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807 页

  所以朱棣也干脆,直接让朱能宣布了名单。

  “京营三大营中,神机营总兵为安远伯柳升(因征安南战功刚刚封爵),三千营总兵为同安侯火里火真,五军营总兵为成阳侯张武。”

  这三个任命都没有太大争议,火器部队只有柳升有实战指挥经验,而同安侯火里火真是鞑官,洪武年间带领部落内附归顺大明,被朱棣任命为燕山中护卫千户,跟丘福一个级别,到了靖难之役时候跟随朱棣一起起兵,在战场上勇猛不畏死,立下了很多功劳,攻打真定的时候就是他率领鞑官骑兵先驰突耿炳文阵营,获得大胜,之后又参加了奔袭大宁,战郑村坝等战役。

  至于成阳侯张武,则是原来朱棣的亲卫,力大无穷,不喜读书,在靖难期间数次率领死士执行必死任务,属于运气和勇气点满的敢死队队长,在朱棣即位后论功封成阳侯,禄千五百石,位置在朱能下面,是侯爵中排名第一的……五军营兵力太多,肯定是朱棣自己在战场上指挥调配的,张武位置够,同时能服众,是个再好不过的人选。

  “九边中,宁夏镇总兵官宁远侯何福、甘肃镇总兵官西宁侯宋晟、辽东镇总兵官保定侯孟善。”

  这三个属于继续留任,没什么争议。

  “北京镇总兵官泰宁侯陈珪、宣府镇总兵官成安侯郭亮、大同镇总兵官历城侯盛庸、榆林镇总兵官武安侯郑亨、山西镇总兵官靖安侯王忠、陕西镇总兵官永康侯徐忠。”

  这样看来,九边总兵清一水的侯爵,是基本继承了八大塞王体系的高配标准的。

  而这样一来,在外面站着旁听的伯爵们却是面色一喜。

  原因无他,侯爵们出去坐镇九边掌握兵权,就意味着五军都督府里面,肯定会空出一些位置了,这就给了他们晋升的空间。

  “其余各卫指挥使不动。”

  “可还有问题?若是有的,再讨论讨论,讨论完以后便要正式进行改制了。”

  朱棣既然发话,那自然是没太多问题的,又有人大着胆子提了一些,稍稍修改后,整个军改计划,就在五军都督府被通过了。

 

 

第五百零五章 装备

  接下来就是一些具体的职务任命还有种种章程,应该改动的这些事情也基本就是如此了,倒也不必赘述太多。

  而随着京营和九边制度改革的确立,剩下便是一些关起门来说的话。

  “国师,忠诚伯,还有几位国公一起留下,其他人可以散了。”

  朱棣敲了敲桌子,众将轰然应命,随后便是甲叶声窸窣,各自散去。

  偌大个会议厅,除了朱棣只剩下了姜星火、茹瑺、朱能、丘福、姚广孝、徐景昌等六人。

  姜星火其实发现了一个关注点比较特别的事情,那就是五军都督府在完成了权力交迭以后,高层整体的年龄还是比较轻的,公侯伯们普遍都是三四十岁,上了年龄的老将很少。

  几十号人里,年龄比较大的基本都能一只手数过来,荣国公姚广孝(69岁)、淇国公丘福(61岁)、兴安伯徐祥(72岁)、应城伯孙岩(65岁),就这四个了。

  这件事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意义就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和倾向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越老越谨慎、迟缓,也就是俗称的“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而年轻人则相对有冲劲儿,反映到军人身上,那就是年轻的将军通常勇猛好斗、锐意进取,而老将军则一般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当军方高层普遍都是“少壮派”的时候,那么就会更倾向于建功立业,向外拓展疆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

  “吱呀~”

  会议厅的门被关上了,当光线被拦腰斩断的时候,一股肃静的气氛弥漫开来。

  朱棣披着厚重的甲胄,露出了平时穿龙袍时被刻意收敛起来的杀气和压迫感。

  “关起门来说几句体己话。”

  朱棣把后背从椅背上挪开,一只手肘弯曲,撑着膝盖,目光扫过众人。

  “这南边,朕是待够了。”

  “趁着现在有时间,就要整军做编制和准备,今年开春,路上的雪化了,泥泞干涸了,大军北上。”

  “走到河南,直接从潼关西进关中。”

  朱棣恨声说道:“秦王、晋王,这两个小王八蛋,当年建文削藩的屠刀都落到脑袋上了,不思反抗,反而联起手来帮衬建文,今年朕就要收拾掉他俩。”

  众人听了都不做声。

  削藩,既是秦晋两藩两代人与朱棣的新仇旧怨,更是整个北部边防体系的必然需要,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但皇家的事情外人少搀合就是了。

  “到时候让盛庸和平安带兵从北面下晋地,徐辉祖在东边从井陉道入晋地,一次性都解决掉。”

