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400 页

  是清一色的朝廷大臣,皇亲国戚。

  最次都是三司判官。

  因为这事,也涉及到满朝文武,故此当大家听说对方要还击,肯定是要来一探究竟的。

  甚至有不少士大夫,自己派人去订,结果得到的回复,就是已经卖完,只能去酒楼看。

  韩琦刚刚坐下,放着窗外的美景不顾,放着白矾楼的美食不顾,直接就向樊颙道:“不是说有小报看吗?小报呢?”

  他这把年纪,哪有心情大清早地赶来吃早餐,就是来看报的。

  “韩相公请稍等。”

  樊颙赶紧命女婢取一份小报来。

  韩琦拿着那份小报,“这……这是小报?”

  樊颙赶忙回答道:“是的,打开就可以看了。”

  韩琦点点头,将报纸一打开,这绝对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啊!

  樊颙又小心翼翼地问道:“韩相公想吃点什么?”

  我这是酒楼,不是图书馆,不能光看报啊!

  “啊?”

  韩琦瞧他一眼,然后又看了眼身旁的老仆。

  老仆赶紧将樊颙拉开,点了几道韩琦爱吃的早点。

  韩琦很快就入迷了,可看着看着,他突然眉头一皱,“这文风倒是挺熟悉的,好像以前见过。”

  目光挪向最后,惊讶道:“司马君实?原来这是司马君实写的,难怪看着挺熟悉的,怎么……!”

  他又赶紧将樊颙了叫了过来。

  “员外,这文章怎么是司马君实写的?”

  “回韩相公的话,小民也不清楚。”樊颙解释道:“我们也是今儿一早才知道,此次正版书铺那边印了两份,一篇是许娘子写的,一篇是司马大学士写的。”

  “许娘子?”

  “就是许寺事的女儿,许芷倩。”

  “哦……”

  韩琦点点头,“劳烦员外也给老夫拿一份过来。”

  樊颙道:“是。”

  原本许芷倩的那篇文章,不会投放到白矾楼,是樊正凭借着关系要了几份过来。

  因为此事的主角可是许遵,许芷倩代表的肯定是许遵,这才是真正的回应。

  韩琦也是大文豪,平时他肯定看不上许芷倩的文章,但今儿他也想要看一看。

  樊颙走后,韩琦又仔细看了起来,是频频点头道:“不愧是司马君实,这文笔就是老道,不错,不错,写的真是不错。”

  司马光的文章,风格就是朴实无华,但是却暗藏着非常高明的技巧,比那些老营销号,都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虽然干得是同样的事。

  他巧妙将重点放在考虑到地主的想法上面,也就是说他们都觉得这一刀斩,对地主很不公平,所以才有了这次的会议。

  很委婉地告诉大家,我们不是要针对地主,而是在为地主着想。

  如果说不考虑地主,那都不用商量。

  至于许遵的说法,那只是在讨论时,随口一提,他甚至将当时的原话,都给写了进去,表示他们也都不赞成这么做,包括许遵也没有多说什么。

  然后就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节流,藏富于民,共治天下,将这三个理念与佃户一事给联系上,比如说节流和藏富于民,他也提出朝廷苛捐杂税多了一点,也不全是地主的错。

