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645 页

  这也是为什么张斐上课,时不时就要问他们一句,法制之法的理念,就是在提醒他们这一点。

  “好吧!”

  张斐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吧!我问你们,为什么法制之法引发这么大的歧义?”

  蔡卞言道:“学生以为最根本原因,还是法制之法强调捍卫个人权益。”

  “不错。”

  张斐点点头,“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所在。但是他们忽略了什么?”

  上官均道:“忽略了家庭和国家皆是一个个人所组成的。”

  “看来你们都有认真在听课。”

  张斐又回到木板前,“那我们就再以夫妻为例。董仲舒将君臣、夫妻、父子的关系喻为什么?”

  “阴阳。”

  “对,一阴一阳。”

  张斐在木板上画上一个太极图,一边涂上黑色,中间留小空白,写上“夫”,另一边则是直接写上“妻”,道:“在德主刑辅下,这个关系是怎么规定的?”

  大家又蒙了。

  你换个图,他们又不太懂得表述了。

  张斐继续言道:“听清楚了,在德主刑辅下,这是一个空与实的关系,妻为空,夫为实,也就是说,丈夫可以往妻子这边溢入,这片空白,也就是为丈夫留的。

  正如我们方才所讨论的那样,夫妻之间要想和谐,总要有一方退让,这一山不容二虎,干脆就确定哪一方应该退让。有没有道理?”

  学生们点点头。

  “是有道理的。”

  张斐点点头,又道:“故此在德主法辅的情况,也是这么规定的,因为这就是一个约定俗成。那么在德主法辅下,丈夫能不能往妻子这边溢入?”

  “不能。”

  叶祖恰非常坚定地说道。

  张斐笑道:“你是要砌一道墙挡住他吗?大家就老死不相往来。”

  “……?”

  老死不相往来,这还是夫妻吗?

  张斐笑道:“这一边是空的,一边是实的,二者又交织在一起,且生活中又难免会有波折,摇摇晃晃,必然会出现溢入的情况。但二者的区别是在于溢入后的处理方式。

  在德主刑辅下,溢入就溢入,只要别溢满就行,就是说别太过分了,导致在不同的家庭,这溢入程度也是不同的。

  如王学士、司马学士,他们家里,就不太会出现溢入的情况。”

  王安石、司马光顿时不爽地看向张斐。

  这家庭的事,你拿我们做什么例。

  张斐又道:“但是在德主法辅下,由于有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理念,故此一旦妻子权益受到伤害,法就可能会介入,介入的目的是什么呢?”

  “恢复原样。”蔡卞言道。

  “不错。”

  张斐点点头,道:“就是用强制手段,让溢入的部分退回去,继续保持原有的样子。那么由此可见,法制之法的入罪标准是什么?”

  “侵犯个人正当权益。”

  “对。这一点是不能变得,因为这是法制之法的理念所在。”

  “但是出罪标准呢?”

  “三纲五常。”

  “就是要参考三纲五常,更直白的说,就是以个人权益作为入罪原则,以家国权益作为出罪的依据,而这恰恰就是出现歧义最大的原因。”

  张斐解释道:“他们只是看到法制之法改变了入罪原则,确实是改变了,但是他们忽略了法制之法出罪依据。你们认为二者相比,孰优孰劣?”

  蔡卞道:“德主法辅。”

  “当然。”

  张斐非常肯定地说道:“其实他们也都懂得这个道理,因为这与一个政治理念非常像似?”

  政治理念?

  大家不禁都沉眉思考起来。

  张斐笑问道:“有没有想到?”

  富弼突然道:“与民争利。”

  “不错。”

  张斐点点头道:“就是与民争利,这家是如此,国亦是如此,纵观历史那些亡国的情况,都是因为不断溢入,不断的侵占百姓的利益,导致民不聊生,最终结果就是家破人亡,这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游戏,君主、国主、百姓全都完了。反对与民争利,就是希望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说着,他看向司马光道:“司马学士,我说得有道理吗?”

  司马光直点头,“你说得很有道理。”

  张斐又言道:“但很有趣的是,说这话的人跟告我的,都是同一拨人,司马学士认为他们是故意的,还是故意得。”

  学生们都笑了。

  司马光则是隐隐瞪他一眼,原来你小子是在害我啊!

  张斐又问道:“你们知道论语中,有哪句话出现过两次吗?”

  上官均立刻答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张斐点点头:“好像是这句哦。”

  上官均憨厚地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

  张斐问道。

  他不说还好,他这一说,笑声更甚。

  不但学生们笑了,富弼、王安石都笑了,就连赵顼、曹太后都笑了。

  张斐无奈道:“你们别想岔了,我要说的是,法制之法就是希望尽量可能的确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话音刚落,就听到一人问道:“那你又如何看待新政?”

  “关于这一点,上堂课就已经说过。”

  张斐道:“我这里再借用这一个阴阳图解释一下。如司马学士的观点,就是强调尽量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但是在德主刑辅下,司马学士的观点是不是对的?”

  学生们点点头。

  “德主刑辅哦?”张斐问道。

  学生们眨了眨眼,旋即又摇摇头。

  “在想什么,当然是对的,只是说这是被允许的。”张斐又问道:“但这是不是王学士的观点?”

  大家又摇摇头。

  “那王学士的观点是什么呢?”

  张斐又在边上画了个很大的圈,“这就是王学士的观点。”

  王安石抚须哈哈笑道:“很形象,很对。”

  这个圈看得忒也爽了。

  文彦博就问道:“画得倒是好,那能不能做到呢?”

  张斐道:“不知文公问得是王学士能不能做到,还是这个圈能不能变这么大?”

  文彦博稍稍一愣,“都问。”

  张斐答道:“王学士能不能做到,这我不知道,我这么年轻,不太懂政治,我是讲的是法律,但是圈能不能变这么大,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

  司马光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回答道:“因为我发现秦汉时期的亩产量是不如我朝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7:03 , Processed in 0.06501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