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79 页

  “白银不会成为真正的货币,也不用担心大规模流入白银,使得白银贬值成第二个宝钞。”

  “如此一来,纸钞既获得了价值锚定,又获得了价值附加,不再是完全依靠国家信誉的一张纸。”

  其实,这就是贵金属本位制的原理。

  无论是金本位英镑还是金本位美元,挂钩的都是黄金的价格,但黄金其实并没有大规模地在市面上流通。

  有了这种相对坚挺的锚定物,货币才不会剧烈地贬值。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实行贵金属本位制的国家,手里掌握着绝大部分该贵金属!

  否则若是锚定物在他国之手,货币体系随时都可能被锚定物的剧烈价格波动弄崩溃!

  锚定物,需要绝对稳定!

  这也是为什么要有日本银矿在手这个前提条件,大明才能玩白银宝钞的原因。

  便是因为有了日本银矿,就控制了此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产量,或者说,亚洲范围内的几乎全部白银产量。

  但这个在前世不算很高深的概念,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如同一道霹雳划过了漆黑的夜空!

  自宋金以来,无数财政精英们,所触及的最高玩法,不过是将金银作为平准货币价格的储备物。

  谁能想到,用白银来当锚定物,在价格上相互挂钩,在数量上同比例放大到纸钞的发行量上呢?

  而且,多余的白银还可以投入到官方航海贸易中,对外国形成额外的免费财富掠夺。

  震撼!

  无比震撼!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达者为师矣!”

  “今日心魔得解,经国济民之道本以为毕生不得穷尽,未曾想还能更进一步,皆是姜师之恩。”

  “姜师在上,受夏某一拜!”

  此时的夏原吉坦坦荡荡,心头再无任何轻视之念,反而郑重其事地对着墙壁下拜,跪的堂堂正正。

  夏原吉的心头全是一个念头。

  从此以后,宝钞有救了!

  而姜星火自然不知道有人在隔墙拜他,姜星火顺着锚定物的思路,继续讲了下来。

  “当有了白银作为白银宝钞的锚定物后,第一步算是走出去了,但这还不够!”

  “还不够?”李景隆咂舌。

  “当然不够。”姜星火说道,“第二步,便是白银单轨制。只有完成了第二步,才能实现第三步,让白银宝钞成为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唯一结算货币。”

  “当完成这三步,白银宝钞将会绑架所有在大明贸易体系内的国家,宝钞的通胀,将会由体外循环流动到其他国家稀释分担,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以百年为尺度维持国内的缓慢通胀。”

  “扯一个弥天大谎,让整个世界随之起舞!”

 

 

第八十三章 白银单轨制

  白银单轨制!

  绑架所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结算货币!

  从来没有听过的概念,让朱棣和夏原吉面面相觑。

  朱棣怔了几息,旋即问道:“夏卿,白银单轨制,结算货币,这是什么意思?”

  夏原吉回答道:“回禀陛下,白银单轨制是什么意思,臣并不太清楚。但是结算货币,臣倒是能从这个名字听懂个大概,这个说起来也不算复杂,臣给您讲解便是咱们大明与周边的国家以后下西洋要做生意对不对?”

  朱棣点了点头。

  夏原吉继续说道:“结算货币,就是咱们大明拿着大明宝钞去买东西,人家必定是不认得吧?”

  “那是自然。”朱棣笑道。

  夏原吉接着说道:“可是假如把大明宝钞换成白银,人家肯定认啊!毕竟白银还是很值钱的。而这里用来交易时付账收账的货币,臣所料不差的话,就是所谓的结算货币。”

  朱棣想了想问道:“那如何让大明印的纸钞,成为西洋诸国的‘结算货币’呢?靠武力恐怕不可能吧。”

  “这个臣也不清楚。”夏原吉尴尬地咳了一声,“或许所谓的‘白银单轨制’就是它的前置步骤吧,臣虽然不明白具体意思,但是看字面意思,这里的‘轨’,应该跟‘车同轨、书同文’里面的‘轨’差不多的意思。”

  朱棣点点头,表示理解。

  在他的设计中,未来第一次下西洋,大明是打算先向海外出售丝绸、瓷器等物资。这些货物的价格,估量当地情况之后再统一出售,比如说价值千贯的丝绸,在海外最少需要卖出十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如此才不枉大明声势浩大地下西洋一趟。

  但是在这里面,却存在着极度缺乏信息的隐患。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海外诸国究竟会不会买?

