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802 页

  船上的明军火铳手们不断扣动扳机,屠戮着这些活靶子。

  而没有火器部队的战船,同样也有陆战队那些全副武装的甲士,用长刀和长枪把这些海盗打得节节败退,让这些海盗在船上无法立足,最终不得不纷纷跳下明军战船,扑通一声,身影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负责指挥的海盗头目所乘坐的战船在炮击之中剧烈震颤摇晃着,显然受创严重。

  “撤!撤退吧……”

  海盗头目感觉整艘战船似乎随时都会倾覆一般,当机立断,准备暂且退去。

  这些海盗虽然勇敢,但却并不傻,如果单论战斗意志的话,怕是都没有被洗脑的白莲教信徒坚定,之前所鼓舞他们的,无非就是那诱人的财富,以及“接舷就能胜利”的宣传。

  现在这一切显然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因此这些海盗迅速地从热血上头的状态冷静了下来,吃这碗饭的,天生就知道怎么保存自己。

  可是,明军哪会轻易放过他们?

  “放!”

  随着明军战船上的军官的一声令下,一枚枚铁球炮弹从炮管中轰鸣而出,砸进了海盗船上,或是甲板上,或是船舱里。

  顿时一声声惨叫声不断响起,而在炮火的洗礼之下,最勇敢、冲在最前面的一批海盗们几乎是损失殆尽,尸体横七竖八的飘在了海水里,鲜血流淌弥漫开来,令人窒息。

  “快跑!”

  跟着冲锋的海盗们纷纷惊慌失措地驾驶着小船逃窜,不过,他们根本就跑不过明军的炮弹,一波接一波的炮火落下,不断地摧毁着一艘艘狭小的海盗船,而后明军便是靠着阵型控制着海面,不断驱逐着海盗船。

  眼见着明军的船只紧随其后,继续向他们追杀,这些忙着掉头逃窜的海盗们根本来不及躲避炮火或者救援同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伴们被送上西天。

  在接舷后的短短两柱香时间内,海盗们损失超过七八十艘船只,而明军的损失微乎其微,剩余的海盗船们也有不少带伤。

  这时候显然谁来都拉不住这些海盗了,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斗意志,开始一窝蜂地向着四处乱窜。

  虽然海盗们也有着数百艘船,数千人,而且有些战船也装载了不少远程武器,可是这些战船在的坚固程度和火力输出能力和明军的战船差别很大,因此在这种技术已经出现代差的海战中,劣势很快就暴露出来。

  而且在战场上,哪怕你的船跑的再快,只要没法跑出敌人的火炮覆盖范围,那就是会移动活靶子,被打烂也是迟早的事。

  最前面的海盗船已经损失殆尽,而跟着冲的也开始溃退,那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最后面的海盗船明明还没有进行任何战斗,就都不得不跟着败退了下来。

  在明军的猛烈攻势下,陈祖义海盗团伙的战船开始如同溃堤般败退,不久之后,海盗船们就彻底失去了控制,这时候就是天王老子来,也指挥不了他们了。

  “杀啊!”

  在明军士卒、水手们的高喊声中,海盗船们开始被赶到了旧港海湾入口的礁石岛屿的附近,而这时,海盗们也惊喜地发现,前路被堵死了!

  是的,此战明军并未动用全部力量,还有一支力量相对薄弱的分舰队,一共二十八艘战舰隐藏在主力舰队的后面,用来接应友军或是堵截敌军溃兵,来让明军立于不败之地。

  而这支分舰队虽然船只总数并不惊人,可却都是装备了侧舷火炮的战船。

  它们一字排开,正好拦住了海盗们撤退的道路。

  这时候,海面上传来了巨响。

  原来是明军侧舷的火炮齐齐对海盗船队发动了攻击。

  这些火炮威力不算惊人,但胜在密度够大,而且精度也足够准确,由于海盗们的小船队形太过密集,一轮炮击下来,就会有好几艘海盗船被摧毁,而且由于装填速度快、数量众多,在上百门火炮轮番轰击下,想要逃出旧港海湾的海盗们被炸得鬼哭狼嚎,不断有受伤的海盗坠落在海里,尸骨无存。

  一时间,炮火声竟然如爆豆般响彻云霄,海盗们根本不敢停歇,数百艘海盗船纷纷四散逃跑,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感觉时间仿佛陷入了泥潭一样,过的奇慢无比。

  “砰!”

