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1495 页

  司马光突然道:“如今国库充裕,何不将这些土地分发给那些穷苦农夫,若是以四贯的价钱卖出,也只能是那些地主购买。”

  吕惠卿笑道:“司马尚书,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这买卖田地完全不受限,将这些肥沃之地,分发给穷苦百姓,还不如直接发钱给他们,因为他们多半是会卖掉的。

  而且,以前灌淤是征召民力,再低价卖给百姓,也是无可厚非,但如今每年泄洪,几乎是厢兵团完成的,卖土地的钱,也是要发给他们当工钱和奖金的。”

  薛向补充道:“根据我们的观察,其实同样的土地,交给地主种,产量是要更高,因为他们拥有更好的农具和肥料。”

  文彦博道:“虽然如今工商业发展不错,但农夫还是大多数,倘若太多农夫无地可种,也会引发国家安定。”

  吕惠卿道:“地主也得雇人来种地,而且如今雇农的工钱可也不少,这主要是因为如今大臣、官员都得去买粮食,而粮食署也只是适当平衡粮价,不会与粮商争抢买卖,种出来的粮食,肯定不愁卖。”

  薛向道:“这也是目前农具买卖上涨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雇农不便宜,于是这些大地主愿意花钱购买更精良的农具。

  许多农夫索性就去作坊,或者自己制作精良的农具卖给这些地主,还有不少人,则是从事制作肥料的买卖。

  去年的报刊上都有刊登,有个农夫种了一辈子地,是越种越穷,后来凭借自己的经验,将自家仅存的十五亩田地卖了,去从事肥料买卖,如今又置田五百余亩。

  如今土地兼并,至少在京畿地,已经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好好好!”

  赵顼乐得是嘴都合不拢了。

  文彦博、司马光他们也没什么可说的。

  兴致颇高的赵顼,还不愿意回宫,沿途见到一间学院,听闻是事业学院,于是顺道过去看看。

  结果来到学院,只见一群老师坐在院内晒太阳,喝茶,未闻有读书之声?

  今儿是放假吗?

  那老师坐在这里干嘛?

  那几个老师一看皇帝来了,吓得人都快没了,赶紧过来行礼。

  王安石很是纳闷地问道:“怎么没有个学生,我记得去年年末来此,尚有百余个学生?”

  那院长道:“回王相公的话,那些学生全都被招走了,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有下一批学生进来。”

  司马光听着好奇,“按理来说,这边毕业,才有新生入学,既然下半年才有新生到来,也应该是下半年毕业。”

  那院长道:“甚至有学生才读了一年书,就被招走了。”

  赵顼好奇道:“这是为何?”

  那院长忙道:“回陛下的话,这主要是因为各行各业都急缺会识数认字的人手,尤其算术方面,别说学生,甚至有些算术老师都跑去解库铺干活了。”

  司马光皱眉道:“那如何能行,学生未有成才,就送出去,将来也难更上一层楼啊!”

  那院长道:“这我们也没有办法,读书是要钱的,他们也想早点出去干活,为家挣钱。至于那些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全都在河西的学院,那边的学生可都有商人和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他们就不急着出门干活。”

  文彦博问道:“就只有算学学生是这样么?儒家学生呢?”

  那院长眨了眨眼,“现在……现在是这样的,儒学是放在下面的启蒙学和国子监,我们这些学院都不教儒学。”

  “这是为何?”文彦博质问道。

  那院长被吓得有些不敢开口。

  王安石道:“文公勿恼,原本是教儒学的,但如今的学生多半家里都没啥钱,他们读书是为生计,教儒学,这一时半会找不到活干,而算学、律学,医学可以更好找到生计,关键他们也没有钱读太久的书。

  故此我才做此调整,启蒙学是儒学为主,先竖立学生的道德品行,中间则以算学、律学、医学等学问为主,上面的国子监,是由国家出钱的,而是为朝廷培养人才,就再以儒学为主。”

  赵顼笑着点点头道:“这也不错,到底朝廷能够招收的人才有限,以往就有很多读书人没有生计,朕对此也是非常忧心啊。”

  文彦博他们这些大儒,纵有不爽,也只能点头称是。

  学儒学就要当官,可朝廷刚刚瘦身完,又要将人给招进去,很快又会形成冗官之祸。

  但也不得不说,这一批毕业生,是最为幸福的,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毕业即就业,中间不会存在一丝空隙的,甚至提前毕业。

  当然,他们也为整个工商业注入活力。

  ……

  今日张斐并没有随行,而是在立法会与富弼、赵抃他们商量基本法和一些案例的事宜,如今政法分离,不管是农业,还是教育,那都属于行政方面,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守住最后的底线。

  “的确!”

