

  有时候也不要把明代政治事件想的有多可控,实际上看看历史上的大明就知道了,明末三大案里的梃击案,起因就是一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一路闯入太子所居住的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的宦官,当时的人都怀疑是郑贵妃想谋杀太子,可谁家行刺太子,让人拿着木棒大摇大摆的从正门进?猫腻确实有,但过度阴谋论却往往会把事情导向远离真相的地方。

  正如那句话所说“小说需要逻辑,现实不需要”。

  姜星火这时候缺乏必要的情报,就像是被蒙住了眼睛的人一样,也着实判断不出来,这件事情到底是偶发,还是有人故意,如果是偶发,那可能就真是和尚自己做出来的,但从谁受益谁做事的角度出发,倒是能推测出来一些眉目……不是贼心不死的建文余孽,那就是抵制考成法的保守势力。

  正因如此,一开始姜星火才会和姚广孝异口同声地说,“这是诬陷”。

  对于变法派来说,这时候朱高炽陷入被动,乃至整个考成法的进度被推迟,都是不可容忍的。

  在庙堂上,姜星火固然跟朱高炽有必然的利益矛盾,甚至之前的几次事件,明面上是变法派冲锋陷阵,可实际上细细探究起来,都是朱高炽在后面跟着摘桃子,在大明的庙堂上迅速地攻城略地,时至今日,朱高炽在文官行政系统中,才是力量最强大的一方。

  而朱高炽从北平文官系统带出来的那批人,如今已经凭借着靖难的功劳,占据了除尚书以外六部的很多关键位置。

  但不管怎样,朱高炽都是支持变法的,心里乐不乐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的态度。

  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什么矛盾,都可以暂时搁置。

  “火还没烧到我们身上,现在考成法最重要,稍后的京察只是考成法结果的执行,所以我们不用慌,把考成法最后的部分做好,这件事具体情况,我再想想办法了解。”

  姜星火能有什么办法,姚广孝大概也知道,无非就是用一次跟朱高燧的情报交换条件。

  纪纲那条线不受控制,如今能探知到事情真相的,也就是朱高燧这里了。

  此时,南京皇宫奉天殿内。

  朱棣坐在龙椅上,面色反而很平静。

  “说说吧,怎么回事。”

  跪在下面的朱高炽,由于体重过大,这时候已经觉得有些供血不足,乃至双脚冰凉,头晕眼花了,可他却依旧不敢怠慢,连忙解释道:“父皇,此事儿臣确实不知情。”

  “你当然不知情!”

  朱棣这时候拂袖而起,勃然作色道:“整日里忙着在朝堂中安插亲信,剪除异己,忙都忙不过来,哪还有收钱的工夫?是不是啊,世子爷?哦,不对,该叫太子爷了!”

  世子爷云云,自然是朱棣在明着讽刺那些出身北平行政系统的文官,对朱高炽的叫法。

  以前朱高炽是燕王世子,这些人都是这么叫的,而如今不管是出于想要彰显旧情以示亲近的想法,还是对朱高炽没有名正言顺地成为太子的某种不满隐喻,这些人还是这么称呼朱高炽。

  事情,是很小的一件事。

  但在朱棣这里,已经忍了很久了,如今不过是彻底爆发出来。

  朱高炽想说话,但看着父皇那可怕的神情,却是抿了抿嘴角,什么话都没说出来。

  “吏部左侍郎许思温、右侍郎刘观,户部左侍郎孙瑜,工部左侍郎陈寿,兵部左侍郎乔稳、右侍郎师逵,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通政使、右通政……满朝望去,全是你提拔的亲信,这个龙椅要不让给你来坐?”

  “来,站起来!”

  朱棣臂力不凡,朱高炽这种二百多斤的大胖子,在他不敢发力抵抗的情况下,朱棣竟是双手直接拽了起来,然后就要把朱高炽推上龙椅,吓得朱高炽沉住下盘,一动都不敢动。

  “父皇,父皇!”

  这时候朱高燧恰到好处地出现了。

  “误会,真是误会,这和尚是嫂子和张安世从寺里捡回来的,原本就是一个不守戒律的花和尚,大哥真的是半点都……”

  朱高燧的话戛然而止,因为朱棣突然抬手示意他,指向了龙椅。

  意思很明显,轮到你说话了吗?咋的,你也想当皇帝?

  朱高燧立刻闭嘴,退到一边。

  父子两人的表演到了这里,朱高炽也明白了,他知不知情并不重要,这就是父皇想要敲打他一下了,或者说,根源就在于他的权力,已经开始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以及这件事情的最终后果,都会受到他的态度的影响。

  父子之间的这种情况,其实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就已经演绎的淋漓尽致。

  就算姜星火对永乐时期的历史,了解的不是很多,也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朱棣北征归来,朱高炽晚来迎接了一会儿,就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庙堂事件,很多太子党紧接着都被下狱。

  而在这个时空,由于保守派势力遭到了更大的打击,所以空出的职位和势力空白,都被抢占了,占大头的,正是朱高炽和他之前所直接管理的北平文官系统。

  毕竟一开始在朱棣看来,北平的这些文官虽然大部分跟他不算亲近,但甭管是主动还是被裹挟,这些文官是跟他一起造反的,所以相较于庙堂上的洪武-建文旧臣,朱棣还是更乐于使用这些北平文官系统出身的官员。

  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朱高炽的势力,扩张到了朱棣有些难以忍受的程度时候,这种敲打,也就成了必然发生的事情。

  在正常状态下皇权是不允许有任何势力能威胁到它的,一旦有威胁,必将会被摧毁。

  朱棣看向朱高燧,语气淡漠问道:“老三,你怎么看?”

  朱高燧心中一阵苦笑,他刚才已经搞清楚了,但是显然真相不重要,父皇是想要自己替他说出想说出的话。

  “儿臣不敢妄言。”朱高燧低声答了一句。

  他现在也不知该说什么,毕竟大哥他也不想得罪死,眼下内部纷争愈发激烈,他是真的想早点提桶跑路了。

  但朱高燧也知道,殿内就仨人,父皇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嗯?”

  朱高燧无奈道:“但父皇既然问起来了,儿臣也不敢不答,无论如何,大哥都是有个管教不严的。”

  “嗯?”

  这次不用朱高燧了,朱高炽自己认错:“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儿臣的错,儿臣请父皇责罚,但儿臣对父皇的忠心日月可鉴,绝无党同伐异,意图不轨之事!”

  这句话说完,大殿里沉默了许久。

  良久后,朱棣冷哼一声:“罢了!今日朕本欲处置你,但念你也有几分苦劳,便免去你管教家人不严的罪责,但从即刻开始,回家好生反省三个月,考成法和京察的事情,你就不需过问了。”

  朱棣虽然没有将朱高炽怎么,但也让其回家反省,这等同于软禁了,而且这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朱高炽竞争太子的位置,其实很重要,因为这时候的北直隶,也在同时开始着战后重建和推行新政,朱高煦可是一刻都没闲着。

  但朱高炽闻听,却表现得顿时松了口气,连忙磕头拜谢:“多谢父皇宽宏大量,儿臣定当用心反省。”

  “希望如此。”

  朱棣挥了挥手:“都退下吧!”

  朱高燧也跟着应诺,只是他在搀扶着朱高炽出门的时候,却见到对方的脸色变得非常苍白,显然,朱高炽的内心并没有如表现的那般平静。

  两人离去之后,殿门响了,来人无声无息地进来,过了一会儿,见朱棣神情平复,才传来了一个宦官的嗓音:“陛下,您龙体未愈,应好生休养为上,切勿动怒呀。”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21 , Processed in 0.095619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