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1134 页

  王居卿一愣,顿时不语。

  范纯仁又是笑道:“关于此案,我们还得感激你们官府的配合,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证据。”

  简单来说,给你们一个债务重组,那都是对你们的宽容,要真调查起来,哼哼。

  王居卿不禁皱眉道:“范尧夫,你也是官宦世家出身,这对你有何益处?”

  范纯仁当即斥道:“范某乃是苦读及第,而非是通过家世恩荫。哪怕就是债务重组,我范纯仁也一定是留下的那个。”

  自古以来,儒家的文人,至少表面上都是非常谦虚的,唯独北宋例外,北宋很多文人都是相当自负。

  当然,这其实还是得益于“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力决定你说话的底气。

  反之,宋朝武将是自古以来最谦虚的。

  “告辞!”

  王居卿起身拱手一礼,便转身出得门去,嘴角微微露出一抹笑意。

  钱顗不禁打趣道:“纯仁,我们两个还是得分开,不然的话,这人都会得罪完了。”

  范纯仁却道:“分开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钱顗抚须哈哈笑了起来。

  钱顗号称铁肝御史,是不畏权贵,范纯仁也不遑多让,他们两个在公检法,就是王安石违法,他们也敢抓。

 

 

第六百五十七章 事业法

  王安石想不想裁官?

  他当然想啊!

  只是不敢。

  在这一点,他跟司马光其实想的一样,就是根本做不到。

  他的新政其实就是因此而变得扭曲,因为他不敢触碰这些,导致无法节流,那就只能加倍开源。

  但是在不节流的情况下,就直接开源,那绝对是负重前行。

  难度是要翻倍的。

  河中府的成功,其实就是基于节流,而非是基于开源,他们是先裁军,然后开始一系列的改革变法。

  故此非常轻松。

  负担少了,活动空间就变大了,就不会束手束脚。

  故此,王安石心里并不否定这债务重组,但是他不愿意去做这恶人,可是根据制度而言,他又要负责债务重组,公检法可没有这个权力。

  故此他让吕惠卿写信给王居卿,竭尽全力为官员们着想,反正竭尽全力,这财政也得不到改善,但这能让范纯仁他们去做这恶人。

  过程也如他们预计的一般,范纯仁他们不肯妥协,之前他们就嚷嚷着要裁官。

  这也是范纯仁他们的一贯主张,要改善国家的弊政,必须节流,什么开源,就是变着法敛财。

  王居卿回去之后,便与告知那些官员,我们已经尽力而为,可检察院不但不愿意调解,反而是要往死里告。

  然而,以青州财政目前的状况,如果公检法不给机会,那是不可赔得起。

  更别说那秋税都还没有收上来。

  简单来说,检察院要不网开一面,财政负担不起,那必定是要开启债务重组。

  这可真是将青州的官员们给气坏了。

  完全就不给活路。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关乎他们以后的生存问题,于是他们一方面上书朝廷,表示检察院公报私仇,想借债务重组,来排挤忠良之臣。

  但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检察院手中的证据,全是他们自己提供的,绝对的铁证,范纯仁只需依法判决就行。

  故此,另一方面,他们又赶紧联系朝中大臣,希望他们能够阻止债务重组。

  其实不用他们说,朝中大臣也都在积极反对此事,整个京城几乎就没有一丝年假的氛围。

  大家都在四处走动,商议对策。

  这决不能轻易妥协,哪怕跟皇帝去死缠烂打。

  ……

  垂拱殿。

  “陛下,臣私以为,这债务重组还是过于冲动,臣与许多同僚对此是忧心忡忡,就说这寄禄官和差遣官,虽然平时很多寄禄官可能比较清闲,但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许多差遣官都是直接启用寄禄官,根据去年差遣官来看,其中有三成用的就是寄禄官,如果裁掉那些寄禄官,这必将会影响到差遣制度,从而影响到整个朝廷的人事安排。”

  孟乾生是苦口婆心道:“臣以为还需仔细商议,其实青州问题并不大,只需朝廷拨一笔钱,便可救助,无须伤筋动骨。”

  文彦博、司马光他们是心如明镜,其实就是暗示皇帝,这将会破坏皇权,寄禄官其实就是分散官员的权力,将寄禄官裁掉,官员的权力就会变得更大,从而威胁皇权。

  这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谈什么家国天下,谈皇权,比什么都好使。

  赵顼听得眉头微微一皱。

  司马光呵呵笑道:“孟知院那日应该在立法会,难道是没有听明白?”

  孟乾生不语。

  司马光又道:“债务重组,只是迫于无奈而为之,青州财政负担不起,自然得节省支出,这样也能够激励官员,只要处理好财政,就不会面临债务重组,此非长久之计,而是应急之需。”

  孟乾生当然听明白了,但他认为司马光这话,就是糊弄小孩子,就咱大宋的财政状况,肯定是长久之计,因为只要遇到天灾,地方财政就可能会濒临崩溃。

  如果有债务重组,朝廷就会变得能不救则不救。

  谢筠马上站出来:“地方财政不好,那只是因为多数钱要上交给朝廷,所留甚少,如果朝廷愿意减少各州定额税入,我相信地方官员也就不会有太多怨言。”

  你们老是拿着财政说是,地方财政不好,不就是为求满足中央财政,这你们怎么又不说了。

  文彦博笑道:“王学士不是常说,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只要财富增长,地方财政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毕竟每年所交朝廷都是定额,财富越多,剩余的就越多。”

  王安石当即回应道:“这是当然,只可惜新政未有早点去青州,否则的话,焉有此祸。”

  说着,他马上站出来向赵顼道:“陛下,臣以为此番债务重组,对于许多寄禄官,并不公平,他们并非是无能之辈,而是缺乏机会,根据当初张庭长的解释,债务重组确实能够激发官员上进,但朝廷得给那些官员一个机会,否则的话,只怕是难以服众。”

  司马光眉头一皱,说好的默契呢,你这又打算反悔,真是岂有此理。

  赵顼见王安石站出来,立刻问道:“那依卿之言,该当如何?”

  王安石道:“正好我们制置二府条例司制定出事业法,若颁布此法,可给予那些寄禄官一个机会。”

  事业法?

  是什么鬼?

  大臣们面面相觑,没有听说制置二府条例司在制定这法。

  包括孟乾生他们也是一头雾水。

  制置二府条例司对于新法并没有藏着、掖着,然后给大家一个惊喜,其实也藏不住,毕竟里面的人,可不全是王安石的心腹,就如那陈升之,就经常跟大家聊新法。

  赵顼问道:“何谓事业法?”

  王安石道:“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事业法就是由朝廷出钱,开办一些可以盈利的特殊官署。

  如救死扶伤的医院,又如教学育人的学院。二者皆是民之所需,不但能够为朝廷盈利,还能够支付那些寄禄官的俸禄,从而减轻朝廷的负担,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不可!万万不可!”

  司马光立刻站出来道:“朝廷若是直接开办店铺做买卖,百姓岂有活路。”

  文彦博、吕公著也赶紧站出来反对。

  你这比青苗法还特么直接一些,什么特殊官署,不就是开店铺吗。

  孟乾生他们有些蒙,反应不过来。

  王安石笑道:“君实稍安勿躁,且听我说完。”

  司马光哼道:“你不用再说,我还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青苗法好歹是拐着弯去与民争利,而且光看条例,还算是为民着想,开医院、开学院,并且挑明要以此谋利,那谁能做得过朝廷。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3:45 , Processed in 0.09376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