  至于共治天下,他就直接来了一招捧杀。

  表示士大夫都是将天下视为己任,地方有难,许多士大夫都是挺身而出,怎么可能会危及地方安定,并且还举例说明,司马光天天看书,举例说明,是他最为擅长的。

  这法对士大夫就没影响,他们只是担心有小人从中挑拨生事。

  反正就是私货满满。

  而他的理念,与范仲淹他们是一脉相承,而韩琦就是庆历君子之一,他当然也是赞成的。

  看得很入迷,可看着看着,忽觉外面是人声鼎沸。

  韩琦不免起身来到包间外,放眼望去,只见楼内已经是人满为患,不是朝廷官员,就是退休在家的士大夫们。

  大家拿着小报,是口若悬河,争论不休。

  这使得韩琦的思绪仿佛回到年轻时,与富弼等一众好友对时政高谈阔论,那时候是多么的美好。

  这白矾楼的消费可是不便宜,朝中也没几个比他有钱,他肯定是坐最好的包间,享受最好的服务,但此时此刻,他又觉得很孤独,这小报就不能一个看。

  突然一眼瞅到坐在雅座上的曾公亮等人,他屁颠屁颠地走了过去。

  ……

  王安石当然也是知道此事的,但他可不会来白矾楼这种奢侈的地方,他对吃穿是一丝兴趣都没有,而且,说实在的,他也消费不起,毕竟他现在还背着房贷在身,他就去到离皇城比较近的那家小酒馆,准备看一眼,然后就顺道上班去,哪知却看到了司马光的文章。

  这大清早的……影响心情啊!

  “不愧是司马大学士,这文章写得真是好啊!”

  “真不知道为何官家要信王介甫,明明司马大学士的理念就更有道理。”

  ……

  王安石独自拿着报纸,坐在角落里面,用报纸遮住脸,看着司马光的文章,听着隔壁桌对司马光的吹捧,可真是倒足胃口,气得早餐都吃不下去。

  这文章也算写的好?

  真是不知所谓。

  我呸!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报红

  躲在报纸后面的王安石,听着他们喋喋不休,吹捧司马光,又赖着不走,弄得他也不便起身,耳朵都捂不住。

  这忍无可忍,那就无需再忍。

  正当王安石准备将报纸一扔,与他们辩一辩时,忽听一人道:“我倒是觉得许娘子的文章写得更好。”

  王安石皱了下眉头,偷偷偏过头去,露出那沾着眼屎的双目,只见一个年轻官员立身昂首,帅得是一塌糊涂。

  “苏子瞻,你是还没睡醒么?”

  “苏子瞻,你文采也算是不错,连这文章好坏都分辨不出吗?许家小娘子的文章,句式冗长,用词单调,真是不堪入目。”

  “许家小娘子的文章怎能与司马大学士的文章相提并论。你真是胡说八道。”

  ……

  说话者,正是大宋第一杠精苏轼,他环目四顾,“在我看来,这文章的好坏,首先应该要看立意,而非是句式优美,若立意不好,句式写得再优美,也是吾之毒药。”

  “怎么?你认为司马大学士的立意不好吗?”

  “其实二者立意差不太多,但显然境界不一样,司马大学士又何止胜一筹。”

  ……

  面对质疑,苏轼哼了一声:“司马大学士的文章虽然写得好,但是其文章多半是希望能够息事宁人,以及吹嘘自己的理念,而非是在就事论事,可谓是挂羊头卖狗肉,观者所获,寥寥无几。”

  王安石虽然平时瞅这厮也不顺眼,但此时还是默默给苏轼点了个赞。

  坐在一旁的苏辙一手托着脸,双目呆滞,是生无可恋。他知道苏轼根本就不是推崇许芷倩的观点,他就是喜欢抬杠,唱反调,说一些让人讨厌的话,他也懒得劝阻,不如留点精力擦屁股。

  苏轼是滔滔不绝道:“反观许娘子的文章,是句句切中要害,朝廷根据地籍册收税,但拥有地契的主户却将税赋转移给佃农,这显然就是不合理的,也会引发许多的误会,应该完善。

  而许寺事所言亦不过是就事论事,朝廷完善律法,何错之有,再说主户可以将赋税算入佃租中,朝廷也没说不行,若还有人借此闹事,朝廷理应给予重罚。”

  话音未落,就听得一人道:“真是一派胡言!”

  苏轼回头看去,惊呼道:“王大学士?”

  其余人猛然发现,原来王安石坐在这里,心里顿时忐忑不安。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5:06 , Processed in 0.05670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