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835 页

  对于理学“气本论”的发展脉络而言,在张载的理论中,作为气之本体的“太虚”和“气”的关系是无形和客形,无感和客感,至静和聚散,因而给人一种“太虚”和“气”是相对待的两种事物,容易使人把“太虚”理解为“气”之上的超然存在,而不是“气”的本然状态,甚至被理解为气的本原或者气所存在的原因。

  或者说,程颐和朱熹不是不能理解张载这种“太虚”和“气”之间精妙的和谐共生关系,而是根据他们的现实需要,将其进行了理论对立。

  于是,张载的“太虚”在程颐这里就被替换成了“理”。

  这也就是刚刚所言程朱理学的宏观微观二分法,也就是理气二元论的根基所在。

  之所以要对此进行梳理,就是要说明,在张载时代,最初的气本论是“太虚和气”,而到了程颐时代,就成了“理和气”,再到朱熹时代,进一步延伸成了“天理和人欲”。

  所以,理欲之辩和理气之辩虽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从本源上来讲,是有密切关联的。

  既然“理”是拿来平替“太虚”的,那么谈论到底是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肯定不能单就“理”上面来论,否则的话,理学家们拥有的论据是近乎无穷多的,而且论点非常详实。

  而姜星火的思路,反方的众人也都猜了出来。

  姜星火要追根溯源,从“气本论”的根源上来找破绽,继而攻破程颐和朱熹那套不是很牢固的理气二元论。

  果然,姜星火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命中要害。

  “世上有气,焉有太虚?气者,可称物质,亦可称原子,而无论是何等称呼,都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是一定有这个东西的……可所谓‘太虚’,谁能证明?”

  这一步,是绝对不能退的。

  “理”是理学家们用来平替“太虚”的,现在的程朱理学,很少提“太虚”这茬,但你不能不承认,因为如果你不承认“太虚”的存在,那么从这里平替的“理”,就直接遭到了动摇。

  杨士奇不肯退缩,这时候扬声应道:“渺渺虚空,寸寸空气,皆是太虚!”

  孔希路看着杨士奇,如果他的脑袋上能冒个对话泡泡,上面肯定只有三个字——“傻小子”。

  “果真吗?”

  姜星火似笑非笑。

  随后,姜星火拍了拍手,说道:“呈显微镜上来。”

  显微镜,自第一代手工研磨的水晶显微镜开始,始终处于姜星火的严密控制之下。

  第一代显微镜,只给了太医院使戴思恭研究细菌、孔希路研究细胞与微生物,除了这两处,没有任何其他流传。

  而第二代手工研磨的玻璃显微镜,则是只给孔希路提供了样品试用。

  今日呈上来的,就是放大倍数和清晰度都远超第一代水晶产品的第二代玻璃显微镜。

  “孔公,你觉得我这显微镜如何?”

  姜星火把玻璃显微镜摆在桌案上,让孔希路仔细端量。

  这姿态,活脱脱就是《西游记》里显摆宝物的妖怪。

  但让众人惊异的是,孔希路竟然以极为庄重、虔诚的姿态,拿起来认真端详。

  实际上,除了曹端、高逊志等人知道以外,其他人还真就不知道孔希路最近在研究什么……

  孔希路最近一次公开发布消息,还是在《明报》上对经史、古文今文谱系的事情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微生物“体物之道”的事情,则鲜少有人知道。

  主要是因为,孔希路自己也在进行理论攻关,很多东西还没研究清楚,没搞明白的东西,以孔希路的性格,肯定是不可能拿出来的。

  等到孔希路觉得能拿出来了,那一定是他要用这个东西,彻底奠定他的历史地位。

  “这是做什么?”

  显微镜先给了孔希路,随后给众人挨个呈上。

  “自然是眼见为实。”

  显微镜上的玻璃虽小,却十分的透彻,而且在阳光的反射下还带着淡蓝色的光晕,就好像天然的宝石一般。

  杨士奇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看着,心情渐渐变化,目露惊异之色。

  “难道……”杨士奇忽然想起宫里的一个传闻。

  姜星火有神妙法术,从大蒜中提取精华,救了成国公朱能一命,而这个法术维持的时间很短,所有的大蒜精华,只能保存极短的时间,为此,太医院的人正在进行研究。

  这个版本的流言,当然是无知宫女、宦官们私下流传的,但听在杨士奇的耳朵里,却有些其他意味。

  不多时,一个玻璃显微镜,跟一个小方桌,被同时摆在了杨士奇的桌前。

  杨士奇拿起玻璃显微镜,仔细端详了片刻后,心中不禁暗叹:“好精妙的玩意。”

  这块玻璃显微镜的外观,跟第一代显微镜其实相差无几,只是颜色略微淡些,显得更加剔透而已。

  但就在此时,杨士奇却听得孔希路突然惊叫道:“你想干什么?快把这玩意扔掉。”

  “为什么?”