  富弼点点头道:“祖宗之法主要涉及到官员拟定政策,对于百姓而言,更为熟知的法制之法,他们甚至不懂得何谓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却法制之法的理念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要不在基本法里面,将法制之法的理念,放在祖宗之法之下。”

  赵抃点点头道:“理应如此,若不将法制之法的理念,列为基本法的纲领,边州庭长在判决时候,可能会缺乏依据。在此之前,我们判案时,都是引用大庭长的判例,再引用其中法制之法来进行判决的。”

  说罢,二人又看向张斐。

  张斐笑道:“我当然是赞成的,只是我该怎么说,才能够表现的更加谦逊。”

  “哈哈……!”

  商量完基本法的一些事宜后,几人又来到院外晒着太阳,品着香茗。

  “富公,大庭长,你们可有看前两日的报刊?”赵抃突然问道。

  富弼皱眉道:“你说得可是遗产争夺一案?”

  张斐好奇道:“我怎么不知道此事?”

  赵抃道:“是封丘县一个叫李变的人,此人从封丘县一直告到京城来,言之凿凿,并且还花钱在报纸在刊登,说他的遗产被他大哥占去大部分,利用报刊来伸冤,也算是开了先例。”

  张斐更好好奇道:“是因为皇庭拒绝接受他的起诉,还是说输了不服气?”

  赵抃抚须道:“皇庭是拒绝了他的起诉,因为他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所言,而根据民事法规定,谁起诉,谁举证。”

  富弼道:“但是根据李变的文章所言,他一直在帮家里处理买卖上的事务,而他大哥则是处理农田方面的事务。只因他爹去世的时候,他正在外面跑买卖,等回到家,就只得到一些田地,但是他认为,他爹爹应该是将田地留给他大哥,将买卖留给他,可是他爹并没有立遗嘱。”

  赵抃补充道:“他还在文章说明,由于他大哥常年在家,他家的下人都是向着他大哥的。

  因此老夫也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一些相对较为弱势的百姓,在面对民事纠纷时,可能无法拿到证据,而法援署又无调查方面的职权,且人手也是不够的,导致他们在面对大地主时,还是很容易吃亏。”

  张斐点点头道:“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这样吧,将此案送到最高皇庭,我来给出判决,判定在民事诉讼中,即使起诉一方没有任何证据,但如果皇庭认为起诉方的质疑是有理的,应派人协助法援署调查,亦或者直接派人调查。”

  富弼道:“如何确定有理无理?”

  张斐道:“这就得看庭长的判断,律法也不能规范到事无巨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庭长的能力,我们只能在法律上,给予他们权力。”

  富弼稍稍点头。

  赵抃也道:“我看也只有这样。”

  于是,赵抃找到李变,让他上诉到最高皇庭去。

  而张斐也给出判定,要求封丘皇庭给予调查。

  可见张斐虽然不像在河中府皇庭或者检察院时,天天要处理各种的案件,看似比较清闲,但他的权力可是增大不少,他判决的案件,几乎等同于律法,大家都得根据他的判决去处理案件。

  ……

  目前宋朝在各个方面,都是处于奋发向上的态势,一切都在欣欣向荣。而西夏方面,则是在一步步在走入绝境。

  那王韶采纳了马天豪和鲁斌的建议,设法离间西夏与吐蕃各族的关系,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甘州、肃州的西夏权贵们,看着河湟如此繁荣,而这本是属于他们的,奈何朝廷严禁与宋朝贸易。

  既然我不好,那你们也别想好。

  阻止熙州与西域的贸易,也算是在削弱熙州,符合西夏的利益。

  关键打劫商队,是他们的传统技能。

  真心找不出理由不去打劫。

  于是乎……!

  熙州,府衙。

  王韶坐在上面,朝着一众吐蕃酋长道:“各位都是明事理之人,我们大宋无意与西夏开战,我们熙河地区更是只想安安稳稳,搞好贸易,大家赚点钱,过上好日子。

  是那西夏太后,为求权力,单方面禁止与我朝贸易,不瞒各位,这确实也使得我们熙州繁荣受到影响,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旧不想与西夏动武。

  为什么?

  就是因为最近五十年来,这河湟地区是连连交战,大家好不容易才得到片刻安宁,我实在是不愿意破坏这得来不易的和平,可如今他们又派人从甘州、肃州出兵,打劫我们的商队,意图破坏我们的贸易。”

  一个酋长拍案而起,“王宣抚使毋庸再说,那西夏老妖婆欺人太甚,咱们愿助贵国,一同讨伐西夏。”

  一些酋长也是连连点头。

  他们就更憋火。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6:21 , Processed in 0.11086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