  其次,现在海外诸国到底都是哪些国家?从元朝乃至宋朝继承的堪舆图和海图,恐怕过去了这么多年,早都已经落伍了。

  因此,朱棣决定第一次下西洋以探路为主,派亲信到那些遥远的地方走一遭,看看具体情况,再接着规划以后是以远洋为主,还是就在传统的朝贡体系范围内打转。

  且不说密室内的朱棣和夏原吉在做着计较,墙内,姜星火也开始了对构建‘白银宝钞’体系的深入讲述。

  “……白银单轨制的核心,就是废金、铜,留白银,说白了,就是白银独尊!”

  李景隆看了看墙壁,自觉地提问道。

  “姜郎,如果以白银为核心,那么金银不能共存这一点我知道。可是为什么跟铜都不能共存呢?铜作为辅币不可以留下来吗?”

  被打断的姜星火并没有不悦,他极为耐心地解释道。

  “不能。原因也很简单,我给你举一个具体一点的例子,你就清楚了。”

  “还是以元朝举例。”

  好吧,倒不是姜星火这么偏爱元朝,而是元朝确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货币更化(折腾)经验最为丰富,贡献了最多失败案例的朝代。

  “按照之前所说,你们应该清楚,元朝前后经历了四次变钞。”

  李景隆目光闪烁,他‘亲历’了中统钞到至元钞,至元钞再到至大银钞的过程。

  至于最后一次至大银钞【变钞】为至正交钞,虽然李景隆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根据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初代曹国公李文忠的叙述,也清楚至正交钞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至正交钞,简而言之不如擦屁股纸,用来擦屁股都嫌硬。

  姜星火继续说道:“至正交钞发行后,元朝货币信用彻底崩塌,一百年间被连续骗了三次的老百姓,彻底对元朝政府发行的货币失去了信任,所以第四次变钞,其实并没有成功。”

  “变钞不成功,元朝政府无奈,只能发行铜钱作为辅币。看起来很正常是吧?纸钞都没人认了,那只能发行辅币啊。”

  朱高煦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不然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俺觉得。”

  李景隆接话道:“是啊,这样看起来似乎也挺合理,毕竟元朝政府想要稳定民心,也需要有些东西才行。铜钱嘛,用了上千年了,应该是最适合的选择。”

  “那么这个看似非常合理的抉择,结果是什么呢?”

  听了姜星火的话语,李景隆脸色一黑。

  在不久之前,他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也非常‘合理’地做出了不修黄河的抉择。

  最后的结果,咳咳,就不说了。

  “后果就是,从此元朝自立国之初苦心经营的纸钞体系直接崩塌,铜钱再次成为主导货币。”

  “紧接着民间就出现了‘尔来岁颇丰收,而物价甚贱,得钞为艰’,‘粜终岁之粮,不酬一引之价,缓则输息而借贷,急则典鬻妻子’的情形。”

  “一年后,红巾起义大爆发,太祖高皇帝崛起于乱世。”

  姜星火说完了结果,反问道:“那聪明的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铜钱没有起作用呢?”

  “为什么丰收的时候物价很贱,获得纸钞却很难呢?按理说,不应该是纸钞遍地都是,而获得新成为主要货币的铜钱也很容易吗?”

  这个问题,问的李景隆和朱高煦一愣。

  对啊?

  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原本不被百姓信任的纸钞变得极为罕见,而铜钱更是见不到影子呢?

  “或许因为这是元朝历史上第四次变钞,发行的纸钞并不多,而天下大乱既起,各地交通与秩序更是混乱无比,印发的纸钞运不出去,所以各地流通的很少?”

  旁边的朱高煦忽然开口,给出了他的答案。

  “就算是这样,铜钱怎么会也没有?”李景隆皱眉道:“况且这种可能性很低,元朝既然做好了变钞的准备,那一定是事先都印够了新钞。这绝不会是一个偶然事件,肯定存在某种原因,让元朝的纸钞出现了问题的同时,铜钱也出现了问题。”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2:11 , Processed in 0.02801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