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明国师 - 第 936 页

  这些国家的国王,不,准确地来说是酋长们,对大明舰队的到来感到既惊讶又兴奋,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前来迎接,并带领郑和一行参观了当地简陋的宫殿、市场和宗教场所。

  郑和向他们介绍了大明,而他们也向郑和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文化。

  但离开东非继续南下以后,文明的痕迹就逐渐消失了。

  在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汇之处,郑和终于见到了姜星火口中的那个海角——好望角。

  当然了,这里其实是姜星火的地理知识不那么精深,郑和见到的其实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也就是“针角”。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郑和舰队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大,这里是来自印度洋的暖洋流和来自南极的冷洋流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不断,狂风巨浪常年肆虐于此。

  甚至,还有最恐怖的“杀人浪”!

  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而在这里,“杀人浪”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形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之一。

  郑和舰队作为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舰队,可谓是纵横天下无敌手,唯一能称得上“敌人”一词的,就是大自然。

  当舰队缓缓驶入这片海域时,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密布的乌云仿佛要将整个海面吞噬。

  随后,狂风呼啸着卷起层层巨浪,狠狠地拍打在舰队的船身上,即便是一千五百料乃至两千料的宝船,从吨位上看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护卫舰或轻型驱逐舰,但在这种恐怖的自然伟力面前,依旧渺小的仿佛一片飘在海上的落叶。

  大明舰队的船只虽然坚固,但在这样的风暴面前,也不得不摇摇晃晃,艰难前行。

  船上的水手们紧紧抓住手中的绳索,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

  很多人的眼中都透露出了对未知的恐惧,这是他们从未遭遇过的恐怖海况。

  郑和凝视着前方汹涌的海面,开始下令调整航向,尽可能地远离陆地附近的沿岸流。

  目视可见的陆地看起来让人很有安全感,不会迷失航向,但在这种复杂情况下,远离沿岸流才是最正确的抉择。

  随着郑和的命令,舰队开始缓缓调整航向,他们试图绕开风暴的中心,但狂风和巨浪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们。

  每一次船身的摇晃,都实在是让人心惊胆战。

  在风暴中,有的吨位较小的船只被巨浪打翻,有的船帆被狂风摧垮,还有很多人因为来回颠簸而受伤,摔个鼻青脸肿都是好的,甚至还有内出血救不回来的……但经过漫长的煎熬,郑和舰队终于驶离了风暴。

  当重新看到晴朗的天空和平静的海面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接下来的旅途就顺利得多了,郑和舰队很快抵达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

  卡斯蒂利亚王国在这个时代,基本等同于西班牙,该王国得名于的创建者卡斯蒂利亚,一百八十年前卡斯蒂利亚统一了莱昂地区,然后又相继攻下科尔多瓦、穆尔西亚和塞维利亚,将南部疆界推进至大西洋沿岸,其子阿方索十世编成了著名的《卡斯蒂利亚宪章》(又称《七章法典》),所以这时欧洲各国普遍把卡斯蒂利亚宫廷和西班牙视为一体。

  此时的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国王是亨利三世,也就是派克拉维约出使帖木儿汗国的那位。

  事实上,哪怕经过非洲南端时有所损失,但郑和舰队的规模之大、船只之巨、人员之众、装备之精,都堪称世界之最。

  当地的民众被这支庞大的舰队所震撼,他们纷纷涌上街头,争相观看这难得一见的盛景。

  宝船如同一座移动的城堡,甲板上旗帜飘扬,船舱内货物堆积如山,各色人等穿梭其间,忙碌而有序,郑和下令打开舱门,展示来自东方的奇珍异宝,丝绸、瓷器、茶叶、香料、棉纺织品……这些在西方极为罕见的物品,让卡斯蒂利亚的贵族和商人们眼前一亮。

  很快,郑和便与卡斯蒂利亚的国王亨利三世进行了会面,他们互相赠送礼物,表达了对彼此的尊重。

  而亨利三世对郑和的来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同意与大明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

