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803 页

  作为新年中第一个满月之夜,传统观念里都认为今天是个吉利日子,而礼部间接指导的钦天监也特意印发了小册子,给百姓普及《星空志》的知识。

  说实在的,南京城里百姓这一年是真没少长见识,甲骨文、科学实验、星空志……你别说跟日常生活有没有联系,你就说新不新鲜吧?

  因此,伴随着这种活动越来越多,南京百姓对于其耐受程度也开始越来越高了,轻易不会一惊一乍。

  胡季犛拿着小册子仔细看了看,没看懂多少,但显然很有说法,尤其是星空对应大地的经纬度定位,按他想来,应该是别有深意的,这里面或许就跟大明在力推的解除海禁政策,放开海洋贸易有关。

  而在胡季犛的身旁,就有几个名为保护,实则监视的便装锦衣卫跟着,胡季犛全做不知。

  胡季犛觉得,自个在外面转转,欣赏欣赏大明的风土人情挺好。

  这时候要是被招到宫里,不管是以安南的身份,还是以大明的身份,都会非常别扭,简直就是被人当吗喽看。

  宫外热闹,宫里此时也热闹。

  上到后妃,下到宫女,各个打扮的光鲜靓丽,见面就说吉利话,欢喜之情几乎是溢于言表。

  宫中的元宵节,主要是围绕着巨大的“鳌山”灯会展开。

  此前说过,“鳌山”是用灯装饰成的灯山,这座灯山夸张点说,近距离仰视那就是高耸入云。

  这座五颜六色的灯山照亮了周围的环境,受邀前来的勋贵、大臣和宗室成员,穿着华美的服饰,都静静地待在高台两侧,等待着皇室的入场和节目的开始。

  而此时在另一侧的宫殿中,朱棣穿着朱红色与明黄色相间的龙袍,戴着不算正式的小冠,脸部线条坚毅,双眼深邃,神态淡然沉稳,浑身散发着一股王者风范。

  今年的元宵,他的心情很好,自从靖难以来,他已经多久没有感觉如此轻松愉快了?朱棣怕是自己都记不清了。

  在他的身边,就坐着皇后徐妙云。

  而朱棣身后站着的人,正是三皇子朱高燧,他比起刚进南京那会儿,明显成熟了许多,或者说自从开始谋划去吕宋国就藩的事情以后,就在朱棣面前刻意表现出这种能为国分忧的姿态。

  看着勋贵和大臣们,朱棣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再过两天就要进行的三大营军改和京察的事情。

  摇了摇头,朱棣望着前方,一边自斟自饮,一边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些让他头疼不已的事情都处理完。

  就在这时,有人打断了他的思绪。

  “皇爷爷,孙儿祝您万岁!”一声稚嫩的叫喊响起。

  原来是朱瞻基从人群中挤了进来,他兴奋地跑到朱棣跟前,拿起酒壶就往朱棣手里灌,是的,手里灌,一看就是徐皇后故意指使的。

  朱棣笑眯眯地看着孙子,却没有动作,只是用拇指扣着酒壶,朱瞻基两个小手都掰不出来。

  “嗳!”

  朱瞻基见状,转头向徐皇后求助。

  “小家伙,哪有什么万岁,你一转眼的工夫也就长大喽,到时候也会有人想喊你万岁的。”

  朱棣的眼神中满是疼爱,朱家似乎有很奇怪的隔代亲,对于自己的几个儿子,朱棣总是恨不得踹两脚,而对于朱瞻基,朱棣则是连打都不舍得打。

  老朱也是这样。

  所以那时候挨揍的是朱棣,朱允炆在旁边乐,朱棣非常恨朱允炆。

  “别胡闹了。”

  朱高燧接过酒壶,放在案几上,只说道:“父皇的着凉刚刚好了些,今晚又要劳累,这壶里都是御医调配的滋补酒水。”

  “哦……”朱瞻基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

  他转而又对朱棣道:“皇爷爷,你要是喝高兴了,就跟以前似的带我去骑马,我想去打猎呢!”

  朱棣听罢哈哈一笑,伸手摸了摸朱瞻基毛茸茸的脑袋瓜,问道:“想去哪里玩啊?”

  “想去北边。”朱瞻基回答得毫不犹豫:“南边湿冷的厉害,我想回老家。”

  “好,今年咱爷俩就回去。”

  朱棣和小辈儿闲聊着,很快元宵灯会就要开始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俨走上前来,禀报道:“启禀陛下,都已经安置妥当,请陛下移步观看元宵灯会。”

  朱棣站起身来,带着皇后和一众妃子以及孩子们走出殿门,沿着宽阔的甬道往西行去。

  这条甬道笔直而深长,两侧皆是高墙,每隔一段路程便有士兵守卫着,他们腰配横刀,全身甲胄,神情肃穆,显得威风凛凛。

  甬道尽头是一扇大门,这里便是宴席所在地。

  高台对着鳌山灯会,而高台两侧,便是一排排木质餐桌,这些餐桌呈阶梯型布满整个临时布置的区域,桌上铺着柔软的丝绸作为衬垫。

  此时,在这些桌子之间早已坐满了人,文臣武勋两边泾渭分明,但彼此间却并无嫌隙。

  朱棣带领皇室众人在高台落座,因为有女眷,所以高台用黄幔遮蔽了一部分。

  文武大臣和宗室成员都跟着落座之后,朱棣抬头看了看鳌山处,见灯火辉煌,端地是一派祥和气氛,心中十分满足,举起酒杯对黄俨道:“传令下去,开始吧!”

