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870 页

  今天为什么把这些部寺的长官都叫在一起?当然不是为了看他们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互相推诿扯皮。

  说白了,就是协调他们出钱来的。

  而朱高炽在第一轮的协调,显然是碰壁了。

  姜星火提出了两点如何减少浪费多征税的改进意见,无疑是很有价值的,毕竟姜星火提的办法,是能够在接下来的征税中进行实操。

  但这还是没改变问题的根本所在,也就是从各部寺之间,先协调出一笔钱来,维持今年的朝廷浩繁开支,让朝廷不至于停摆。

  “诸位的意见呢?还是维持原来的看法?”

  这时兵部尚书茹瑺站了起来,说道:“国师打算从接下来的税收着手,这当然是一条好路子,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朝廷都要尽快缓解财政困难,使各部寺维持运转。我认为,只要朝廷的钱财能迅速增加,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可是……”

  茹瑺面色为难道:“户部的钱是户部的钱,而兵部的钱是兵部的钱,不能随便挪用,这样不妥,国朝没这个先例。”

  “那大家伙就看着中枢停止运转,然后等陛下圣裁吧。”

  工部右侍郎金忠身体往座椅一靠,如是说道。

  金忠作为朱棣的亲信,其实他今天种种反常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若是一次也就罢了,还可以理解为他和工部左侍郎陈寿不对付,但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因此,在这种表态下,茹瑺也表现出了一些迟疑之色。

  “不过如今既然国朝财政吃紧,这个先例倒也不是不可以破一次。”

  茹瑺成功变脸,但这时候没人有心情欣赏他的变脸戏法,而是茹瑺代表兵部的态度改变,给会议的走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大明这个操蛋的财政机制,姜星火现在想要改变是挺费劲的,因为这玩意直接涉及到财权,还不仅仅是之前的间接涉及到财权的采购权,想要动人家的蛋糕,没有合适的理由很难。

  所以,现在虽然船在漏水,船上的人心思各异,也只能尝试着风雨同舟一下了,东边拆块板子补船舱的漏水,西面拿条绳子系紧船帆。

  而朱高炽在某些方面优柔寡断的性子,还是没有改过来,或者说他的顾虑实在是太多,面对既得利益群体,很难进行任何大刀阔斧的改革。

  因此,这件事只能姜星火来办。

  而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那么你就能收获别人无法获得的威望,啃硬骨头固然费劲,但啃开了,那就能吃到骨髓了。

  姜星火不打算跟他们磨叽了,直接开始了自己的分配方案。

  “光禄寺借户部2/3的寺内储蓄,户部分三年划拨回来,行不行?”

  黄子威的神色有些踌躇,2/3确实不少,但光禄寺还是撑得起的。

  除了他自己是姜星火提拔上来的以外,光禄寺的少卿李伟,光禄寺丞高致,都是姜星火亲手提拔的,因此寺内本身还算是铁板一块,没有什么太多的异议。

  国师提拔了你,现在需要你给国朝出钱渡过难关,又不是不还,你能拒绝吗?

  反正黄子威是拒绝不了。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光禄寺在中枢的各部寺中,本来就是油水最大的几个部门之一,而且不仅油水大,能走账本的“合理损耗”也非常的大,因为光禄寺是负责朝廷各种宴席的,有任何损耗,或是采购成本高昂,都非常合理,况且光禄寺的经费除了朝廷划拨的一部分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各布政使司的专款解送,因此可谓是富得流油,那怕拿出来2/3,其实剩余的还很多。

  “行!”

  黄子威一咬牙,这时候不能打国师的脸,他必须得支棱起来。

  你看,小黄这人能处,有事他是真上。

  搞定了黄子威,姜星火看向列席的几位大太监们。

  “宫里的内帑支援点?划拨到户部的太仓银一部分。”

  之前便说过,同样是内帑,明初和明末是不一样的,明初内帑的所有权虽然在内廷,但管理权实际上在户部,只不过这个钱没皇帝发话,户部自己是不能轻易动的。

  内廷的大太监们明显是得了皇帝的旨意,这时候都很好说话,很大方地答应了姜星火的请求。

  如此一来,光禄寺和内廷方面,算是都搞定了。

  “今年是海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一年,海上的秩序已经基本肃清了,从南洋到大明沿海算是畅通无阻,但陆上的商道建设一定是不能停的,不然血脉不通,淤堵自生……工部承担2/3的修路费用,剩下1/3发专门的筑路国债,主要面向江浙商人发放,先把宁波府到松江府的商路修通,如何?”

  工部尚书黄福看了看朱高炽,朱高炽面无表情。

  “黄尚书,我觉得可以依国师之言。”

  金忠第三次开口了。

  黄福也知道讨价还价大约讨不出什么,反而小家子气,这时候也干脆代表工部同意了姜星火的计划。

  最后只剩下兵部和太仆寺了。

  “不多要,除了这些,今年剩下的支出缺口,兵部和太仆寺补上,也是三年划拨回来,如何?”