  来自遥远东方的无敌舰队抵达的消息,很快就从西班牙传到了欧洲的各个角落。

  此时的欧洲其实还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

  西班牙南边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这时候正忙于跟北非的摩尔人进行贸易竞争,他的儿子亨利王子率领的舰队,时不时就在地中海南部打劫摩尔人……哦对了,这个亨利王子,也可以说是开启了西方大航海时代的人,不过在这个时空,他显然没这个机遇了。

  而西班牙北边的英国和法国,正处于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的二十年休战期,双方国内都处于疲敝不堪实在是打不下去了的状态,而再过七年,等英国人回满血,英法两国就要重新开战了。

  历史线没有变动的话,英王亨利五世会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以弱胜强,斩杀了超过一半以上的法国贵族,让很多法国家族就此绝嗣,并强迫法国签订《特鲁瓦条约》。

  而再往东北方向去,在中欧的德意志地区,虽然不处于大规模战争的状态,但也不太平,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权力还不如汉献帝,各地的诸侯和自由城市的分离倾向十分明显。

  视线继续向东,中欧靠近东欧的波西米亚地区,一个名叫“胡斯”的反传统教士正在各地布道……直接把这位理解成“波西米亚张角”就行了,再过十年,他的信徒与支持者就会掀起著名的胡斯战争。

  至于其他的匈牙利王国、医院骑士团、威尼斯共和国等势力,现在还没怎么从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尼科波利斯之战的惨败中彻底恢复过来,瑞士联邦也开始逐渐从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中独立出来。

  再往东南,就是巴耶济德一世刚刚回归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了。

  历史线的改变,用蝴蝶效应来描述最契合不过,大明击败帖木儿汗国远征的影响正在全世界逐渐扩散,通过击败帖木儿汗国并与哈里勒建交,大明获得了中东和西亚几个重要国家的尊敬,郑和舰队因此得以补给,完成绕行非洲抵达西欧的壮举。

  而面对大明舰队,不是所有国家都表现得很友好。

  第一个冒刺的,就是英国。

  此时的英国处于亨利四世的统治之下,这位兰开斯特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在议会的抗议声中,不得不一面忍受麻风病的困扰,一面组织贵族征召舰队捍卫英国的海上利益。

  亨利四世其实一点都不想与大明舰队为敌,原因也很简单,就在去年,得位不正的亨利四世刚刚平息了马歇尔伯爵、诺森伯兰伯爵以及约克的大主教理斯克鲁普掀起的叛乱,打完内战,英军已经相当疲惫了。

  但亨利四世没办法,他是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公爵之子,按理说英国王位是没他啥事的……他其实是因为受到英国议会的拥戴才上位的。

  而从亨利四世登基到现在,为了维系他得来并不正当的王位,内战几乎没有停歇过,每年亨利四世都要与议会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才能获得税金,而议会也为付其付出的每一分税金而对亨利的各项政策进行指指点点,这次就是因为议会要求国王捍卫他们的海上利益,亨利四世才不得不对大明的舰队表现强硬。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英国作为岛国,海上贸易是其重要收入来源,大明舰队这个庞然大物的突然闯入,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其利益,而欧陆的其他大国则对海上贸易的依赖较少。

  因此,英国议会进行了“缜密”估算后,一致认为英国应该给大明舰队一点小小的教训,让这些远道而来的东方人知道谁是这里的主人。

 

 

第五百六十四章 屈服

  于是,英国国王亨利四世,在议会的压力下,开始着手准备给大明舰队“小小教训”,他下令征召英国各地的贵族及骑士,同时加强海岸线的防御,准备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

  同时,在前线刚刚平定完珀西叛乱的威尔士亲王亨利·兰开斯特(即亨利五世)及其麾下五千英军,也被召集回了伦敦。

  亨利·兰开斯特作为篡位者亨利四世之子,在当年他爹被驱逐流放还在念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时候,就被他爹的仇人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所收养。

  而在大明的建文元年,世界的另一端朱棣起兵靖难的同时,亨利四世龙王归来登基称王,亨利·兰开斯特立马被封为威尔士亲王,同时领康沃尔公爵和阿基坦公爵,这是每一位未来国王的标配,同时证明了兰开斯特家族的野心……简单来说,就是成了英国的储君。

