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59 页

  政见不同,那都只是内部斗争。

  成王败寇,无话可说。

  可是对外,他们可是相当齐心的,这肉必须烂在锅里面。

  故此一有人挑头,这些人是不约而同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开始在后面推波助澜。

  也正如许遵所料,他们还直接将矛头指向张斐,许府那边大摆阵仗,挑起百姓争讼之风,以至于百姓们都趋之若鹜。

  若不加以制止,这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许遵、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等人也都站出来,为公道说话,表示张斐也是在规则之内赢得这场官司,并不违反规矩。

  但面对整个体制的集体控诉,他们的争辩就显得苍白无力。

  关键那些人也没说要惩罚张斐,只不过是借张斐一事,要求朝廷抑制争讼之风,否则的话,开封府天天都得打官司。

  宋神宗反应也很快,赶紧下令,命枢密使陈升之领王师元、齐恢共议此事。

  枢密使可就是大宋名正言顺的宰相。

  让他处理这种小事,看似不太合理。

  但陈升之心里非常清楚,神宗这是要息事宁人。

  因为此案多多少少跟王安石也有关系,且朝中已经有心怀不轨之人,有意无意将争讼一事与王安石给绑在一起论。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神宗决不会允许这种意外发生。

  况且抑制争讼,对于皇帝而言,也不是什么坏事。

  半日,他们就商议出具体方案来。

  毕竟这真不是什么大事。

  处理起来也是非常简单的。

  他们决定今后珥笔之人若要上堂为人辩护,必须要经书铺引荐。

  这是其一。

  其二,今后汴京的珥笔之人也必须要通过刑部举办的考试,才能够获得或者保留自己手中的公文。

  这两个条件的目的是非常简单明确,完全禁止百姓诉讼,这显然也是不行的,有违祖宗之法,但是必须维护官府的绝对权威,一切都必须控制官府手中。

  可这么一来的话,张斐基本上凉凉了。

  首先,他是得不到茶食人的引荐。

  其次,官员们可能也不会给他通过考试的。

  毕竟他们不是一条心的。

 

 

第四十三章 漏网之鱼

  “王司农,恭喜,恭喜,恭喜王司农终于出了这口恶气啊!”

  大夫关梈向王文善连连拱手道。

  王文善只是笑了笑,没有做声。

  关梈诧异道:“怎么?这气还没有理顺啊?”

  王文善道:“倒也不是老夫小肚鸡肠,倘若是范公、欧阳相公训我几句,不说铭记于心,但我也会敬而听之。为何?他们是长辈,且德高望重,我是晚辈,自得给予尊重。同理而言,张三小儿却是目中无人,全然不将老夫放在眼里,还对老夫出言不逊,这点教训又岂能泄我心头之恨。”

  “那倒也是。”关梈点点头,道:“那小子的确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王司农下一步打算如何教训他?”

  王文善道:“这我倒是没有想好,不过老夫一定要让他向老夫磕头认错,否则的话,这事就过不去。”

  ……

  今日王安石、司马光这两个内卷专家只比他人晚放衙半个时辰,实在是无心工作啊!

  “唉……经此一事,老夫只怕再难雪当日之耻啊!”

  司马光仰天叹息。

  约束争讼,他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意见,但是,他一直渴望能够在公堂之上堂堂正正将阿云一案扭转过来,让阿云得到应有的惩罚。

  但是这么一弄的话,他就觉得已经无法堂堂正正再与张斐一较高下。

  王安石呵呵道:“可算是让你找到了一个借口。”

  司马光瞪他一眼,“成王败寇,我无话可说,你爱笑就笑。”

  “其实我哪有资格笑你,我也觉得很丢人啊!”

  王安石重重叹了口气,“这满朝文武联合起来,对付一个珥笔之人,可真是我朝一大奇闻,留后人耻笑啊!”

  司马光突然瞧他一眼,道:“介甫,话虽如此,但这对你而言,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王安石瞅着老友,道:“你又打算说什么?”

  司马光道:“你先别急着生气,此事我与你的看法一样,这做得确实不光彩,也令吾等难堪。但你何不想想,对于一个珥笔之人,他们尚且都如此,将来你若不谨慎为之,他们又会怎样待你?”

  王安石岂不知他此话之意,当即就反驳道:“庆历时,范公他们也是如你一般想,事事谨慎为之,可结果就是不了了之,如今问题依旧,甚至比那时还要严重,我们又怎能重蹈覆辙。你若不进,就唯有让步,让步就不如不做,此事在我看来,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我若是张三,我是绝不会就此罢休,一定要与他们斗争到底。”

  庆历新政非常短暂,而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宋仁宗是被逼着变法,范仲淹等人,也未下定决心,在立法时,处处退让,不断削减,导致新法最终无疾而终。

  当时王安石是看着新法怎样走向灭亡,他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司马光也是见证人之一,当然知道王安石说得是一点没错,但他认为反其道而行之,更是不可行,故要另择道路,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哪个不是出色的政治家,哪个又比他王介甫差,他们都不敢这么做,可见是有道理的,他瞥了眼王安石,也若有所指道:“张三可没你这么傻,必知难而退。”

  王安石却道:“那倒未必,他若懂得知难而退,那他当初为何又要来汴京。”

  这哪是在说张三,说得就是他自己啊!

  司马光哼道:“那咱们拭目以待。”

  王安石瞧了眼司马光,突然道:“你的那方砚,我倒是挺喜欢的。”

  司马光愣了愣,指着王安石道:“原来你早就惦记上我那方砚了,我就说你最近怎么时不时就往我这边瞅一眼……当初包相公给予我们二人的手札,一直被你霸占着。”

  王安石哼道:“此事都说了多少遍,抬头写得可是我王介甫,那当然是属于我的。”

  “那只不过是因为我名字比较长罢了,但是信中我的名字可比你多,凭什么是属于你的。”

  “你少废话,一言为定。”

  “怕你不成。”

  ……

  与此同时,在东边的城墙上,站着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者。

  正是宋神宗与许遵。

  “朕今日召卿前来,是有一事相求。”宋神宗突然回过身来,向身后的许遵言道。

  许遵忙道:“陛下请吩咐。”

  宋神宗直截了当道:“朕非常欣赏张三之才,如今他这珥笔之人只怕是干不成了,故朕希望卿能举荐其入朝为官,到时朕会再补卿一个恩荫。”

  他心里当然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也无所谓,反正他也不希望张斐一直当个珥笔之人。

  要知道如今珥笔之人的地位其实是非常卑微的,与牙人一样,同属下九流。

  许遵沉吟不答。

  宋神宗又道:“我知卿向来不喜举荐,但这回算是朕欠卿的。”

  许遵忙道:“陛下误会了,臣并非此意。”

  宋神宗问道:“不知卿为何犹豫?”

  许遵答道:“不瞒陛下,臣也非常欣赏张三,也希望他将来能够为国效力,但臣不愿意见到他在这时候入朝。”

  “为何?”

  “如今他刚遇到困难,陛下便出手相助,这会令他习惯于躲在陛下的羽翼之下,可将来他入朝为官,肯定会遇到更多,更艰难的问题,他可能又会选择躲避,而非是去面对,这反而不利于其成长。”

  “嗯。”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6:05 , Processed in 0.03626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