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北宋大法官 - 第 692 页

  张斐点点头道:“岳父大人的话,小婿会谨记在心的。”

  ……

  许遵看得非常透彻,这一期报纸是给予那些保守派极大的鼓舞,他们虽然表现的非常愤怒,但内心却在狂喜。

  有句话说得好,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警署的扩编,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疯狂的行为。

  就连韩绛都是这么认为的。

  根据具体流程来说,理应先统计百姓户等的情况,统计所需招募的劳力,然后再定出雇人标准。

  司农寺都还在统计中,警署直接扩编一万人,而且还仅限于司法。

  搞笑的是,这募役法跟司法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募役法针对的是衙前役问题,而司法中的衙前役,其实只是只占很小很小一部分,基本取代的乡役。

  而在制置二府条例司制定条例时,主要花费在取代衙前役上面,而非是乡役,虽然乡役人数众多,但王安石他们认为每月给个两三百文就行,以及给予免税里正免税的待遇。

  这就是一种半差半雇性质,以前你完全自费,现在给你一点钱和一点点特权。

  如今这么搞,这成本增加的就不止一星半点。

  仿佛这新法一出来,就偏离了航道。

  步子迈这么大,还走偏了,能不扯着蛋吗?

  孟府。

  “孟知院似乎预判失误了。”

  度支郎中刘石是忧心忡忡地向孟乾生道。

  知审官院孟乾生笑问道:“此话怎讲?”

  刘石道:“之前孟知院认为税务司不过小猫两三只,是不成气候,但如今警署那边扩编一万人,其中就包括这税警,这人数一多,可就不容小觑。”

  孟乾生叹道:“是我高估了王介甫他们,但这也不能怪我,谁能想到他们会干出这种蠢事来。”

  说到这里,他呵呵一笑:“不错,这皇家警察越多,就能管理越多的事,但我朝之弊政是在财政,而非是治安问题,他们不惜成本的招人,加剧冗官之祸,使得财政雪上加霜,你说这窟窿谁来填补?”

  刘石道:“自然是百姓。”

  孟乾生呵呵道:“这京畿地若出现民怨,官家可不能不闻不问,咱们等着看好戏就是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变法竞赛

  朝中不少官员,对于警署的扩编,是表面反对,但内心却是非常支持的。

  但也有些耿直的孩子,是真的反对。

  比如说那御史钱顗。

  他一日三度上奏,表示不应这么做,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但都是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同时革新派的吕惠卿等人,则是各种阴阳怪气,去恶心那些总是与他们作对的保守派,这钱全都花在你们头上,足以证明你们司法改革才是最花钱的,你们占尽便宜,还在这里骂人,真是忘恩负义。

  钱顗等人都是清廉到骨子里的,哪受得了这种侮辱,于是他们就去找司马光。

  “那免役税乃是百姓活命之钱,若是皇家警察用了这钱,还能得到百姓的尊重吗?还能严明执法吗?”

  “司马学士,这显然是王介甫他们的诡计,意欲借此拉你下水,若不制止,到时出问题,他必然会将所有责任推卸到你身上。”

  “不错,可不能要这钱啊!”

  ……

  钱顗、张戬等人激动地向司马光说道。

  就连一旁的文彦博也是频频点头,“君实啊!此事你可得考虑清楚,据说就连韩子华都对此抱有极大的疑虑,开封府可是京畿之地,若是出了乱子,这后果可大可小。”

  沉默半响的司马光长叹一声:“文公明鉴,我也不是没有反对过,但未能改变官家的决定,至于说警署扩编,这与我也没有关系。”

  钱顗道:“但若拿了这钱,只怕百姓会怨上司马学士的司法改革。”

  司马光点点头,“这我也想到了,为今之计,只有制止他们胡乱征收免役税。”

  钱顗问道:“如何制止?”

  司马光道:“皇家警察扩编,其中还包括税警,他们若去到地方上,为求得到经费,必然会坚决征收这免役税。

  然而,根据职权而言,皇家警察是不听命于县衙的,但是将会受到皇庭和检察院的限制,我打算立刻在京畿地十六县设立皇庭和检察院,以此来限制他们。”

  文彦博点点头道:“但如果征不上这免役税,那这钱该从何出?”

  司马光道:“那就是王介甫他们的事了。”

  钱顗立刻道:“如此倒是可行。”

  既然制止不了皇帝,那就制止他们横征暴敛。

  司马光瞧了眼他们,道:“诸位在朝中上奏反对此事,效果也并不理想,并且还有可能会受到对方的排挤,与其在此空费唇舌,不如去县里真心为百姓做点事,不知诸位可愿意担此重任。”

  钱顗等人相视一眼,几乎都没有怎么犹豫,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目前朝中的局势,革新派已经渐渐占得上风,他们这些御史天天争争吵吵,改不了什么,但是钱顗等人真的是心急如焚,因为他们是真的认为这募役法肯定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就不如去第一线去阻止他们。

  况且这都是畿县,也不是去穷乡僻壤。

  司马光这个磨洋工的家伙,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加快司法改革的步伐,马上上奏皇帝,表示要在开封府全面推广司法改革。

  赵顼看到他这份奏章,差点没有喜极而泣,赶紧给批了,是一刻都没有耽误,生怕司马光反悔。

  别看表面上赵顼是坚定的支持王安石,但其实他也非常看重司法改革的,只是没有表露出来而已,这司马光的磨洋工,也令他很是郁闷,但又不好去催促。

  毕竟他的能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给予两边极大的支持,总要有主次之分。

  话说回来,司马光为什么要磨洋工,其实也就是在观察皇家警察,或者说在等皇家警察,他是非常看重吏治的。

  这皇家的扩编,给予司法改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只需要针对首官进行排兵布阵,不需要去整顿吏治。

  相对而言,要简单许多。

  他此番举荐的人,全都是保守派的骨干成员,是他相识十余年的好友,是知根知底,都是清廉之臣,道德、能力都是上佳的,就是执政理念与王安石是背道而驰。

  这消息一经传出,保守派是士气大振,欢欣鼓舞。

  这些人全都是坚决反对募役法的官员,无一例外,司马光这时候将他们派出去,目的是非常明确!

  其实这也是他们最为期待的一幕。

  司法改革VS新政。

  说也真是有趣,此番对决,就是源于当初张斐在政事堂的打得那场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官司,当时虽然张斐大胜,但也在那场官司的交锋中,奠定下一个基调,就是司法可制衡制置二府条例司。

  这令保守派对此是抱有期待的。

  但是随着时日的推移,大家对于这种说法感到非常失望,原因还是在于司马光的磨洋工,那边是进展神速,这边是毫无动静,难道是打算用念力去限制吗?

  这回司马光终于出手了。

  没有令人失望。

  也挽回了不少人对他的信心。

  ……

  此事涉及到整个京畿之地,那些畿县可都在京城有人,毕竟这是在天子脚下,可是不能肆意妄为。

  每天都有无数消息传到京畿各县。

  就连相距汴梁有着三四百里路的东明县(山东菏泽)都对朝中发生的一切是了如指掌。

  县衙,后堂,但见一个仪表堂堂的中年男子身着便服站在窗下的案牍前,挥笔洒墨。

  此人名叫贾藩,乃东明县知县,他曾祖父贾琰。乃是赵老二未当皇帝时的老班底,后来也当上了三司副使,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范仲淹的女婿。

  他身边还站着一人,正是东明县的主簿范超。

  “知县,如今外面是人人自危,风声鹤唳。”范超小声言道。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21:17 , Processed in 0.05028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