  “喏!”

  黄俨立刻应道,他走下台阶,向外面挥舞了一下手中的拂尘。

  下面负责调度的少监,则是扬声呼喊:“开始!”

  霎时间,灯光闪耀,绚烂夺目。

  不仅鳌山灯火变幻,而且还有数百盏琉璃大花灯从四面八方升腾而起,汇聚成璀璨壮观的奇观,它们飞上空中,在天空中组合在一起,形成五颜六色的图案,如梦似幻,煞是漂亮。

  受邀前来的日本内亲王雪舞樱,以及在国子监留学的吕宋国大王子,此时见了这番在自己国家从未见过的场景,更是一时失神。

  “哇—”雪舞樱忍不住发出惊叹。

  她虽然从小在南朝生活条件相对优渥,却还从未见识过如此绚烂多彩的夜景。

  负责宫内宴会和饮食的尚膳监的宦官们,带领宫女把宴席菜肴流水般地呈上来,宫女们穿花蝴蝶一般,整个过程静谧而精准。

  而上好了菜,皇帝倒也没有“简单讲两句”一直讲到菜凉的意思,示意了一下,就开始了宴席。

  不得不说,朱棣是真的挺干脆一人,砍人脑袋干脆,请人吃饭也干脆,来吃就吃,别整那么多没用的繁文缛节。

  皇帝请人吃饭,肯定不单单是吃饭,上古时期还有钟鸣鼎食呢,这时候更是不差。

  在鳌山旁边就是样式精美的戏台,上面已经开始表演了,宫中的戏班子登台亮相,除了唱戏,还有表演歌舞,各种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戏台的后面,一帘之隔的地方就是乐师们的演奏之地,旁边的建筑物设计都是用来收音和扩音的。

  此时,五颜六色的烟花在明净的夜空中绽放,天穹中四散着烟花燃烧时的薄雾和璀璨夺目的光华。

  被邀请来参加元宵宴会的人们,此刻尽情地享受着这种气氛。

  姜星火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纯放松娱乐还带节目的宴会,虽然心中事情还有很多,但此时也是暂且放下。

  还是那句话,有什么事情,过了今天假期再说。

  而吕宋国的大王子,以及琉球国的几个王子(因为琉球国内部有三个国家,对大明而言都称琉球国),此时却是心思复杂,甚至有些自卑了起来。

  刚来的时候,大明的人用看蛮夷土著的眼光看他们,他们觉得受到了侮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见识到了大明相对于他们国家碾压式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全方位的领先,便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像确实是个蛮夷。

  人就是这样,非要强撑着,很多时候就是自己折磨自己,而一旦开始摆烂,那么很多事情就都轻松了起来。

  以前,你敢说我是蛮夷?

  现在,我蛮夷也!

  突出的就是一个理直气壮。

  至于朝鲜和安南陈朝的使臣,这时候反倒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而各部落的使者也明白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全然没什么礼仪上的顾忌,都该吃吃、该喝喝。

  朱棣让大家都挺开心,但他自己并不是那么完全开心,因为身边还有讨厌的苍蝇,几个宫廷画师正在临场作画,有时候甚至还请求自己不要移动,搞的朱棣有些放不开。

  但朱棣也清楚,这是宫廷传统,这些画作都是要作为珍贵史料,以后放到皇宫收藏里的。

  而后世儿孙对于自己的印象,除了史书上的记载,就多半来自于这些画作了。

  这些不自在只是暂时的,画师们很快完成了现场的简单描摹构图,剩下的结构和细节就可以慢慢填充了。

  姜星火也坐的端正,只希望自己不会留在这个世界的后世形象太差劲。

  最起码,也得有个《韩熙载夜宴图》里韩熙载的颜值水平吧?

  当然了,要是遇到那种把老朱的大圆脸刻意黑成鞋拔子脸的画师,那确实也没办法就是了。

  而这些念头,也仅仅是在姜星火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接下来就是大家准备了许久的重头戏了。

  正如元宵大宴请柬上那行金箔小字“贺喜丰年稔岁,颂称海晏河清”一般,今天突出的就是一个国泰民安,所以不好动刀动枪表演,而这种场合怎么可能没有诗词唱和呢?

  现在显然就是文臣们发挥的时刻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2:24 , Processed in 0.060859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