  “至于草原的事情,北元刚刚解体,瓦剌部在西,鞑靼部在东,瓦剌部没那么跳,加之鞭长莫及,暂时可以放过他们,但鞑靼部,朕是一定要打的,不仅是打给瓦剌部看,更是打给兀良哈部看。”

  兀良哈部,也就是朵颜三卫,也被称为兀良哈三卫,属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一系,元末时由辽王阿札失里统领,游牧于大兴安岭以南地区,而在洪武朝中后期发生的两件事,让兀良哈部开始倾向于大明,第一件事是洪武二十年北元太尉纳哈出率众降明,第二件事是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在捕鱼儿海的大胜……捕鱼儿海之战,让北元元气尽失,而这次战役北元的失败也使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只能选择归附大明,于是在洪武二十一年辽王阿札失里在感受到巨大的生存压力之后,在十一月遣使向老朱称臣请降。

  老朱接受了阿札失里的请降,并在洪武二十二年的五月将其部众一分为三,在山阳地区分别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设置的这三个隶属大宁都司的羁縻卫里,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指洮儿河南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

  但兀良哈一贯是有左右横跳的传统的,当阿札失里意识到大明无意在辽东继续北征,发动类似于捕鱼儿海那样的战役后,很快在洪武二十三年就又背叛了明朝。

  为此,洪武二十四年,老朱命令燕王朱棣和颍国公傅友德统领大军出塞清剿三卫,那是朱棣第一次跟朵颜三卫打交道。

  嗯,物理意义上的打成一片。

  但因为统治成本的原因,大明只在辽河平原的沈阳等地区保持着有效统治,因为缺乏人口进行移民,所以除了辽河平原以外,整个东北的深山老林还有靠近蒙古的草原,都被女真人和蒙古人占据着。

  老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法在这些地方进行实际控制,所以也无意于彻底剿平朵颜三卫,而是沿着辽河建立缓冲区,将三卫远远隔离在大宁、河东以北,并严防他们向大明的实际控制区渗透。

  之前周王所提及的那件周藩军队北上的事,就是发生在洪武二十九年的事情,由于宁王报告“近者骑兵巡塞见有脱辐遗于道”,老朱就令燕王朱棣选精卒壮马抵大宁,沿河南北监视朵颜三卫。

  到了靖难的时候,朱棣千里奔袭大宁,裹挟的是大宁都司的兵马,至于所谓“朵颜三卫雇佣军”的事情,属于是建文朝廷的造谣……你说有没有朵颜三卫的人跟着朱棣靖难?那肯定是有的,但这个数量非常的少,多是自发行为,朵颜三卫整体还是作壁上观的,毕竟之前双方一直是敌人。

  而建文朝廷为了在舆论上取得胜利,自然就把鞑官都说成是燕王向蒙古人借的兵,用来黑朱棣是儿皇帝石敬瑭。

  本质上燕军鞑官多,那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鞑官都是朱棣的下属,是蒙古人长期内迁的产物,即便是打的再艰难,朱棣还真没找北元借过兵,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肯定是站得住的。

  而靖难结束后,朱棣也下旨重建大宁、营州、兴州等卫,开始着手恢复被自己抽调一空的北平、大宁两个都司,让明军重新回驻关外。

  但此时明军在关外的军事存在实在是不乐观,尤其是原本兵强马壮的大宁都司,确实是已经从老虎瘦成病猫了,大宁系将领们的态度,也是朱棣这里需要考虑的,因此对于兀良哈部,朱棣需要经常性地示威或主动敲打一番,用以维持东北的平衡,给大宁都司恢复元气争取时间。

  兀良哈部跟鞑靼部压根就不是一条心,而且兀良哈的这些墙头草说实话挺废的,是蒙古诸部里最胆小怕事的,没什么大追求,属于是能活着就行,很少搞事……除非是真的受了灾活不下去了,才会考虑动刀子,不然平常看着就是老实憨厚的牧民。

  主要是兀良哈哪怕动刀子也没什么好抢的对象,西边是鞑靼部,东边是山里的女真人,南边是辽河平原的明军军户,全都是硬茬子。

  “不如到时候大军北征鞑靼部,然后如果打完了,看情况分兵一部分东进,迫使兀良哈部协助出兵进攻女真?”

