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1379 页

  高太后又道:“但是宗室那边也有诸多怨言?”

  曹太后摆摆手,不以为意道:“不打紧的,他们怨也就只是怨这一时,到底官家不是要抢他们的粮食,也不是要少给他们的粮食,而是让他们将粮食给换成钱,以后就会慢慢习惯的。”

  顿了顿,她又道:“还有,你再去跟昌王说一声,这又是灾情,又是战事,官家已经好些天没有睡好觉了,让他可千万别给兄长添麻烦。”

  言下之意,就是让昌王赵颢以身作则。

  “是。”

  ……

  赵府。

  “赵宗正。”

  一众官员见到赵文政进来,纷纷站起身,眼神迫切地看着他。

  赵文政坐了下来,长叹一声,道:“这皇宫里面,你们就别抱希望,太皇太后已经发话,无论是宗室,还是外戚,都必须要遵守仓库税。”

  “啊?”

  一众官员不禁面面相觑。

  孟乾生道:“可是宗室是归宗法管,不应受到立法会的约束。”

  宗室外戚违法,一般是不交给司法机构,而是由宗正寺审判,赵文政就是干这事的。

  但是侦查方面的话,就还是司法机构。

  假设检察院查到赵颢违法,但一般不会交给皇庭来审,之前赵顼改制,没有涉及到宗正寺,也就是说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赵文政道:“话虽如此,但是你们不要忘记,这仓库税的理由,是担心他人谋反,这个罪名,就连宗室亲王也背不起啊!”

  大理寺、开封府也都审过宗室的案件,主要就是谋反案,一旦涉及到谋反案,皇帝就不会交给宗正寺来审。

  这回勋贵为什么这么恐慌,就是因为仓库税的定义,一旦被税务司查出来,如果数额惊人,那就有谋反的嫌疑,肯定是要对此调查的,那就不一定是宗正寺来管。

  关键赵顼对于宗室不好,因为他爹在世的时候,就经常被宗室欺压,他即位就一直在削减宗室,导致他们对赵顼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宗室外戚跑去问曹太后,希望能够给他们一句明话,虽然就制度而言,皇庭是管不着他们的,但是这里面可能涉及谋反,这令他们很害怕。

  可是两宫太后都不是吃素的,她们心里非常清楚,此番天灾对于皇帝的名誉是有影响的,仓库税是有利于稳固皇权的。

  关键还是这个仓库税设计的比较有趣,免商税,鼓励大家赚钱,你别囤着,粮食不卖钱,那就是用来造反的呀。

  ……

  得知这个结果,在坐的官员,不禁感到有些绝望。

  “可如今这粮价怎么去卖?”

  “目前还不知道这灾情要持续到什么时候,要是将粮食都卖了,咱们到时吃啥?”

  赵文政道:“你们要怕灾情的,那就缴仓库税,反正也只是收一半走,要是怕亏的话,那就卖了。这事你们也别来找我,我现在也头疼得很。”

  ……

  这上面靠不住,他们又开始讲起了道理。

  京城十几个颇具名望的乡绅跑到立法会,向富弼表示这义庄又该怎么算?

  希望通过义庄得到豁免权。

  虽然义庄是范仲淹的杰作,而富弼生平最敬重的就是范仲淹,但是富弼在这事上面,并没有给范仲淹一丝颜面,果断给拒绝。

  道理很简单,你如果真想照顾乡里的宗族,可以将粮食换来的钱存入义庄,他们可以拿去买粮食啊。

  另外,你可以直接送粮食给他们。

  根据仓库税而言,假设你将家里的十万石粮食全部送给乡亲们,你是不用交税的,也不怕被罚。

  因为在听证会上面说得非常清楚。

  税务司主要是看,这粮食的使用权和最终利益的走向,你送给别人,来逃避惩罚税,那是可以的,但只要税务司发现,你送出去的粮食,最终利益却是落入你的钱袋,亦或者是你在使用这粮食,那你就要被罚。

  还有就是,这两个法案如今已经是立法会权威的象征,富弼是不会轻易松口的。

  ……

  事到如今,权贵们也知道是回天乏术,于是越来越多的主户将粮食拿出来卖。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柴家大院的老树上,乌鸦是嘎嘎乱叫,给院中传出来的哀嚎,增添了一丝悲凉。

  但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望着眼前如棋盘一般整齐的粮仓,是嚎啕大哭,“粮食!老夫的粮食啊!啊——!”

  喊着喊着,那瘦弱的身子在晚风中,是摇摇欲坠。

  “爹爹!”

  “爷爷!”

  身后几个年轻人立刻冲上前来,搀扶住老人。

  “爹爹,粮食没了就没了,咱有田地啊!只要田地不丢就行。”

  “爷爷,父亲说得是,咱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几个后辈的打气,老人突然站直身体,“说得对,咱有田啊!万顷土地,这一年光景就能收回来么。怕什么。”

  “是呀!咱怕什么。而且往后咱买多少土地,谁也不能说半句。”

  “说得好!区区粮食算得了什么,咱拿粮食去换钱,再拿钱去买田地,咱家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呜呜呜,粮食啊……老夫活到这把年纪,这粮仓里面一直都是满满的,从来没有空过,老夫愧对列祖列宗啊!”

  ……

  终于!

  这些权贵彻底放弃挣扎,将这仓库内的粮食尽数拿出来。

  他们可不敢赌税务司查不到,因为代价实在太高,一旦查到,也许就不止是罚钱这么简单,万一扣上谋反的罪名,那就是全家死光光的节奏。

  这也是有史以来,地主们开始清空自己的粮仓。

  于是乎,一番盛况出现在京城的郊外。

  天不下雨,可条条道路上都堆满了粮食,是一眼望不到头。

  这粮食多得真的是令人头皮发麻啊!

  就连权贵自己都被吓到了。

  朝中大臣们也纷纷跑来到郊外观看这一番盛况。

  可见,这天灾之下,是必有人祸。

  张斐也携妻来到郊外视察,举目看着道路那看不到头的粮队,不免感慨道:“有些时候,我真是不明白,他们存这么多粮食,又不卖钱,留着干嘛?”

  许芷倩道:“或许是因为喜欢吧。”

  “喜欢?”

  张斐偏头看向许芷倩。

  许芷倩点点头道:“以前爹爹在许州当官的时候,我就知道当地有一个大地主,每天没事就去粮仓看看,他家四十多个粮仓全都是满的,只有多出来的才会拿出去卖,据说粮仓要是不满,他就睡不着觉。”

  张斐笑道:“原来如此。”

  这民以食为天。

  古人对粮食一直都有着崇高的信仰,甚至不少人都有一种恋粮癖。

  他们捂着粮食不卖,还真不是说个个都是囤积居奇,还就是喜欢。

  但是想着要被白白罚掉五成,那就还是卖了吧。

  走着走着,忽然在一个茶棚下,遇见蔡京。

  “恩师,师娘。”

  蔡京赶忙上前行得一礼。

  “蔡京,你怎在这里?”

  许芷倩好奇道。

  蔡京道:“我刚刚跟一些地主谈完生意。”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2:30 , Processed in 0.07331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