  不过小亨利这些年的日子过得很提心吊胆,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他这个储君就要重新提桶跑路流亡法国了……他异父异母的爹理查二世被亲爹亨利四世关在阴森的城堡中,随时可能重新起势不说,亨利四世也正遭遇着国内接二连三的反抗。

  但总的来说,小亨利还是顺利地度过了少年时期,接受了高等教育和宫廷礼仪的熏陶,同时他还频繁地跟着亨利四世上战场,曾在威尔士叛乱中随同亨利四世击溃了托马斯·博西领导的起义军。

  这位后来的西欧一代名将,大约相当于朱瞻基模板吧,但军事上要更胜一筹。

  而亨利·兰开斯特现在已经非常骁勇善战,在刚刚的平叛战役中,脸颊被箭矢擦伤出了一条长长的可怖血痕却依旧指挥若定,这也让英军士气大涨,顺利地击败了在柴郡发动叛乱的老臣珀西爵士。

  此时在伦敦宫廷的华丽殿堂内,气氛显得异常凝重。

  进门的亨利·兰开斯特的眉宇间透露出一丝不解,而他的父王亨利四世则正坐在高高的王座上,面容阴沉,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捉摸的光芒。

  “父王,为何突然召我回来?”亨利·兰开斯特行礼后,开门见山地问道。

  亨利四世深吸了一口气,他的目光透过殿堂的穹顶,仿佛看到了遥远的海平线和那支强大的大明舰队。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我的孩子,你应该知道,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

  亨利·兰开斯特点头说道:“是的,我听说了大明舰队的事情。”

  “但我不明白,我们为何要与他们开战?他们不是来与我们通商的吗?”

  这位年轻而充满好奇心的王太子,对于父王突然与大明舰队开战的决定感到十分困惑。

  亨利·兰开斯特直言不讳地说道:“大明舰队强大而富有,他们的到来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和财富。”

  亨利四世看着儿子那充满疑惑的眼神,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很清楚,这个问题涉及到英国的内部政治和经济利益,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确实很难理解,但作为王位的继承人,亨利·兰开斯特有必要了解这些事情的真相。

  “我的孩子,你知道汉萨商人吗?”亨利四世缓缓开口问道。

  亨利·兰开斯特回答道:“当然,他们长期与我们进行贸易往来。”

  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总部在吕贝克城,共有汉堡、科隆、不来梅等一百多个城市加入,拥有独立的武装和金库和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且设有最高议会和最高法院,有权对外进行外交、宣战、媾和、缔约等。

  鼎盛时期的汉萨同盟强大到可以对任意一个国王和欧陆诸侯施加经济封锁,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甚至不惜发动了战争……在三十多年前,汉萨同盟的联盟舰队就击败了丹麦,迫使丹麦签订《斯特拉尔松德和约》。

  所以,汉萨同盟根本就不是什么纯粹的商会,几乎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加盟城市的政权都是为城市贵族和大商人所控制,实力甚至比很多国家都要强大。

  而汉萨同盟的强大,最重要的就是其垄断贸易,汉萨同盟垄断了垄断东欧、北欧同西欧的中介贸易,他们转手的主要商品包括英格兰的羊毛,汉堡的啤酒,挪威的鱼类,瑞典的铜和铁,以及俄罗斯的兽皮和毛皮等……并且汉萨同盟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内都建立了商站。

  当然了,汉萨商人也会通过意大利商人经营东方产品,如香料及丝绸等。

  可以说,整个欧洲的海洋贸易,有一大半都掌握在汉萨商人手中,至于剩下的一小半,则被意大利人和希腊人等地中海坐地户所掌握。

  而此时的英王亨利四世,手中掌握的财政权力甚至不如幕府将军。

  幕府将军为了打仗固然需要跟肥富等大商人借钱不假,但人家好歹有加税的权力,而现在的英王财政权力小的可怜,没有议会的同意,一枚金币的税收都加不了。

  所以,英王为了军费,就必须跟议会协商然后不断妥协,并且同时不断地向汉萨商人借贷。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21 , Processed in 0.058765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