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338 页

  “哎!”

  等到李四拿着钱下得马车后。

  许芷倩又吩咐龙五,“我们先走。”

  马车再缓缓往前面驶去。

  张斐开口安慰道:“这只是个个例,根据那两份佃农契约来看,就算交了税,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许芷倩却是摇头道:“此绝非个例,谁家没个难事,大多数佃农,每一文钱可都是算着用的。”

  说着,她又瞧了眼张斐,见他充满担忧地看着自己,于是道:“你放心,我没事的,如这种事我见得太多了,能帮一个是一个。”

  为什么他们父女支持王安石变法,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爱莫能助,只能寄望于朝廷变法。

  张斐点点头。

 

 

第二百一十四章 决不退让

  变法变法,听着是容易。

  财富不均,匀一匀不就行了吗,这很简单。

  但问题是你面对不是木头,而是人。

  这就好比方程式,如果说只有一个变量X,那就简单得多,但如果多出一个变量Y,这难度就要成倍增加。

  你变得同时,他们也在变,导致事情往往不会按你的预计去发展。

  朝廷可以变法,是因为朝廷控制着生产资料,同理而言,地主也能变,他们也控制着生产资料。

  结果就是谁没生产资料,谁受苦。

  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张斐,这其中的道道,他是一清二楚,历史课上,也能说上几句,批评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批评苏轼,等等。

  置身事外,总能谈笑风生,可一旦身处其中,谁又能淡定从容。

  目前他所能做得,还真不比许芷倩强多少。

  律法只能确保你交税,但不能让你将生产资料也交出来,只有立法才能做得到。

  ……

  在外寻了一圈张斐,没有寻到,吕惠卿就回到制置二府条例司。

  可这一回来,便又与苏辙争执上了。

  苏辙可不是王安石举荐进来的,而是神宗钦点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苏子由心里清楚,外面的民怨当真是因民而生吗?”吕惠卿哼道。

  苏辙道:“正是因为朝廷在颁布这条政令时,缺乏周详的考量,没有考虑到那些佃农,才会让人趁虚而入,但我认为这本是可以避免的。我大宋祖宗之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指得不就是这一点吗?”

  吕惠卿不屑一顾:“你这纯属是纸上谈兵,你信不信,你就是考虑的再周详,也会遇到问题的。”

  苏辙道:“若是考虑周详,至少能够避免一些重大问题,即便遇到问题,也能立刻调整,而非向如今这样,只能将错就错。”

  他在政治理念上,跟司马光比较相近,讲究谋而后动,若无万全把握,就尽量别去做。

  他当然清楚,这后面肯定是有人作祟,但他认为,这是因为你们没有考虑完善,才让人钻了空子,如今逼得你们是进退维谷,又只能将错就错。

  “什么将错就错。”吕惠卿道:“这事本就没错,是有人从中作梗,妄图逼退新法,但他们真是异想天开,我绝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苏辙摇摇头道:“此非治国,而是斗气。”

  吕惠卿反驳道:“斗争亦属治国。”

  苏辙苦笑道:“你若将精力都放在斗争上,又怎能治理好国家。”

  吕惠卿反驳道:“此时你若不与我争,我会浪费唇舌吗?”

  苏辙点点头:“好罢,好罢,我不与你争了。”

  便是回身忙着自己的事去了。

  他跟苏轼不一样,他会点到即止,不是非得争个胜败,就苏轼那嘴炮,真能与你争到天荒地老。

  吕惠卿也是气冲冲地离开了,外面一堆糟心事,回到大本营,内部还要给他添乱。

  真是嫌他不够烦么。

  可刚到门外,又有一个文吏过来,“吕校勘,张三求见。”

  吕惠卿立刻道:“他在哪里?”

  那文吏道:“我让他在西房等着。”

  吕惠卿立刻往西房走去。

  原来张斐回到城里,得知吕惠卿满世界在找他,连家都没有回,就立刻赶来了过来。

  “吕校勘。”

  “你知道我为何事找你吗?”

  吕惠卿没心情跟他打哑谜,开门见山地问道。

  张斐苦笑地点点头:“不瞒你吕校勘,我今早出门,也是为了这事。”

  吕惠卿忙问道:“你可有对策?”

  张斐叹了口气:“我看过佃农与地主签订的契约,如果那些佃农愿意争讼,这官司绝对能打,可关键在于,佃农不会愿意上诉,这原因也很简单,打了官司,可能连生计都丢了,而我却无法给他们新得生计。”

  吕惠卿瞧了眼张斐,道:“你应该知道此事是因何而起吧?”

  张斐点点头:“故此我在得知此事后,就立刻跑去调查。虽然……虽然我暂时无法提供什么帮助,但是我以为这事决不能退让,这事所涉及的人是有限的,闹不出什么大乱子的。”

  吕惠卿嗯了一声:“关于这一点,我与恩师也都知晓,不该就是朝中有不少人嚼舌根子。”

  张斐问道:“这事摆明就是那么地主不对,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为那些地主开脱?”

  吕惠卿呵呵两声:“这你就不懂了吧!那些人别得能耐没有,可批评人却是一流的,什么理由都能找得到,最可恨的说法,就是指我们准备不足,仅凭一场官司,就贸然决定,以至于引起民怨。什么时候,依法收税,也需要准备,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

  张斐又问道:“那他们又是如何谈论那些地主的所做作为?”

  吕惠卿哼道:“避重就轻,以偏概全,拿一些特殊的案例,表示地主未从中受益,将税赋之利,全部让于佃农。

  这批评人,还怕找不到理由么,若让我批评他们,我也能够找出一百条理由来,我是没功夫与他们多费唇舌。”

  张斐道:“但是这些理由都不足以服众。”

  吕惠卿苦笑道:“是不足以服众,他们凭借的就是嗓门大。”

  嗓门大?张斐微微皱了下眉头,心想,可惜我那正版印刷坊还未能运转起来,可即便能够运转,相信他们也不会允许我发表。

  吕惠卿见他沉思不语,问道:“你当真没有办法吗?”

  他还是希望张斐能够为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没有那么多精力耗在这上面。

  张斐思索一会儿,道:“能不能给予那些佃农一些补贴?”

  吕惠卿错愕道:“什么意思?”

  张斐道:“补交契税,缴纳税赋,国库收入有所增加,可以拿出一些钱来,补贴给那些佃农。”

  他那个时代都是这么干的呀。

  吕惠卿道:“你这是什么办法,且不说目前国家财政本就不好,根本拿不出钱来,就算财政不错,你补贴的过来吗?你若补贴,地主就肯定会增租,到时还不是补贴给了地主。”

  张斐讪讪点头:“那倒也是,是我想得太天真了。”

  ……

  皇宫。

  “陛下,这也是臣从佃农手中借来的租契,与林御史说得,是大相径庭,只有少数地主将税赋之利,让于佃农,大多数都是与佃农平分税赋之利,更有甚者,将全部税赋据为己有。”

  “岂有此理。”

  赵顼不由得怒哼一声:“这些御史就是朕的眼睛和耳朵,好让朕知晓民情,若是他们都欺瞒朕,那朕岂不是成了瞎子和聋子。”

  毕竟他是皇帝,不太了解情况,之前还真被林旦那纸契约给糊弄住了,不曾想,那不过是少数。

  这些御史大大滴狡猾。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6:06 , Processed in 0.05175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