  一个海盗正在奋力地划着船桨,却冷不防一个炮弹穿过,顿时整个人就没了人形,内脏肠子洒满甲板,血腥味刺鼻至极。

  不止这一处,海盗们一旦被击中,基本上就是当场毙命的局面,不过也有幸运儿,或是天生闪避点满,能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然而,明军的战船上仍有火炮源源不断地发出怒吼,一波波喷吐着硝烟,向海盗席卷而来,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靠近的,就是被尸骨无存。

  旧港海战,最终以明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数百艘海盗船,得以逃出生天寥寥无几。

  而狡猾的陈祖义事先就在海湾一侧的山上观战,这时候还想逃跑,却被施家派出的人堵了个正着,纠缠片刻后,这时候“后知后觉”回过味来的梁道明也派人前来抓捕,陈祖义当场被俘。

  至此,纵横南洋十余载的当世最大海盗团伙被一扫而空,陈祖义被关押上船,准备在舰队完成这次航行之后带回大明受审。

  与之同行的,还有立下功劳需要大明皇帝亲自表彰封赏的三佛齐国王梁道明。

  梁道明的内心中想不想回归故土并没有人知晓,但明军登陆后,已经彻底控制住了旧港,他半是释然半是认命地接受了明军的提议。

  毫无疑问,梁道明将作为“千金买骨”的典范,成为大明从“海禁”向“开海裕国”这一国策重要转变的里程碑式人物,宣扬大明对待海外有功之子民既往不咎的态度。

  至于早已分崩离析的三佛齐王国,以及在旁边虎视眈眈的满者伯夷帝国,郑和舰队就暂时无力顾及了。

  这次旧港海战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不仅明军获得了控制满剌加海峡东端的一个有力抓手,而且拿下了南洋最重要的贸易节点之一,并且剿灭了影响南洋海上贸易的不稳定因素。

  为了纪念南洋的焕然一新,郑和将旧港改名为“新港”。

  施进卿被顺理成章地任命为了新港宣慰使,履行着跟马尼拉的许柴佬一样的权力。

  郑和舰队在补充补给,上岸休息一段时间后,留下了一部分海陆武装力量用以维护新港局势。

  随后,他们又踏上了第一次下西洋的最后一段旅程,也就是穿越满剌加海峡,前往天竺,打通大明与波斯方向的贸易航道,恢复断绝了三十多年的官方贸易。

  一旦这件事情办成,大明就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分到很大一杯羹,大明不需要别的经销商转手加价,而是可以直接把丝绸、茶叶、瓷器、棉布等等商品,直接销售到传统意义上的天竺和波斯地区。

  与此同时,大明的舰队彻底管理着南洋海面,也就意味着满剌加海峡之外的国家,可以安全地前往大明进行贸易,相当于穿针引线一般,从左右两侧,把大明的这条输血大动脉给打通了,而这也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大明税收新的增长点。

  毕竟,市舶司制度不仅需要本国的商人把商品卖出去,同样也需要外国商人来到大明进行交易,这样才能收取关税。

 

 

第五百零二章 元宵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南京城坊间百姓采松竹杆结棚,满城尽缀华灯,彻夜箫鼓喧闹。

  小儿女有放花者,有荡秋千者,亦有贪恋于闹市酒肆者,端地是个热闹。

  “好个奢遮景象。”

  乡下人曹端惊讶地浏览着眼前的一切,颇有些目不暇接的意思。

  反倒是理论上的“外国人”,他的新同僚胡季犛熟稔地说道:“《宋史·礼志》载,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燃灯,宋因循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其夕开旧城达旦纵士民观,后增至十七、十八两夜……大明倒是初八夜上灯,十七夜落灯,似是少了一夜,不过热闹程度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端面对胡季犛这个曾经的外国君主,此时显得有些拘谨,他怕自己莫名其妙说错话被牵连到不必要的麻烦里,所以能不开口的时候,都尽量闭嘴。

  看着曹端不搭话,胡季犛也不尴尬,自顾自地往前走着,人流拥挤,曹端怕走丢了,反而是步步紧随。

  此时,皇宫周围都是张灯结彩,而且有大量百姓聚集,这是为了彰显新皇普天同庆的意思……洪武、建文两朝并不允许百姓在皇宫周围观灯,而朱棣则是改了规矩,允许百姓在皇宫附近的城门门口观灯三天,并且朱棣也会亲自出席。

  所以永乐二年的元宵节,就显得分外地气氛和谐。

  “上元嘉节,九十春光之始。

  新正令旦,一年美景之初。

  桃符已换,醮祭郁茶辞旧岁。

  椒觞频酌,肆筵鼓乐贺新年。

  ……

  万盏明灯,象马人鱼异样。

  一天星月,阶除台榭辉煌。

  贺郎担担,表年年节节之高。

  乐艺呈工,愿岁岁时时之乐。”

  礼部下属教坊司的好姑娘们,此时也负责登台表演,一曲娓娓、余音不绝。

  不过跟大多数百姓热衷于观看的戏曲类表演不同,胡季犛没有这种世俗的欲望,他什么美女没见过?而且他都这个岁数了。

  身后的曹端倒是很想驻足观看一下,可却还顾着脸面,怕被人认出来,传出去不好听。

  其实这人挤人的状态,根本没人在意他。

  而胡季犛既然邀了新同僚同游,这点眼力劲儿还是有的,于是从旁边的官方摊位上接过一份文书看了起来,曹端心领神会地背对着他驻足眺望。

  还好曹端又高又瘦,人群中还是能瞧见前面舞台上的表演。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不磕碜。

  而且程朱理学从来都不反对这些东西,相反,都是以此为风雅的……总之,卫道士们致力于维护一个犯错高成本的道德社会,但提供这些服务的从业者,并不包含在这套准则里。

  曹端看表演的时候,胡季犛认真地低头翻看着小册子。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9:41 , Processed in 0.05662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