  在旁边正在试图拈起一根树枝放到镜片上观察的胡季犛停了下来。

  孔希路急切地解释道:“这种玻璃是经过特殊加工的,是用来让眼睛贴上去观察的,不是用来放东西的。”

  说罢,孔希路手把手地教众人,如何使用显微镜。

  这种事情,如果是姜星火来做,或许还会有人不服气,但既然是孔希路出面,那不管怎么样,任谁都得给个面子照着做了,就算是觉得不对,也得照做一番再抗议。

  什么叫江湖地位啊?

  “先调节亮度,然后把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固定好,物镜对准通光孔,眼睛在侧面观察,避免物镜镜头接触到玻璃片……玻璃片和镜头都很脆,一定要小心!”

  “然后呢?”

  “左眼通过目镜观察视野的变化,同时调节镜筒缓慢上移,到视野清晰为止,如果看不到,就移动一下下面载物的玻璃片,口诀是‘欲上反下、欲左反右’。”

  杨士奇按照孔希路的指导,将装有不同物体的载物玻璃片挨个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这些载物玻璃片,显然是事先早就准备好的。

  每组里面,有蚂蚁、树枝纤维、泥土、水滴、尘埃等等。

  显微镜的镜头下。

  顿时,杨士奇的目光陷入到镜片的世界之中,杨士奇轻轻转动,镜片便缓慢旋转起来,就仿佛世界被扭动变得模糊一样。

  而模糊只是暂时的,通过旋转,杨士奇也看到了镜片内的景象。

  镜片内的世界非常……惊悚。

  杨士奇努力凝神静气,才勉强看清楚,那里是一团绿莹莹的液体,而在液体之中,又漂浮着许多细小的“肉芽”,“肉芽”的形状有点类似昆虫的触角。

  杨士奇再往里面看,就看到有许多“肉瘤”,这些“肉瘤”似乎并非全是死物,它们连通着许多其他部位,甚至是看不懂的组织。

  杨士奇强忍着恶心,指着问道:“这是什么?”

  “如你所见,这就是一截刚抽芽的柳树枝剥开的丝。”

  姜星火很淡定地解释道。

  “不是,我是说这里面的东西都是什么?”

  “用程朱理学的话说,这叫做‘气’,或许是柳树的气?用我的话说,这是柳树的生物组织,是它的物质构成的‘细胞’。”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对所有玻璃载物片挨个进行了亲自观察后,大儒们都陷入了尴尬的沉思。

  这事就整得人挺不好意思的……

  大家以前也没想过,“气”是这个样子。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人质疑,认为这个世界的微观组成部分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或许是这个什么劳什子“显微镜”有问题,是江湖卖艺人的鬼伎俩。

  但很快就被回怼的没话说了。

  因为显微镜的原理,非常简单。

  在如今大家都了解望远镜和放大镜的原理的情况下,你自己拿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重叠起来组合,也能起到放大的效果,大不了自己回家手搓嘛,只是精度不行而已……但你要非得嘴硬这装置的放大原理有问题,就显得很无理取闹了。

  太学之会,还没沦落到撒泼打滚耍无赖的地步。

  “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个‘细胞’构成的嘛?”胡季犛好奇地问道。

  今天的参与,对于胡季犛来讲,是一场非常新奇的体验,无异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所有有生命的物体,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孔希路很笃定地说道:“根据老夫的长时间观察和总结、实验,一般来说,如同‘微型蜉蝣’一般的细菌,这些微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即单细胞生物,而植物与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

  “细胞体形极微,生命的运动、营养和繁衍,都是由这些细胞完成的,肉眼不可见,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正常的单细胞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植物细胞膜外有的还会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

  胡季犛又问道:“这么说,气的本质,其实就是这些东西?”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53 , Processed in 0.05789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