  对于光禄寺和内廷答应的数额,众人是大概心里有数的,再比较一下今年的预计开支,这个缺口窟窿显然是不算太大,因此,最后这部分,兵部的茹瑺和太仆寺的虞谦,商量商量也就认了下来。

  看起来非常复杂的一件事,在姜星火的协调下,各部门进行了利益交换后,基本上算是圆满完成了。

  至于支出,则是没什么说的,其实主要是因为京营三大营二十多万人北征的军费支出太大,不然不打仗的话,其实正常的财政预算是够的。

  但北面的战争,显然是要打的。

  不是所有事情的利害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有些国土安全问题,花多少军费都要处理好,永乐二年处理好了,就不用以后的人付出巨大代价了。

  总之,日子凑合凑合还能过下去,而且是越来越有盼头的那种。

  其余的大臣们又交谈了一会儿,也纷纷告辞离开了。

  黄子威则跟着姜星火步行走回了总裁变法事务衙门。

  “国师,您刚才是怎么想的?”进了屋门,黄子威忍不住问道。

  “相忍为国呗。”

  姜星火的气度越来越大了,颇有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意味。

  他似乎对眼前的这些派系得失,并没有放在心里。

  姜星火给黄子威倒了杯茶,递到他身前,自己也倒了一杯。

  “可未见诸公有这般心胸。”

  “那是因为他们把门户之见看的太深。”

  吹了吹漂浮在茶杯上的茶叶,姜星火笑了笑:“既然要做事,你不能要求别人有跟你一样的视角,这种互相交换,反倒是常见的事情,要是非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但做不到,而且活的会很累……我的学生于谦在这一点上其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是个小孩子,但他从来都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时候说来惭愧,我们这些成人,在一些事情上反倒不如孩童。”

  “能做一件是一件。”

  姜星火拉开遮在墙上的一面帘子,后面不是窗户,而是一块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关于政治、军事、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些方面所对应的具体措施。

  而这块黑板虽然很大,上面的内容虽然很多,但却肉眼可见地,很多事情都用各种其他颜色进行了标识,用来展示进度。

  “内容呢,就是年初做汇报时候讲的那些,除了那些,还有一些思想、科技上的事情,但你别看事情多,可一件件事情做起来,还真就没多少了。”

  黄子威细细观摩片刻,发现确实如此。

  譬如内陆贸易下面,就有重农抑商国策、商税、点对点商道、邮局这四项,而这里面重农抑商国策,显然已经在舆论和实际上,向着四民皆本演变了,而商税处于持续推进中,点对点商道处于刚刚开始推进,邮局则是待推进。

  同样的道理,也能体现在海洋贸易等事务方面。

  看着这块黑板,一股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站在永乐二年的这个时候,回首来时的路,发现已经走了很长、很长。

  一开始,所有人都在质疑要不要变法,后来是姜星火等人用一路的行动,打破了这种质疑,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那些日夜里遇到的挑战一点都不少,数次论战,以及无数工坊、工场拔地而起,大片的海外市场被开拓……这些事情都经历过了,才知道今日的艰难。

  换句话说,今天的变法再难,还能难得过一开始全是敌人,支持者寥寥无几的时候吗?

  不可能的。

  所以,既然经历过了这么多大风大浪,那么眼下的财政危机,又算得了什么呢?

  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朱高炽优柔寡断,不肯操刀分配,那姜星火自己上就行了,割点自己的肉算什么,眼光放长远点,现在大明的整体经济做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把时间线延长到三年、五年,这些根本算不得多大的数字。

  而且,姜星火还有一重深意,隐藏了下来。

  “可还是觉得……”

  “肉疼?”

  黄子威摇摇头,只道:“这些尚书、侍郎,有些……自私。”

  姜星火淡淡道:“我觉得他们的主张没毛病,按惯例确实不能随便挪用工部、兵部的钱,这样做不利于朝廷稳定,而且我们不是强盗,不能干那种事,至于现在的财政制度合不合理,以后怎么改,那是以后的事情。”

  黄子威迟疑道:“可是……我还是担心户部的问题,会影响朝堂上的政局,毕竟大明的总收入是有数的,无非就是田税和专营商品税以及商税这三大块,虽然已经改革许久了,可新政毕竟不可能完全取代旧制,户部的财政问题,很难彻底解决,若是再拖延下去,明年财政也困难,将来还是会出事。”

  “哈哈哈哈!你啊,着相了。”

  姜星火喝完茶,点着他笑了笑,只说道:“你说就算是户部还不起,会怎么样?”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0:09 , Processed in 0.05812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