  这时候姜星火忽然说道。

  女真人始终是个大隐患,姜星火当然知道,没有了女真人,还可能有男真人,异族总是像地里的韭菜,一茬一茬的长出来,是割不完的。

  但问题就在于,既然知道了女真人有可能对华夏历史造成的影响,还让他无动于衷的话,姜星火是做不到的。

  所以虽然理性上很清楚,即便把女真人剿灭,也未见得真的能起到什么作用,但姜星火还是觉得需要去做。

  哪怕是把心头这口气出了,也是值得的。

  朱棣还没说话,朱能先说道:“关键不在于女真人,而在于朝鲜。”

  “是这个道理。”

  丘福也说道:“朝鲜一直在暗戳戳的筑堡,收降海西女真的部落,把边境线往西边推,剿灭女真人容易,女真人才几万人?问题是女真人没了,长白山山区那么一大片地方,朝鲜地少人多能迁徙民众,咱们却站不住。”

  茹瑺这时候也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长白山是有说法的,《山海经》称为不咸山,原因是因为长白山上终年积雪,其雪洁白无暇,酷似盐而不咸,故称为不咸山。北魏时称盖马大山、徒太山、太皇山,到了唐代,改称为太白山,而长白山之名则是始于金代,且一直沿用至今……这座山同样也是以前高句丽王国的统治核心,朝鲜人一直对其念念不忘。”

  经过茹瑺的解释,众人倒是大概了解了一些,主要的关隘在于两个地方。

  其一是在朝鲜神话中,朝鲜人的祖先名为檀君,他是山神之子,建立王朝后,统治了王朝一段时间,后来又重新隐居山林,而隐居的地方叫做太白山,不过此地其实是朝鲜境内的一座山,并不是华夏境内唐朝时期的太白山,但朝鲜人以讹传讹,便认为从神话传说来讲,长白山应该是他们的圣地。

  其二是历史上曾经跟大隋、大唐连续刚正面的高句丽王国,就是发源于长白山,不过这里面要说的是,高句丽王国和高丽王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实完全不是同一回事……高句丽政权是西汉时期由扶余人朱蒙建立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的边疆政权,其领土横跨华夏东北的部分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而高丽王朝也就是王氏高丽政权,则是新罗人和百济人为主体组成的高丽人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其政权法统来自于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政权。

  高丽王国建国后,在“事大主义”方针的影响下,先后向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辽朝、金朝、元朝和明朝称臣,突出一个谁强谁是我爹,和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很稳定的父子关系。

  而高丽王国和现在的朝鲜王国在领土、法理上是一脉相承的,十二年前李成桂废掉高丽末代国王,建立了李氏朝鲜。

  但是正如之前所说,李氏朝鲜一点都不老实,仗着以前作为元朝征东行省留下的丰厚军备家底,一边对大明表面上臣服,一边一直在暗地里搞小动作。

  李芳远囚杀父兄上位后,也是这副德行,仗着跟朱棣有旧交情,始终想要以恭顺小国的姿态拿捏大明。

  至于其人同样是篡位得国,是不是自比朱棣,还是看不起朱棣,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表面上还是非常谦恭的,每次派来的使臣都对大明毕恭毕敬,而且经常念叨我家王上跟大明大皇帝陛下以前巴拉巴拉……

  所以,简而言之,在大明的君臣们看来,目前剿灭女真这个事吧,真不是能力问题。

  大明想要剿灭女真,把这个部族从世界上抹去,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办到的。

  问题就在于,现在大明的辽东,加起来也就二十几万人,其中一大半是军户,把女真人都给弄绝种了,直接打回原始部落时代,没问题,那女真人在长白山等地的栖息地,难道要白白让给朝鲜人不成?

  朝鲜现在有六百万人口,大明有六千万人口,从人口总数上看,大明当然是比朝鲜多得多的,但问题是人口这东西你得结合国土面积啊!大明这么大的地方,六千万人口属于整体性的人少地多(部分区域人多地少,如江南、江西),而朝鲜半岛虽然北部也都是山地,可六百万人口,对于这个时代的朝鲜来说,还是有些拥挤了。

  正是因为这种人口压力,朝鲜才会有对外拓荒的内生性动力,如果自己家的地都种不完,朝鲜肯定不会选择顶着大明的注视在边境搞这些小动作。

  朱棣忽然一拍桌子:“想这些作甚?到时候驱兵东进,再让辽东都司北上,胁迫朵颜三卫和李芳远一起出兵,本来还打算徐徐图之……徐徐个球?直接都灭了,先灭女真,然后隔着鸭绿江驻兵,不需要百姓,先把界河站稳,补给从海上运,朝鲜人不服就直接推平了朝鲜换个国王,或是干脆并入大明,不就都解决了?”

  之前顾成做的计划是先对付女真实力最强的斡朵里部,后威慑朝鲜,再对付胡里改部、托温部,但如果明军主力真的回到北方,是先后顺序来还是一锅端,确实没什么区别。

  将心比心的话,姜星火也很清楚,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现在肯定不把女真视作威胁,甚至女真就是大明养的一条看家护院的狗,住在狗窝里就是为了在边境防止朝鲜人的拓边渗透,如果把女真人都弄死了,那么大明就得自己驻军了。

  当地没有百姓,耕地条件也差,军屯自给自足都费劲。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48 , Processed in 0.08509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